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宁在像俄国这样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如何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上,曾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在二月革命之前,列宁认为在无产阶级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之后,应当允许资本主义发展一个阶段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即“间接过渡”。二月革命之后,列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主张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立即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即“直接过渡”。但是,革命胜利后,列宁最后又不得不采取新经济政策,退回到“间接过渡”上来。对于如何解决既能较快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又能够采取市场经济、允许私人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成功的解决方案,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词:列宁;直接过渡;间接过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一 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不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必须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后在条件成熟后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个观点在列宁之前,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就已经提出。而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必须进行不间断的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部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直到……那些有决定意义的生产力集中到无产者手里的时候为止”。[1]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思想。“不断革命”思想实际上就是一种直接过渡论。
由表3可见,该地区的铬降尘总量在7.5μg左右,日平均降尘量在20ng左右,这种降尘量在全国也算较低的。
如果人类像爱因斯坦所坚持的那样,不是遗传上的自我毁灭,那么,他们的飞速发展的技术却正在使他们遭受接连不断的社会问题。[11]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福音,如果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犯罪,将会给科技安全、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带来巨大损害。因此,分析相关要素,有效预防此类犯罪,对维护国家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在俄国二月革命以前,列宁在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上,虽然也像马克思恩格斯一样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应当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但在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上,认为其间应有一个过渡阶段。即无产阶级在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应当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应当在“无产阶级与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待小农充分地两极分化、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之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就是列宁的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间接过渡”论。二月革命后,由于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列宁适时地修改了自己的观点,主张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立即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即所谓“直接过渡”论,并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不意味着能够立即直接地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列宁曾试图领导俄国无产阶级直接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但最后又不得不采取新经济政策,退回到间接过渡上来,退回到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和一定程度的私人资本主义,从而为俄国无产阶级通向社会主义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但是,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改变了列宁所设想的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方案。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前苏联开始走上了一条直接向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小生产的完全社会化的高度计划的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前期成绩是主要的,错误表露得还不明显,到后期生产关系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在改革中又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结果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瓦解。
究竟用什么焊条才能保证接头的强度和焊缝的严密性,又能保证焊道有良好的背面成型?由焊接工程师黄显炳领导的焊接技术小组反复研究,先选定结426、结427、结506等低氢型焊条及上海产的结422酸性焊条,进行工艺性能对比试验。
我们想提出的是,如果列宁不那么早地去世,而是由他继续领导俄国通过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那么这个过渡时期需要多长呢?最后被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会是怎样的呢?可以确定地说,在俄国,如果在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过渡时期结束后直接与之相连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初所设想的发达的社会主义,那么这个过渡时期无疑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因为通过以新经济政策为核心的过渡时期使生产力发展到具备建立发达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样,社会主义的制度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不能成为现实的制度。如何可以不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就确立明确的社会主义制度又能采取市场经济、允许私人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一个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所不可回避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大地上开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对列宁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如何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
二 关于“间接过渡”理论的提出
列宁在像俄国这样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如何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上,曾经经历了从“间接过渡”到“直接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再到“间接过渡”(从社会主义革命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三个阶段。列宁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如何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及其在俄国的成功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内容。
概括地讲,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制定的革命路线和革命纲领是这样的:在俄国,必须首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依靠工农联盟,才能取得胜利;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与农民的民主专政,并在合适的时期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的这一纲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德国无产阶级制定革命路线时,只强调无产阶级必须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未强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第二,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与农民的民主专政。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提出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应立即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未设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存在一个“无产阶级与农民的民主专政”的中间阶段。第三,后文将会阐述,列宁在如何争取农民群众团结到无产阶级周围、支持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上,也有重要发展。
作者应自留底稿,采用与否一律不退稿。向本刊投稿者,视为自愿遵守以上约定。来稿请用电子邮件发送到本刊信箱(E-mail:linyekeji@vip.tom.com或Linyekeji@163.net)。本刊地址:350012 福州市新店上赤桥35号;联系电话:0591-87911427;网址:http:∥fjlk.chinajournal.net.cn;http∥fjlykj.periodicals.net.cn。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列宁强调,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能够得以彻底地完成而不是半途而废,无产阶级必须坚决地承担起这次革命的领导任务。列宁说道:“我国革命从经济内容上来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资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应起领导作用,资产阶级是这个革命的动力。”[5]“马克思主义教导无产者不要避开资产阶级革命,不要对资产阶级革命漠不关心,不要把革命中的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相反地,要尽最大的努力参加革命,要坚决地为彻底的无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把革命进行到底而奋斗。”[6]列宁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能否取得彻底胜利,完全取决于无产阶级是否敢于出来领导这场革命。他说:“革命的结局将取决于工人阶级是成为在攻击专制制度方面强大有力但在政治上软弱无力的资产阶级助手,还是成为人民革命的领导者。”[7]
在谈到民主革命是否会因为无产阶级的领导而使资产阶级退出,从而缩小革命规模时,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的重要性。列宁指出,只要无产阶级能够与农民结成联盟,革命的规模就不会缩小,从而提出了工农联盟在革命中的作用问题。列宁说道:农民虽然不会因为要求剥夺地主而成为社会主义者,但也不会因此而终止其为小资产阶级,“他们能够成为完全而又彻底地拥护民主革命的力量”。“只要给农民以教育的革命事变进程不会因资产阶级叛变和无产阶级失败而过早地中断,农民就必然会成为这样的力量。在上述条件下,农民必然会成为革命和共和制的支柱。”“资产阶级不能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而农民却能把革命进行到底,我们应当尽一切力量帮助农民这样做。”“只有当资产阶级退出,而农民群众以积极革命者的姿态同无产阶级一起行动的时候,俄国革命才会开始具有真正的规模;只有那时,才会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可能有的那种真正最广大的革命规模。”[8]由此,列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但却必须排除动摇的、在革命向前进展时会叛变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影响,而由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即无产阶级和农民)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
既然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和农民完成的,那么,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就必须而且只能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的政权。“只有人民,即无产阶级和农民,才是能够取得‘对沙皇制度的彻底胜利’的力量。……‘革命对沙皇制度的彻底胜利’,就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这只能是专政,因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农民所迫切需要而且绝对需要的改革,一定会引起地主、大资产者和沙皇制度的拼命反抗。没有专政,就不可能摧毁这种反抗,就不可能打破反革命的企图。但是,这当然不是社会主义的专政,而是民主主义的专政。它不触动(如果不经过革命发展中的一系列中间阶段的话)资本主义的基础。它至多只能实行有利于农民的彻底重分土地的办法……”[9]在这里,列宁明确地提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到社会主义革命之前有“一系列中间阶段”,不经历这些“中间阶段”就不能触动“资本主义的基础”,在“中间阶段”应实行“无产阶级与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并对土地实行有利于农民的彻底重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为1848至1851年民主革命中的德法无产阶级制定革命纲领时,就提出了农民支持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但由于一直主张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前要采取诸如没收封建领地为国家所有并建立大规模农场等措施,而没有考虑到农民对于个人小块土地私有制的渴望,因此始终没有实际取得广大农民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晚年的恩格斯经过探索,提出了以合作社为过渡,然后再转变为更加高级的形式,在农民还没有下决心前甚至可以让他们在小块土地上停留一段时间的设想,发展了他和马克思原来的思想。[10]在此,列宁又进一步提出必须有工农民主专政的“中间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彻底重分土地,即把土地完全分配给农民使用,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列宁虽然为资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设定了“中间阶段”,但是,列宁并没有为这个“中间阶段”设置具体的时间,而是认为只要时机成熟,应当随时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列宁设想了三种情况:一是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甚至不排除把土地转归私有农民掌握,即建立农民的小块土地私有制;二是在民主革命完全胜利的情况下,实行土地国有化;第三,在形成了巨大的资本主义地产,也即资本主义农业已获得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就应当立即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强调,无产阶级之所以不立即许下农业生产“社会化”的诺言,是因为时机尚不成熟。无产阶级不得不允许农民去发展资本主义。但是,“到了农业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时候,‘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即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就提上了日程。”[11]因为到了这时,已经从农民当中生长出一个资产阶级,农民当中的新的阶级斗争已经成熟起来,无产阶级不能去掩盖,而只能去揭示这个斗争。到这时,“无产阶级与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就不再适宜了,无产阶级和农民的“统一的意志”也不存在了。因为此时农民已经分化为农村无产阶级和农村资产阶级,只有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联盟,而没有无产阶级与农民一般的联盟。无产阶级与农村资产阶级是没有联盟,没有统一意志的。“超过民主主义范围,就谈不到无产阶级和农民资产阶级之间的意志统一。它们之间的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民主共和制的基地上,这个斗争将是为争取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最深刻、最广泛的人民斗争。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有它的过去和未来,它的过去就是专制制度、农奴制度、君主制、特权。……它的未来就是反对私有制的斗争,雇佣工人反对业主的斗争,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12]
从上述论述来看,列宁认为在一个落后的、存在着严重封建制度残余、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中,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首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然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这一点上,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但是,列宁在如何将农民吸引到无产阶级周围来,如何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列宁指出了必须用土地国有化并把它平均分配给农民使用,以此既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他们的私有天性,并团结到无产阶级的周围。无产阶级必须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必须经历一个在工农民主专政的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的“中间阶段”。在农民基本分化为农民无产阶级和农民资产阶级之后,无产阶级应当不失时机地率领农民无产阶级即贫苦农民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的这一思想在随后革命的形势发生变化后,又有较大的修改。
三 由“间接过渡”转向“直接过渡”
Periodic soliton wave for (2+1)-dimensional breaking soliton equation
1917年初,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接连遭受失败,国内经济的破坏已到了空前的程度。统治阶级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被统治阶级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在布尔什维克的号召和领导下,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巴库等地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和起义,周围农村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运动。2月25日,罗曼诺夫王朝终于被人民推翻了,俄国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
但是,二月革命胜利后,却未能建立单一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民主政权,而出现了资产阶级政权(临时政府)和工农民主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是主要的、真正的、实际掌权的资产阶级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仅仅是补充的、附属的、“监督性”的政府,没有掌握国家政权机关,但它掌握着人民武装,得到前线绝大多数士兵和后方工农群众的支持。之所以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原因一方面在于俄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群众占优势的国家,小资产阶级陶醉于暂时的胜利,不愿继续斗争,从而为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钻了空子,另一方面在于在战争期间,政治上比较成熟的工人有40%被送到了前线,新补充进来的则是一些小私有者和小业主,无产阶级的觉悟性和组织程度有所降低。由于两个政权的并存和资产阶级的实际掌权,民主革命胜利后并未能建立纯粹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13]
列宁深刻地分析了二月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即随着二月革命的结束,俄国的国家政权已经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就这一点来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了,从此,俄国革命结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而开始了向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阶段。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已经实现了,但实现得非常奇特,有许多十分重大的变异。”现在产生了这样一种情况,即“同时并存的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后者自愿把政权让给资产阶级,自愿做资产阶级的附属品”,但“政权实际上是在工人和士兵的手里,新政府没有而且也无法对他们施加暴力,——无论警察、脱离人民的军队或是权势极大的居于人民之上的官吏,都不存在”。[14]列宁说:“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的公式“所预见到的只是阶级的对比关系,而不是实现这种对比关系、这种合作的具体政治机构”。[15]也就是说,列宁是从阶级关系的变化来确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了的。
区域内自贸园区一体化发展可以真正实现自贸园区与自由贸易协定之间的协同发展,有效将两者制度优势相结合,自贸园区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特殊的制度优势,同时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将受惠于区域整体经贸法制环境的提升。当然,建立区域自贸园区一体化法律制度易言而不易行,尤其以区域发展、加强自贸园区资源合作为目标而建立区域自贸园区发展整体规划,则需要更高程度的区域一体化水平才能够实现。现实情况是各国自贸园区战略仍然主要是各国单边自主决定事项,各个成员国不可避免的具有自身的政治经济考量。但不可否认,实践中已有自由贸易协定朝着自贸园区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做出了一定努力。
俄国1905-1907年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无产阶级的“十二月武装起义”和“六三政变”以后,最终还是失败了。此后,沙皇统治者迫于国内人民反对封建制度残余、发展资本主义的强大压力,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改革,也即“斯托雷平改革”。如果说1861年的改革是有利于地主贵族阶级的话,第二次改革则是有利于富农和资本家阶级的。斯托雷平改革失败后,俄国的资本主义农业开始较快地发展,农民出现了两极分化,富农日益成长为农业资本家,而贫苦农民则逐渐沦为农村无产阶级。
在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无产阶级与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已“在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程度上”实现之后,无产阶级应当采取什么路线呢?按照列宁原来的设想,应当允许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存在一个时期,以发展资本主义。但是,现在列宁又改变了自己原先的设想,而主张立刻准备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注意:列宁在这里所提的是贫苦农民,而不是农民一般——引者注)手中。”[16]为此,必须推翻临时政府,因为它是资产阶级的政权机关。但是,布尔什维克党还不能立即号召群众用革命暴力来推翻它,因为临时政府是受到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支持的,广大群众对它还抱有不觉悟的轻信态度,如果提出立即用武装起义推翻它,有受到孤立的危险。
为什么列宁在1905-1907年第一次革命时期提出革命胜利后要有一个“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下允许资本主义发展的“中间阶段”,然后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现在在“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甚至还没有以纯粹的形式完成的情况下,就主张立刻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缘由有以下三个:
第一,在1905-1907年革命时期,列宁还没有创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至少是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时期,列宁也沿袭了这一思想,认为俄国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不可能立即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只能等到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来帮助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在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获得成功以前,俄国虽可以取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并确立无产阶级与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但只能发展资本主义,不可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列宁曾经期望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能够带动欧洲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他说道:“我们不应当害怕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获得完全胜利,即实现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因为这样的胜利会使我们有可能把欧洲发动起来,而欧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摆脱了资产阶级的桎梏,就会反过来帮助我们实现社会主义革命。”[17]1914年,帝国主义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宁在分析了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状况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新原理。列宁指出,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无产阶级有可能在资本主义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说道:“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18]而俄国恰恰是资本主义世界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有可能首先造成革命的形势,再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贫苦农民的坚定支持,是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的。
第二,与1905-1907年相比,1917年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因为1906年的斯托雷平改革是一个有利于富农的土地改革,改革之后,俄国农村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村居民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到1917年,农村中的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队伍已经很壮大。据调查,在1917年革命前夕,俄罗斯农村居民中有65%是农业无产者和贫农,中农占20%,富农约占4%~5%。[19]也就是说,农村中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人数至少已达一半以上。所以列宁说:“我在直接地确切地表述土地纲领时还估计到一种新的现象,即贫雇农和农民业主之间发生着更深刻的分裂。”[20]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两极分化使得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化,也使无产阶级的阶级力量更加强大,从而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的阶级基础。
第三,帝国主义战争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到来。帝国主义战争及俄国在战争中的失败必然要加深国内的社会危机,它不仅促成了民主革命的胜利,而且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战争客观上必然要异常加速和空前加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要转变为各敌对阶级间的国内战争。”[21]特别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继续参加战争,不仅遭到贫苦农民的坚决反对,而且使小农群众也倒向革命一边,大大加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力量。“战争的残酷教训,因古契柯夫、李沃夫、朱留可夫这伙人愈坚决地进行战争而显得愈残酷的教训,必然会把这批群众推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迫使他们跟着无产阶级走。”[22]
1917年7月,发生了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的大规模流血事件,它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结束,资产阶级已向人民群众宣战了。和平时期已经结束,武装起义阶段业已开始。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下,俄国终于首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但是,众所周知,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曾经试图向社会主义进行直接过渡,但不久又不得不放弃直接过渡的设想,而改采新经济政策,主张经过一个“由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也即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下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之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眼下还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23]列宁关于革命胜利后不能直接而只能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为俄国无产阶级在取得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直接过渡”的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过渡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从而为俄国无产阶级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直接过渡”成功奠定了基础。从“间接过渡”到“直接过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间接过渡”(由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俄国无产阶级从一个封建半封建的沙皇帝国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连串紧密相连的动作,同时也为其他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本国人民通向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当然各个国家的具体过程和形式肯定会有所不同。
四 结 语
沙皇俄国原是一个以村社制度为基础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61年,俄国实现农奴制改革,从此开始了缓慢的资本主义发展。1900-1903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俄国,沙皇政府为了转移矛盾的焦点,于1904年发动了与日本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战争加速了革命的到来,1905年1月,俄国终于爆发了推翻沙皇封建统治的人民革命。列宁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在落后的小农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的基础上,为俄国无产阶级制定了在这次革命中的路线和策略。
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大地上开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将俄国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任务同时向前推进;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则成功地解决了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既能迅速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又能采取市场经济和允许私人资本主义一定程度发展的课题。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列宁留下的课题的最好回答,是对列宁思想的最好继承和最具创新意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辉煌一页。
水稻品质检测每小区取样,测定的稻谷样本存放60 d以上,重复测定2次,取平均值。用小型精米机将稻谷加工成精米,用粉碎机粉碎,过70目筛,供分析用。其中外观品质整精米率、出糙率根据优质稻谷GB/T 17891—1999 规定的方法执行,垩白粒率、垩白度、不完善粒、黄粒米、粒型(长宽比)等指标用日本佐竹公司生产的JMWT-12大米外观品质分析仪测定。食味品质食味值、外观、硬度、黏性、平衡度用日本佐竹公司的大米食味计测定。营养品质包括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用德国布鲁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近红外米质分析仪VECTOR22/N测定。
注释:
[7]《列宁全集》第11卷,第3页。
[2]《列宁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0页。
[10]严立贤:《晚年恩格斯关于农民“小块土地所有制”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第4期。
[3]《列宁全集》第11卷,第32、33-34页。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演变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病虫害重发多发频发,小麦赤霉病、水稻稻瘟病、“两迁”害虫、黏虫等流行性、迁飞性病虫害重发频率提高,病虫害监测压力增大;其次是基层植保机构人手减少、青黄不接、力量薄弱,测报工作面临“谁来干”的问题;第三是监测手段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阶段,“眼观手查、盘拍棍赶”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4]《列宁全集》第1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71页。
[5]《列宁全集》第15卷,第52页。
[6]《列宁全集》第11卷,第34页。
列宁首先指出,从1905年开始的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他说道:“马克思主义者绝对相信俄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这就是说,那些对俄国来说势在必行的政治制度方面的民主改革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改革,就其本身来说,不仅不会摧毁资本主义,不仅不会摧毁资产阶级的统治,反而会第一次为资本主义的广泛而迅速的发展,即欧洲式的而不是亚洲式的发展,真正扫清基地,第一次使资产阶级这个阶级的统治成为可能。”[2]但是,列宁又指出,这虽然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却不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因为此时无产阶级已经兴起为一支独立的力量,资产阶级害怕无产阶级甚于害怕封建阶级,总是通过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妥协,与封建阶级共同对抗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有利的是依靠旧时代的某些残余,例如君主制度、常备军等等来反对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有利的是资产阶级革命不过分坚决地扫除旧时代的一切残余,而留下其中的某一些,就是说,要这个革命不十分彻底,不进行到底,不坚决无情。”相反,“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却要使它成为彻底的民主主义者。资产阶级老是向后看,害怕势必使无产阶级加强起来的民主进步。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而它借助于民主制度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所以,资产阶级革命在实行民主改革方面愈彻底,这个革命就愈少局限于仅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愈彻底,就愈能保证无产阶级和农民在民主革命中获得利益。”[3]因此,无产阶级更愿意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而资产阶级则总是畏首畏尾,将革命半途而废。“资产阶级期望资产阶级革命的结局是半途而废,是半自由,是同旧政权的地主勾结。这种期望植根于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4]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4页。
[8]《列宁全集》第11卷,第81、82、83页。
在进行地层和基层施工过程中,展开通讯人孔施工,在该过程中,如果通讯电缆狗中的人孔井的数量足够多,实际作业期间,可以将原沉降点转变到人孔井上面,从而完成相应的观测工作。
其一,对以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并为新知识的引入创建良好的条件。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与该函数动点问题有所联系的数学基础知识点进行了解与掌握。
[9]《列宁全集》第11卷,第38-39页。
许是冬日风寒,父亲这次从山里回来,有些受凉感冒。第二天在小区散步,突发眩晕,幸好当时我在身边,紧急把父亲送往医院。经诊断父亲这是脑供血不足,需住院治疗。
[11]《列宁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84页。
[12]《列宁全集》第11卷,第67页。
[13]《列宁全集》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31-134页。
在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中,作者不仅要掌握好各种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解释研究方法并如实、完整地展现整个研究过程,尤其是定性研究的信度问题历来颇受关注。但近年来,被广为接受的是“过程信度”。也就是说,只要整个研究的过程是公开的、正确的、合理的,那么,自然地我们应该(当然,也只能)相信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解释研究方法并展现研究过程,尤其是对于定性研究论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经常有很多定性研究论文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展示的“语焉不详”而导致审稿人怀疑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可信性而被拒稿。
[14]《列宁全集》第29卷,第139页。
[15]《列宁全集》第29卷,第138页。
[16]《列宁全集》第29卷,第114页。
[17]《列宁全集》第11卷,第65页。
SELLITA是目前唯一被认为ETA机心的接替产品,在历峰集团旗下的IWC万国表入门款中都可以看得到,还有一些比较小的独立品牌如依波路、梅花等品牌。
[18]《列宁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367页。
[19]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郑彪等译,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40页。
[20]《列宁全集》第29卷,第140页。
[21]《列宁全集》第29卷,第12页。
[22]《列宁全集》第29卷,第20页。
[23]《列宁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9页。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19)05-0086-07
作者简介:严立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北京市,100006。
责任编辑 顾伟伟
标签:无产阶级论文; 资产阶级论文; 列宁论文; 民主革命论文; 俄国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列宁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新视野》2019年第5期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