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睾丸切除术联合放疗治疗C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福周[1](2019)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睾丸切除术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病情恢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睾丸切除术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0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前列腺和睾丸联合切除术,观察组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睾丸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置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的IPSS评分、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血清PS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F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睾丸切除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效果显着,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彭为[2](2019)在《金匮肾气汤联合内分泌治疗Ⅲ、Ⅳ期前列腺癌(肾阳虚证)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金匮肾气汤联合内分泌治疗肾阳虚证Ⅲ、Ⅳ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68例Ⅲ、Ⅳ期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研究过程中由于未规律用药、未按规定行检查、自身原因主动终止试验等,治疗组和对照各脱落2例,最终每组有效例数均为32例。治疗组给予金匮肾气汤联合内分泌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内分泌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疗效性评价:(1)近期疗效:两组实体瘤疗效比较,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2)血清PSA定量: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量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I-PSS评分:两组治疗后I-PSS评分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4)中医证候评分: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均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5)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均提高(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安全性评估: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异常出汗、贫血以及肝、肾功能损害,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金匮肾气汤联合内分泌治疗Ⅲ、Ⅳ期前列腺癌患者,具有降低血清PSA水平、改善患者症状、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等作用,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与金匮肾气汤相关的毒副反应,说明金匮肾气汤联合内分泌治疗肾阳虚证晚期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吴俊[3](2019)在《内分泌联合外放射与单纯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内分泌联合外放射与单纯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Medine、The Cochrane Library、Wliey、Ovid、EMbase、Springerlink、EBSCO、百度学术、维普全文 VIP、CNKI、万方数据库等。检索2019年01月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单纯内分泌治疗或内分泌联合外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相关RCT文献。按照纳入与剔除标准,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偏倚风险评估、质量评价和数据资料提取,并交叉审核。对结果存在争议时,通过讨论或由第三位研究人员协商解决。采用Review Manager 5.3版本进行Meta分析。研究指标包括总生存时间、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远处转移率、肿瘤进展时间、生化失败率、总特异性死亡率六个方面。结果:本Meta分析共纳入4篇RCT研究,共纳入局部晚期前列腺患者2533例,其中单纯内分泌治疗组1262例,内分泌联合外放射治疗组1271例。研究发现与单纯内分泌治疗相比,内分泌联合外放射在总生存率(HR=1.39,95%CI:1.22-1.58,P<0.001)、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HR=043,95%CI0.35-0.53<0.001)、肿瘤进展时间(HR=3.00,95%CI:2.47-3.64,P<0.001)、生化失败率(OR=0.14,95%(CI:0.08-0.23,P<0.001)、总特异性死亡率(OR=0.48,95%CI:0.39-0.60,P<0.001)等方面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远处转移率上(HR=178,95%CI:0.30-10.54,P=0.5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式均是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内分泌联合外放射治疗在总生存时间、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肿瘤进展时间、生化失败率、总特异性死亡率这些方面要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在远处转移率上两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到纳入研究数量较少,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期待未来纳入更多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结论。
胡军全,朱圣煌,潘闰梅,黄绍明,李彤[4](2018)在《晚期前列腺癌耻骨上单切口双侧睾丸切除术》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晚期前列腺癌耻骨上单切口双侧睾丸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3)。对照组行常规双侧睾丸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耻骨上单切口双侧睾丸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状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22.74±10.51)m L、(12.37±2.81)min,均低于对照组的(59.68±18.47)m L、(37.24±8.65)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阴囊血肿、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90%、16.13%,而观察组均未出现这两种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30±1.02)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84±0.9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耻骨上单切口双侧睾丸切除术用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抑制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极高。
张凯[5](2018)在《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文中提出前列腺癌发病率居世界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亦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根据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特点和诊疗现状,结合国际最新理论和经验,制定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张凯[6](2017)在《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前列腺癌发病率居世界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亦呈快速上升趋势。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根据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特点和诊疗现状,结合国际最新理论和经验,制定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王新,宋洪飞,万齐福,伍颖,杜建兵,何安仁,刘桂勇[7](2017)在《内分泌治疗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加双侧睾丸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量及残余尿量,同时比较两组3年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拔出导尿管后可自行排尿患者40例,能进行适当功能训练患者15例,出现充盈性尿失禁状况患者5例。治疗后观察组PSA水平、IPSS评分及残余尿量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QOL评分和最大尿流量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内分泌治疗能更好地改善病情,提高3年生存率。
朱首伦[8](2016)在《探索制定《晚期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遵循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开展制定《晚期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初步研究,提高晚期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水平与疗效,为日后申报和制订我国《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提供借鉴与经验,探索践行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方法1.在广泛调研以及既往工作的基础上以"晚期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为切入点,选定"晚期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作为本研究主题。2.选定检索词,设定检索年限,多途径、多数据库、全面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包括:系统检索中医古籍文献、检索近现代文献、检索外文文献。采用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网络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中华医典、CNKI、万方、Cochrane library、Pubmed、UpTodate等古今中外数据库。3.初次筛选结果:维普40篇、万方709篇、CNKI1301篇、指南文献35篇、硕博论文45篇、古条文4755条、名老中医经验19篇。二次筛选结果:维普17篇、万方61篇、CNKI53篇、古条文125条。4.对文献进一步分类:JADAD评分<3分而排除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31篇、非随机对照研究文献22篇、专家经验总结19篇、现代医学指南11篇、中医指南文献24篇、英文文献6篇、中医综述文献21篇、古条文125条、名老中医经验15篇。5.将文献进一步分析,通过JADAD评分分析,没有真正符合随机对照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对31篇排除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进一步分析中医药对晚期前列腺癌TPSA、CD3+、CD4+、CD8+、NK细胞、IPSS、QOL、生存期、有效率、转移灶转移时间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对非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估标准建议表进行分析评价,评定文献质量。6.根据证据分级评价体系评定证据的级别,选用业内公认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分级体系将证据进行分级,对排除的随机对照研究及非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质量进行分级评价,对证据分级。7.结合专家共识,根据GRADE分级标准形成推荐意见,形成本指南初稿,提出下一步制定《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初步构思。结果1.初步厘清前列腺癌的中西医结合论治策略与方法。通过文献综合分析比较,初步确立中西医结合分期论治策略为前列腺癌的最佳诊疗方案。2.进一步阐明晚期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以及病理特点:晚期前列腺癌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虚证以气阴两虚或脾肾两虚为多见,病位在下焦,与肺、肝、脾、肾密切相关。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敏感型以气阴两虚、脾肾两虚多见,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病机始则为脾肾两亏,后则以肾阳亏虚、阴精耗竭、阴阳两虚为主。3.体现晚期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的诊疗优势:虽然由于不同医学体系对疾病认识的角度与方法差异,但中西医都有各自的优势,应各取所长。对于晚期前列腺癌采取"扶正祛邪"相结合的分期论治策略,对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采取内分泌治疗与中药协同增效与减毒增效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转化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时间,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对于目前缺乏有效西药和方法治疗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在对症处理的基础上,主要以中医大补元气、扶正抑瘤为法,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4.前列腺癌的随访与慢病管理严重不足:研究显示前列腺癌科研资料大部分不全,发表的研究结果证据级别低,没有单位报道系统性开展前列腺癌慢病管理工作,没有建立完备的电子数据库和开设慢病门诊,目前还没有建立前列腺癌大数据。5.通过对文献进行全面搜索、筛选、分析,以及对证据进行分级、评定,全面掌握文献搜索、分析、评价能力,熟悉了证据分级体系及专家共识的实施与总结。6.本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文献质量不高:文献普遍缺乏严谨的科研思路方法学,个案报道、回顾性研究偏多,治疗方药众多,真正符合随机对照研究要求的文献极少,发表的期刊非核心期刊为主,证据级别普遍偏低,缺乏高级别的证据,中医药科研论文质量有待于提高。结论1.开展晚期前列腺癌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定研究是可行的,而且十分必要。通过指南的制定、推广和应用,有利于进一步阐明晚期前列腺癌发病机理、病因病机特点,通过病证结合、中西医结合,制定出最佳诊疗方案,筛选出疗效确切的方药,践行中西医结合论治诊疗策略。2.通过指南初稿的制定,能够提高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医疗行为、节约医疗资源,更准确的体现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优势,探索践行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3.尽快开展前列腺癌慢病管理工作,建立前列腺癌数据库,落实随访工作,建立前列腺癌大数据资料。4.加快指南编写队伍的建设及培训,多学科专家参与,建立专业的指南编写团队。5.针对中医药研究论文普遍缺乏高级别证据的现状,希望今后有更多设计合理、操作可靠、数据真实、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在中医药防治前列腺癌方面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
浦洋[9](2016)在《免疫治疗联合去势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去势治疗是当今治疗前列腺癌的主流疗法,包括手术物理去势疗法和化学去势疗法。该疗法常单独使用和或与其他疗法(如放射治疗,化疗等)联合使用来控制前列腺癌。然而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一定时间后都会出现肿瘤复发,复发后的肿瘤会从去势敏感型前列腺癌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使得去势(抗雄激素)治疗收效甚微。免疫治疗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癌症治疗方案之一,借助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控制肿瘤的同时显着减少传统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因此,探索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具体发生机制并合理设计抗雄激素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揭示了经典化学去势药物——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削弱免疫治疗与抗雄激素疗法联合治疗前列腺癌抗肿瘤效果的具体机制。为此,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免疫系统健全的野生型FVB小鼠接种Myc-CaP肿瘤的去势半抵抗性前列腺癌模型。该模型表现为荷瘤小鼠经过抗雄激素治疗后,肿瘤负荷在治疗初期显着降低,但随后肿瘤复发并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对传统抗雄激素治疗出现耐药。小鼠实验中,运用免疫治疗分别联合手术去势疗法和化学去势疗法治疗Myc-CaP前列腺癌,我们发现只有联合手术去势疗法与免疫治疗能够产生协同抗肿瘤作用,而联合化学去势疗法与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果甚微。本研究进一步实验发现,当前主流的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氟他胺、恩泽鲁氨等会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活化。使用HSV-1小鼠感染模型和卵清蛋白为模式抗原验证了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会对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广谱影响,不具有Myc-Cap肿瘤抗原特异性。利用具有高免疫原性且不依赖于雄激素生长的“退化型”肿瘤模型B16-human EGFRhigh对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产生的免疫抑制机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无论小鼠在肿瘤接种之前是否接受过去势手术干预,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给药组的肿瘤均会由“退化型”肿瘤发展为“进展型”肿瘤,说明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不依赖于雄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通过体外实验将免疫细胞亚群(T细胞、B细胞、DC细胞,巨噬细胞等)分别进行纯化,对经该类抗雄激素药物处理后各细胞亚群的功能进行细分。结果显示经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共培养后T细胞活化水平受到显着抑制,表现为IFN-γ和IL-2等细胞因子分泌显着减少,仅为溶剂对照组分泌水平的1/3。此外,B细胞及固有免疫细胞的功能并未受此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类抗雄激素药物通过作用于T细胞上的GABA-A受体抑制T细胞活化,进而影响免疫系统产生有效抗肿瘤免疫反应。在小鼠模型中,GABA-A受体拮抗剂在与该类抗雄激素药物同时给药治疗前列腺癌荷瘤小鼠时,会对免疫细胞上的GABA-A受体与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产生竞争性结合,能够缓解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介导的免疫抑制反应。由于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会影响T细胞早期激活阶段细胞因子IL-2和反应T细胞功能细胞因子IFN-γ的减少,选取与T细胞早期激活相关的经典信号通路JNK、ERK、MAPK、NFAT等进行检验后发现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给药组中NFAT通路的去磷酸化和核定位较溶剂对照组发生显着变化,说明这类药物通过影响NFAT的去磷酸化从而调控钙离子浓度影响T细胞活化。以此发现为基础,我们对免疫治疗及化学去势疗法联合治疗方案的给药时间和药物选择进行了优化,设计了具有协同效应的抗雄激素治疗和免疫治疗联合方案,即先使用免疫治疗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再对其进行去势治疗。此外,我们使用了一种新型抗雄激素合成的化学去势药物——阿比特龙,联合免疫疗法治疗前列腺癌,首次在小鼠模型中成功抑制了肿瘤复发,高剂量的阿比特龙与免疫治疗相结合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使荷瘤小鼠治疗后生存率达100%。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揭示了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对免疫系统的负性调控是免疫治疗和化学去势治疗联合疗法无法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在半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合理设计抗雄激素药物和免疫治疗联合的抗肿瘤治疗方案,优化给药顺序和剂量可以增强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揭示了前列腺癌治疗中一个易被忽视的关键问题,为今后更合理的设计化学去势疗法和免疫治疗的联合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李云峰[10](2014)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泌尿外科近5年来,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患者39例,探讨及初步评价经会阴超声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2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泌尿外科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39例,术前均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3例已出现骨转移。术后规律随访6个月-5年,定期监测PSA水平、前列腺体积大小及转移灶情况,探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观察并分析该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术,手术时间40-150min,平均65min,植入粒子数量32-70粒,平均52粒。术后住院时间5-7天,平均6.2天。术后对手术患者进行有规律的随访,39例患者无一例失访,随访时间12-67个月,平均36.2月。其中随访满1年者39例,术后1年PSA在0-90ng/ml,平均3.98ng/ml。完全有效33例(84.6%),部分有效4例(10.2%),无效2例(5.2%);随访满3年者35例,术后3年PSA在0.01-45ng/ml,平均1.8ng/m1,完全有效29例(82.9%),部分有效5例(14.3%),无效1例(2.8%);随访满5年者17例,术后PSA在0.01-1.1n g/ml,平均0.23ng/m1,均为完全有效。39例患者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均有不同程度降低,3例骨转移患者转移灶均不同程度缩小,术前骨痛及排尿症状均有所好转,且无一例出现尿潴留及便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死亡4例,其中3例术前已经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1例术后2年半死亡,2例术后4年死亡)另1例术后3年死于其他系统疾病。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内分泌疗法对临床各个分期的前列腺癌均有疗效。尤其对已失去手术时机的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来说,不失为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其具有创伤小、容易操作、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病变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国内外,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认同。因此,在条件及设备允许的情况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内分泌疗法是治疗前列腺癌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二、睾丸切除术联合放疗治疗C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睾丸切除术联合放疗治疗C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睾丸切除术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病情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
3 讨论 |
(2)金匮肾气汤联合内分泌治疗Ⅲ、Ⅳ期前列腺癌(肾阳虚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1.病例来源 |
2.病例选择 |
二、研究方法 |
1.方案设计 |
2.临床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3.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分析 |
2.疗效性指标 |
3.安全性指标 |
4.典型病案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晚期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
1.1 前列腺癌发病机制的认识 |
1.2 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概述 |
2.传统医学对晚期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
2.1 晚期前列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晚期前列腺癌的辨证论治 |
3.金匮肾气汤理论研究及药理分析 |
3.1 金匮肾气汤出处及方解 |
3.2 金匮肾气汤现代药理研究 |
3.3 金匮肾气汤剂型、疗效、经济优势 |
4.导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证心得 |
5.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AJCC第七版前列腺癌分期 |
附表B:KPS评分标准 |
附表C: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
附表D:IPSS评分标准 |
附表E:肾阳虚证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附表F:WHO抗肿瘤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分级标准 |
附表G:知情同意书 |
附表H:临床观察表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3)内分泌联合外放射与单纯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资料提取与评估 |
2.1 数据资料提取 |
2.2 纳入文献的偏倚及质量评价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4)晚期前列腺癌耻骨上单切口双侧睾丸切除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2.2 两组手术疗效比较 |
2.3 两组手术状况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
2.5 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
2.6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 讨论 |
(5)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双侧睾丸切除术 |
2 R P |
2.1 低危前列腺癌 |
2.2 中危前列腺癌 |
2.3 高危前列腺癌 |
2.4 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 |
2.5 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 |
2.6 骨转移性前列腺癌 |
2.7 挽救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3 术后生活质量评估和随访 |
4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7)内分泌治疗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手术方法: |
1.2.2内分泌治疗: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结果 |
2.2 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
2.3 1年、2年和3年生存率比较 |
2.4 不良反应情况 |
3 讨论 |
(8)探索制定《晚期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前列腺癌流行病学概述 |
1.2 前列腺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1.3 前列腺癌诊断新进展 |
1.3.1 前列腺癌肿瘤相关标志物 |
1.3.2 其他标志物 |
1.4 晚期前列腺癌治疗新进展 |
1.4.1 观察等待 |
1.4.2 放疗进展 |
1.4.3 内分泌治疗 |
1.4.4 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诊治进展 |
1.4.5 去势抗性性前列腺癌诊治进展 |
1.4.6 前列腺癌转移性骨痛治疗进展 |
1.5 晚期前列腺癌中医药诊疗研究进展 |
1.5.1 晚期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
1.5.2 证型研究进展 |
1.5.3 晚期前列腺癌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
1.5.4 单味中药研究进展 |
1.5.5 配合内分泌治疗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
1.5.6 中药复方临床研究进展 |
1.6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研究进展 |
1.6.1 临床诊疗指南的定义与更新 |
1.6.2 指南的定位和分类 |
1.6.3 国外常见循证临床指南来源 |
1.6.4 我国循证临床指南发展史及现状 |
1.6.5 国内外泌尿外科临床诊治指南的发展史 |
1.7 我国泌尿外科临床诊治指南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1.7.1 指南编写人员专业背景比较单一 |
1.7.2 缺乏高级别的证据,且未根据证据的论证强度注明推荐意见 |
1.7.3 未开展晚期前列腺癌中西医诊疗指南研究 |
第二章 晚期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定研究 |
2.1 本指南制定的原则 |
2.1.1 本指南的定位 |
2.1.2 本研究的目的 |
2.1.3 本研究的意义 |
2.1.4 本指南参考原则 |
2.1.5 本指南采用的证据分级体系 |
2.1.6 本指南采用的证据推荐强度 |
2.2 晚期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制定方法 |
2.2.1 确定指南研究主题 |
2.2.2 文献检索 |
2.2.3 文献检索结果 |
2.2.4 文献综述 |
2.2.5 文献评价 |
2.2.6 证据分级和形成推荐意见 |
第三章 晚期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初稿) |
3.1 要点说明 |
3.1.1 关键事项 |
3.1.2 关键建议 |
3.2 指南目录 |
3.3 指南介绍 |
3.4 指南背景 |
3.5 临床特征 |
3.5.1 晚期前列腺癌定义 |
3.5.2 临床症状 |
3.5.3 理化检查 |
3.6 诊断标准 |
3.6.1 诊断 |
3.7 干预策略、管理和推荐 |
3.7.1 干预策略 |
3.7.2 管理 |
3.7.3 推荐 |
3.8 方法 |
3.8.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 |
3.8.2 证据级别和质量评价 |
3.8.3 推荐强度 |
3.8.4 附件2:信息资源 |
3.8.5 附件3: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 |
3.8.6 附件4:指南评价 |
3.8.7 附件5:词汇表 |
3.8.8 附件6:指南编写流程表 |
第四章 结语 |
4.1 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制订研究的意义 |
4.1.1 有利于制定最佳诊疗方案、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
4.1.2 有利于系统性阐明病因病机、创新诊疗策略 |
4.1.3 有利于体现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 |
4.1.4 有利于深化医疗改革 |
4.2 中医药文献分析评价 |
4.2.1 中西医结合防治前列腺癌文献少 |
4.2.2 中西医结合防治晚期前列腺癌文献分析 |
4.3 创新点 |
4.4 不足与展望 |
4.4.1 缺乏公认的中医文献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 |
4.4.2 文献质量不高,急需开展慢病管理,提高中医药文献质量 |
4.4.3 文献数量不足,需要广泛收集文献 |
4.4.4 编写经验不足,需要建立专业编写队伍,抓紧指南制定编写,并加大指南试用、推广力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免疫治疗联合去势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引言 |
2. 前列腺癌治疗策略及进展 |
2.1 雄激素去势疗法的作用机制 |
2.2 常见去势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
3. 雄激素、免疫系统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
3.1 雄激素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
3.2 去势治疗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
4. 前列腺癌的肿瘤免疫治疗 |
4.1 肿瘤免疫概述 |
4.2 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
4.3 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
4.4 联合治疗 |
4.4.1 化疗和免疫治疗 |
4.4.2 放疗和免疫治疗 |
第二章 手术去势疗法与免疫疗法联合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与作用机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方法 |
2.2.3 小鼠双侧睾丸切除术 |
2.2.4 联合物理去势治疗与腹腔抗体治疗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
2.2.5 联合物理去势治疗与瘤内给Ad-Light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
2.2.6 联合物理去势治疗与瘤内给anti-EGFR-IFNβ 或CpG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
2.2.7 使用联免疫斑点法(ELISpost)检测手术去势和CpG联合引起的免疫应答 |
2.2.8 使用Stem cell公司的Easy Step mouse CD11c+ selection kit纯化树突状细胞 |
2.2.9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建立适用于前列腺癌复发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研究的模型 |
3.2 去势治疗后肿瘤的消退和复发不依赖于免疫系统 |
3.3 上调T细胞共刺激分子无法抑制物理去势后的前列腺癌复发 |
3.4 下调T细胞共抑制分子也无法抑制物理去势后的前列腺癌复发 |
3.5 Cpg治疗可以延缓手术去势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复发 |
3.6 Ad-Light能够较好地控制物理去势后的前列腺癌复发 |
3.7 Anti-EGFR-IFNβ 融合蛋白能够较好地控制物理去势后的前列腺癌复发 |
3.8 检测T细胞在物理去势后是否产生耐受 |
3.9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化学去势疗法与免疫疗法联合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与作用机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最大化化学去势药物联合CpG的抗肿瘤作用 |
3.2 非甾体类化学去势药物联合CpG的抗肿瘤作用 |
3.3 非甾体类化学去势药物联合CpG的在不同年龄小鼠中抗肿瘤作用 |
3.4 联合化学去势疗法与免疫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检测 |
3.5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会直接影响T细胞的功能 |
3.6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介导的免疫抑制不具有前列腺癌抗原特异性 |
3.7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会非特异性损伤机体免疫系统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HSV-1 病毒的生产,纯化及滴度测定 |
2.2.2 小鼠血清中AST、ALT浓度的测定 |
2.2.3 ELISpost检测OVA特异性T细胞 |
2.2.4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G |
2.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会降低小鼠抗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 |
3.2 非甾体类化学去势药物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
3.3 非甾体类化学去势药物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
3.4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引起的免疫抑制不依赖于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 |
3.5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对于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非甾体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抑制适应性免疫应答 |
3.2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对T细胞的影响 |
3.3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对B细胞的影响 |
3.4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会抑制T细胞的早期活化 |
3.5 合理的给药顺序可以降低化学去势药物对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 |
3.6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的免疫抑制源于药物脱靶效应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对T细胞激活主要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
3.2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引起的免疫抑制与淋巴细胞上的GABA-A受体相关 |
3.3 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会影响人的T细胞应答 |
3.4 GABA-A受体拮抗剂能够恢复肿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应答 |
3.5 GABA-A受体抑制剂与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合用能够缓解机体的免疫抑制 |
3.6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新一代化学去势药物协同免疫疗法治疗前列腺癌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低剂量阿比特龙联合CpG的抗肿瘤作用 |
3.2 高剂量阿比特龙联合CpG的抗肿瘤作用 |
3.3 讨论 |
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部分 |
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现状及进展 |
1.流行病学 |
2.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 |
3.前列腺癌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列腺癌的中医诊疗现状 |
一、病因病机 |
二、前列腺癌的中医诊断 |
三、前列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 |
四、前列腺癌的针灸治疗 |
五、前列腺癌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
六、展望 |
参考文献 |
“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 |
前言 |
1.临床材料 |
2.治疗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睾丸切除术联合放疗治疗C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联合睾丸切除术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病情恢复的影响[J]. 张福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7)
- [2]金匮肾气汤联合内分泌治疗Ⅲ、Ⅳ期前列腺癌(肾阳虚证)临床研究[D]. 彭为.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内分泌联合外放射与单纯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疗效的Meta分析[D]. 吴俊. 皖南医学院, 2019(01)
- [4]晚期前列腺癌耻骨上单切口双侧睾丸切除术[J]. 胡军全,朱圣煌,潘闰梅,黄绍明,李彤. 中国医学创新, 2018(06)
- [5]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J]. 张凯. 浙江医学, 2018(03)
- [6]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J]. 张凯. 中华外科杂志, 2017(10)
- [7]内分泌治疗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J]. 王新,宋洪飞,万齐福,伍颖,杜建兵,何安仁,刘桂勇.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06)
- [8]探索制定《晚期前列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研究[D]. 朱首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7)
- [9]免疫治疗联合去势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和机制研究[D]. 浦洋.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10]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D]. 李云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标签:前列腺癌论文; 肿瘤论文; 睾丸切除论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论文; 前列腺肿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