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网络血管调控数学模型研究

微循环网络血管调控数学模型研究

论文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首要死因,其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心血管生理和病理研究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而微循环作为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特性是心血管生理和病理研究的重点之一。微循环主要功能是通过血液传输为组织和器官提供氧和其他代谢所需物,而微循环血管调控机制能动态调节血流分布以适应周围组织的代谢需求变化。微循环血管调控机制错综复杂,数学模型为此类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且有效的分析方法。目前,多数的微循环血管调控数学模型基于理论血管网络,忽略了真实网络中血管结构、血流分布和功能的异质性特性,限制了模型在生理和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基于真实血管网络的模型能反映异质性的血流分布和功能特性,从而提高模型仿真的真实性,有利于模型在生理研究中的应用。然而,基于真实血管网络的血管调控模型在调控机制建模、参数优化和模型稳定性等方面尚存在不足,尤其是长、短时程调控机制的耦合建模,缺乏足够的研究。本博士论文研究目标是通过对调控机制建模、参数优化和模型稳定性等建模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建立基于真实微循环网络数据的长、短时程血管调控模型及其耦合模型,并分析相关血管调控机制对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影响。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1、建立了微循环长时程血管调控相关的结构自适应模型,解决了模型血管动力学参数计算稳定性和自适应参数优化效率问题,提升了模型的实用性。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多自适应信号协同作用下的血管调控过程以及自适应信号缺失时的网络功能异常,证明了多信号协同作用对长时程血管调控稳定的重要性。2、建立了基于脉动血流的微循环短时程血管紧张度调控模型,仿真了血流脉动性对内皮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及血管管径舒张的促进作用。应用该模型发现了网络输入血流频率和幅值变化对微循环脉动性衰减和血管调控影响的差异,证明了脉动特性对短时程血管紧张度调控的重要性。3、基于NO参数耦合了结构自适应模型和血管紧张度调控模型,应用该耦合模型研究了微循环长短时程血管调控机制的相互作用。4、探索了上述模型应用于病理情况分析的可行性,分析了高血压和缺血情况时血管调控机制与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仿真结果发现血管调控机制异常会导致持续高血压或加剧局部缺血及缺氧情况,与临床研究结果一致,验证了模型在病理情况仿真中的有效性。在上述工作中,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局搜索的改进量子粒子群算法,有效解决了血管调控模型中的参数优化问题,提高了模型的应用性。2、提出了基于脉动血流输入的血管紧张度调控模型技术,解决了血流脉动性诱导的血管调控建模问题,为研究微循环血流脉动特性及其对血管调控和网络功能特性的影响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模型基础。3、提出了基于NO信号的微循环长短时程血管调控机制耦合的建模技术,解决了基于复杂微循环网络的长短时程血管调控耦合问题,为促进微循环血管调控模型中多尺度、多机制的耦合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框架。本文所建立的微循环网络长、短时程血管调控模型为微循环生理和病理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定量研究工具。模型进一步完善后,将有益于提高心血管基础研究水平,助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微循环系统生理特性
  •     1.1.1 微循环网络结构
  •     1.1.2 微循环网络功能与调控
  •   1.2 微循环网络血管调控模型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微循环网络血管调控模型基础
  •     1.2.2 微循环网络血管调控模型研究进展
  •     1.2.3 当前模型技术的局限性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微循环网络血管调控基础模型技术
  •   2.1 血流动力学模型
  •     2.1.1 泊肃叶血流动力学模型
  •     2.1.2 功率键合图建模技术
  •   2.2 血液流变学模型
  •     2.2.1 Fahraeus效应模型
  •     2.2.2 Fahraeus-Lindqvist效应模型
  •     2.2.3 相分离效应模型
  •   2.3 氧代谢模型
  • 3 微循环网络结构自适应调控机制建模与仿真
  •   3.1 微循环网络重构
  •   3.2 微循环网络结构自适应模型
  •   3.3 微循环网络结构自适应模型改进策略
  •     3.3.1 粘滞度迭代稳定性改善
  •     3.3.2 模型参数优化效率改进
  •   3.4 结构自适应模型仿真方案设计
  •   3.5 仿真结果
  •     3.5.1 粘滞度循环迭代效果
  •     3.5.2 自适应参数优化
  •   3.6 讨论
  •     3.6.1 自适应调控对管径的影响
  •     3.6.2 自适应调控对功能参数的影响
  •   3.7 本章小结
  • 4 微循环网络血管紧张度调控机制建模与仿真
  •   4.1 血管紧张度调控模型
  •     4.1.1 血流动力学模型
  •     4.1.2 血液流变学模型
  •     4.1.3 内皮NO调控模型
  •   4.2 血管紧张度调控模型仿真方案设计
  •   4.3 仿真结果
  •     4.3.1 血流动力学参数
  •     4.3.2 一氧化氮浓度分布
  •     4.3.3 脉动血流效应
  •   4.4 讨论
  •     4.4.1 供血端脉动性对血管网络管径的影响
  •     4.4.2 模型灵敏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微循环网络长短时程调控机制耦合
  •   5.1 长短时程调控模型耦合技术
  •   5.2 调控机制耦合模型
  •   5.3 耦合模型仿真方案设计
  •   5.4 仿真结果
  •     5.4.1 NO信号耦合效应
  •     5.4.2 血流动力学参数
  •     5.4.3 脉动血流效应
  •   5.5 讨论
  •     5.5.1 耦合模型中NO信号的灵敏性分析
  •     5.5.2 耦合模型计算效率优化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基于微循环网络血管调控的疾病仿真
  •   6.1 微循环网络血管调控与高血压
  •     6.1.1 高血压仿真策略
  •     6.1.2 仿真评估参数
  •     6.1.3 仿真结果与讨论
  •   6.2 微循环网络血管调控与缺血
  •     6.2.1 缺血仿真策略
  •     6.2.2 仿真评估参数
  •     6.2.3 仿真结果与讨论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7.2.1 模型技术研究
  •     7.2.2 血管调控机制研究
  •     7.2.3 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王若帆

    导师: 宁钢民

    关键词: 微循环网络,血管调控,血管紧张度,结构自适应,脉动性

    来源: 浙江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数学,心血管系统疾病

    单位: 浙江大学

    分类号: R54;O231

    DOI: 10.27461/d.cnki.gzjdx.2019.000999

    总页数: 136

    文件大小: 8986K

    下载量: 56

    相关论文文献

    • [1].广义多项式神经网络及其结构自适应确定[J].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7)
    • [2].图像稀疏表示的结构自适应子空间匹配追踪算法研究[J]. 计算机学报 2012(08)
    • [3].采用结构自适应窗的非局部均值图像去噪算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3(12)
    • [4].结构自适应序贯正则极端学习机时间序列预测及其应用[J]. 推进技术 2015(03)
    • [5].基于结构自适应的多机器人协作机制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0(11)
    • [6].一种变结构自适应中制导律设计[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 2008(01)
    • [7].基于结构自适应的神经网络预测NBA比赛结果[J]. 无线互联科技 2018(20)
    • [8].一种权值直接确定及结构自适应的Chebyshev基函数神经网络[J]. 计算机科学 2009(06)
    • [9].三维非结构自适应多重网格技术[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1(03)
    • [10].BTT导弹变结构自适应控制仿真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09(11)
    • [11].面向城区宽基线立体像对视角变化的结构自适应特征点匹配[J]. 测绘学报 2019(09)
    • [12].空间结构自适应的图像复原模型[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03)
    • [13].基于模糊调整的变结构自适应PID控制器[J]. 兵工学报 2015(S2)
    • [14].传热结构自适应拓扑优化准则法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20)
    • [15].一种适合于旋翼涡流场计算的非结构自适应嵌套网格方法[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0(03)
    • [16].一种混合优化的结构自适应极限过程神经网络及应用[J]. 控制与决策 2018(07)
    • [17].航天智能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J]. 上海航天 2010(03)
    • [18].基于结构自适应归一化卷积的超分辨率红外图像重建[J]. 电子技术 2017(02)
    • [19].第二类Chebyshev前向神经网络权值直接确定及结构自适应确定[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9(01)
    • [20].局部结构自适应的图像扩散[J]. 自动化学报 2009(03)
    • [21].一种结构自适应的聚类神经网络[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9(06)
    • [22].传热结构自适应成长法的敏度过滤技术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9(01)
    • [23].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虚拟轴机床末端刀具运动位姿实时检测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2(03)
    • [24].基于孔探图像纹理特征的航空发动机损伤识别方法[J]. 仪器仪表学报 2008(08)
    • [25].基于结构自适应滤波方法的非线性系统辨识[J]. 计算机应用 2020(08)
    • [26].全向发射状态下运载火箭变结构自适应滑模控制[J]. 宇航学报 2015(09)

    标签:;  ;  ;  ;  ;  

    微循环网络血管调控数学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