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形棘豆论文-蔡小辉,曾棋平,杨丽娜,曹毅祥,陈锦珊

镰形棘豆论文-蔡小辉,曾棋平,杨丽娜,曹毅祥,陈锦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镰形棘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镰形棘豆总黄酮,理化性质,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镰形棘豆论文文献综述

蔡小辉,曾棋平,杨丽娜,曹毅祥,陈锦珊[1](2019)在《镰形棘豆总黄酮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镰形棘豆总黄酮的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等理化常数,研究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能,为指导其经皮给药剂型设计和制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镰形棘豆总黄酮在水及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同时测定其在正辛醇/水缓冲溶液中的P值,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模型,采用双室渗透扩散装置考察其经皮渗透情况。结果镰形棘豆总黄酮在甲醇、乙醇及pH 5.0~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溶解度较好。镰形棘豆总黄酮的P值与溶液pH有一定关系,当pH值在2.5~7.4时,随着pH值的增加,总黄酮的logP值逐渐减小且基本控制在0.38~1.34之间。24 h药物累积透过量为155.44μg/cm~2,时滞为(11.52±0.95) h。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水溶性差,较易溶于甲醇、乙醇及pH 5.0~7.4的磷酸盐缓冲液,其皮肤透过性不高,累积透过率较低,且有一定的时滞,经皮给药剂型设计时需综合考虑以上特点。(本文来源于《药学实践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牛俐燃,李冠聪,张婉婷,杨光明,潘扬[2](2019)在《镰形棘豆黄酮含药血清对人肺癌A549细胞活力、凋亡及周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镰形棘豆黄酮提取物(OFF)含药血清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活力、细胞形态学、凋亡率及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TX,40 mg·kg~(-1)),OFF低剂量组(0.587 g·kg~(-1))、中剂量组(1.174 g·kg~(-1))、高剂量组(2.348 g·kg~(-1));早晚各给药1次,连续4 d,制备含药血清。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在12、24、48 h给药时间内,OFF含药血清各剂量组的细胞活力随剂量递增呈抑制增强效果,且在24 h抑制作用最强,48 h抑制作用减弱,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OFF含药血清作用24 h后,各剂量组的A549细胞均生长缓慢,细胞呈不规则形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FF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的凋亡细胞比例上升,凋亡率分别为47.91%、55.09%、6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OFF各剂量组的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 <0.01),S期(P<0.05,OFF高剂量组)及G2期(P<0.01,OFF中、高剂量组)比例下降。结论OFF含药血清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活力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07期)

牛俐燃,李冠聪,杨光明,潘扬,蔡宝昌[3](2019)在《聚酰胺色谱法联合中压液相制备色谱法提取分离镰形棘豆中活性黄酮类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中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将得到的黄酮化合物进行抗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活性筛选。方法:镰形棘豆药材浸提液经乙酸乙酯萃取,该萃取部位通过聚酰胺柱色谱梯度洗脱,结合中压液相制备色谱法进一步纯化分离,获得单一黄酮化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MS)及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黄酮化合物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镰形棘豆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单体,鉴定为7-羟基二氢黄酮及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HPLC分析两者纯度均大于98%; CCK-8法结果显示,7-羟基二氢黄酮及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均能显着抑制A549细胞活力,并呈量效关系,48 h的IC50值分别为137. 6μg/m L和63. 83μg/m L。结论:分离得到的2个黄酮成分对A549细胞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后期抗肺癌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聚酰胺柱色谱法具有富集黄酮的作用,适用于分离黄酮类成分,聚酰胺色谱法联合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法,提取分离镰形棘豆中黄酮类成分,简便易行,为分离黄酮类成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马金祥,马金兰,马金华[4](2019)在《镰形棘豆总黄酮通过TGF-β/Smad3通路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EMT》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TGF-β/Smad3通路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FOF)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分子机制。方法 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变化;ELISA实验检测细胞分泌的TGF-β1水平;qPCR实验检测细胞中Snail1、Twist mRNA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p-Smad3、磷酸化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p-TGF-βRⅡ)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FOF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MG63细胞增殖,降低MG63细胞迁移及分泌TGF-β1的能力;并导致MG63细胞内Vimentin、p-Smad3、p-TGF-βRⅡ蛋白和Snail1、Twist mRNA表达水平显着减少(均P<0.05),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FOF对MG63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s过度激活,逆转MG63细胞EMT,从而降低MG63细胞转移能力。(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哈红萍,安旭光[5](2019)在《镰形棘豆总黄酮对胃癌细胞凋亡及TLR4/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FOF)对胃癌细胞凋亡及Toll样受体4(TLR4)/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FOF作用下胃癌细胞株SGC7901、MKN-49P、AGS、MKN45、KATOⅢ的增殖情况,确定以IC50最小的SGC7901细胞作为受试细胞,FOF作用浓度为10~40μg/m L、作用时间为48 h。将对数生长期的SGC7901细胞分为6组,脂多糖(LPS)组加入2μg/m L的TLR4激活剂LPS,ER+LPS组先加入100 nmol/L TLR4抑制剂Eritoran处理2 h后再加入2μg/m L LPS,LFOF、MFOF、HFOF+LPS组先分别加入10、20、40μg/m L FOF处理2 h后再加入2μg/m L LPS,空白组加入等量溶媒。处理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Survivin)、TLR4/MyD88/NF-κB通路相关蛋白(TLR4、p-TLR4、MyD88、p-MyD88、p65、p-p65),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p65蛋白进核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LPS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下降,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Survivin、p-TLR4、p-MyD88及p-p65蛋白表达上升,p65进核量增加(P均<0. 05);与LPS组比较,ER+LPS组、LFOF+LPS组、MFOF+LPS组和HFOF+LPS组SGC7901细胞凋亡率上升,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Survivin、p-TLR4、p-MyD88及p-p65蛋白表达降低,p65进核量减少(P均<0. 05)。结论 FOF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该作用与其抑制TLR4/MyD88/NF-κB通路活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蔡小辉,曾棋平,杨丽娜,王艺红,陈锦珊[6](2018)在《正交法优化大孔树脂纯化镰形棘豆中总黄酮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镰形棘豆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镰形棘豆中总黄酮回收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总黄酮纯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选择上样液浓度、上样速率、洗脱剂浓度、洗脱速率等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及其对总黄酮回收率的影响,确定总黄酮纯化的最佳工艺;测定纯化后的总黄酮纯度,验证纯化效果。结果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D~(-1)01大孔树脂,上样液浓度为2.75mg·g~(-1),上样速率为1.5ml·min~(-1),洗脱剂浓度为80%,洗脱速率为2.0ml·min~(-1)。在此工艺条件下,镰形棘豆总黄酮的纯度由35.36%提高到69.08%。结论该纯化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回收率高,可为大批量纯化镰形棘豆总黄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解放军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程海清,牛俐燃,李冠聪,杨光明,潘扬[7](2018)在《镰形棘豆脂溶性生物碱含药血清对人肺癌A549细胞活力、凋亡及周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脂溶性生物碱(OFLA)含药血清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活力、凋亡及生长周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OFLA低、中、高剂量组(90,135,270 mg·kg~(-1))和阳性药组(环磷酰胺,36 mg·kg~(-1)),连续给药5 d,制备含药血清。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FLA各给药组的A549细胞活力在12,24,48 h均明显降低(P<0.01),不同浓度的OFLA含药血清均对A549细胞的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并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趋势。作用24 h后,OFLA各给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低、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1.1%、57.6%、60.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FLA含药血清中、高剂量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显着提高(P<0.05,P<0.01),S期细胞比例显着降低(P<0.05)。结论 OFLA可以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的活力,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延缓细胞周期进程,将细胞生长周期阻滞在G0/G1期。(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8年05期)

薛燕芳[8](2018)在《基于SOCS/JAK/STAT通路探讨镰形棘豆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小鼠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镰形棘豆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KK-Ay小鼠空腹血糖、肾功能、肾脏病理形态、肾组织SOCS3/JAK2/STAT3蛋白基因和炎症因子IL-6表达的作用,探讨镰形棘豆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中SOCS3/JAK2/STAT3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因子IL-6的机制,进一步拓展糖尿病肾病研究思路,为研究攻关这一重大课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KK-Ay小鼠是由于瘦素抑制引起食欲过盛,导致肥胖和高血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本实验选用12周龄SPF级雄性KK-Ay小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药物组(镰形棘豆提取物低、中、高剂量)、西药阳性对照组(吡格列酮),每组12只。另设雄性C57BL/6J小鼠12只为正常对照组(KK-Ay小鼠的同源鼠),共6组。药物干预前检测血糖,血糖值均须达到16.7mmol/L;收集小鼠24h尿液,检测尿白蛋白含量,24h尿白蛋白定量均须大于0.4mg,两项指标达标即确定为糖尿病肾病模型。灌胃给药的镰形棘豆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按100mg、200mg、400mg/kg/天剂量进行灌胃;给予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剂量为10mg/kg灌服吡格列酮。所有实验小鼠灌胃都按照体重系数0.1ml/10g/天进行,每日1次,连续4周,并在每周末于小鼠尾静脉处采血测量空腹血糖值作记录。实验期间KK-Ay小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同周龄的C57BL/6J小鼠进食普通饲料,均自由饮水。4周末,禁食不禁水,收集24h尿液,记录尿量,-20℃保存待测。心尖采血,分离血清,﹣20℃保存。采血后处死小鼠,将肾脏纵向切开,根据不同检测方法,分别置于4%多聚甲醛及2%戊二醛固定和液氮储存,并进行肾组织标本固定做HE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SOCS3、JAK2、STAT3的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SOCS3、JAK2、STAT3和IL-6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1.小鼠一般状况:12周龄KK-Ay小鼠已明显表现出糖尿病的特征性症状,饮水量多,饮食量增加,毛色粗糙,精神萎靡,喜卧少动,后期尿色浑浊,垫料湿秽,气味极大。2.镰形棘豆对糖尿病肾病KK-Ay小鼠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较,镰形棘豆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一般状况均有所改善,给药4周后镰形棘豆中、高剂量组空腹血糖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各给药组肌酐水平下降(P<0.05),尿素氮较模型组降低(P<0.05),尿酸含量明显减轻(P<0.05),肾脏病理HE染色切片显示肾小球、肾小管有不同程度的保护及修复作用,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减轻。3.镰形棘豆对糖尿病肾病KK-Ay小鼠SOCS3、JAK2、STAT3蛋白的作用:与正常组比较,西药吡格列酮组和镰形棘豆高剂量组SOCS3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组SOCS3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镰形棘豆中药治疗组之间比较,存在量效关系,以镰形棘豆高剂量组SOCS3蛋白表达的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镰形棘豆中、低组之间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西药吡格列酮组和镰形棘豆高剂量组JAK2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组JAK2蛋白表达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镰形棘豆中药治疗组之间比较,JAK2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西药吡格列酮组和镰形棘豆高剂量组STAT3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组STAT3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镰形棘豆中药治疗组之间比较,镰形棘豆高剂量STAT3蛋白表达与其他两组有差异(P<0.05),镰形棘豆中、低剂量之间无差异(P>0.05)。4.镰形棘豆对糖尿病肾病KK-Ay小鼠SOCS3、JAK2、STAT3和IL-6基因表达的作用:与正常组比较,西药吡格列酮组和镰形棘豆高剂量组SOCS3基因表达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除镰形棘豆中剂量组无差异外(P>0.05),其他各组SOCS3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镰形棘豆高剂量组之间比较,镰形棘豆低剂量SOCS基因表达无差异(P>0.05),镰形棘豆中剂量有显着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西药吡格列酮组和镰形棘豆高剂量组JAK2基因表达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组JAK2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镰形棘豆中药治疗组之间比较,镰形棘豆中、低剂量JAK2基因表达无差异(P>0.05),镰形棘豆高剂量组存在极显着差异(P<0.001)。与正常组比较,各组的STAT3基因表达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镰形棘豆低剂量无差异(P>0.05),其他各组STAT3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镰形棘豆中药治疗组之间比较,镰形棘豆高、中剂量STAT3基因表达无差异(P>0.05),镰形棘豆低剂量组与高、中剂量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各组的IL-6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镰形棘豆低剂量差异无意义外(P>0.05),其他各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各剂量组相比较,镰形棘豆高、中剂量组之间无差异(P>0.05),镰形棘豆低剂量组与中、高剂量组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镰形棘豆提取物具有降低DN小鼠血糖作用,能够下调血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的水平,改善DN肾脏病理损害,起到延缓DN进程的作用。2.镰形棘豆提取物可通过升高DN小鼠肾组织SOCS3因子的表达来抑制JAK2、STAT3通路表达,从而灭活炎症因子IL-6,对DN小鼠肾组织起到保护作用,这可能是该药改善DN病情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3-01)

王艺红,蔡小辉,曾棋平,杨丽娜,刘美莲[9](2018)在《藏药镰形棘豆抗深Ⅱ度烧伤活性部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出藏药镰形棘豆抗深Ⅱ度烧伤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热铜棒烫伤法建立SD大鼠深Ⅱ度烧伤模型,9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空白基质组、阳性对照组(湿润烧伤膏)和给药组(镰形棘豆总黄酮组、总多糖组、总生物碱组),分别每日2次给药。采用硫酸纸描图观察创面愈合情况,HE染色评价大鼠皮肤愈合进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总黄酮组和总多糖组均能明显缩短大鼠脱痂时间(P<0.01),促进皮脂腺和毛囊增生,表皮修复;且总黄酮组能够减轻炎性渗出(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总黄酮组脱痂时间和渗出时间无显着性差异,总多糖组脱痂时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初步实验表明,镰形棘豆抗深Ⅱ度烧伤活性部位为总黄酮、总多糖,两者均能明显促进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提高同期愈合率,作用效果与阳性对照药相当。(本文来源于《解放军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蔡小辉,曾棋平,王艺红,刘晓玲,陈锦珊[10](2017)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镰形棘豆多糖的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藏药镰形棘豆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镰形棘豆多糖含量为因变量,利用星点设计模型对3个自变量各水平二项式进行拟合,确定镰形棘豆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镰形棘豆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4℃,提取时间119min,镰形棘豆多糖含量达7.39mg/g,与预测值的偏差为1.20%。结论: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镰形棘豆多糖提取工艺简便可靠,可为镰形棘豆的开发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药学服务与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镰形棘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黄酮提取物(OFF)含药血清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活力、细胞形态学、凋亡率及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TX,40 mg·kg~(-1)),OFF低剂量组(0.587 g·kg~(-1))、中剂量组(1.174 g·kg~(-1))、高剂量组(2.348 g·kg~(-1));早晚各给药1次,连续4 d,制备含药血清。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在12、24、48 h给药时间内,OFF含药血清各剂量组的细胞活力随剂量递增呈抑制增强效果,且在24 h抑制作用最强,48 h抑制作用减弱,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OFF含药血清作用24 h后,各剂量组的A549细胞均生长缓慢,细胞呈不规则形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OFF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的凋亡细胞比例上升,凋亡率分别为47.91%、55.09%、6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OFF各剂量组的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 <0.01),S期(P<0.05,OFF高剂量组)及G2期(P<0.01,OFF中、高剂量组)比例下降。结论OFF含药血清对A549人肺腺癌细胞活力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镰形棘豆论文参考文献

[1].蔡小辉,曾棋平,杨丽娜,曹毅祥,陈锦珊.镰形棘豆总黄酮理化性质及体外经皮渗透性的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19

[2].牛俐燃,李冠聪,张婉婷,杨光明,潘扬.镰形棘豆黄酮含药血清对人肺癌A549细胞活力、凋亡及周期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3].牛俐燃,李冠聪,杨光明,潘扬,蔡宝昌.聚酰胺色谱法联合中压液相制备色谱法提取分离镰形棘豆中活性黄酮类成分[J].世界中医药.2019

[4].马金祥,马金兰,马金华.镰形棘豆总黄酮通过TGF-β/Smad3通路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EMT[J].重庆医学.2019

[5].哈红萍,安旭光.镰形棘豆总黄酮对胃癌细胞凋亡及TLR4/MyD88/NF-κB通路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9

[6].蔡小辉,曾棋平,杨丽娜,王艺红,陈锦珊.正交法优化大孔树脂纯化镰形棘豆中总黄酮的工艺[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8

[7].程海清,牛俐燃,李冠聪,杨光明,潘扬.镰形棘豆脂溶性生物碱含药血清对人肺癌A549细胞活力、凋亡及周期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8

[8].薛燕芳.基于SOCS/JAK/STAT通路探讨镰形棘豆提取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小鼠的作用机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

[9].王艺红,蔡小辉,曾棋平,杨丽娜,刘美莲.藏药镰形棘豆抗深Ⅱ度烧伤活性部位筛选[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8

[10].蔡小辉,曾棋平,王艺红,刘晓玲,陈锦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镰形棘豆多糖的提取工艺[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7

标签:;  ;  ;  ;  

镰形棘豆论文-蔡小辉,曾棋平,杨丽娜,曹毅祥,陈锦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