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地质环境监测站重庆404300
摘要:人类文明要想得以长期发展,必须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包含地质灾害。地质环境与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地质环境的应用做了详细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应用
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多项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各类地质灾害发生对现代化社会生产生活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所以当前要全面控制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相关部门要结合各个地区地质环境基本现状选取对应的防治对策与管理措施,从源头对地质灾害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1地质灾害与防治原理概述
地质灾害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发生大多都是由于自然原因导致,例如常见的自然恶劣天气、板块频繁运动等。当前要想对灾害发生损失进行控制,需要对各类地质灾害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各类自然现象实际发生现状,对灾害进行全面预防与监控,拟定规范化的应对措施。基于地质灾害变化特点以及现有科学技术应用现状来看,对地质灾害进行全面控制与预防具有较大难度,加上有部分地区对地质灾害监测与预防存有较大忽视性,致使灾害防治效果难以有效的提升。在各类地质灾害预防过程中需要做好监控和预测工作,通过合理监控监测才能尽早发现地质灾害,做好灾害防治准备工作,降低各项损失。在完整的地质环境系统中,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之间互相联系、连接紧密,在长期运动中会产生不同能量运动,地质技术人员要通过各项仪器对地质环境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地质运动基本变化规律,对灾害进行预测。
2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
2.1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通常指的是自然地质的形态与对应的板块运动,或是由于在对改造大自然的同时给自然资源带来了较大的破坏,从而造成地质环境受到了不良的影响,还会给人们的安全和财产构成较大的威胁。该种地质灾害来自于大自然,体现为无法避免的灾害,在对其展开治理上有着较大的难度,如果灾害发生,则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所以,政府应当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重视,由于自身的原因,容易受到经济和技术的限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能够全面的对地质灾害展开预测,面对这些灾害的发生,人们仅可以通过自己的最大努力来降低自然灾害给自身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对地质环境展开系统化的研究后,需要对自然特点和规律了然于胸,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根据灾害的各种特征来制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地质灾害最常见的几种类型是地震,泥石流,滑坡等,例如震惊中外的5.12汶川地震,造成了严重的死伤,其中有很多教师和学生正处于上课期间,对如此大的灾难无法准确预见,再加上身处的环境比较危险,因此造成了严重的伤亡。
2.2地质环境
围绕地质环境层面展开,地质环境是由岩石、水与大气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地球处在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地质环境也处在变化的状态之中,因此地质环境是由于地球演变而导致的,之后在岩石层的水与大气互相作用和影响下,再进行交换,以此形成了地质环境。按照地质环境可以对地质运动的特点展开研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作出合理预测,从而来减小不良灾害发生带来的较大损失。
3地质环境评价体系构建
3.1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
要立足于区域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基础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特点,采用有效手段进行地质勘查和环境调查,对地质环境情况有全面了解。相关部门的评价要体现出实用性、可操作性等,是真实情况的反映,在不断改进中完善。区域地质环境体系建设应该包括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地质环境中的工程容量评价、工程功能的区域划分、灾害防治的调控四个方面。对不同区域地质环境特征评价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策略,确保达到很好效果,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地质环境利用可以发展经济建设项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降低灾害发生的几率。
3.2地质环境安全中技术层次
首先是建设工程区域地质安全评价。在选择工程地址的时候,要体现做好环境勘察,包括地质条件、水文、自然资源等,保证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对于重点区域要进行风险管理,采用定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制定出完善的防治体系。其次是建设工程场址地质安全评价。在工程建设的时候,要对整个地质单元安全评价,包括工程特性、实际规模、施工顺序、周围环境、其他影响因素等。采用统计分析和机理分析的方法,效果会非常好,对工程进行安全评价。最后是建设工程单体地质安全评价。工程在投入使用之后,为了保证发挥出有效作用,安全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采用机理分析法和数学力学解析法,掌握工程的质量安全情况。
3.3进行地质勘察与测绘
通过综合地质勘探和测绘工作,对滑坡体的发生和地层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滑坡工程地质调查应着重确定滑坡的危险程度、范围、性质、位置、类型和要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背景,分析滑坡形成的原因,判断其稳定程度,判断其发展趋势,制定补救设计或预防计划和措施。工程地质测绘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和相邻稳定断面,一般包括坡体两侧天然沟壑,滑坡前缘之间有一定距离,滑坡体后壁之间有一定距离。测绘比例应根据滑坡的大小选择1∶500~1∶1000,但用于测绘尺度1∶500或1∶200的处理方案。调查分析了滑坡和地层结构的发生、水文地质、地貌及其演化、组织断裂、岩石性质(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因素关系,了解造成滑坡的主要因素。
3.4搬迁治理
搬迁指的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采取搬迁的方式,来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从而避免额外的损失,把这一区域的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化程度;治理是采取工程治理的手段,从本质上来管理地质条件,避免灾害带来的不良影响。二者主要以调查监测地质灾害的数据为根据,评价地质勘测的结果,分析诱发地质灾害的隐患,确定灾害隐患地点。
3.5区划调查
地质灾害的出现会给当地的地质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相关调查者对地质灾害频发地的地质条件展开了分析,还及时登记和整理,以此来当作评估地质灾害隐形风险的参考,接着对该风险展开区划。统计各地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做好区划调查工作,有利于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3.6构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
在对地质环境评价过程中主要内容涉及工程区域地质安全评价等,相关管理人员要基于基本施工工序、施工环境要素等对多项数据进行整理,在对区域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全面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当前需要全面构建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对环境工程容量、质量、功能划分、危害性进行评价与控制。将社会化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保护有效融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逐步建立完善安全评价体系,保障地质环境利用率全面提升。
结语
近些年我国多个地区地质灾害事故频发,地质灾害发生之后具有较大破坏性,对广大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因此当前需要逐步完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对地质灾害有效防治,做好地质环境全面勘察,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几率与灾害损失,保障社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国芹.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6,35(10):207-208,209.
[2]唐夺.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究[J].卷宗,2019,9(4):229.
[3]徐兴.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