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角蛋白论文_张慧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羽毛角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羽毛,纺丝,静电,交联,纤维,纳米。

羽毛角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芳[1](2019)在《羽毛角蛋白基抗癌药物递送体系的设计及其体外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利用癌细胞微环境与正常细胞微环境之间的差异设计抗癌药物递送系统(DDSs)在肿瘤化疗治疗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纳米DDSs能够很好的改善目前所使用的化疗药物的安全性,同时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纳米DDSs的制备与研究及其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蛋白质拥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极低的细胞毒性等优点,是较具有前景和值得科研工作者关注的一类DDSs载药系统。本论文以巯基含量适中的羽毛作为角蛋白的来源,构建了具有不同结构的抗肿瘤DDSs,成功实现了肿瘤微环境下触发药物释放。首先,利用角蛋白为多功能交联剂制备了一系列DOX负载的角蛋白-透明质酸微凝胶(DOX@C-FK/HA):首先,角蛋白上的氨基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透明质酸上的羧基结合,实现离子型凝胶化。然后将角蛋白上的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从而对微凝胶进行共价交联,在提高微凝胶稳定性的同时赋予其还原刺激响应性。结果表明,通过载药后再进行氧化交联的微凝胶的粒径明显比先进行氧化交联后载药的粒径小。且随着透明质酸含量的增加,DOX@C-FK/HA的载药量(DLC)下降,流体动力学直径(D_h)减小。以优化的DOX@C-FK/HA_5-1为例,其在体外的模拟肿瘤介质微环境中,在pH 5.0+10 mM GSH的释放介质中60小时的释放时间内可释放约60%的DOX,在模拟人体正常体液的pH 7.4+10μM GSH的释放介质中的药物渗漏率为24%。鉴于角蛋白较低的等电点(pI)导致的高药物渗漏,通过角蛋白骨架上的羧基和mPEG-NH_2上的氨基之间的酰胺化反应消耗角蛋白上的羧基,在角蛋白上引入PEG,构筑PEG功能化的角蛋白接枝聚合物(Ker-PEG),在提高羽毛角蛋白的pI的同时改善其溶解性。通过阿霉素与角蛋白的氢键作用、静电相互作用以及疏水相互作用实现载药及自组装。再通过对角蛋白链上的巯基的氧化交联,成功合成了具有pH和还原双响应的核交联的角蛋白基DDSs(DOX/Ker-PEG CCMs)。其在体外的模拟肿瘤介质微环境中,在pH 5.0+10 mM GSH的释放介质中85小时的释放时间内可释放约60%的DOX,在模拟人体正常体液的pH 7.4+10μM GSH的释放介质中的药物渗漏率为14%。MTT实验揭示了DOX/Ker-PEG CCMs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性,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HepG2的生长。再次,对抗癌药物DOX进行化学修饰,合成了同时含有腙键和巯基的DOX衍生物(M-Hy-D),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组成具有明显差异、基于PEG功能化角蛋白-药物偶合物的聚合物前药纳米粒子PK-SS-Hy-D NPs和C-PK/-SS-Hy-D NPs。体外模拟药物释放实验显示制备的两种纳米粒子具有pH和还原双刺激响应性。PK-SS-Hy-D NPs的药物含量为29.4%,在模拟肿瘤介质微环境的pH 5.0+10 mM GSH的释放介质中107小时的释放时间内可释放约42.8%的DOX,在模拟人体正常体液的pH 7.4+10μM GSH的释放介质中的药物渗漏率为5.5%。受溶解性影响,以pH为7.4的PBS为溶剂制备的C-PK/-SS-Hy-D NPs中包含更多的D-Hy-SS-Hy-D,与PK-SS-Hy-D NPs相比,C-PK/-SS-Hy-D NPs中的药物主要以物理包埋D-Hy-SS-Hy-D的方式负载,因而具有更高的药物含量45.8%和更快的药物释放。最后,利用二硫键在PEG功能化的角蛋白接枝聚合物上连接巯基丙酸,然后利用巯基丙酸的羧基和DOX的氨基之间的酰胺化反应将DOX接枝到PEG功能化的角蛋白骨架上,接枝了DOX的PEG功能化的角蛋白链可以通过药物偶合诱导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利用该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还原敏感性的角蛋白基聚合物前药胶束。胶束的药物含量为20%,D_h为175 nm。PK-SS-D的体外模拟控制释放结果显示PK-SS-D胶束具有还原刺激响应性,在pH 5.0+10 mM GSH的释放介质中以持续释放模式10天内药物累计释放率为52%,在模拟正常体液中的药物渗漏率为17%。(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陈曼,何明,郭妍婷,尹国强[2](2019)在《静电纺丝羽毛角蛋白纳米纤维膜的交联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羽毛角蛋白(FK)、聚乙烯醇(PVA)及聚氧化乙烯(PEO)共混,利用静电纺丝加工技术制备FK纳米纤维膜,并使用戊二醛对其进行交联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接触角测量仪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对交联前后纤维膜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抗水性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交联前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结构均匀且光滑;随着交联剂戊二醛含量的增加,纤维膜形貌变化不大,热稳定性有所提高,接触角及力学性能增加较明显。当戊二醛质量占纺丝液溶质质量的15%时,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大约是交联前的4倍,抗拉强度增至交联前的2.8倍。(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1期)

吴慧娟,杨旭红[3](2018)在《SDS对羽毛角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鸡毛中存在较多的二硫键,一般条件下较难溶解,且溶解之后在透析过程中又会形成新的二硫键,影响角蛋白的提取率。采用尿素熔融法溶解羽毛,在透析时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角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每5g羽毛中加入0.8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获得最高提取率57.7%。(本文来源于《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陈曼,何明,郭妍婷,尹国强[4](2018)在《静电纺羽毛角蛋白/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纳米纤维膜的交联改性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氧化法从鸡毛中提取角蛋白(FK),将其与聚乙烯醇(PVA)和聚氧化乙烯(PEO)共混,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出FK/PVA/PEO叁元共混膜。为了增强共混膜的综合性能,加入乙二醛对其进行交联改性,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热重分析(TG)、接触角实验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对交联前后共混膜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耐水性以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当乙二醛/FK质量比从0%增加至8%时,纤维平均直径由(249.76±38.02)nm增至(399.67±53.44)nm,接触角由(42.1±5.1)°增至(84.9±7.1)°。当乙二醛/FK质量比为6%时,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达到最大,分别为4.57 MPa和6.64 MPa。(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08期)

何明,窦瑶,陈曼,尹国强,崔英德[5](2018)在《羽毛角蛋白/PV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羽毛角蛋白(FK)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水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FK/PVA复合纳米纤维膜。探讨了复合纳米纤维中FK与PVA的相容性,研究了FK的添加对纤维膜微观形貌、结晶度、热稳定性、亲水性等性能的影响。SEM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总质量分数为14%的条件下制备的FK/PVA复合纳米纤维,表面平整光滑,平均直径为250~320nm,FK含量越大,直径越小。FTIR结果表明,FK与PV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分子间存在氢键作用力。XRD结果表明,FK的加入破坏了PVA分子的规整排列,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结晶度下降。TG分析与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FK配比的增大,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均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02期)

何明,窦瑶,尹国强,崔英德[6](2017)在《羽毛角蛋白/海藻酸钠共混膜的交联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梨醇为增塑剂,乙二醛、戊二醛或自制的双醛海藻酸钠(ADA)为交联剂,采用浇铸法制备了交联改性的羽毛角蛋白(FK)/海藻酸钠(SA)共混膜,研究了交联改性对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FTIR分析证实了交联反应的发生,SEM结果表明,经过交联改性的共混膜内部结构更加致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交联改性后共混膜的热稳定性和阻湿性增强,透光性减弱,断裂伸长率减小。乙二醛、戊二醛交联时膜的抗拉强度增加,ADA交联时膜的抗拉强度减小。(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7年S1期)

张勇,孙文金,周燕,吴忠东[7](2017)在《羽毛角蛋白粘胶共混长丝的制备与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消除羽毛角蛋白在使用中易产生的臭味,提高粘胶纤维的服用性能和附加值,利用碱水解法从羽毛中提取角蛋白,经乙醇抽提,将角蛋白与粘胶原液共混,通过湿法纺丝制备角蛋白粘胶共混长丝,表征了共混长丝的强伸性能和结晶性能,并观察了纤维形貌。结果表明:羽毛角蛋白粘胶共混长丝表面能观察到明显的鳞片状角蛋白,共混长丝结晶度降低,干断裂强度下降5%~8%,干断裂伸长率下降4%~10%;角蛋白在85℃用乙醇抽提后,难闻的气味消失了,其共混长丝的结晶度和强伸性能也高于未抽提的角蛋白共混长丝。(本文来源于《棉纺织技术》期刊2017年10期)

何周凤[8](2017)在《枯草芽孢杆菌BS8对羽毛角蛋白的降解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前期获得一株高效降解羽毛的菌株。该菌株在以羽毛为底物的基础培养基中进行发酵,48 h内便能将完整羽毛全部降解。其降解能力明显好于已报道的相关菌株。通过生化和分子方面的鉴定,确定该菌株的种属;利用扫描电镜对羽毛降解过程进行了观察,同时测定了发酵产物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叁种含硫化合物的含量变化;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质谱鉴定技术,对发酵过程中参与羽毛降解的相关水解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无缝克隆技术,对纯化得到的角蛋白水解酶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并以羽毛粉为底物,验证了相关酶的角蛋白水解活性。从硫解和酶解方面对该菌株的角蛋白水解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羽毛废弃资源的微生物再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效降解羽毛菌株的鉴定。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命名BS8。以羽毛、鱼鳞、头发等作为底物发酵,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硬蛋白类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其中羽毛降解效果最为明显。2.Bacillus subtilis 8对羽毛角蛋白的降解机理研究。Bacillussubtilis8以羽毛作为唯一碳氮源进行发酵,羽毛降解效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在24 h和48 h时检测到最大二硫键还原酶酶活(9.6 U/mL)和最大角蛋白酶活性(21.6 U/mL),表明酶解作用参与了羽毛的降解。接种BS8后,培养基中出现亚硫酸盐,且含量缓慢升高,同时伴随着磺酸半胱氨酸(CySO3H)以及巯基类化合物的生成,证实羽毛降解过程中存在硫解作用。发酵液中大量NH3的生成以及培养基pH值的升高现象,表明羽毛的降解过程还伴随着硫化物的转氨基、脱氨基作用。3.Bacillus subtilis8胞外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和质谱鉴定。利用DEAE Sepharose Fast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与明胶活性染色相结合,成功获得4个目的蛋白条带。经LC-MS/MS匹配结果,结合蛋白分子量大小、GO功能注释及相关文献报道,筛选到4种与本实验相吻合的蛋白酶,分别为分子量33.9kD的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EC:3.4.21)、45.6 kD 的肽酶 T(Peptidase T;EC:3.4.11)、64.3 kD 的膜结合的 γ-谷氨酰转肽酶(Membrane bound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EC:2.3.2.2)和 40.7 kD 的胱硫醚 γ-裂合酶(Cystathionine gamma-synthase;EC:4.4.1.1),分别命名为 Ser P、PetT、M-y-Glu和Cys P。功能注释结果表明4种蛋白酶分别属于水解酶类(Ser P、PetT)、转移酶类(M-γ-Glu)和裂解酶类(CysP),具有断裂蛋白质的肽键、碳硫键,转氨基、脱氨基功能。4.Bacillus subtilis8胞外蛋白酶的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以BS8基因组为模板,根据SerP、CysP、M-y-Glu、PetT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成功扩增出各蛋白酶全长基因,分别为960 bp、1143 bp、1776 bp、1233 bp。采用无缝连接技术构建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中成功表达,大小与预期相符。重组表达载体分别命名P-Ser、P-Cys、P-Glu、P-Pet。以羽毛粉为底物测定各重组蛋白酶活性时发现,4种重组酶均具有一定的角蛋白水解活性,但活力差异较大。其中,P-Cys的角蛋白酶活性最高,为102.4U/mL;而只有P-Ser分别具有角蛋白酶活性(58.6U/mL)和较低的二硫键还原酶活性(14.1 U/mL)。打开二硫键是降解羽毛角蛋白的关键,因此推测P-Cys和P-Ser可能是Bacillus subtilis 8降解羽毛的两种关键蛋白酶。5.在不同蛋白酶组合中,P-Ser对P-Glu、P-Pet、P-Cys水解天然羽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4种蛋白酶混合后,角蛋白酶和二硫键还原酶活性达到最大,且该组合对天然羽毛的水解效果最明显。但总体来看,羽毛的酶解作用并不显着,综合表明,BS8的羽毛角蛋白降解以硫解为主。(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郭清兵,莫瑞奕,何明,窦瑶,尹国强[9](2017)在《羽毛角蛋白的提取与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羽毛来源丰富,可被生物降解且产物无害.羽毛中含有质量分数90%的羽毛角蛋白,将羽毛中丰富的角蛋白有效应用,可以使原本污染环境的废弃羽毛成为有价值的资源.角蛋白特殊的结构决定了角蛋白具有轻、强、韧等优良特性,是制备材料的理想原料.文章对近几年来羽毛角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羽毛角蛋白的应用,特别是在废水处理、再生纤维和复合材料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乔雪[10](2016)在《羽毛角蛋白提取及其与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由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关注天然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废弃羽毛,其主要成分为角蛋白。纤维素是自然界贮备最多的天然高分子,如果科学的开发羽毛角蛋白和纤维素并制造出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便可有效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为此本论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利用半胱氨酸作为还原剂从废弃鸡毛中提取出角蛋白,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再溶解角蛋白制成均匀的混合溶液,通过延流成型法和湿法纺丝制备纯角蛋白膜和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来表征原鸡毛、角蛋白粉末、角蛋白膜和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对比原鸡毛,再生角蛋白材料保留了原鸡毛的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它们的相对结晶度由于成型工艺的不同而有略微差别,结晶度的不同也导致了这四种材料的吸湿性的差异。机械性能显示,角蛋白膜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3.5MPa,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角蛋白纤维的拉伸性能并不是很理想,比如强度只有0.5cN/dtex,在之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使得新纤维应用于纺织和材料科学中去。其次,采用室温晾干、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和烘箱干燥四种方式对再生纤维素膜进行干燥,并通过SEM、FT-IR、XRD、热重分析、纳米压痕仪和万能试验机研究纤维素膜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结构及性能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真空干燥和烘箱干燥所得纤维素膜的表面光滑硬挺,但微观表面有裂纹产生,冷冻干燥膜的微观结构相对疏松,但没有裂纹,这使得冷冻干燥膜在机械性能方面优于其他干燥方式得到的纤维素膜。微观力学方面,以真空干燥膜和烘箱干燥膜的弹性模量和硬度最为优良,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两种干燥方式中较高的温度使水分快速挥发,进而纤维素大分子相互靠拢形成了致密的微观结构。最后,将角蛋白和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共混制备出角蛋白/纤维素复合膜和纤维,通过SEM、FT-IR、XRD、TGA和万能试验机来表征不同成分比例的复合膜材料。利用膜材料中两种聚合物复合的最佳比例制备复合纤维,并对纤维的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索。利用离子液体可以成功地制备出性能良好的角蛋白/纤维素的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当离子液体:纤维素:角蛋白为95:5:3时,复合膜的结晶度最高,从而拉伸断裂强度最高,可达到112.53MPa。纯纤维素膜的拉伸断裂伸长率可达到17.07%,一旦加入角蛋白便会急剧下降。加入角蛋白后的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比纯纤维素和纯角蛋白有明显提高,这也是复合材料所具有的特性。角蛋白/纤维素复合纤维细度均匀并且力学性能良好,对于复合纤维其他性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6-12-01)

羽毛角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羽毛角蛋白(FK)、聚乙烯醇(PVA)及聚氧化乙烯(PEO)共混,利用静电纺丝加工技术制备FK纳米纤维膜,并使用戊二醛对其进行交联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接触角测量仪及电子万能试验机对交联前后纤维膜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抗水性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交联前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结构均匀且光滑;随着交联剂戊二醛含量的增加,纤维膜形貌变化不大,热稳定性有所提高,接触角及力学性能增加较明显。当戊二醛质量占纺丝液溶质质量的15%时,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大约是交联前的4倍,抗拉强度增至交联前的2.8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羽毛角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张慧芳.羽毛角蛋白基抗癌药物递送体系的设计及其体外评价[D].兰州大学.2019

[2].陈曼,何明,郭妍婷,尹国强.静电纺丝羽毛角蛋白纳米纤维膜的交联改性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3].吴慧娟,杨旭红.SDS对羽毛角蛋白提取率的影响[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8

[4].陈曼,何明,郭妍婷,尹国强.静电纺羽毛角蛋白/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纳米纤维膜的交联改性及表征[J].材料导报.2018

[5].何明,窦瑶,陈曼,尹国强,崔英德.羽毛角蛋白/PV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表征[J].材料导报.2018

[6].何明,窦瑶,尹国强,崔英德.羽毛角蛋白/海藻酸钠共混膜的交联改性[J].化工进展.2017

[7].张勇,孙文金,周燕,吴忠东.羽毛角蛋白粘胶共混长丝的制备与性能测试[J].棉纺织技术.2017

[8].何周凤.枯草芽孢杆菌BS8对羽毛角蛋白的降解机制初探[D].四川农业大学.2017

[9].郭清兵,莫瑞奕,何明,窦瑶,尹国强.羽毛角蛋白的提取与应用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

[10].乔雪.羽毛角蛋白提取及其与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培养基初始pH值对羽毛角蛋白固体...发酵温度对羽毛角蛋白固体发酵的...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对羽毛角蛋白固...凝固浴温度对羽毛角蛋白/PVA初...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对羽毛角蛋白...凝固浴浓度对羽毛角蛋白/PVA初...

标签:;  ;  ;  ;  ;  ;  ;  

羽毛角蛋白论文_张慧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