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增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环己酮,交联剂,有限元,生物,液压缸,预应力。
自增强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秀,傅连东,湛从昌,姜耀文[1](2019)在《自增强液压缸缸筒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ises塑流条件、有限元理论、Lame公式对自增强厚壁圆筒进行分析,得到加载应力、卸载应力、残余应力及工作应力的解析解,并推导出弹塑性界面半径公式。为了验证理论公式的准确性,首先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1/4径向横截面的平面应变轴对称自增强厚壁圆筒的结构模型,然后模拟了模型在加载、卸载、工作工况下缸筒壁应力的分布情况,最后从ANSYS中提取仿真数据到MATLAB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有限元分析与理论计算,证明理论推导得出的自增强缸筒应力解析解与仿真分析结果是相符的。(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9期)
纪建业,葛鑫,庞小燕,梁伟杰,温淑谊[2](2019)在《自增强型MQ交联剂的制备及在缩合型室温自硫化硅橡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硅氢化反应制备了甲氧基官能化的自增强型MQ硅树脂交联剂(MMQ),将其应用于缩合型室温自硫化(RTV)硅橡胶。测试了RTV硅橡胶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考察了MMQ中甲氧基含量(质量分数)对RTV硅橡胶的疏水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对比了MMQ、辛基MQ硅树脂(OMQ)和环氧改性MQ硅树脂(EMQ)对RTV硅橡胶的补强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MMQ和缩合型RTV硅橡胶,MMQ具有更优异的补强效果。随着甲氧基含量的增加,RTV硅橡胶的疏水性、力学和热稳定性随之改善,紫外光透过率则呈下降趋势。当MMQ中甲氧基含量为7.83%时,缩合型RTV硅橡胶综合性能优良:接触角108°、吸水率2.2%、最大降解速率温度413.6℃、800℃残留率23.6%,350 nm的紫外透光率80.67%,拉伸强度4.3 MPa、断裂伸长率261%,邵氏A硬度42。(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朱行健[3](2019)在《温差预应力厚壁圆筒自增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对厚壁圆筒型超高压容器承载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这种超高压容器的最大承载能力与安全性对很多力学研究者与机械工程师来说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温差预应力自增强技术就是对该问题的一个有效应对方法,该技术通过在容器的内外壁施加一个温差,让厚壁圆筒内壁产生有利的残余压应力。用这种残余压应力来作为容器投入实际生产前的预应力,可以显着提高厚壁圆筒型超高压容器的承载能力与疲劳寿命,大大增加容器使用的安全性,并且这种技术绿色、安全、简便,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以闭式厚壁圆筒为研究对象,拟平面应变的情况对其自增强处理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温差预应力自增强技术的可行性,主要内容如下:基于理想弹塑性模型,在平面应变情况下对厚壁圆筒进行理论分析。分别对厚壁圆筒在自增强过程的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阶段进行讨论,得出了自增强后的温差应力沿半径方向分布的计算方法,发生塑性形变的临界温差。求出撤除温差载荷后圆筒内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对比分析了自增强前后内压与残余应力迭加后的综合应力。探讨了温差预应力自增强处理方法不发生反向屈服的条件。通过MATLAB计算出各个应力分量的解析解,并通过ORIGIN对其数据进行整理。采用ANSYS Workbench对厚壁圆筒进行建模与自增强过程的仿真分析。对比分析有限元仿真得到的数值解与理论计算得出的解析解,验证温差预应力自增强技术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帆[4](2019)在《双重可控式编织自增强型可降解血管支架的设计制备及构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先天性血管狭窄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占全部先天性心脏病的5%-8%,且男性多于女性,发生率为活产婴儿的0.02%-0.06%,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婴幼儿生命的最重要疾病之一。重建狭窄血管正常的血流通道,恢复血压和循环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动脉狭窄性治疗的主要目的。自1996年开始,尽管尚未有血管支架获得FDA认证用于治疗先天性血管狭窄性疾病,但也已经获得儿科和先天性心脏病研究中心及医学界的强烈推荐。目前,可降解血管支架由于其安全的降解性能使其成为治疗小儿先天性血管狭窄性疾病潜在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它可以在植入靶向血管特定时间内保持机械稳定性,支撑狭窄血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并在血管修复愈合期后降解成小分子,随细胞代谢排出体外,具有解决永久性金属支架植入后远期再狭窄问题的潜力。但是目前可降解血管支架的研制多集中在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治疗上,支架直径小于4mm,而针对直径为6-9mm婴幼儿大动脉的可降解血管支架研制报道甚少;且聚合物可降解血管支架存在着径向支撑性能不足,降解时间与血管修复愈合时间不匹配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和发展。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面向先天性血管狭窄性疾病患者的聚合物可降解血管支架,具有力学增强性能和适宜的降解性能,以改善现有可降解血管支架的问题,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并提高其进入临床应用的可能性。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采用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的可降解单丝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为基材,通过编织工艺和热定型工艺设计制备了叁种结构PPDO编织型血管支架,采用平板压缩试验和仿真数值模拟对其构效关系进行精细化探究。然后结合聚己内酯(PCL)复丝,构建具有支撑性能和降解性能双重可控调节的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可降解血管支架,并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探究新型支架的物理机械性能、降解性能和生物安全性。具体地:第二章首先针对临床上对血管支架性能的基本要求,优选纺织中的编织结构,再对现有二维管状编织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明晰不同编织结构制备过程中纱线的屈曲规律,随后选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可降解聚合物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单丝为材料,基于现有编织方法,设计并制备了3种不同结构内径为8mm的PPDO编织型血管支架(规则编织支架(RBS),以规则编织结构为基础结构的4轴纱叁向编织支架(TBS-A),以规则编织结构为基础结构的8轴纱叁向编织支架(TBS-B))。第叁章分别研究编织结构参数和热定型温度参数对支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体外降解性能的影响规律。支架的支撑性能是其临床应用的核心问题,本章首先采用平板压缩法表征RBS支架、TBS-A支架和TBS-B支架压缩性能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引入轴向纱线后支架的压缩强力分别提升了278.24%和225.06%,弹性回复率和能量损失率也均得到优化。为了进一步探究支架在受到压缩载荷作用时纱线的应力-应变分布状态以及纱线自身的变形过程,以精准定量分析支架力学响应性参数及分布状态,从而实现对支架力学行为的精细化研究,本课题通过仿真数值模拟平板压缩过程,获得以上叁种结构PPDO编织型血管支架在压缩至初始直径50%时的应力-应变分布云图及特征纱线的变形状态。结果表明,PPDO编织型血管支架的抗压能力是由纱线自身弯曲程度和组成支架的交织位点数量共同决定的,两者存在交互作用,通过结构优化可以获得最佳的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随后基于PPDO材料的热力学性能,选择60℃、80℃和100℃叁种温度对PPDO编织型血管支架进行热定型处理,探究热定型工艺与支架支撑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100℃热定型处理后支架材料的取向和重排效果更好,编织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消除的更彻底,使编织支架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本章最后进行了RBS支架和TBS-A支架的体外静态降解试验,验证了PPDO材料本体降解机理,同时表明PPDO编织型血管支架TBS-A具有更好的机械稳定性,可以保持4个月的机械完整性,且降解5个月时压缩强力几乎完全丧失。这与狭窄血管修复愈合周期较为吻合,能够基本满足临床上对血管支架降解性能的要求。第四章基于如上PPDO编织型支架结构和性能上的优缺点,优化设计和制备了一种双重可控式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可降解血管支架(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8066048A)。通过第叁章PPDO编织型支架的研究,明晰了限制交织点的滑移和转动是提高支架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为此,本章我们首先设计并制备了一种以PPDO单丝为芯,PCL复丝外包的皮芯结构编织纱,随后引入到规则编织结构中,通过90℃和1小时热处理后使PCL层软化流动,经冷却后在交织点形成粘接固定。进一步分别选择4根皮芯结构编织纱和8根皮芯结构编织纱以特定排列方式与PPDO单丝共同编织,制备出两种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血管支架(分别记为cBRS-A和cBRS-B)。经显微镜观察,部分交织点被限制固定,且支架最大壁厚显着小于含4和8根轴纱的TBS支架。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研究双重可控式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可降解血管支架不同结构对其支撑性能和降解性能的影响。第五章首先对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血管支架的平板压缩性能进行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PPDO对照组支架相比,cBRS-A支架和cBRS-B支架的压缩强力分别提高了124.06%和169.58%,弹性回复率从对照组的89.89±1.77%分别增加至93.09±1.78%和94.05±1.60%。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皮芯结构热粘合纱线在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支架中形成了力学增强型骨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不仅限制了热粘合纱线之间的转动和滑移,也限制了PPDO单丝的运动。随着热粘合纱线数量的增加,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支架抵抗外力变形的能力越强。随后,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研究了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血管支架在压握-扩张过程中机械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压握和球囊辅助扩张的过程中热粘合纱线均表现为显着的粘弹性,而PPDO单丝仅在球囊扩张过程中表现出粘弹性。这一现象导致了压握-扩张过程后支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改变。随着热粘合纱线数量的增加,球囊辅助扩张可以部分恢复由于压握过程导致的压缩强力的损失。第六章体外静态降解结果表明,双重可控式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可降解血管支架具有两级降解特性,在降解初期PPDO单丝发生降解,但是由于皮芯结构热粘合纱线相互粘接固定,仍然保持支架的结构稳定和机械支撑,并在降解后期发生热粘合纱线的降解。这种降解形式可以减少单位时间内酸性降解产物的浓度,从而具有临床上减轻炎症反应的潜力。此外,支架在脉动压和管壁压力共同作用下表现出与静态降解显着不同的降解特性,脉动压作用将会改变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血管支架的降解机理,但是会延缓由于管壁压力导致的支架加速降解。第七章通过体内动物试验研究双重可控式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可降解血管支架cBRS-A的力学支撑性能,降解性能和生物安全性能。结果表明,支架植入至猪髂总动脉4个月内支架管腔保持通畅和尺寸稳定,未发生移位以及血管严重损伤。因此,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血管支架cBRS-A具有较为优异的机械支撑性能。支架植入后2个月内没有发生明显的降解痕迹,而在植入后4个月时,PPDO单丝组分明显降解,PPDO/PCL热粘合纱线组分仍保持结构稳定。这与体外静态降解表现出的两级降解性能相一致,且基本匹配损伤血管3-6个月的修复愈合时间。因此,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血管支架cBRS-A具有较为理想的降解性能。此外支架植入后1个月即发生内皮细胞的大量黏附和生长,形成致密的内皮层,在第4个月时内皮细胞表现为成熟的梭形,随血流方向规则取向,说明PPDO/PCL编织自增强型血管支架cBRS-A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4个月的试验结果也表明,支架降解产物的炎症反应依然比较严重,提示梯度化控制降解产物的重要性。综上所述,本课题基于PPDO单丝材料,对二维管状编织技术及其结构和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的构效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由此设计并制备出一种新型可降解血管支架(双重可控式编织自增强型血管支架),通过体外、体内试验分析和讨论了其力学支撑性能、降解性能和生物安全性等方面的有效性。这种新型血管支架不仅改善了现有可面向先天性血管狭窄性疾病的可降解血管支架的不足,也充实了可降解血管支架各项性能的评价体系,为血管支架的进一步设计及性能优化打下基础。同时,本课题的结果也表明,仍需要对支架结构和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形成更为精确的梯度降解性能,从而降低炎症反应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9-05-27)
郭新华,李晓敏[5](2019)在《中国家庭债务与房价之间的自增强效应——基于全面FG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8—2015年间22个样本城市的数据,构造房价收入比指标,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并采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考察了家庭债务与房价之间自增强效应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样本城市的家庭债务与房价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自增强效应。房价上涨通过抵押效应和财富效应渠道带来家庭债务规模的扩大,且财富效应渠道的解释力度更大;家庭债务规模的扩大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和预期效应渠道推动了房价进一步上涨,且资产负债表效应渠道的解释力度更大。因此,政府应实施因城而异的差别化调控政策,保障房地产市场和信用市场的平稳发展。(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飘萍,贺飞,盖世丽,杨丹[6](2019)在《癌细胞微环境响应的MnO_2基功能材料用于自增强抗癌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症治疗是现代医学研究最具挑战的难题之一。为了提高癌症治疗效率和安全性,纳米医学将癌细胞微环境响应的可降解功能组分引入抗癌研究。众所周知,肿瘤病灶部位由于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比正常细胞快,导致周围的毛细血管构建速度相对迟缓,造成肿瘤部位血管不规则、血管壁不完整、动静脉短路及盲端等致使肿瘤微环境缺氧,进而导致癌细胞对诸多化学药物治疗和光动力治疗等的敏感性差,抗癌治疗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选取MnO_2为主要功能组分,将其与稀土发光材料、抗癌药物、光热组分和光敏剂等复合,利用MnO_2在癌细胞微酸环境中可降解生成氧气的特性,以及对活性氧清除剂谷胱甘肽的消耗作用,实现对肿瘤乏氧特性的缓解,从而提高化学治疗和光学治疗的乏氧抗肿瘤效率。此外,在细胞和小鼠体内对比研究氧补偿体系与非氧补偿体系的抗癌效率及安全性差异。最后,利用稀土荧光和Mn的核磁成像等手段跟踪监测治疗剂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路径、治疗效率和生物安全性等基本指标。本研究拟为本领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7](2019)在《生物基的自增强PLA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刚性PLA纤维制成的生物基易回收的自增强复合材料可用于体育、汽车和医疗领域。以解决环境问题的愿望为动力,为实施EC塑料战略,在Bio4self项目中开发的复合材料完全基于生物,它易于回收、可重塑,甚至可实现工业化的生物降解。该复合材料由聚乳酸(PLA)制成,这是从可再生资源(如农业废料、非粮食作物或甘蔗)中提取的一种热塑性生物聚酯。除一些医疗应用(如组织支架)外,目前PLA的应用非常有限,只能用于诸如低要求的包装或农艺织物。(本文来源于《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L.vanderSchueren,G.Buyle,B.Bizubova,王宏球[8](2019)在《可用于制备生物基自增强复合材料的高模量PLA纱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当前对生物基方案的需求,以聚乳酸(PLA)为原料以制备生物基自增强复合材料。为此,需开发一种高模量并且水解稳定的PLA纱线。通过对PLA材料的稳定化和挤压工艺参数的调整,可得到模量接近9.0GPa的PLA纱线。(本文来源于《国际纺织导报》期刊2019年01期)
Bin-bin,LIAO,Dong-liang,WANG,Li-yong,JIA,Jin-yang,ZHENG,Chao-hua,GU[9](2019)在《考虑自增强影响的Ⅲ型复合材料气瓶连续损伤模拟及渐进失效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成型后的金属内胆复合材料气瓶,即III型复合材料气瓶(以下简称气瓶),需采用自紧工艺来提高疲劳寿命。最佳自紧压力是自紧工艺的重要参数。本文旨在建立确定最佳自紧压力和气瓶渐进失效的有限元方法,研究自紧后气瓶纤维和基体损伤演化规律,并探讨自紧后气瓶复合材料层和金属内衬层的应力变化。创新点:1.建立针对叁维气瓶的Hashin失效准则和指数型损伤演化的渐进失效模型,并通过ABAQUSUMAT隐式有限元方法确定气瓶最佳自紧压力;2.通过渐进失效分析,揭示自紧后的气瓶纤维和基体损伤的损伤演化规律,并阐明自紧对气瓶渐进失效的影响。方法:1.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建立叁维Hashin失效准则和指数型损伤演化的渐进失效理论模型;2.通过ABAUQS-UMAT二次开发用户子程序实现渐进失效理论模型,并开展气瓶渐进失效计算;3.通过平板拉伸算例以及与气瓶试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论:1.基体损伤首先出现在螺旋层,而纤维损伤首先出现在环向层。2.除了自紧后的泄压阶段和自紧后重新加压至压力值等于自紧压力的升压阶段,有无自紧的气瓶损伤演化规律基本一致;而在上述泄压和升压阶段,基体损伤保持不变,说明经过自紧后的气瓶在工作压力下存在基体损伤。3.当内压压力低于自紧压力时,自紧工艺才会影响气瓶应力分布;且随着压力的升高,基体损伤不变,内衬应力减少,纤维应力增加;此外,经过自紧的气瓶在工作压力下最大环向和轴向内衬应力减少且出现在筒体部分的两端。(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1期)
靖维飞,韩志远,邢健,邵珊珊,谢国山[10](2018)在《含缺陷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疲劳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增强超高压容器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化工行业,这些超高压容器一般处于高幅度的循环内压作用下,因此经常承受疲劳损伤,特别是对于结构不连续位置。本文对含有内外表面体积型沟槽缺陷的超高压容器进行了疲劳分析以评价疲劳寿命。采用弹塑性有限元计算了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的残余应力分布,并与解析计算方法和实测残余应力结果进行了比较。还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缺陷处的交变应变幅,并采用Basquin-Manson方法对超高压容器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缺陷的存在显着降低了超高压容器疲劳寿命。(本文来源于《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期刊2018年12期)
自增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硅氢化反应制备了甲氧基官能化的自增强型MQ硅树脂交联剂(MMQ),将其应用于缩合型室温自硫化(RTV)硅橡胶。测试了RTV硅橡胶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考察了MMQ中甲氧基含量(质量分数)对RTV硅橡胶的疏水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对比了MMQ、辛基MQ硅树脂(OMQ)和环氧改性MQ硅树脂(EMQ)对RTV硅橡胶的补强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MMQ和缩合型RTV硅橡胶,MMQ具有更优异的补强效果。随着甲氧基含量的增加,RTV硅橡胶的疏水性、力学和热稳定性随之改善,紫外光透过率则呈下降趋势。当MMQ中甲氧基含量为7.83%时,缩合型RTV硅橡胶综合性能优良:接触角108°、吸水率2.2%、最大降解速率温度413.6℃、800℃残留率23.6%,350 nm的紫外透光率80.67%,拉伸强度4.3 MPa、断裂伸长率261%,邵氏A硬度4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增强论文参考文献
[1].刘永秀,傅连东,湛从昌,姜耀文.自增强液压缸缸筒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2].纪建业,葛鑫,庞小燕,梁伟杰,温淑谊.自增强型MQ交联剂的制备及在缩合型室温自硫化硅橡胶中的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3].朱行健.温差预应力厚壁圆筒自增强技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4].赵帆.双重可控式编织自增强型可降解血管支架的设计制备及构效关系[D].东华大学.2019
[5].郭新华,李晓敏.中国家庭债务与房价之间的自增强效应——基于全面FG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杨飘萍,贺飞,盖世丽,杨丹.癌细胞微环境响应的MnO_2基功能材料用于自增强抗癌治疗研究[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7]..生物基的自增强PLA复合材料[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9
[8].L.vanderSchueren,G.Buyle,B.Bizubova,王宏球.可用于制备生物基自增强复合材料的高模量PLA纱线[J].国际纺织导报.2019
[9].Bin-bin,LIAO,Dong-liang,WANG,Li-yong,JIA,Jin-yang,ZHENG,Chao-hua,GU.考虑自增强影响的Ⅲ型复合材料气瓶连续损伤模拟及渐进失效分析(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9
[10].靖维飞,韩志远,邢健,邵珊珊,谢国山.含缺陷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疲劳评价研究[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