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中学语文教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学语文教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材,中学,语文教材,素养,教学设计,穷而后工,社戏。

中学语文教材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吴珺[1](2019)在《漫谈中学语文教材里的“穷而后工”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写道:"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这句话是说,并非诗歌让人困顿穷厄,而是创作主体在人生困顿、饱经失意与忧患、背负枷锁艰难前行之时,会直达内心最深的体悟,创作出工巧精致、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这一说法,只要我们细细品味一下中学语文教材所选作品的作者人生经历,就很容易得到印证。(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36期)

刘静静[2](2019)在《“此意非彼意”——谈中学语文教材中节选文本容易导致误读——以《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过秦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文章基本都有注释说明出自哪里,其中也有一些文章是经过编者修改的,还有一些文章是由于教材选文的篇幅、教学的价值等原因从完整的文学作品中选取的。也正是这种从原文中截取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看教材中提到的部分,很容易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即断章取义,曲解原文的整体观点和意思。由此,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节选文本值得我们思考。(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3期)

吴冬梅[3](2019)在《追根溯源学语文:从教材中学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要把握住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文化价值所在,充分发挥语文的文化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从认知逐步走向理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石瑛[4](2019)在《中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统编教材的使用,最初是仅使用于小学一年级和中学一年级(也就是七年级),后来在2017年时,又扩展到了小学一二年级和中学一二年级,在一段时间内的实验使用过后,于2018年正式将全国内中小学教材改为了统编版教材。此次改革不同于过往的教材编写,过去的"一纲多本"有十几种教材在使用,现在可以说是实行了统一,更加公平公正。实际上统编教材的全名称是"教育统编义务(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33期)

包天花[5](2019)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学汉语文校本教材建设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学汉语文校本教材的研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汉考取消古诗文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强化了蒙古族中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汉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同时要有语文课程理论依据。汉语文校本教材应遵循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并且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9年33期)

尹小燕[6](2019)在《中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探索——评《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贺卫东主编的《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一书,在系统研究中学语文教材并结合教材与现代教育改革背景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该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为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思路。作者紧扣新世纪语文教师需要和教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设计出一套语文教学改革理念与实践办法,提出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是教学目标这一观点,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清楚、准确地抓住学生的认知水(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9年21期)

朱于国,剑男[7](2019)在《素养立意的统编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现状与前瞻——朱于国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的中间环节和媒介,是课程的具体落实,又是教学的初步准备。在文本的意义上,它是静态的、确定的、完成的;但在媒介的意义上,语文教材则呈现为一种有待激活的结构化材料,其意义是潜在的、不确定的、未完成的。(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马红丽[8](2019)在《在比较中看中学写作教学的变化及应对策略——以部编版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部编版"全称"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自2009年试教以来,受到国家教育部以及各界的高度关注。好的教材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该版本的教材在汲取其他几版教材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弥补了其他几个版本不足。"人教版"教材则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自使用以来一直有其重要的地位。新课改以来,国家对教材的重视也越来越高,教材中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将部编版与人教版两版教材的写作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结合两版教材写作教学部分各方面的变化以及教育学的相关理念,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提供可行性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周和平[9](2019)在《“阅读时代”开启,你跟上了吗?》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了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新版教材,持续30年的“一纲多本”时代宣告结束。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大变脸后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本文来源于《长沙晚报》期刊2019-10-22)

张新慧[10](2019)在《论中学语文教材删改内容的教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标注"有改动""有删改""有删节"等,至于删改了什么内容,作了怎样的删改,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删改,除了教材编者,一线教师往往很少关注。事实上,选入教材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范本,要有高度的典范性,编者所作的改动都是有明确意图的。叶圣陶先生谈教材编写时说:"盖欲示学生以文章之范,期于文质兼美,则文中疏漏之处,自当为之修补润色。"[1]怎样认识教材删改内容的教学价值?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发掘?本文试从语言、文章、文艺等方面作些解读和探讨。(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9年19期)

中学语文教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文章基本都有注释说明出自哪里,其中也有一些文章是经过编者修改的,还有一些文章是由于教材选文的篇幅、教学的价值等原因从完整的文学作品中选取的。也正是这种从原文中截取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看教材中提到的部分,很容易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即断章取义,曲解原文的整体观点和意思。由此,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节选文本值得我们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学语文教材论文参考文献

[1].吴珺.漫谈中学语文教材里的“穷而后工”现象[J].中学语文.2019

[2].刘静静.“此意非彼意”——谈中学语文教材中节选文本容易导致误读——以《装在套子里的人》和《过秦论》为例[J].北方文学.2019

[3].吴冬梅.追根溯源学语文:从教材中学文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4].石瑛.中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写及特点[J].中学语文.2019

[5].包天花.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学汉语文校本教材建设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研究[J].课外语文.2019

[6].尹小燕.中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探索——评《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19

[7].朱于国,剑男.素养立意的统编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现状与前瞻——朱于国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8].马红丽.在比较中看中学写作教学的变化及应对策略——以部编版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

[9].周和平.“阅读时代”开启,你跟上了吗?[N].长沙晚报.2019

[10].张新慧.论中学语文教材删改内容的教学价值[J].语文建设.2019

标签:;  ;  ;  ;  ;  ;  ;  

中学语文教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