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硒蛋白论文_胡居吾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豆硒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豆,蛋白,肉瘤,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药理。

大豆硒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胡居吾[1](2017)在《硒在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富集及大豆硒蛋白生物功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江西丰城“中国生态硒谷”不同地区含硒土壤种植的水稻(水田、蛋白与淀粉为主)、大豆(旱地、蛋白与油脂为主),从分析其土壤天然硒含量、硒形态研究了不同农作物(水稻、大豆)富硒机理及迁移规律,土壤硒含量对农作物营养成分,加工过程对农作物硒含量和形态变化的影响,对富硒大豆蛋白肽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了江西丰城“生态硒谷”区域内土壤的性质、水稻和大豆生长过程各组织(根、茎、叶、种子)中硒分布情况以及对其他重金属富集的影响。通过分析丰城不同地区的稻田和旱地土壤中硒形态,发现在董村(C区)稻田和旱地的土壤中水溶性Se含量是蕉坑(A区)的10倍。董村(C区)稻田和旱地土壤中的酸溶态硒、可交换态硒、有机物结合态硒的含量要远高于蕉坑(A区)。这4种形态硒能直接或间接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导致两个地区所生产出产品中所含硒量有着明显的差异。水稻由秧苗期到幼穗发育期生长过程中,根、茎、叶中硒含量都随着水稻的生长而增加,如茎中硒含量分别为0.104 mg/kg(秧苗期)、0.174 mg/kg(返青期)、0.192 mg/kg(分蘖期)和0.199 mg/kg(幼穗发育期)。但是,从开花结实期到果实成熟期时,根、茎、叶中硒含量都随着水稻的生长而减少,茎中硒含量分别为0.174 mg/kg(开花结实期)、0.156 mg/kg(果实成熟期)。硒在大豆生长过程中的迁移变化情况与水稻类似。天然富硒土壤中硒转移趋势:由高硒含量的土壤先转移到植物(水稻与大豆)的非食用部分组织(根、茎、叶)中,而后逐渐向植物果实(大米、大豆)中迁徙,在硒浓度梯度上,土壤中硒含量>根、茎、叶中硒含量>果实中硒含量。Cd和Pb在水稻生长期间,叶子中含量与生长时间呈正相关的关系。如Cd和Pb在A区的水稻分蘖期叶中含量分别为2.158 mg/kg和6.897 mg/kg,随着水稻生长到幼穗发育期时,叶子中Cd和Pb含量分别增加到3.787 mg/kg和7.158mg/kg。但是,在水稻的每个生长期内,叶子中Cd和Pb的含量在高硒区(C区)均低于低硒区(A区)中的含量。如,在水稻返青期时,叶子中的Cd在A区和C区的含量分别为1.574 mg/kg和1.412 mg/kg。同时,研究表明在整个生长期内,高硒区的Cd和Pb积累速率比低硒区(A区)的积累速率缓慢。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适量的硒浓度对重金属Cd和Pb起到了一定的拮抗作用。(2)不同硒含量(低、中、高硒区)的天然富硒土壤中,随着硒含量的增加,硒含量在精米和米糠中增加的幅度大于硒在稻壳中的积累程度,说明在含硒高的土壤中,硒更多积累在精米和米糠中。不同地区的天然富硒稻谷和大豆的千粒重均有一些变化,但各试验组间没有显着差异;稻谷和大豆籽粒的营养品质发生变化,其中,C区稻谷中粗蛋白质含量(7.23%)比A区蛋白质含量出现显着性提高,蛋白质的含量从6.61%(A区)提高到7.23%,增加了8.5%;C区大豆蛋白质含量(35.08%)比A区蛋白质含量也出现显着性提高,但是,脂肪酸的含量随着硒含量的提高而下降,由A区的18.90%下降到16.52%,下降了12.64%。不同硒含量对大豆蛋白质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硒含量的不同对于蛋白质的种类和分子量没有改变,但是,对于大豆蛋白的四级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根据红外光谱分析可知,在M<800cm-1的区域内,低硒区的大豆蛋白质的图谱无明显的吸收峰,而高硒区的富硒大豆(C区)蛋白质在601cm-1和636cm-1处各有一个C=Se的吸收峰,在551cm-1处有C-Se的吸收峰,在830cm-1有Se=O的吸收峰,在2258c m-1处有个Se-H的吸收峰。不同硒含量对大豆蛋白质组成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硒含量不会改变大豆蛋白质亚基组成,从SDS-PAGE图谱中可以看出,条带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蛋白质分子量的范围在100-600.0k Da之间。但是,对氨基酸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当土壤中硒含量越高,半胱氨酸(Cys)和蛋氨酸(Met)的含量越低,在低硒区(A区)大米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Cys)含量为0.682%,而在高硒区(C区)的含量只有0.102%;在低硒区(A区)大米蛋白质中的蛋氨酸(Met)含量为0.523%,而在高硒区(C区)的含量只有0.112%。不同含硒量对大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硒含量的大豆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随着不同硒含量而发生了相关的变化,如大豆油脂脂肪酸中的十六酸、十七酸、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烯酸所占的比例有变化,但是它们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大豆油脂中的软脂酸和硬脂酸之间的比例随着硒含量的增加表现为上升趋势关系,但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比例表现为相反的关系。(3)提取剂0.1 mol/LNa OH提取天然富硒大豆硒蛋白效果最好,蛋白质的得率及其硒含量都最高,蛋白质得率为55.75%,硒含量为49.55mg/kg,表明碱法提取富硒大豆蛋白质效率高。正交法提取天然富硒大豆蛋白质最佳工艺参数为:p H10.5、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60 min、液料比14∶1,高硒区(C区)大豆质白质的提取率是87.58%,硒含量为53.78mg/kg。正交法制备天然富硒大豆蛋白肽最佳工艺参数:选用风味蛋白酶、酶解时间80min、液固比10:1、反应温度50℃、加酶量0.4%,酶解率达到72.2%,蛋白肽纯度89.8%,硒含量94.65mg/kg。采用分级超滤技术对酶解液进行超滤时,截留分子量<5000Da的超滤膜,寡肽得率为78.18%,硒含量125.70 mg/kg。不同硒含量天然富硒大豆蛋白质对·OH、O2-·、DPPH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升高(0.2~0.6 mg/m L),不同硒含量的大豆蛋白质对·OH的清除率增加。在浓度为0.6 mg/m L时,高硒区(C区)大豆蛋白质、抗坏血酸、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和低硒区(A区)大豆蛋白质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48.7%,85.5%,26.5%和8.62%,表明硒对·OH的清除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当样品浓度为1.0 mg/m L时,高硒区(C区)和低硒区(A区)天然富硒大豆蛋白质对O2-·的清除率分别是22.52%和5.24%,高硒区(C区)的清除率是低硒区(A区)的3倍,其原因是它们中含硒含量的不同引起的。对DPPH的清除效果方面,在浓度范围为0.2~1.0 mg/m L内,高硒区(C区)天然富硒大豆蛋白质对DPPH·的清除率相应的由24.46%(0.2 mg/m L)增长到49.48%(1.0 mg/m L)。(4)随着挤压膨化温度的升高,膨化米粉中的水分损失量呈增大趋势,膨化米粉的沉淀率降低、溶解率和沉淀吸水率增加,且有显着性差异;水溶性糖含量升高,在挤压膨化温度为140-150℃时水溶性糖含量最低,当温度上升到160℃,水溶性糖含量由36.4%上升到38.1%。挤压膨化前、后大米蛋白质的组成发生了变化,未膨化的富硒大米蛋白质中没有分子量为85.0k D的谱带,但是存在25.0k D谱带,大米挤压膨化的各个不同温度段内,膨化米粉的蛋白质组成没有发生显着变化。膨化米粉中蛋白质的吸水性、持水性和起泡性均高于未膨化挤压的大米蛋白质,并随膨化温度升高,呈增大的趋势,但其吸油性呈相反趋势,均低于未挤压膨化的大米蛋白质(E)的吸油性,并随温度升高,蛋白吸油性变小。膨化后米粉的休止角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同时膨化后米粉的滑动角与休止角表现相同的结果。SEM微观结构表明,未膨化大米颗粒表面粗糙,结合疏散,大小不均一。挤压膨化后的膨化米粉的表面形成光滑状,其内部空腔与原大米相比,明显增大,整个组织疏松,表现为多孔海绵状结构,但分布均匀。但是,当温度超过170°C后,表面出现裂隙,并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裂隙越明显。X-ray衍射线表明,未膨化的富硒大米X-ray衍射线中高级微晶区明显比膨化后的要多,且变化显着;而在不同温度范围下各膨化米粉X-ray衍射曲线变化不明显。(5)天然富硒大豆酶解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结果显示,富硒大豆肽LD50大于20g/kg·bw,Ames试验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未见致突变作用,30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动物未出现拒食现象,动物生长正常,被长浓密、有光泽,表明天然富硒大豆蛋白肽具有良好的食用安全性。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富硒大豆蛋白肽显着抑制了肿瘤生长(最大抑制率80.2%),可延长染病小鼠寿命3~5 d,对肿瘤辅助治疗有积极作用。正常小鼠补充富硒大豆蛋白肽(202.50μg/kg剂量),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酶)的活性增加了1.2倍,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含量表现为下降的情况。对于荷瘤小鼠,随着富硒大豆蛋白肽补充剂量增加,血清GPX酶活最大可增加1.5倍,血清LPO含量则呈降低趋势。在小鼠免疫功能方面,在202.50μg/kg剂量范围,补充富硒大豆蛋白肽能促进免疫器官特别是胸腺发育、增强免疫调节能力。对S180肿瘤细胞形态影响,表明随富硒大豆蛋白肽浓度增加,细胞逐渐收缩变小,胞膜皱缩,胞质颗粒增多,大量细胞碎裂,最终致使其凋亡,表明富硒大豆肽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28)

胡勇,吴小勇,钟南京,徐金瑞[2](2016)在《大豆硒蛋白构象的光谱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并结合红外光谱对比研究了大豆硒蛋白和大豆蛋白的结构区别,并用荧光相图法分析了脲诱导下两种蛋白的去折迭过程。考察了温度、pH值对大豆硒蛋白质构象的影响,同时对其乳化稳定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硒蛋白分子中的共价二硫键受到破坏,分子内氢键作用减弱,疏水相互作用增强,蛋白质分子发生伸展。大豆硒蛋白在溶液中只呈现"折迭"和"松散"两种状态,与大豆蛋白相比更容易被水解变性。升高温度,大豆硒蛋白溶液存在明显荧光热猝灭效应,疏水性逐渐增强,蛋白质分子趋于折迭。在pH值2.8~8.0的范围内,大豆硒蛋白的Trp残基主要分布于其分子外部的极性环境中,并随pH值变化在等电点两侧呈现不同的构象变化。在酸性环境中大豆硒蛋白较易发生从松散到折迭的构象转变,碱性条件则较有利于大豆硒蛋白以松散的结构存在。此外,基于紫外光谱数据分析了大豆硒蛋白乳化特性,结果表明降低温度有利于增强大豆硒蛋白的乳化性能,但使其稳定性能下降。(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09期)

刘红,阳辉,艾民仙[3](2012)在《大豆硒蛋白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豆硒蛋白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M)、低剂量Se治疗组(L-Se)、中剂量Se治疗组(M-Se)、高剂量Se治疗组(H-Se)。后4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备DM模型。第7w起,NC、DM组予0.5%CMC-Na 10ml/(kg.d),L-Se、M-Se、H-Se组分别予大豆硒蛋白2,4,8g/(kg.d)灌胃。第12w末处死大鼠,检测血糖、血清及心肌组织中SOD、GSH-Px、NOS活性和MDA、NO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Na+-K+-ATPase、Ca2+-ATPase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补充外源性大豆硒蛋白后,M-Se、H-Se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及MDA含量(均P<0.001),显着增加血清GSH-Px、NOS活性(P<0.001),同时使心肌线粒GSH-Px活性、NO含量明显增加(均P<0.001),并且使心肌组织Na+-K+-ATPase、Ca2+-ATPase活性显着增加(P<0.01,P<0.001)。结论大豆硒蛋白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田俊梅,张丁,付瑞娟,张锐,何伟[4](2010)在《大豆硒蛋白与亚硒酸钠生物利用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低硒动物模型,通过灌胃的形式给低硒大鼠补充大豆硒蛋白和亚硒酸钠,检测各组大鼠血、肝、肾中的硒含量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活性来比较两者的生物利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低硒对照组相比,血、肝、肾中的硒含量以及含硒酶的活性均明显提高(P<0.05)。亚硒酸钠产生更高的组织硒积累,大豆硒蛋白对含硒酶活性的影响明显高于亚硒酸钠组(P<0.05)。结果证明大豆硒蛋白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其吸收利用效果优于亚硒酸钠。(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向天勇,吴永尧,陈建英[5](2005)在《天然大豆硒蛋白抗肿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S180小鼠肿瘤动物模型,设计用不同的剂量处理,采用胃饲法补充从高硒土栽培大豆中提取的硒蛋白,研究大 豆硒蛋白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在202.50μg(Se)/kg(体重)剂量范围内,大豆硒蛋白剂量增加可显着加强对S180肉瘤生 长的抑制,并能推迟S180肉瘤大鼠的死亡时间,补硒剂量在202.50μg/kg时对肿瘤生长抑制率达78%左右;相关指标显示大豆 硒蛋白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调节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癌作用。(本文来源于《氨基酸和生物资源》期刊2005年01期)

向天勇,吴永尧,陈建英[6](2004)在《大豆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豆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用纯昆明种小鼠及移植法建立的S180肿瘤动物模型,以不同剂量的天然大豆硒蛋白喂饲,通过机体抗氧化能力、免疫调节能力、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考察大豆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1)补充剂量在硒0 ̄202.5μg/kgbw范围内,随着补充剂量增大,实验小鼠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胸腺重量显着增加;血清GSH-Px、SOD及肝脏GSH-Px酶活力增强;血清及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均明显降低。但补充剂量达607.5μg/kg后,实验条件下,各项评价指标逆转。(2)在硒0 ̄202.5μg/kg剂量范围内,随大豆硒蛋白补充剂量的增加,对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显着增强(补硒剂量在202.5μg/kg时其抑瘤率达78%左右),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3)实验条件下,补充硒剂量达202.5μg/kg时,未见试验小鼠有任何中毒迹象。结论:补充硒剂量在202.5μg/kgbw范围内,大豆硒蛋白能显着增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力、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抑制S180肿瘤生长,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本文来源于《营养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向天勇[7](2003)在《大豆硒蛋白的生理功能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硒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在保健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硒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全世界有近70%的地区缺硒,我国也有72%左右的地区缺硒。通过普通食物增加硒的摄入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普通食物中的硒的含量极低。因此开发富硒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证明,硒除了营养学的功能外,在预防及治疗许多疾病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特别是在防癌抗癌方面的显着功效为大量生命科学者所关注。 我们整理并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硒作用于生物体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硒是一种剂量依赖型的药物,低硒可导致大骨结病,心脏病、白内障等多种疾病的高发率,但硒摄入量高于70μg(Se)/kg(体重)(若非特别说明,本文所用μg/kg均指代Se/体重)时,则表现出慢性中毒的迹象;二是硒的化学形式的微小变化也可导致其生理活性的显着差异。另外,硒的抗病机理目前还不清楚,推测可能来自于6个方面的作用,即抗氧化作用、抗基因突变作用、解毒作用、抗细胞增殖作用、增强机体免疫监视功能、抑制硫氧还原蛋白在人体肿瘤细胞中的过度表达等。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地的实验条件,我们设计并进行了大豆硒蛋白的生理功能及抗癌活性实验。 本实验采用的大豆硒蛋白由我国着名富硒区恩施的富硒大豆分离制备,以源自低硒区黑龙江克山县的低硒饲料(Se<0.01mg/kg)为基准饲料,以纯种昆明种小鼠为试验对象,通过灌胃的方式补充硒蛋白,较为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大豆硒蛋白的生理功能和抗S_(180)肉瘤活性。 将100只昆明种小鼠(购自长沙市卫生防疫站,体重19±1g,雌雄各半)分成五组,各组每天分别以<0.01μg/kg、22.5μg/kg、67.5μg/kg、202.5μg/kg、607.5μg/kg的大豆硒蛋白的生理盐水溶液灌胃,观察其表观体征的变化。叁周后,各组分别随机抓取五只,并处死解剖,收集血液、肝脏、脾脏、胸腺,称量并计算其体重变化和胸腺重和脾脏重,检测血清及肝脏的LPO水平、GPx酶活、SOD酶活,血液进行血象分析。分析大豆硒蛋白对昆明种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其余小鼠全部接种S_(180)肉瘤株,继续按前述方法喂养,观察并统计小鼠的一般体征变化。二周后,随机抓取5只,处死并解剖,剥离瘤块称重并进行病理学分析。收集血液、肝脏、脾脏、胸腺,称量并计算其体重变化和胸腺重和脾脏重,检测血清及肝脏的LPO水平、GPx酶活、SOD酶活。血液进行血象分析。剩余大鼠继续喂养,统计其半致死时间。 另外15只小鼠采用低硒饲料喂养ZI 天后接种S180肉瘤株,接种同时每日以202.5呷瓜g的水平补充大豆硒蛋白,二周后,随机抓取5只,处死并解剖,剥离瘤块称重并进行病理学分析。收集血液、肝脏、脾脏、胸腺,称量并计算其体重变化和胸腺重和脾脏重,检测血清及肝脏的LPO水平、GPX酶活、SOD酶活,血液进行血象分析。剩余小鼠继续喂养,统计其半致死时间,以前述的预补充硒蛋白组(D组)为对照,观察不同阶段补充大豆硒蛋白对&。肉瘤生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可归纳为五个方面:l)前叁周内,随着大豆硒蛋白补充剂量的加大,血清硒的含量逐渐升高。在202.SHg/kg剂量范围内大豆硒蛋白可显着提高正常昆明种小鼠血清的GPX酶活(相关系数,0.925)、血清SOD酶活,降低组织中的LPO含量,胸腺重量明显升高湘关系数r=0.902),白细胞计数显着上升,低硒对照组脾脏重量显着低于其它各组,这表明大豆硒蛋白可显着加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与免疫功能。但在607.SPg /kg的剂量以上,小鼠的日增重下降,血清GPX酶活降低,胸腺、脾脏的重量及臼细胞计数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降低。这可视为大豆硒蛋白慢性中毒的症状;2)在202.spg上g剂量范围内,大豆硒蛋白的剂量增加可显着增强对a。肉瘤生长的抑制(大豆硒蛋白的剂量增加与S180肉瘤生长的相关系数f一0.786),并能推迟S180肉瘤小鼠的死亡时间,补充剂量在202.SPg/kg时其抑瘤率达78%左右;3)推测大豆硒蛋白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癌作用(血清GPX酶活、胸腺重量的增加与肿瘤的生长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一0.9732、一0.904八4)不同剂量大豆硒蛋白对小鼠体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叁周,202.spg瓜g的剂量范围内,小鼠日增重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 607.spg爪g的剂量以上,小鼠的日增重下降,在第五周后,除低硒组体重较轻外,其余各组平均体重趋于一致,高剂量组未表现出对生长的抑制作用。5)饲喂过程中,在202.sqgilig的剂量范围内,未见小鼠有任何不良反应,解剖及相关指标的检测也证明该剂量未对昆明种小鼠产生毒性,而70pg从g被认为是普通无机硒慢性中毒剂量,这表明大豆硒蛋白具有比普通无机硒化合物更低的毒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3-05-20)

邹岳奇[8](2002)在《补硒佳品——大豆硒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硒(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它能调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与消耗,与维生素E协同保护细胞膜,并在体内参与多种酶的催化反应。此外,硒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02-02-24)

刘玉翠,陈英珠,辛春艳,吴萌,乔红[9](2000)在《大豆硒蛋白药理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了大豆硒蛋白的动物药、毒理实验 ,结果表明 ,大豆硒蛋白能明显增强小鼠抗疲劳能力 ,并能显着增加小鼠免疫器官 (脾脏和胸腺 )的重量。大豆硒蛋白对体外生长的 SP2 /0小鼠骨髓瘤细胞以及对小鼠体内 SP2 /0实体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连续接受高剂量大豆硒蛋白的小鼠在一个月的观察期内无一死亡 ,且均未见到任何异常反应 ,证实了大豆硒蛋白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河北省科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大豆硒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并结合红外光谱对比研究了大豆硒蛋白和大豆蛋白的结构区别,并用荧光相图法分析了脲诱导下两种蛋白的去折迭过程。考察了温度、pH值对大豆硒蛋白质构象的影响,同时对其乳化稳定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硒蛋白分子中的共价二硫键受到破坏,分子内氢键作用减弱,疏水相互作用增强,蛋白质分子发生伸展。大豆硒蛋白在溶液中只呈现"折迭"和"松散"两种状态,与大豆蛋白相比更容易被水解变性。升高温度,大豆硒蛋白溶液存在明显荧光热猝灭效应,疏水性逐渐增强,蛋白质分子趋于折迭。在pH值2.8~8.0的范围内,大豆硒蛋白的Trp残基主要分布于其分子外部的极性环境中,并随pH值变化在等电点两侧呈现不同的构象变化。在酸性环境中大豆硒蛋白较易发生从松散到折迭的构象转变,碱性条件则较有利于大豆硒蛋白以松散的结构存在。此外,基于紫外光谱数据分析了大豆硒蛋白乳化特性,结果表明降低温度有利于增强大豆硒蛋白的乳化性能,但使其稳定性能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豆硒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胡居吾.硒在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富集及大豆硒蛋白生物功效研究[D].南昌大学.2017

[2].胡勇,吴小勇,钟南京,徐金瑞.大豆硒蛋白构象的光谱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3].刘红,阳辉,艾民仙.大豆硒蛋白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营养学报.2012

[4].田俊梅,张丁,付瑞娟,张锐,何伟.大豆硒蛋白与亚硒酸钠生物利用的比较研究[J].大豆科学.2010

[5].向天勇,吴永尧,陈建英.天然大豆硒蛋白抗肿瘤作用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5

[6].向天勇,吴永尧,陈建英.大豆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初探[J].营养学报.2004

[7].向天勇.大豆硒蛋白的生理功能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

[8].邹岳奇.补硒佳品——大豆硒蛋白[N].中国医药报.2002

[9].刘玉翠,陈英珠,辛春艳,吴萌,乔红.大豆硒蛋白药理作用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0

论文知识图

一1接种14天后试验小鼠的肿瘤图片一2实验小鼠的胸腺照片一2实验小鼠的胸腺照片抗坏血酸和壳聚糖对大豆吸水率、萌芽率...抗坏血酸和壳聚糖对大豆富硒含量的影响富硒大豆蛋白抗氧化活性对比图

标签:;  ;  ;  ;  ;  ;  ;  

大豆硒蛋白论文_胡居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