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典型范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范畴,典型,原型,理论,动词,语义学,词缀。
典型范畴论文文献综述
崔山佳[1](2019)在《从范畴理论视角看“姓”是不典型的关系动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姓"是关系动词。关系动词有其语法特点,有其标准;但"姓"是较特殊的关系动词,如能后带动态助词"了""着""过",能宾语悬空,后面并非一定要带宾语,也可带补语,如"姓得X""姓错了""姓对了"等,"姓过"后可带动量短语"一回",所有这些不是"例外"所能概括的;"姓"还有"示姓(性)",有的后面还有"了",可见,"姓X"已是修辞用法。"姓"作为动词其搭配功能有很大扩展。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来看,"姓"虽是关系动词,但不典型。(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斌[2](2016)在《Prototype:原型Vs.典型——认知范畴观对科技翻译及教学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Prototype的两种译文出发,探讨其由误解到误译的原因,指出它在范畴定义上的不足,表现为将科技文献中的级阶关系与偶发关系相混淆,同时指出科技文献范畴中既有技术上的传承关系,也有人为的借代关系。科技文献呈现的是人类特殊的经验方式和结果,而不是特殊的语言。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应考虑正确的对象和恰当的教材。(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田宇贺[3](2015)在《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的组合式典型指示代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已经显示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依据原型范畴理论,指示代词可以分为典型与非典型两类,典型指示代词包括单个典型指示代词与组合式典型指示代词。学术界对作为整体的组合式典型指示代词关注不够。从句法分布上看,组合式典型指示代词可占据更多的句法位置,但其内部又存在各种不对称情形,这种不对称可以利用原型范畴理论得到合理解释。从语用上看,组合式典型指示代词体现为实指、虚指、非明指等功能。非明指与虚指不同。虚指一般是二分对立而并举使用的,非明指用法的"这、那"系列指示代词前面的成分还常常带"很"、"太"等程度副词。实指功能与句法分布相应,出现在主语位置时,兼具指别和替代功能,出现在其他句法位置时,一般只有指别功能,组合式典型指示代词的实指功能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非明指功能在实际使用中呈现"那X"一统天下的局面。(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翟玉清[4](2015)在《“美的理想”与西方“典型”范畴的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在西方文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判断力批判》更是连接了《纯粹理性批判》与《实践理性批判》,调和了唯理论与经验论,使得他的叁大批判趋于完美。"美的理想"是在追寻最符合理想的美,即人。它"规格理念"与"理性理念"的结合,最终取决于"理性理念",与西方文论史上的"典型"范畴有密切联系,所以从"美的理想"出发可以探寻"典型"范畴在西方文论史上的发展演变,并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进行比较,进而明确"美的理想"的意义价值。(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5年09期)
刘丹青[5](2013)在《显赫范畴的典型范例:普米语的趋向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刘丹青(2011,2012a)等文提出的语言库藏类型学和显赫范畴的观念,讨论普米语(兼及羌语支)主要用前缀表达的趋向范畴。本文指出,用显赫范畴的五条指标来看,普米语的趋向范畴全面符合,是显赫范畴的典型范例。这五个指标是:1)语法化程度高或功能强大;2)具有向其他范畴的扩张力;3)具有该语法形式的原型范畴或核心范畴的地位;4)富有类推性、能产性和使用强制性;5)心理上可及性高,容易激活。普米语趋向范畴的情况也基本反映了羌语支趋向范畴的整体状况。(本文来源于《民族语文》期刊2013年03期)
[6](2013)在《首绿办树典型推进将花园式社区创建纳入义务植树工作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组织形式和尽责方式的创新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首都绿委办日前组织北京16个区县绿委办主任、绿化科长,实地观摩了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清芷园社区和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紫金长安社区等单位的花园式社区创建工作。这些单位把花园式社区创建纳入义务植树工作范畴的做法,效果明显,为首都义务植树工作(本文来源于《国土绿化》期刊2013年02期)
罗灿[7](2013)在《原型范畴视域下的非典型“N+N”和“很+N”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很+N"结构是否成立备受争议,现代汉语词典曾拒绝收入这类结构的词,但有很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证其合理性。本文试图从非典型"N+N"结构入手,找出二者在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的共同性,以进一步肯定"很+N"结构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3年01期)
向丹辉[8](2012)在《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在词语翻译中的运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词语翻译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类典型理论以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这两大出发点,从基于类典型理论在词语翻译中的运用分析以及基于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在词语翻译中的运用分析这两方面入手,围绕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在词语翻译中的运用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分析与阐述。(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下半月)》期刊2012年10期)
陆小丽[9](2012)在《典型范畴理论与词汇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典型范畴理论强调"典型",范畴各成员之间的接线是模糊的。在词汇教学中,怎样使学生灵活掌握词的多项意义及减少死记硬背的现象?本文试图从典型范畴理论出发,对词汇的教学提出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袁玲[10](2011)在《范畴典型与文化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认为,范畴建立在典型基础上,但是典型是随着文化的改变而改变的。本文旨在运用范畴典型的文化依赖性,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范畴的典型属性的异同点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学术研究)》期刊2011年Z5期)
典型范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Prototype的两种译文出发,探讨其由误解到误译的原因,指出它在范畴定义上的不足,表现为将科技文献中的级阶关系与偶发关系相混淆,同时指出科技文献范畴中既有技术上的传承关系,也有人为的借代关系。科技文献呈现的是人类特殊的经验方式和结果,而不是特殊的语言。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应考虑正确的对象和恰当的教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典型范畴论文参考文献
[1].崔山佳.从范畴理论视角看“姓”是不典型的关系动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
[2].王斌.Prototype:原型Vs.典型——认知范畴观对科技翻译及教学的作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田宇贺.原型范畴理论视域下的组合式典型指示代词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4].翟玉清.“美的理想”与西方“典型”范畴的辨析[J].美与时代(下).2015
[5].刘丹青.显赫范畴的典型范例:普米语的趋向范畴[J].民族语文.2013
[6]..首绿办树典型推进将花园式社区创建纳入义务植树工作范畴[J].国土绿化.2013
[7].罗灿.原型范畴视域下的非典型“N+N”和“很+N”结构[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3
[8].向丹辉.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在词语翻译中的运用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
[9].陆小丽.典型范畴理论与词汇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10].袁玲.范畴典型与文化差异[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