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论文和设计-顾峥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由四层功能层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组成,所述四层功能层的设置方向均与地面平行,所述四层功能层自下而上依次为混凝土层、复合土工膜层、木质纤维层和钢板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可有效防止土壤异位修复过程中污染土壤中的有害成分接触或进入修复场区的土壤,以免造成二次污染。本实用新型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好,施工材料方便拆除和处理,节省了工程基础投资费用,木质纤维层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对复合土工膜的保护作用,同时木质纤维层对土壤渗水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可缓解由于下雨等天气原因产生的防渗事故,且松软的质地也有助于减轻机械作业摩擦钢板产生的噪声。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四层功能层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组成,所述四层功能层的设置方向均与地面平行,所述四层功能层自下而上依次为混凝土层(4)、复合土工膜层(3)、木质纤维层(2)和钢板层(1)。

设计方案

1.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四层功能层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组成,所述四层功能层的设置方向均与地面平行,所述四层功能层自下而上依次为混凝土层(4)、复合土工膜层(3)、木质纤维层(2)和钢板层(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4)的厚度为8~12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4)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以上等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土工膜层(3)由防渗基材与无纺布复合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基材为聚乙烯制成的基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土工膜层(3)的接缝处为热焊连接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纤维层(2)由茅草席、棕木垫、干稻草中的一种或几种铺设而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纤维层(2)的厚度为8~10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层(1)采用厚度为15~20mm的热轧中厚钢板。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基材为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制成的基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属于土壤异位修复及环保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类对地球的过度开发建设活动,导致土壤环境状况的恶化,各种重金属、有机物化合物等污染随处可见。近年来,因土壤污染给人来带来的巨大危害频繁发生,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关乎全人类生存与健康的环境问题,也引起各国的广泛重视。因此,大力实行土壤修复是当下保护土壤生态环境,解决土地资源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其主要的修复技术包括土壤填埋、土壤固化、土壤化学淋洗法、土壤化学固化稳定化、土壤热脱附、生物修复法等。

在土壤修复工程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从而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二次污染防治措施是土壤修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防止土壤中的污染物以溶液的状态发生迁移和扩散,土壤修复工程中一般均会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在现有的土壤修复工程设计施工方案中,对于施工场地内未污染土壤的防渗结构和施工方法较为单一。单一结构的纯混凝土防渗地坪要求结构具有一定的厚度并且采用防水性能级别较高的水泥。单一土工膜布设难的结构,其强度难以满足施工机械在上方施工,容易损坏,发生渗漏。单一钢板布设的防渗结构,由于钢板间有缝隙,其防渗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土壤异位修复过程中污染土壤中的有害成分接触或进入修复场区的土壤,以免造成二次污染的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四层功能层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组成,所述四层功能层的设置方向均与地面平行,所述四层功能层自下而上依次为混凝土层、复合土工膜层、木质纤维层和钢板层。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8~12cm。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或C15以上等级。

优选地,所述复合土工膜层由防渗基材与无纺布复合而成。

更优选地,所述防渗基材为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制成的基材。

优选地,所述复合土工膜层的接缝处为热焊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木质纤维层由茅草席、棕木垫、干稻草中的一种或几种铺设而成。

优选地,所述木质纤维层的厚度为8~10cm。

优选地,所述钢板层采用厚度为15~20mm的热轧中厚钢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现场机械施工要求;

2、采用复合土工膜夹层防渗,可起到良好的防渗效果,有效防止土壤异位修复过程中,污染土壤中的有害成分接触或进入修复场区的土壤,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3、施工材料方便拆除和处理,有利于施工结束后现场还原、整理,钢板经清洁处理后可进行重复利用,木质纤维层经过风干后可进行焚烧处理;

4、节省工程基础投资费用:使用钢板作为支撑,降低了水泥铺设的厚度,减少了水泥的耗费和后期混凝土外运费用;使用土工复合膜作为防渗层,比使用防渗水泥更加经济;

5、使用木质纤维层作为复合土工膜与钢板之间的夹层,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对复合土工膜的保护作用,解决了由于钢板上方机械作业导致钢板损坏复合土工膜的问题;

6、木质纤维层质地松软吸水,对土壤渗水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可缓解由于下雨等天气原因产生的防渗事故,同时松软的质地也有助于减轻机械作业摩擦钢板产生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修复防渗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修复防渗结构的示意图,所述的土壤修复防渗结构为平面铺设,由四层功能层组成,四层功能层所采用的材料各不相同,拥有不同的功能。功能层的设置方向与地面平行,自下而上依次是混凝土层4、复合土工膜层3、木质纤维层2和钢板层1。

其施工时必须使用混凝土水泥地坪、复合土工布膜、木质纤维层、钢板四种不同材料按照一定的铺设顺序铺设施工,从地面到最上层依次是混凝土层4、复合土工膜层3、木质纤维层2、钢板层1。施工步骤为:平整场地→浇筑混凝土层→复合土工膜铺设→木质纤维层铺设→钢板铺设。

本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修复防渗结构的具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场地平整:将土壤修复施工场地内需要铺设防渗措施的地面,通过人工或机械挖填平整、夯实后成为基本平整的平面,以有利于防渗保护层的铺设。

步骤2、浇筑混凝土层4:首先在平整好的场地地面浇筑一层8~12cm的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固化后表面应保证光滑、整洁,无细小渣砾和杂物。混凝土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也可以使用强度更高的水泥。

步骤3、复合土工膜层3铺设:待水泥层硬化后,于其上铺设复合土工膜,所述复合土工膜接缝处理方式采用热焊连接。

步骤4、木质纤维层2铺设:在完成复合土工膜铺设之后,再于其上铺设一层木质纤维层。

步骤5、钢板层1铺设:在木质纤维层层上铺设钢板层,钢板尽量铺设紧密,减少之间空隙以保证钢板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钢板铺设紧密,钢板间隙不得超过3cm。钢板层采用厚度为15~20mm的热轧中厚钢板。

实验表明,本实施例提供的土壤修复防渗结构可有效防止土壤修复施工过程中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以溶液的形式进入修复场区的土壤,进而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现场机械施工要求;结构方便拆除,有利于施工结束后现场还原、整理,钢板经清洁处理后可进行重复利用,木质纤维层经过风干后可进行焚烧处理;节省工程基础投资费用,使用钢板作为支撑,降低了水泥铺设的厚度,减少了水泥的耗费和后期混凝土外运费用;使用土工复合膜作为防渗层,比使用防渗水泥更加经济;使用木质纤维层作为复合土工膜与钢板之间的夹层,在施工过程中起到了对复合土工膜的保护作用,解决了由于钢板上方机械作业导致钢板损坏复合土工膜的问题;木质纤维层质地松软吸水,对土壤渗水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可缓解由于下雨等天气原因产生的防渗事故,同时松软的质地也有助于减轻机械作业摩擦钢板产生的噪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7158.X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854694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E02D3/00

专利分类号:E02D3/00;B09C1/00

范畴分类:36C;36E;

申请人:上海同济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同济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0082 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235号827室

发明人:顾峥;王燕群;李国伟

第一发明人:顾峥

当前权利人:上海同济建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翁若莹;吴小丽

代理机构:31001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土壤修复防渗结构论文和设计-顾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