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中心论文_祁江豪,孙军,吴志强,侯方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沉积中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鄂尔多斯,中心,海阳,厚度,哈密,江都市。

沉积中心论文文献综述

祁江豪,孙军,吴志强,侯方辉[1](2018)在《基于深地震探测技术揭示胶莱盆地海阳凹陷在南黄海的沉积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莱盆地位于山东省东部,是一个经历了多阶段构造演化历史和改造作用的白垩纪断陷盆地,盆地的变质基底层系由太古界胶东群、下元古界荆山群、粉子山群及上元古界蓬莱群组成,其上主要发育断陷盆地控制下的一套陆相火山—碎屑岩建造,沿着五莲—荣成断裂以北的凹陷中分布。盆地沉积层主要包括下白垩统莱阳群(K1l)、青山群(K1q)和上白垩统王氏群(K2w)组成的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分布局限,仅在平度地区有出露。其中,莱阳群以河湖相碎屑岩沉积为主,夹有白云质页岩和少量火山碎屑岩;青山群为一套复杂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系;王氏群为河湖相碎屑岩夹泥岩、火山碎屑岩。胶莱盆地东部为海阳凹陷,凹陷的东北边界为NWW走向的正断层,而它的东缘边界在南黄海水域之下。多年来众多学者都提出了陆上的胶莱盆地向东部南黄海有所延伸,海阳凹陷在南黄海海区沉积层发育,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地球物理证据,边界不明。南黄海西北部的多道地震剖面中识别出一控凹断裂,断裂西侧凹陷内发育厚层的白垩系莱阳群青山群和王氏群,沉降中心在南黄海海域30m等深线附近,厚度约10km左右,物源主要来自东南侧的千里岩隆起。为了识别胶莱盆地海阳凹陷在南黄海地区的东部延伸边界,了解海洋凹陷沉积层的发育情况,利用穿越南黄海的OBS2013深地震测线开展2D速度结构模拟,在测线NW方向位于千里岩隆起带的OBS站位均观察到了折合走时的突然增加现象。速度结构模型显示胶莱盆地东侧海阳凹陷附近海域中存在明显的低速沉积层增厚的现象,模型自OBS06站位向NW方向,沉积层厚度由小于1km显着增厚至2.5km左右,推测该处为胶莱盆地海阳凹陷的东部边界断裂。通过与前人在海阳凹陷识别出的控盆断裂进行结合分析,厘定了海阳凹陷在海区大体的构造边界和沉积中心,认为凹陷内沉积物厚度在海阳凹陷NE方向是显着增厚的,该处可能发育凹陷的沉积中心,胶莱盆地东部控盆断裂可能延伸至连云港—石岛断裂一线,与嘉山—响水—千里岩断裂构成千里岩隆起南北边界断裂带的一部分,海洋凹陷在南黄海海区内发育的厚层白垩系可能具备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王军[2](2013)在《哈密坳陷二迭纪—叁迭纪原型盆地恢复及沉积中心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根据野外露头资料、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运用平衡剖面法、地震地层法、地层对比法、邻近厚度比值法及沉积速率比值法计算哈密坳陷二迭系—叁迭系地层剥蚀厚度,在残余地层厚度的基础上,恢复哈密坳陷二迭系—叁迭系原始地层厚度,进而对哈密坳陷二迭纪—叁迭纪原型盆地进行恢复,探讨其沉积中心的演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雷宝华,郑求根,李俊良,李琦,刘豪[3](2012)在《珠叁坳陷珠叁南断裂形成演化及其对沉积中心迁移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断裂叁维定量构造几何学和不同时期断裂活动多参数-走向长度关系分析方法,对珠叁南断裂几何特征、形成演化、分段和连锁、活动强度的差异及其对沉积中心迁移的控制,进行较细致和定量的研究。珠叁南断裂总体分3大段:东段、西段北支和西段南支,依次细分为2小段、4小段和3小段,各段几何特征和活动差异较大。早期,断裂自西向东分段延伸发育;中期,西段南支活动停止、西段北支和东段强烈差异活动下连锁;晚期,断裂自西向东分段停止活动。整个断裂体系随断裂"弱→强→弱"活动特征,呈"分→合→分"的演化状态。沉积中心随断裂活动强度差异变化表现为"跷跷板式"的迁移规律:古新世在文昌C凹陷的西部→始新世—渐新世早、中期在文昌A凹陷→渐新世晚期在文昌B凹陷的西部→渐新世以后不受断裂控制。(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李云海,陈坚,黄财宾,王爱军,方建勇[4](2011)在《台风“莫拉克”对闽浙沿岸泥质沉积中心现代沉积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闽浙沿岸泥质沉积中心是东海内陆架细粒物质的汇集区之一,是长江入海泥沙的主要沉积区。高海面以来(7000yBP)大约32%的长江入海泥沙沉积在该区域,形成了最厚达40 m的沉积中心区。泥质区的形成除受物质供应来源的影响外,东海陆架的环流是其主要的动力控制因素。长江入海泥沙通量及东海陆架环流均存在季节性变化,因而泥质区的沉积过程也具有季节性,其沉积过程主要发生在冬季。然而,夏季的台风过程伴随而来(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4-07)

付锁堂,邓秀芹,庞锦莲[5](2010)在《晚叁迭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叁迭世延长组长6、长7油层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深水区稳定发育厚层砂岩,局部地区连续厚度可达上百米。在盆地西南沉积体系,巨型砂带北西—南东向平行于相带界线展布,与叁角洲前缘砂体呈现出"断根"的现象;在东北沉积体系,砂带围绕叁角洲呈群状、带状分布。厚层砂体成因复杂,总体上可称作深水重力流—牵引流沉积复合体,包括滑塌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浊积砂体、叁角洲砂体及底流改造砂体5种成因类型,其中以重力流沉积组合为主,但白豹及其北部主要为叁角洲沉积夹重力流沉积。不同成因的砂体纵向迭加,横向复合连片形成了稳定分布、规模宏大的砂带。厚层砂体的形成、展布方向、分布范围主要受控于沉积物的供给速率、湖盆底形及构造活动等因素。(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杨献忠,魏乃颐,马雪,蒋仁,于俊杰[6](2010)在《长江叁角洲江都-镇江冰后期古河谷沉积特征及其沉积中心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叁角洲江都-镇江(大港)河段冰后期地层层序可分为早期海侵层序和中、晚期海退层序。早期海侵层序主要包括下部冰消期近源辫状河流相、中部河流相、上部河漫滩相,为一套海进式河床充填层序,在垂向上具有该河段独有的叁层结构特点。中、晚期海退层序主要包括前叁角洲相、叁角洲前缘相和叁角洲平原相,在垂向上也具有叁层结构特点。冰后期以来,古长江的江面宽度不断变化,沉积中心位置也随之发生多次较大调整:冰消期至全新世早期,中心位置曾不断向南偏移;从全新世中期开始,其中心位置开始北移直至最大海侵结束;最大海侵后,随着叁角洲不断进积,其中心位置也开始节节南移直至现今位置;从最大海侵到现在,古长江中心位置可能向南移动大约15 km。(本文来源于《资源调查与环境》期刊2010年03期)

李云海,陈坚,黄财宾,李东义[7](2010)在《浙闽沿岸南部泥质沉积中心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季节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浙闽沿岸南部泥质沉积中心15个站位夏季和冬季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和对比,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特征、季节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站样品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各粒度参数差别较小,平均粒径和标准偏差呈显着的负相关,偏态和尖态呈弱负相关。粒级—标准偏差曲线上,在4.92~6.46和25.32~33.27μm之间存在高峰值,在11.16~13.39μm之间为低谷值。粒度分布具有季节性差异,冬季样品各粒度参数分布范围均高于夏季,平均粒径(值)总体上比夏季的要小,偏态和尖态等值线的梯度明显大于夏季的。在粒级—标准偏差曲线上,冬季样品的变化程度要显着高于夏季的。粒度分布的差异主要受物质来源和海洋动力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影响。(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屈红军,马强,董云鹏,雷露,查显锋[8](2009)在《大巴山前陆盆地晚叁迭世—侏罗纪沉积中心的迁移及古流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叁迭世上扬子北缘沉积中心主要在川西地区,但在大巴山前缘的达县—万源之间开始出现一个次级沉积中心,反映晚叁迭世大巴山前陆盆地初始沉降;早-中侏罗世早期,上扬子北缘沉积中心东移到大巴山前缘,具有两个沉积中心,但沉积厚度不大;中侏罗世中、晚期,两个沉积中心向大巴山一侧北移,沉积厚度巨大,反映该期为大巴山前陆盆地强烈沉降期;晚侏罗世,两个沉积中心分别向东、西两侧迁移,东、西分异明显,沉积厚度较大,反映晚侏罗世大巴山前陆盆地的持续稳定沉降。(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09年05期)

曹红霞[9](2008)在《鄂尔多斯盆地晚叁迭世沉积中心迁移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已有勘探资料的基础上,以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指导,综合构造—地层分析、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盆地分析、古地貌恢复等多种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露头、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深入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叁迭统延长组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沉积中心以及沉降中心的位置。确定了研究区东北部以曲流河叁角洲沉积体系为主,西南部以辫状河叁角洲沉积体系较发育。分析了延长组主要油层组(长10—长1)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确定了晚叁迭世不同沉积期的湖岸线和深湖线位置。在区域地质背景、轻重矿物、古流向及稀土元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晚叁迭世鄂尔多斯沉积主要受东北、西南以及西北和南部四大物源区影响,其中,东北部和西南部为主要物源区,西北部和南部为次要物源区,延长组各个沉积期物源具有良好的继承性。鄂尔多斯盆地上叁迭统延长组的沉积经历四个演化阶段,即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长10、长9至长8期由满盆的河流到迅速的湖进,至长7期北西和北东向断裂活动明显加强,基底整体下沉剧烈,湖盆发育达鼎盛期,由于沉降速率增大,湖岸线迅速外扩,盆地西南部发育大面积浊积岩。长6期叁角洲大规模充填,湖盆萎缩开始,长4+5期在盆地西北部出现短暂的湖泛,整体来看湖盆仍继续萎缩。长3期湖泊面积减小,深湖区向东南部退缩,长2期河流沉积广布,湖岸线萎缩幅度较大,深湖衰竭,至长1期演化为叁角洲平原,仅在子长—庙沟一带深湖短暂复活,由于后期剥蚀作用,湖泊已支离破碎。受构造沉降速率控制,湖盆的沉积中心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就研究区的湖岸线变化来看,长10期至长4+5期湖盆主轴线呈北西—南东向延展,长3期至长2期湖岸线西北部萎缩幅度较大,至长1期,湖盆主轴线由北西—南东向转为近东西向延展。研究区晚叁迭世沉降中心位于马家滩—白豹—宜君一线,西南部镇原—崇信一线存在局部沉降区;而沉积中心主要位于正宁—合水—姬塬—吴起—志丹—太白—黄陵—黄龙一线围成的区域,由西北向东南延展,并以北西—南东为轴向两侧迁移。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位置不完全一致,二者的迁移和迭加,对烃源岩热演化具有控制作用,其迭合部位将对烃源岩热演化异常高值分布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8-06-30)

曹红霞,李文厚,陈全红,肖丽,王立社[10](2008)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叁迭世沉降与沉积中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古地貌恢复的角度出发,依据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原理,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晚叁迭世早期古地层厚度,从而确定了沉降中心;选取粒度矩法平均值这一参数,对同井位同层位的粒度值求平均值,将所得值投放平面图,获得粒度均值平面等值线图,湖盆中细粒碎屑物质的聚集区反映了古水流的汇合区,指示沉积中心。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晚叁迭世早期沉降中心位于马家滩-白豹-宜君一线,西南部镇原-崇信一线存在局部沉降区,盆地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说明晚叁迭世差异沉降作用明显;而沉积中心主要位于正宁-合水-姬塬-吴起-志丹-太白-黄陵-黄龙一线围成的区域,由西北向东南延展,并以北西-南东为轴向两侧迁移,长10至长7沉积期湖岸线的变化,反映了受构造沉降速率控制,湖盆的沉积中心不断扩大,长7沉积期湖盆面积最大。(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08年02期)

沉积中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根据野外露头资料、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运用平衡剖面法、地震地层法、地层对比法、邻近厚度比值法及沉积速率比值法计算哈密坳陷二迭系—叁迭系地层剥蚀厚度,在残余地层厚度的基础上,恢复哈密坳陷二迭系—叁迭系原始地层厚度,进而对哈密坳陷二迭纪—叁迭纪原型盆地进行恢复,探讨其沉积中心的演化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积中心论文参考文献

[1].祁江豪,孙军,吴志强,侯方辉.基于深地震探测技术揭示胶莱盆地海阳凹陷在南黄海的沉积中心[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王军.哈密坳陷二迭纪—叁迭纪原型盆地恢复及沉积中心演化特征[J].地质科学.2013

[3].雷宝华,郑求根,李俊良,李琦,刘豪.珠叁坳陷珠叁南断裂形成演化及其对沉积中心迁移的控制[J].石油学报.2012

[4].李云海,陈坚,黄财宾,王爱军,方建勇.台风“莫拉克”对闽浙沿岸泥质沉积中心现代沉积环境的影响[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5].付锁堂,邓秀芹,庞锦莲.晚叁迭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J].沉积学报.2010

[6].杨献忠,魏乃颐,马雪,蒋仁,于俊杰.长江叁角洲江都-镇江冰后期古河谷沉积特征及其沉积中心的变迁[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0

[7].李云海,陈坚,黄财宾,李东义.浙闽沿岸南部泥质沉积中心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季节性差异[J].沉积学报.2010

[8].屈红军,马强,董云鹏,雷露,查显锋.大巴山前陆盆地晚叁迭世—侏罗纪沉积中心的迁移及古流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9

[9].曹红霞.鄂尔多斯盆地晚叁迭世沉积中心迁移演化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8

[10].曹红霞,李文厚,陈全红,肖丽,王立社.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叁迭世沉降与沉积中心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

论文知识图

黑龙江省早白垩世层序Ⅱ古地理图黑龙江早白垩世层序Ⅲ岩相古地理图白音查干凹陷都一段暗色泥岩厚度等值...松辽盆地及松科1井南孔、北孔位置图(...=600mm时的带电粒子的相空间和数密...阴极真空弧产生系统的安装尺寸

标签:;  ;  ;  ;  ;  ;  ;  

沉积中心论文_祁江豪,孙军,吴志强,侯方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