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旅游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旅游资源,景区,孟州市,山阳,旅游,历史文化,国家旅游局。
公共旅游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李舒[1](2019)在《公共管理视角下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公共管理角度探析发展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路径,并提出提高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加大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机制叁个方面完善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基础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开展实地的考察调研,发现桂林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且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大部分是可(本文来源于《经营管理者》期刊2019年06期)
李雪[2](2019)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休闲旅游,在节假日人们更多的愿意选择外出旅游,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重。旅游业发展迅猛的同时,公共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愈发的明显,其公共旅游资源的经营模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公共旅游资源市场化经营无疑是当前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目前政策议论较多的领域。本文主要研究公共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新公共管理理论、旅游资源资本化理论、公共产品理论,通过对陕西华清宫公共旅游资源市场化的案例深入分析,总结了华清宫企业发展以景区管理、旅游演艺、文化创意、商品服务、主题酒店等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但在市场化进程中,针对华清宫景区文物遗址资源未统一规划、文化资产未深度发掘利用、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了我国公共旅游资源市场化的路径与模式,同时提出了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加强政府管理职能及更好的运用互联网+的建议,希望对公共旅游资源的市场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5-01)
杜玲[3](2019)在《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杜玲)“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已列入市委、市政府‘四城联创’的重大战略性决策部署,我们要坚定创建信心和决心不动摇。”2018年12月,市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工委专题调研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时建议,要尽快高质量编制完成《焦作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进(本文来源于《焦作日报》期刊2019-01-09)
王梓,魏薇[4](2018)在《生态城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城围绕“一海一城”两大主题,全域统筹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建成、在建、待建经营性涉旅项目已达25个。鼓浪水镇月沙滩、东堤公园、印象海堤等景点和公园正在加紧建设;遗鸥公园、亿利生态岛、静湖、生态谷、故道河公园等一大批景区向游人免费开放生态城将按照(本文来源于《滨海时报》期刊2018-05-29)
徐孟孟[5](2018)在《公共文化空间视角下的山东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是特殊的人类文明遗产的保护殿堂,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连接桥梁,也是充满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博物馆资源和旅游业的联合发展,即能扩大旅游资源的范围,又能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博物馆旅游作为城市发展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特别是在欧美的一些国家,博物馆旅游品牌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象征,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2008年博物馆“免票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博物馆旅游发展迎来了重要的转型发展期,如何激活博物馆的旅游价值和开发博物馆旅游资源,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同时,如何让博物馆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在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博物馆的价值,也成为博物馆管理者探讨的方向。山东省博物馆数量众多,博物馆的发展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博物馆类型涉及综合、历史、自然科技、人物、艺术、民俗及遗址,博物馆旅游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本文从公共文化空间的视角下,结合山东省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探究博物馆发展存在的问题,对山东省博物馆现状、博物馆旅游资源现状和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等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文在阅读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法、实证研究等方法,以新公共服务、旅游体验、旅游资源开发等理论为指导,全面分析山东博物馆和博物馆旅游资源现状,在公共文化空间的视角下,构建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并对山东四种类型博物馆,综合类、历史类、自然与科学类、艺术类,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专家评价,分析研究评价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本文从普遍的博物馆与旅游融合角度,在公共文化空间的视角下,把研究范围定为博物馆旅游资源,缩小了研究范围,提出了山东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对象较为新颖;本文选取山东为研究对象,从公共文化空间的视角出发分析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开发,根据博物馆的四大类型分别定量评价,内容较为新颖。(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5)
常耀[6](2017)在《公共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拥挤感知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国民休闲和旅游需求日益增长,休闲旅游目的地拥挤问题严重。拥挤问题不仅给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客观环境承载力带来巨大的压力,还对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体验满意度造成威胁。面对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拥挤问题,有研究认为是国内休假时间过于集中造成的,试图从完善带薪休假制度上寻求解决之道;也有研究试图通过对景区的客观环境承载量进行估算,对客流量进行监控和引导来缓解拥挤问题带来的压力。本研究立足国内实际情况,梳理环境心理学和国内外休闲、旅游领域相关拥挤问题研究,发现单纯地依赖客观环境承载量和客流量等客观数字而忽视不断攀升数字背后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的主观拥挤感知是无法彻底解决休闲/旅游中的拥挤问题。拥挤感知同人口密集度不同,人口密集度是对单位面积内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数量的客观描述,而拥挤感知是人们对人口密集度的主观评估。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休闲旅游商品或者服务的核心价值是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的主观体验。体验满意度是休闲旅游商品或服务提供者所要追求的目标。体验满意度不仅仅受到服务提供者,服务接触以及休闲旅游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的影响。拥挤问题是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存在带来的问题,因此拥挤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对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的深入剖析与研究。现有休闲旅游领域拥挤问题研究普遍关注拥挤感知相关概念界定,拥挤感知影响因素,拥挤感知与体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机制等方面问题。本研究基于现实问题和理论思辨,探索以下问题:(1)城市公共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的时间感知因素对其拥挤感知是否存在影响?时间感知和拥挤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如何?(2)面对拥挤,旅游者会采取哪些行为上的应对措施?这些应对措施会对拥挤感知和满意度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3)很多城市公共休闲旅游资源譬如杭州西湖具有多重功效,服务多个使用者群体。不同使用者群体的拥挤感知是否会存在差异?面对拥挤,他们的应对措施是否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以上问题,本研究以杭州西湖公共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6月20号到8月1号期间组织六位受过专业培训的研究生调研员在杭州西湖边的苏堤,白堤,曲院风荷,黄龙洞,青少年宫和六公园等六个调研地点开展面对面的问卷调研。调研员每隔两个人上前询问受访者是否愿意配合调研,愿意合作的受访者会收到一份纪念品作为感谢。本研究共收集问卷1035份,其中有效问卷974份,其中外来旅游者(369份),杭州市民(354份),城市新移民(24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达94.11%。为减少同源方法偏差,本研究分别在全国假日(端午节假期)、周末和工作日叁个不同的时间点对外来旅游者,杭州市民和在杭州生活的城市新移民叁个使用者群体进行问卷调研。基于调研数据,针对叁个研究问题,依次开展四个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本研究中受访者的拥挤感知对其满意度产生显着的消极影响,而游玩时间感知会对其满意度产生显着的积极影响。等待时间感知则通过拥挤感知对满意度产生间接影响。(2)旅游者在面对拥挤的时候会采取绝对取代和时间替代这两种行为应对措施,这两种行为应对措施在拥挤感知和满意度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可以削弱拥挤感知对满意度的消极影响。(3)外来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拥挤感知存在显着差异,当地休闲游憩者的拥挤感知水平比外地旅游者高。面对拥挤,外来旅游者和当地休闲游憩者在行为应对方面也存在差异。外来旅游者面对拥挤,倾向于采取绝对取代和时间替代,而当地休闲游憩者的应对策略更丰富,除了绝对取代和时间替代还会采取资源替代和活动替代。(4)尽管城市新移民和当地市民的拥挤感知并不存在显着差异,但是面对拥挤他们所采用的应对策略却存在显着差异。城市新移民倾向于采取绝对取代策略,而当地市民的应对策略则相对多样,不仅会从认知上进行调节,还会从行为上采取绝对取代、时间替代、活动替代和资源替代等应对策略。本研究从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的视角思考拥挤问题,并从“自我建构”和“他者干扰”两个方面探讨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对其体验满意度的影响。散客时代来临,人们出游模式多样化,自由行愈受青睐。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在体验建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面临“自我建构”和“他者干扰”。体验满意度受其“自我建构”体验质量的影响显着。面对“他者干扰”导致的拥挤感知,旅游者采取的行为应对策略可以缓解拥挤感知对于满意度的消极影响。本研究不仅是对拥挤问题研究的丰富,也是对休闲旅游体验研究的拓展。从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的主观感知方面为现实中拥挤问题的解决和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9-01)
董广智[7](2016)在《我国公共旅游资源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进入成熟阶段,各利益方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公共旅游资源具有公益性质,但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片面注重经济利益,弱化公众利益,导致利益分配失衡引发矛盾。在公共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背景下,从各方利益相关者诉求、权责主体分离、环境保护系统等视角,探索公平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本文来源于《价格月刊》期刊2016年07期)
徐宁[8](2016)在《公共服务是整合旅游资源的先手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来自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的28位旅游专家和旅行社老总会聚嘉兴,对我市大运河旅游资源及南湖旅游区、梅花洲景区等特色旅游产品进行考察。专家们将用13天时间,对大运河沿线18个城市的旅游产品进行整理、评估和联合策划,新旅游线路将作为国家旅游重点推广项目,向(本文来源于《嘉兴日报》期刊2016-04-20)
张铮,赵东云[9](2015)在《我市明年打造叁条“旅游公交走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12月7日讯(记者 张铮 通讯员 赵东云)为助推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发展战略,加快全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宜游”城市,明年市区旅游公交线路将全面升级,市旅游局将联合济南公交打造叁条济南旅游公交走廊,最快明年10月驶上泉城街头(本文来源于《济南日报》期刊2015-12-08)
贾伯剑[10](2015)在《蚌埠旅游资源公共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蚌埠文化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旅游资源公共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机构在未来的旅游资源公共管理方面应该承担什么角色,采取何种方式对旅游资源实施有效管理。因此,本文选择蚌埠旅游资源公共管理研究作为论文选题,针对当前蚌埠旅游资源公共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蚌埠应该采取何种模式对旅游资源进行管理,如何解决蚌埠旅游资源价值评估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蚌埠旅游资源所有权缺位与产权虚置问题。首先,在大量调研及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蚌埠的旅游资源状况及旅游资源公共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蚌埠旅游资源以水域湖泊类资源和文化遗址类资源为主,在旅游资源公共管理中主要存在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处于空白、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产权界定不清晰等问题。其次,以蚌埠旅游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龙子湖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借鉴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套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对龙子湖景区的旅游资源价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龙子湖景区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为101014.26万元,非使用价值为105039.45元,总价值为206053.71万元,并以此作为蚌埠市其他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依据。再次,以蚌埠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为基础,针对蚌埠旅游资源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开展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再以此为基础将PPP模式应用于蚌埠旅游资源开发经营,如政府可指定相关机构依法以旅游资源的实际评估价值作为股份与社会资本一起设立项目公司共同开发经营旅游资源,并在运用PPP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旅游资源产权结构,推进旅游资源的所有权、行政管理权和开发经营权“叁权”分离,促进旅游资源行政管理权一体化。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蚌埠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及未来有关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进行相关展望。(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5-11-01)
公共旅游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休闲旅游,在节假日人们更多的愿意选择外出旅游,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重。旅游业发展迅猛的同时,公共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愈发的明显,其公共旅游资源的经营模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公共旅游资源市场化经营无疑是当前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目前政策议论较多的领域。本文主要研究公共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新公共管理理论、旅游资源资本化理论、公共产品理论,通过对陕西华清宫公共旅游资源市场化的案例深入分析,总结了华清宫企业发展以景区管理、旅游演艺、文化创意、商品服务、主题酒店等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但在市场化进程中,针对华清宫景区文物遗址资源未统一规划、文化资产未深度发掘利用、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了我国公共旅游资源市场化的路径与模式,同时提出了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加强政府管理职能及更好的运用互联网+的建议,希望对公共旅游资源的市场化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旅游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李舒.公共管理视角下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9
[2].李雪.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公共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北大学.2019
[3].杜玲.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N].焦作日报.2019
[4].王梓,魏薇.生态城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N].滨海时报.2018
[5].徐孟孟.公共文化空间视角下的山东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6].常耀.公共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拥挤感知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7
[7].董广智.我国公共旅游资源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价格月刊.2016
[8].徐宁.公共服务是整合旅游资源的先手棋[N].嘉兴日报.2016
[9].张铮,赵东云.我市明年打造叁条“旅游公交走廊”[N].济南日报.2015
[10].贾伯剑.蚌埠旅游资源公共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