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论文_蔡翠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利枢纽,汶川,工程,大坝,数值,混凝土,灾后。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蔡翠杰[1](2018)在《浅谈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变更项目价格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业主和施工单位间存在工程建设目标的统一性和各自利益的矛盾性。定价方法要在对立统一中找到结合点,以利于制定出科学、公正、合理、合法的变更项目价格。工程变更项目的价格会直接影响工程投资,所以处理好变更项目价格是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力发电》期刊2018年04期)

宋彦刚,由丽华,王昆,龙选明,补翔成[2](2018)在《经历汶川特大地震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安全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经受了汶川特大地震的考验,运行性态良好,说明枢纽工程选址科学、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优良。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只造成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局部的破坏,经灾后重建修复后,枢纽工程各建筑物运行良好。(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力发电》期刊2018年04期)

赵文杰,王中元[3](2018)在《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灾后恢复重建机电项目管理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9月,紫坪铺工程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圆满完成。其中机电项目的重建工作早在之前就已完工,全部恢复至震前功能。所有灾后恢复重建机电设备运行至今一直很稳定,反映出了震后应急修复和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质量的优良。分析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工作成效,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全体员工的爱岗敬业和相关单位的无私援助,筑成了紫坪铺抗击灾难的坚强堡垒。(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力发电》期刊2018年04期)

杨小林[4](2018)在《四川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隧洞群施工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奥法(NATM)在1948年经奥地利学者L·V·腊布希维兹教授提出,便得到了世界各国地下工程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40年来我国铁路、公路、水电等行业以新奥法修建的若干隧洞,更使新奥法的理论和工程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结合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从多方面探讨和实践了新奥法的指导思想及原则,保证了工程安全顺利实施,获得了比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确保了工程质量和长期运行安全。(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利》期刊2018年02期)

李凯[5](2016)在《强震作用下锚固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水电工程建设中,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类边坡多采取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形成岩体与锚索共同作用的复合结构体。近年来,西南地区更是成为了地震灾害频发的严重区域,众多高陡边坡面临着严峻的地震考验。5.12汶川地震中,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区在遭遇超越设计地震烈度两度的情况下,引水发电洞进水口锚固边坡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布置在坡体中的位移计、锚索测力计等监测仪器,真实地记录了坡体变形、锚索受力在地震前后的变化,基于实测成果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锚固岩质边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震的影响下,坡体各部位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永久性位移,表面点位移增量为3.68mm~11.52mm。位移增量总体上随孔深的增加逐渐减小,锚索对坡表岩体的压缩作用,使得多点位移计表面测点位移增量低于内部相邻测点位移增量。坡体中部变形大于坡体上部变形,坡体左侧变形大于右侧变形。地震前后坡体主要变形区域一致,变形主要发生在层间剪切破碎带等软弱岩层内。坡体在地震作用下向临空面发生变形,预应力锚索通过调整自身应力状态抑制坡体变形。进水口边坡两侧山体对坡体边界处的岩体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而坡体中间部位则处于临空状态,使得该部位坡体更容易发生变形,预应力锚索轴力变化也更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坡体对地震加速度和位移存在一定的放大效应。地震波在坡体内的传播受传播介质影响,层间剪切破碎带大量吸收地震波的能量导致自身动力响应强烈,PGA明显增大,坡体不同岩层性质的差异性和软弱破碎带力学性质较差导致不同力学性质的岩体或破碎带分离,产生岩体残余变形。经过层间剪切破碎带的地震波强度明显削弱,使上部坡体动力响应减弱。预应力锚索轴力随输入地震波的大小呈波动性变化,其轴力变化程度与输入地震波的强弱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坡体内的锚索通过调整其自身的应力状态来约束坡体的变形发展。锚索与坡体形成一个变形协调体,坡体向临空面运动时,锚索会提供较大的锚固抗力限制其运动,坡体向坡内运动时,则认为不会发生震害,锚索结构能有效减小坡体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提高坡体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徐博[6](2016)在《强震作用下堆积体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频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危害大等特点,其中地震滑坡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因此,研究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动力响应与成因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左岸坝前堆积体位于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引水系统正前方,“5.12”汶川地震之后,堆积体发生明显变形,其失稳将会对大坝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影响。本文以堆积体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原位监测、振动台试验及数值模拟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原位监测分析了地震前后堆积体变形特征。震前,堆积体坡表位移较小,位移矢量方位角无明显规律,基覆界面未产生错动,堆积体处于稳定状态。震后,灯盏坪前缘产生3处小崩塌,公路出现多条裂缝,坡表位移增量77~219mm,内部产生明显错动面,基覆界面位错31~64mm。地震使堆积体变形方向产生明显趋同性,地表位移矢量方位角均值134°,与汶川地震断裂带走向垂直相交,之后经历多次余震、降雨及库水升降,堆积体变形未有进一步发展。(2)采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动力响应规律及机理。堆积体变形破坏过程分为坡顶张拉裂缝形成—裂缝向下延伸扩展—裂缝贯通、前缘剪出口形成—堆积体失稳破坏4个阶段。地震作用下堆积体存在水平、高程及地形放大效应;不同振幅地震波作用下PGA呈明显非线性变化;随着输入正弦波频率增大,各测点PGA逐渐增大。(3)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堆积体塑性区、应变、位移、加速度动力响应情况。自重状态下,堆积体位移变化较小,处于力平衡状态,震前稳定性较好。地震作用下,灯盏坪前缘位移、应变集中,基覆界面剪拉区贯通,堆积体产生大变形。堆积体存在水平、高程及地形放大效应;堆积体内部及坡表PGA随振幅增大而减小,基覆界面PGA随振幅增大而增大;随着输入频率增大,各测点PGA逐渐减小;随着输入持续时间增加,各测点PGA未有变化。(4)原位监测、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结果均存在水平、高程及坡表放大效应,叁者变形破坏特征基本一致;数值模拟不同高程、振幅、频率及地震波型的动力响应规律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较为一致。(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陈惠君[7](2016)在《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排沙洞抗磨蚀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紫坪铺1~#、2~#泄洪排沙洞由导流洞以龙抬头方式改建而成,两洞均穿过沙金坝向斜和F_3断层,成洞地质条件差;由于流速高(33m/s~45m/s)、流量大(最大1667m~3/s)、水流空化数小(0.15~0.2)、断面形式复杂,极易产生空化空蚀问题。同时,库区泥沙含量大、粒径粗,作为枢纽主要泄洪设施运用十分频繁,且承担泄洪兼排沙的双重任务,因此两洞防空蚀及抗冲磨是关键技术难题。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和精心设计,采取优化洞身体型、合理布置掺气减蚀设施、控制施工不平整度,以及抗磨材料采用C50硅粉混凝土与环氧砂浆面层保护相结合等综合措施,解决了工程突出的抗磨蚀问题。(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利》期刊2016年01期)

冯云华,曹苡铭[8](2014)在《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厂用电系统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厂用电供电的安全稳定是现代化电厂实现无人值班模式的必要条件。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厂用电系统设计充分考虑了水电站的自身特点,从电源获取、接线方式、电源切换等几个方面实现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为电站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能及电气化》期刊2014年11期)

李巧[9](2012)在《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坝前堆积体的地震动态响应及稳定性复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施工期间,稳定性分析成果表明水库在运行条件下,紫坪铺坝前堆积体在遭遇Ⅶ度地震时稳定性系数仅为1.001~1.005,前缘稳定性系数小于1。为了提高堆积体的安全度,采取了堆碴反压前缘坡体的措施进行治理。汶川地震后,堆积体前缘坡体发生了变形,但整体稳定性良好。由于库岸边坡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我们需要研究该堆积体的地震响应机制,并复核其稳定性。本文以“紫坪铺坝前堆积体”为研究对象,在介绍坡体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震前震后堆积体的变形进行分析;通过FLAC3D软件对地震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震后实际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再对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复核,具体内容及成果如下:(1)地震前,水位计、渗压计和倾斜仪测值稳定,坡体处于稳定状态。5.12汶川地震之后,堆积体灯盏坪前缘发生叁处小规模地表崩塌。地震之后,各测斜孔位移均发生了较大变化,最大位移均发生在孔口附近。汶川地震导致堆积体覆盖层界面与基岩产生了错动,错动面以上坡体的变形量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地震导致堆积体产生了一定的变形,但是整体上处于稳定状态。(2)鉴于汶川地震后坡体实际稳定状况与前期研究成果不一致,我们对堆积体的参数进行反分析,计算出合理的C、Φ值提供给数值模拟和稳定性分析。动态数值模拟过程显示,施加动荷载初始阶段,该坡体的地震动力响应较为明显,随着持续的振动,地震响应减弱。坡体没有出现位移突变或剪应变增量集中区贯通等可能失稳的现象。监测点水平加速度在地震初始时刻响应也较为强烈,同时,高高程的监测点的加速度响应比低高程的监测点的响应强烈的多,加速度放大系数明显。高程较高的监测点比低高程的监测点位移值更大,这个说明了地震响应的高程效应。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发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无论是天然工况还是施加地震动荷载情况下,测得位移量值都比较接近,模拟值略小于实测值。(3)选取堆积体两个纵剖面进行稳定性复核,运用极限平衡法,综合计算结果分析可知,堆积体经过前缘堆碴反压治理后,在自重状态整个坡体及前缘坡体稳定性均良好。天然加地震工况坡体也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蓄水状况下,坡体稳定性良好。蓄水状态下加Ⅷ度地震工况,堆积体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蓄水加Ⅸ度地震时,坡体整体稳定性降低,稳定性系数均在1.1以下,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稳定性复核结果表明,坡体在蓄水加Ⅸ度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虽然实际情况汶川地震后坡体并没有失稳,但是坡体变形较大,复核结果与实际情况较相符。(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2-05-01)

[10](2011)在《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震后修复工程全部完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承建的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距"5.12"汶川地震中心17 km,经受了超设计烈度的地震考验,虽有局部受损,但整体稳定安全。经过3年的修复,所有修复工程全部完成,大坝面貌焕然一新。(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1年10期)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经受了汶川特大地震的考验,运行性态良好,说明枢纽工程选址科学、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优良。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只造成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局部的破坏,经灾后重建修复后,枢纽工程各建筑物运行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1].蔡翠杰.浅谈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灾后恢复重建变更项目价格的确定[J].四川水力发电.2018

[2].宋彦刚,由丽华,王昆,龙选明,补翔成.经历汶川特大地震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安全监测分析[J].四川水力发电.2018

[3].赵文杰,王中元.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灾后恢复重建机电项目管理实践[J].四川水力发电.2018

[4].杨小林.四川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隧洞群施工综述[J].四川水利.2018

[5].李凯.强震作用下锚固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6].徐博.强震作用下堆积体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7].陈惠君.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排沙洞抗磨蚀设计[J].四川水利.2016

[8].冯云华,曹苡铭.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厂用电系统设计分析[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4

[9].李巧.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坝前堆积体的地震动态响应及稳定性复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10]..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大坝震后修复工程全部完成[J].水力发电.2011

论文知识图

汶川地震与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区地质图7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5.12震害调...18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5.12震害调...15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5.12震害调...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区环保监...

标签:;  ;  ;  ;  ;  ;  ;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论文_蔡翠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