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该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桩基、压力平衡装置和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所述桩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安装板,所述底部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测量板,所述压力测量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压力平衡装置。该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通过桩基一侧设置的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在不同力量下桩基水平方向的偏移量,进而计算出桩基水平方向的承载力,解决了以往检测装置只能单一的测试垂直或者水平方向承载力的缺陷,底部安装板一侧设置的升降滑轮,可以通过第二电机将配重块拉升到相应的位置,解决了以往配重块较重难以移动的问题,省时省力。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桩基(1)、压力平衡装置(4)和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安装板(2),所述底部安装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测量板(3),所述压力测量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压力平衡装置(4),所述压力平衡装置(4)包括支撑底板(401)、支撑顶板(402)、第一连接块(403)、第二连接块(404)、支撑杆(405)和水平检测器(406),所述支撑底板(4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403),所述第一连接块(40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05),所述支撑杆(405)远离第一连接块(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404),所述第二连接块(404)远离第一连接块(4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402),所述压力平衡装置(4)的顶部设置有配重箱(5),所述配重箱(5)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6),所述配重块(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吊环(7),所述吊环(7)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配重块(6)上表面的四个角;所述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8)包括基座(801)、绕线轴(802)、第一电机(803)、钢绞线(804)、拉力测试器(805)、挂钩(806)和连接孔(807),所述基座(80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绕线轴(802),所述绕线轴(8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803),所述绕线轴(8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绞线(804),所述钢绞线(804)远离绕线轴(8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力测试器(805),所述拉力测试器(805)远离钢绞线(8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806)。
设计方案
1.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桩基(1)、压力平衡装置(4)和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8),其特征在于:
所述桩基(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安装板(2),所述底部安装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测量板(3),所述压力测量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压力平衡装置(4),所述压力平衡装置(4)包括支撑底板(401)、支撑顶板(402)、第一连接块(403)、第二连接块(404)、支撑杆(405)和水平检测器(406),所述支撑底板(4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403),所述第一连接块(40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05),所述支撑杆(405)远离第一连接块(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404),所述第二连接块(404)远离第一连接块(4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402),所述压力平衡装置(4)的顶部设置有配重箱(5),所述配重箱(5)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6),所述配重块(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吊环(7),所述吊环(7)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配重块(6)上表面的四个角;
所述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8)包括基座(801)、绕线轴(802)、第一电机(803)、钢绞线(804)、拉力测试器(805)、挂钩(806)和连接孔(807),所述基座(80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绕线轴(802),所述绕线轴(8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803),所述绕线轴(8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绞线(804),所述钢绞线(804)远离绕线轴(8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力测试器(805),所述拉力测试器(805)远离钢绞线(8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8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安装板(2)远离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8)的固定连接有升降滑轮(9),所述升降滑轮(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0),所述牵引绳(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所述牵引绳(10)远离第二电机(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挂钩(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配重块(6)规格相同,质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安装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偏移定位器(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安装板(2)的中部开设有定位观察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顶板(40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桩基是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岩土地基中的支承构件,对工程结构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工程安全,桩基施工完成通常需进行荷载试验以确定其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荷载试验的加载方法主要有压重法、锚桩法和锚桩压重联合法,试验时采用以上方法在桩基顶部施加荷载,实测每级加载与桩顶沉降量,通过分析荷载与桩顶沉降关系曲线,确定桩基承载力的大小,由于压重法需要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荷载物料来源满足加载量的要求,加载物料堆放与运输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为桩基一般高度较高,在加载配重块时,难度较大,工作效率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再加上容易因为配重块放置不均衡,导致桩基受力不均匀,影响测量数据,而且现有的检测装置只能单一的测试垂直方向的承载力,难以检测水平方向的承载力,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目前,现有的用于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包括桩基、压力平衡装置和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所述桩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安装板,所述底部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测量板,所述压力测量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压力平衡装置,所述压力平衡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支撑顶板、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支撑杆和水平检测器,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所述压力平衡装置的顶部设置有配重箱,所述配重箱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吊环,所述吊环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配重块上表面的四个角;
所述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基座、绕线轴、第一电机、钢绞线、拉力测试器、挂钩和连接孔,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绕线轴,所述绕线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绕线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远离绕线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力测试器,所述拉力测试器远离钢绞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
可选的,所述底部安装板远离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的固定连接有升降滑轮,所述升降滑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牵引绳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挂钩。
可选的,所述每个配重块规格相同,质量相同。
可选的,所述底部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偏移定位器。
可选的,所述底部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定位观察孔。
可选的,所述支撑顶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一方面,通过压力平衡装置可以将配重箱的压力均匀的分散到压力测量板上表面的每一处,防止因为压力测量板受力不平衡影响检测出的数据,提高了该装置检测的精度,另一方面,通过压力平衡装置上方设置的配重箱和规格、质量都相同的配重块,便于控制桩基承载物的重量,运输方便,操作简单,效率更高。
(2)、该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一方面,通过桩基一侧设置的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在不同力量下桩基水平方向的偏移量,进而计算出桩基水平方向的承载力,解决了以往检测装置只能单一的测试垂直或者水平方向承载力的缺陷,另一方面,通过底部安装板一侧设置的升降滑轮,可以通过第二电机将配重块拉升到相应的位置,操作简单,解决了以往配重块较重难以移动的问题,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平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桩基,2-底部安装板,3-压力测量板,4-压力平衡装置,5-配重箱,6-配重块,7-吊环,8-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9-升降滑轮,10-牵引绳, 11-第二电机,12-第二挂钩,13-偏移定位器,401-支撑底板,402-支撑顶板,403-第一连接块,404-第二连接块,405-支撑杆,406-水平检测器,801-基座,802-绕线轴,803-第一电机,804-钢绞线,805-拉力测试器,806-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桩基1、压力平衡装置4和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8,桩基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安装板2,底部安装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力测量板3,压力测量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压力平衡装置 4,压力平衡装置4包括支撑底板401、支撑顶板402、第一连接块403、第二连接块404、支撑杆405和水平检测器406,支撑底板4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403,第一连接块40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405,支撑杆405远离第一连接块4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404,第二连接块404 远离第一连接块4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顶板402,通过压力平衡装置4可以将配重箱5的压力均匀的分散到压力测量板3上表面的每一处,防止因为压力测量板3受力不平衡影响检测出的数据,提高了该装置检测的精度,压力平衡装置4的顶部设置有配重箱5,配重箱5的内部设置有配重块6,配重块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吊环7,吊环7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在配重块6 上表面的四个角;
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8包括基座801、绕线轴802、第一电机803、钢绞线804、拉力测试器805、挂钩806和连接孔807,基座80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绕线轴802,绕线轴8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803,绕线轴8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绞线804,钢绞线804远离绕线轴8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力测试器805,拉力测试器805远离钢绞线8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806,通过桩基1一侧设置的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8,可以检测在不同力量下桩基1 水平方向的偏移量,进而计算出桩基1水平方向的承载力,解决了以往检测装置只能单一的测试垂直或者水平方向承载力的缺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底部安装板2远离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8的固定连接有升降滑轮9,升降滑轮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0,牵引绳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 11,牵引绳10远离第二电机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挂钩12,通过底部安装板2一侧设置的升降滑轮9,可以通过第二电机11将配重块6拉升到相应的位置,操作简单,解决了以往配重块6较重难以移动的问题,省时省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每个配重块6规格相同,质量相同,通过压力平衡装置4上方设置的配重箱1和规格、质量都相同的配重块6,便于控制桩基1承载物的重量,运输方便,操作简单,效率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底部安装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偏移定位器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底部安装板2的中部开设有定位观察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支撑顶板40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综上所述,该楼房工程桩基承载力检测装置,使用通过压力平衡装置4 可以将配重箱5的压力均匀的分散到压力测量板3上表面的每一处,防止因为压力测量板3受力不平衡影响检测出的数据,提高了该装置检测的精度,通过压力平衡装置4上方设置的配重箱1和规格、质量都相同的配重块6,便于控制桩基1承载物的重量,运输方便,操作简单,效率更高,通过桩基1 一侧设置的水平承载力检测装置8,可以检测在不同力量下桩基1水平方向的偏移量,进而计算出桩基1水平方向的承载力,解决了以往检测装置只能单一的测试垂直或者水平方向承载力的缺陷,通过底部安装板2一侧设置的升降滑轮9,可以通过第二电机11将配重块6拉升到相应的位置,操作简单,解决了以往配重块6较重难以移动的问题,省时省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6718.0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1(大连)
授权编号:CN209686466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E02D33/00
专利分类号:E02D33/00
范畴分类:36C;36E;
申请人:徐鸿飞
第一申请人:徐鸿飞
申请人地址: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高新园区博翔北园大华锦绣华城一期40#楼
发明人:徐鸿飞
第一发明人:徐鸿飞
当前权利人:徐鸿飞
代理人:陈娟
代理机构:114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