导读:本文包含了加固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延性,承载力,碳纤维,套管,复合材料。
加固柱论文文献综述
王步,毕铁川,孙振月,朱慧荣,张诺亚[1](2019)在《碳纤维增强复材环向围束加固柱受低速冲击剩余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环向围束钢筋混凝土柱受低速撞击时,因各向异性材性而易发生冲击损伤。基于显式有限元分析获得的不同低速冲击工况下CFRP环向围束加固柱的损伤结果,通过显式-隐式连续求解,建立了具有低速冲击损伤特征的CFRP环向围束加固柱的非线性隐式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包括冲击初始动能、CFRP厚度和撞击物形状在内的多种因素对加固柱的剩余受压承载力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系统性的量化分析。(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6期)
王步,张诺亚,黄小霞,薛炜铧,朱慧荣[2](2019)在《碳纤维增强复材环向围束加固柱受低速冲击损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规设计中可忽略的低速冲击作用下,外贴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片材就可能发生严重损伤,导致加固作用的降低乃至丧失。目前,对这一安全隐患仍缺乏量化认识。针对易受撞击且失效后果严重的CFRP环向围束受压加固柱,建立了可考虑接触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加固柱-撞锤系统的显式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包括冲击初始动能、CFRP厚度和撞击物形状在内的多种因素对加固柱冲击损伤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系统性的量化研究。(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周乐,田佳茗[3](2019)在《冻融条件下轴压加固柱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反复冻融条件下外包混凝土加固柱的受力问题,进行了加固柱的快速冻融试验.首先,将20根等级为C30的素混凝土试块分成4组,进行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观察试验过程中试块质量损失和面积折减情况;然后,基于试验结果研究冻融条件下负载加固柱的截面破坏和强度折减;最后,通过试验与模型的对比,推导出冻融条件下负载加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不同的负载加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优越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冻融损伤会造成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和截面面积减小,给结构的加固效果带来较严重的影响,使结构加固与理论相差较大;在实际季冻区的施工中,要考虑冻融损伤后的截面尺寸变化.研究为优化现有设计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吴佳奇[4](2018)在《加固柱冻融损伤后的轴压性能及耐久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结构载荷部件会由于冻融侵蚀作用而提前退出工作,而大部分采用加固修补的方式达到延续受损构件功能性和经济适用性的目的,CFRP布因其具有良好的材料性能在工程中应用前景光明,因此对采用CFRP布加固构件力学性能的研究十分必要。文中采用了理论分析和ABAQUS模拟的方法主要分析了普通混凝土柱、未加固及CFRP布加固冻融损伤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荷载—位移关系曲线、延性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根据冻融循环次数和是否使用CFRP布外部全包加固,将待研究的样本分为16个不同的研究模型。基于已有的试验数据将冻融损伤素混凝土试件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冻融循环作用次数建立数量关系进行折减修正,推导出适用于冻融不同次数时素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分析了经受冻融循环作用影响后钢筋混凝土柱试件的横截面积,钢筋的极限抗拉强度以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与在普通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柱试件对比进行校正,得出冻融损伤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轴压承载力理论分析方法。当损伤混凝土试件采用CFRP布外包加固时,考虑此种加固方式与材料自身特性等因素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对CFRP布的抗拉强度进行了修正,并将CFRP布有效约束的混凝土与CFRP布自身为试件提供的承载力视为整体,分析得出组合部分的抗压强度,运用力的迭加原理推导出经过CFRP布外部全包加固冻融损伤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冻融循环作用100次为临界点,当冻融循环次数不超过100次时,试件的轴压承载力理论值均小于试验值,且平均误差在20%之内,表明理论分析法的合理性。运用ABAQUS分两分析步施加温度场和集中结点位移的作用,模拟不同模型先后经受冻融循环和轴压作用的受力过程得到模拟结果,发现各冻融损伤模型轴压承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当CFRP布应用于素混凝土冻融损伤试件加固时,试件的破坏形态呈脆性且对试件承载性能的提高幅度比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柱中充分。考虑构件延性的优劣对耐久性的影响,基于荷载—位移曲线计算模型的延性系数,探讨了加固构件的延性性能。将得到的模拟值与试验值、计算值进行对比,对比显示平均误差合理,验证了公式的合理性,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期刊2018-12-27)
何岸,蔡健,陈庆军,薛华,左志亮[5](2018)在《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柱轴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的目标,提出了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柱的新加固方法,对1个未加固柱、12个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柱以及2个钢管混凝土柱进行轴压试验,并对试件的承载力和变形特点进行分析,并讨论了该加固柱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加固后试件的承载力提高2.19~3.98倍,且加固柱的刚度、延性均比原柱有明显提高;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柱的承载力为钢套管普通混凝土加固柱承载力的91.8%~97.0%;当填充再生混凝土强度由27.0 MPa增加到32.9 MPa时,加固柱的承载力仅提高2.67%;对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的试件,当钢套管厚度由1.81 mm增加到3.84 mm和5.84 mm时,承载力分别提高了34.0%和77.8%;考虑原柱初始应力后,试件峰值应变减小47.1%~59.3%;钢套管加固柱与钢管混凝土柱具有类似的受力性能.采用不同规范计算试件的承载力,结果表明EC4规范公式的计算精度最高,稳定性最佳.(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赖恒力[6](2018)在《预应力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柱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是一种具有高强、耐火、耐腐蚀、施工方便、适用性广等特点的新型加固技术。目前,国内外对于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用于加固梁、板、节点、砖墙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横向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的加固柱抗震性能研究较少,且没有对预应力加固方柱抗震性能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对于预应力加固方柱的延性公式拟合可深入开展研究。本文在已有预应力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柱抗震试验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加固柱有限元模型,通过选择相应的材料本构模型,在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好的前提下,分析钢绞线预应力水平、轴压比、钢绞线间距等因素对于加固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在分析的基础上细化试验参数,研究不同因素对于加固柱抗震性能的发展规律。最后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计算出关联度最高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加固柱的位移延性系数进行预测,并提出了加固柱的位移延性系数拟合公式。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下列主要结论:(1)本文选取相应的材料本构模型,基于ABAQUS软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程度良好,表明可用该有限元模型进行进一步影响因素分析;(2)加固后的试件较未加固试件抗震性能获得了明显改善,位移延性系数提高5%~57%,峰值荷载提高21%~74%,在不同预应力水平、轴压比、钢绞线间距下,加固柱较未加固柱的位移延性系数分别提高1%~46%、5%~57%、28%~46%,峰值荷载分别提高21%~74%;27%~39%、21%~49%;(3)在以上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出预应力水平、轴压比和钢绞线间距的关联值分别为0.650、0.818和0.860,建立的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用于加固柱抗震性能预测与评估,拟合出的加固柱位移延性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具有一定安全储备,可为工程设计及运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期刊2018-06-30)
孙炯[7](2018)在《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柱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桥墩作为桥梁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受力性能直接影响着桥梁的整体性能。因此,通过加固来提高桥墩承载力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预应力钢绞线在梁抗弯、板抗剪加固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这种加固方式在偏心受压柱加固中研究甚少。本文提出利用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网与聚合物砂浆相结合的加固方法,即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法(简称LPSP加固法),通过数值模拟与构件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固效果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研究这种加固方法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开展了一系列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试件加固试验。通过12组偏心受压柱构件加载试验对单侧施加预应力钢绞线加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验证,通过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钢绞线总张拉力、极限荷载以及变形等参数分析LPSP加固对偏心受压柱极限承载力、变形刚度、裂缝发展以及破坏形态因素的影响。(2)利用ANSYS有限元计算软件,数值模拟了不同偏心距和加固方式下偏心受压柱构件加载破坏全过程,探讨了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加固方式、外荷载偏心距以及钢绞线总张拉力值等因素对偏心受压柱承载能力、刚度和破坏时塑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LPSP加固法有效提高偏心受压柱的极限承载力,并且随着偏心程度以及钢绞线总张拉力的不断提高加固效果愈佳;偏心受压柱在加固后,变形刚度得到较大程度提升,有效提高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偏心受压柱加固后,结构开裂荷载得到显着提升,有效抑制受拉裂缝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大大提高结构耐久性;LPSP加固可有效改变偏心受压柱的破坏形态;LPSP加固法能有效提高偏心受压柱的极限承载能力和抗弯刚度,构件截面内塑性发展更加充分,延性破坏的变形特征更加明显;而且,当偏心距较大时,单侧预应力张拉的加固效果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1)
俞楠[8](2018)在《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网加固柱轴压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向预应力钢绞线加固可有效提升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且大幅改善其变形性能,是一种主动约束混凝土以提高构件抗压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滞受压混凝土轴向裂缝产生与发展的加固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建立在小尺寸圆形柱以及方形柱的基础上,而关于构件尺寸及截面形状与加固效果的相互关系研究甚少。本文围绕以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网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结构的轴压承载力和破坏形态,通过叁种不同尺寸柱结构在相同侧向约束力的条件下的轴压试验研究,探讨了构件尺寸与柱结构加固效果的影响关系;并开展了不同长宽比矩形截面柱结构加固的轴压试验研究,探索了截面长宽比对加固柱的加固效果影响;最后基于Mander理论,提出了适用于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网加固柱的核心混凝土计算公式以及轴向承载力计算公式。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尺寸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侧向约束力下,小尺寸、中等尺寸和大尺寸混凝土方形柱的强度比以及应变比几乎是相等的,表明构件尺寸对加固柱加固效果的影响不大,同时综合分析主筋应变、混凝土应变、箍筋应变以及钢绞线应变与轴向力的关系,论证了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网加固柱强度提升机理是核心混凝土强度的增强。(2)截面形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网对矩形截面混凝土柱同样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大幅提升了构件的开裂荷载以及有效约束了裂缝的发展,同时发现加固构件承载力提升幅度随着长宽比的增加而下降。(3)破坏全过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在破坏形态、轴向承载力以及应力-应变曲线是基本吻合的,经参数分析得到,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网的加固效果与钢绞线加固间距、预应力水平以及截面形状直接相关,并验证了在相同侧向约束力下,构件尺寸对于加固柱加固效果影响不大。(4)在此基础上,提出了HPSW加固柱轴压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对比,两者差值在5%以内。(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1)
张玉堂[9](2018)在《钢筋混凝土加固柱爆炸效应及抗爆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意外爆炸事故和世界各地恐怖爆炸袭击事件频发,爆炸事故将威胁城市中建筑物的安全,对社会影响极大。因此,建筑物的抗爆防爆设计备受关注。钢筋混凝土柱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是建筑结构抗爆减灾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已建建筑物中柱等关键构件的抗爆性能,采用抗爆加固的方式是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探索不同抗爆加固措施的抗爆加固效果,本文设计制作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柱,高强钢绞线-聚合物砂浆、粘贴钢板以及钢带加固柱试件,对其进行了不同比例距离下的野外爆炸试验,对比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裂缝发展等试验现象及规律,并且探究了钢筋的应变时程曲线、位移时程曲线等动态响应特性,还考虑了聚合物砂浆强度、高强钢绞线间距及钢板厚度等加固参数,揭示了不同抗爆加固措施的抗爆加固机理。之后,基于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及爆炸后的剩余承载力试验,提出了加固柱构件的损伤评估方法。同时,利用LS-DYNA有限元显式动力分析软件,进一步地揭示了爆炸荷载作用下加固柱的破坏机理及破坏特点。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粘贴钢板加固方式能有效地减少背爆面混凝土的震塌破坏及混凝土碎块飞散,并且提高了原有钢筋混凝土柱抵抗破坏和变形的能力,特别体现在位移响应上。但该加固方式存在加固层和原钢筋混凝土结构分离现象,而且对内部钢筋的应变响应影响较小。(2)高强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措施大幅度地减少了钢筋变形以及柱中部侧向变形,从而使原有钢筋混凝土柱所能承受爆炸效应的能力显着增强。同时,在遭受爆炸冲击损伤后,加固柱仍能保持较高的剩余承载力值。另外,在未受损构件的静力承载力试验中,加固柱的破坏特征发生了改变,大幅提高了原有钢筋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3)采用高强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柱的损伤程度显着减少,并且砂浆强度、钢绞线间距等不同加固参数会影响其损伤程度。随着聚合物砂浆强度的增加和高强钢绞线间距的减小,加固柱的损伤度逐渐降低,前者的变化幅度尤为明显,其破坏程度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中度损伤降低为轻度损伤。(4)通过钢带加固后,由于钢带对混凝土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钢筋混凝土柱的抗爆能力得到提高,但在钢筋应变和位移的动态响应上效果不显着。另外,在剩余承载力试验研究中,加固柱虽然能够提高试件的剩余承载力以及防止钢筋压屈,但效果远不及高强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加固柱。将两者加固方式共同使用,其抗爆加固效果更为明显。(5)基于野外爆炸试验模型,利用LS-DYNA有限元显式动力分析软件建立了未加固柱的数值模型,并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对比分析了试件的破坏现象及位移动态响应规律,进一步证实了野外爆炸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黎哲[10](2018)在《基于ABAQUS纤维梁单元的钢套管加固柱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梁单元精细化程度高,对混凝土构件在轴力-弯矩耦合作用下的滞回行为具有可观的模拟精度,因而常被用在结构抗震分析中。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具有强大的非线性求解能力,但受限于内置本构模型的适用范围,其内置的纤维梁单元无法直接对钢-混凝土结构体系进行抗震非线性分析。本文基于ABAQUS纤维梁单元对四种滞回本构模型进行开发,并将其应用于钢套管加固柱和加固框架的抗震性能研究中,拓展了纤维梁单元的应用范围,并为实际工程应用中加固结构的抗震仿真分析及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高效的技术手段。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1)基于ABAQUS用户材料子程序接口UMAT,开发了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抗震弹塑性分析的纤维梁单元,其中涵盖四种材料单轴滞回本构模型。经过国内外大量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算例验证,所开发的纤维梁单元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2)基于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柱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利用所开发的材料本构,建立适用于钢套管加固柱抗震性能分析的纤维梁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在承载力和滞回性能上均吻合良好。采用经校核的纤维梁模型对钢套管加固柱进行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发生受拉破坏的加固柱,其承载力随试验轴压比的增大而提高,且原柱轴压比的存在对其抗震性能有利,而对于发生受压破坏的加固柱,其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钢管厚度的增大有利于提高加固柱的抗震性能;在钢套管对核心混凝土的有效约束作用下,原柱震损程度以及填充混凝土的性能对加固柱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不明显。(3)结合纤维梁单元与传统精细有限单元,建立可用于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通过对钢套管加固柱以及一榀钢筋混凝土框架拟静力试验结果的校核,考察了模型,尤其是多尺度界面连接方式的适用性与有效性。此外,与纤维梁模型和传统精细有限元模型的对比,展现了多尺度模型计算结果在宏观和微观层次上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采用所建立的多尺度模型探讨了框架结构在加固前后破坏模式以及抗震性能的改善,并给出该类型加固结构多尺度分析的建模策略与步骤。(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6)
加固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规设计中可忽略的低速冲击作用下,外贴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片材就可能发生严重损伤,导致加固作用的降低乃至丧失。目前,对这一安全隐患仍缺乏量化认识。针对易受撞击且失效后果严重的CFRP环向围束受压加固柱,建立了可考虑接触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加固柱-撞锤系统的显式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包括冲击初始动能、CFRP厚度和撞击物形状在内的多种因素对加固柱冲击损伤的影响效果进行了系统性的量化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固柱论文参考文献
[1].王步,毕铁川,孙振月,朱慧荣,张诺亚.碳纤维增强复材环向围束加固柱受低速冲击剩余承载力研究[J].工业建筑.2019
[2].王步,张诺亚,黄小霞,薛炜铧,朱慧荣.碳纤维增强复材环向围束加固柱受低速冲击损伤的研究[J].工业建筑.2019
[3].周乐,田佳茗.冻融条件下轴压加固柱的承载力计算方法[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吴佳奇.加固柱冻融损伤后的轴压性能及耐久性分析[D].沈阳大学.2018
[5].何岸,蔡健,陈庆军,薛华,左志亮.钢套管再生混凝土加固柱轴压试验[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8
[6].赖恒力.预应力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柱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8
[7].孙炯.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柱承载力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8].俞楠.环向预应力钢绞线网加固柱轴压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9].张玉堂.钢筋混凝土加固柱爆炸效应及抗爆机理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10].黎哲.基于ABAQUS纤维梁单元的钢套管加固柱抗震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