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旧锂电池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旧锂电池盐水放电装置,包括电解箱,所述电解箱任一侧壁的下端临近出料口设置有横向的第一条形限位孔,所述侧壁于第一条形限位孔上方临近设置有横向的第二条形限位孔,所述电解箱于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开口向内的第一条形限位槽、第二条形限位槽,所述电解箱于第一条形限位孔内插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电解箱于第二条形限位孔内插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表面均匀开设有滤孔,本装置完成了对废旧锂电池的盐水电解以及锂电池与盐水的逐步分离,同时将出料口设置在电解箱的底部便于废旧锂电池的倾倒与盐水的流出,节省人力,其次,本装置结构简化,功能实用,利于推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废旧锂电池盐水放电装置,包括电解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箱(1)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进料口(2),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出料口(3),所述电解箱(1)任一侧壁的下端临近出料口(3)设置有横向的第一条形限位孔(4),所述侧壁于第一条形限位孔(4)上方临近设置有横向的第二条形限位孔(5),所述电解箱(1)于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开口向内的第一条形限位槽(6)、第二条形限位槽(7),且所述第一条形限位槽(6)与第一条形限位孔(4)水平对齐,第二条形限位槽(7)与第二条形限位孔(5)水平对齐,所述电解箱(1)于第一条形限位孔(4)内插置有第一限位板(8),且所述第一限位板(8)一端与第一条形限位槽(6)活动卡接,所述电解箱(1)于第二条形限位孔(5)内插置有第二限位板(9),所述第二限位板(9)表面均匀开设有滤孔(10),且所述第二限位板(9)一端与第二条形限位槽(7)活动卡接,所述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9)于电解箱(1)外部均固定套接有密封板(11)。
设计方案
1.一种废旧锂电池盐水放电装置,包括电解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箱(1)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进料口(2),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出料口(3),所述电解箱(1)任一侧壁的下端临近出料口(3)设置有横向的第一条形限位孔(4),所述侧壁于第一条形限位孔(4)上方临近设置有横向的第二条形限位孔(5),所述电解箱(1)于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开口向内的第一条形限位槽(6)、第二条形限位槽(7),且所述第一条形限位槽(6)与第一条形限位孔(4)水平对齐,第二条形限位槽(7)与第二条形限位孔(5)水平对齐,所述电解箱(1)于第一条形限位孔(4)内插置有第一限位板(8),且所述第一限位板(8)一端与第一条形限位槽(6)活动卡接,所述电解箱(1)于第二条形限位孔(5)内插置有第二限位板(9),所述第二限位板(9)表面均匀开设有滤孔(10),且所述第二限位板(9)一端与第二条形限位槽(7)活动卡接,所述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9)于电解箱(1)外部均固定套接有密封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锂电池盐水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9)于远离所述密封板(11)一侧的末端开设有手推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锂电池盐水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箱(1)的侧壁于第一条形限位孔(4)、第二条形限位孔(5)的外侧朝内分别开设有定位槽(13),所述定位槽(13)与第一条形限位孔(4)、第二条形限位孔(5)接通,且所述定位槽(13)与密封板(11)活动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废旧锂电池盐水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11)朝内一端的侧壁上包覆有密封橡胶层,所述定位槽(13)的内壁上包覆有密封橡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旧锂电池盐水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箱(1)上端设置有手推把(14),所述电解箱(1)底部设置有止滑滚轮(15)。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旧锂电池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旧锂电池盐水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一次电池,与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跟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是不一样的。锂电池的发明者是爱迪生。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二十世纪末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设备日益增多,对电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锂电池随之进入了大规模的实用阶段。
目前,对于废旧锂电池的安全放电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物理方法放电,主要是通过外接负载消电,即通过电池与电阻相连;电池中的电量通过放热消耗,但该方法只是实验室试验,大规模放电不可行,另一种是化学方法放电,即利用电池的正负极金属为阴极和阳极,在溶液中通过电解过程来消耗电池中残余的电量,目前主要以氯化钠溶液为电解质,废旧锂离子电池为电源进行放电,该方法简单可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废旧锂电池盐水放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废旧锂电池盐水放电装置,包括电解箱,所述电解箱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进料口,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出料口,所述电解箱任一侧壁的下端临近出料口设置有横向的第一条形限位孔,所述侧壁于第一条形限位孔上方临近设置有横向的第二条形限位孔,所述电解箱于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开口向内的第一条形限位槽、第二条形限位槽,且所述第一条形限位槽与第一条形限位孔水平对齐,第二条形限位槽与第二条形限位孔水平对齐,所述电解箱于第一条形限位孔内插置有第一限位板,且所述第一限位板一端与第一条形限位槽活动卡接,所述电解箱于第二条形限位孔内插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表面均匀开设有滤孔,且所述第二限位板一端与第二条形限位槽活动卡接,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于电解箱外部均固定套接有密封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于远离所述密封板一侧的末端开设有手推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箱的侧壁于第一条形限位孔、第二条形限位孔的外侧朝内分别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第一条形限位孔、第二条形限位孔接通,且所述定位槽与密封板活动卡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朝内一端的侧壁上包覆有密封橡胶层,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上包覆有密封橡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箱上端设置有手推把,所述电解箱底部设置有止滑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处理废旧锂电池时,先将锂电池放入到电解箱中,再往电解箱中注入盐水,待锂电池完成放电后将第一限位板拨开,将盐水从第二限位板表面的滤孔中放出,待电解箱内的盐水流尽时将第二限位板拨开将锂电池倒出,清理完毕后,将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重新拨回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本装置完成了对废旧锂电池的盐水电解以及锂电池与盐水的逐步分离,同时将出料口设置在电解箱的底部便于废旧锂电池的倾倒与盐水的流出,节省人力,其次,本装置结构简化,功能实用,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加入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解箱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入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示意图;
其中:1-电解箱;2-进料口;3-出料口;4-第一条形限位孔;5-第二条形限位孔;6-第一条形限位槽;7-第二条形限位槽;8-第一限位板;9-第二限位板;10-滤孔;11-密封板;12-手推孔;13-定位槽;14-手推把;15-止滑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废旧锂电池盐水放电装置,包括电解箱1,所述电解箱1上端设置有开口向上进料口2,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出料口3,所述电解箱1任一侧壁的下端临近出料口3设置有横向的第一条形限位孔4,所述侧壁于第一条形限位孔4上方临近设置有横向的第二条形限位孔5,所述电解箱1于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开口向内的第一条形限位槽6、第二条形限位槽7,且所述第一条形限位槽6与第一条形限位孔4水平对齐,第二条形限位槽7与第二条形限位孔5水平对齐,所述电解箱1于第一条形限位孔4内插置有第一限位板8,且所述第一限位板8一端与第一条形限位槽6活动卡接,所述电解箱1于第二条形限位孔5内插置有第二限位板9,所述第二限位板9表面均匀开设有滤孔10,且所述第二限位板9一端与第二条形限位槽7活动卡接,所述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9于电解箱1外部均固定套接有密封板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9于远离所述密封板11一侧的末端开设有手推孔12。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箱1的侧壁于第一条形限位孔4、第二条形限位孔5的外侧朝内分别开设有定位槽13,所述定位槽13与第一条形限位孔4、第二条形限位孔5接通,且所述定位槽13与密封板11活动卡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板11朝内一端的侧壁上包覆有密封橡胶层,所述定位槽13的内壁上包覆有密封橡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箱1上端设置有手推把14,所述电解箱1底部设置有止滑滚轮1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处理废旧锂电池时,先将锂电池放入到电解箱1中,再往电解箱1中注入盐水,待锂电池完成放电后将第一限位板8拨开,将盐水从第二限位板9表面的滤孔10中放出,待电解箱1内的盐水流尽时将第二限位板9拨开将锂电池倒出,清理完毕后,将第一限位板8、第二限位板9重新拨回复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3104.6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4(安徽)
授权编号:CN209169325U
授权时间:20190726
主分类号:H01M 10/54
专利分类号:H01M10/54;H01M10/44
范畴分类:38G;41D;
申请人:安徽得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安徽得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36500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田营园区创业路西侧
发明人:尹德营
第一发明人:尹德营
当前权利人:安徽得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吴栋杰
代理机构:34142
代理机构编号: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定位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