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论文_孙潇慧,李新玲,霍胜楠,翟清燕,王骏

导读:本文包含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酸钠,烷基,疏水,缔合,电泳,聚丙烯酰胺,表面张力。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论文文献综述

孙潇慧,李新玲,霍胜楠,翟清燕,王骏[1](2019)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及国内外蜂蜜掺伪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蜂蜜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上出现大量劣质蜂蜜,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掺假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针对蜂蜜掺假手段的提高,现有标准无法满足检测的需求,如何分辨天然蜂蜜和假蜂蜜,成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兲心的共同话题。本文介绍了蜂蜜的概况,对国内外蜂蜜掺伪鉴别技术(碳同位素鉴定、高效液相色谱、中/近红外光谱)迚行概述,幵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以期在探索蜂蜜在蛋白质水平上的掺伪行为,规范蜂蜜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为今后蜂蜜产品掺假鉴别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岳秀,王传义[2](2015)在《十二烷基硫酸钠/两亲性聚丙烯酰胺复合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亲改性聚丙烯酰胺HDPG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和较高的表观粘度,在油田开采等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通过粘度和乳化实验发现,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其进行复配后,体系表观粘度和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能力均随SDS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而表面张力结果表明SDS与HDPG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高于单一体系。随着HDPG浓度的增加,复配体系CMC值和最低表面张力值(γCMC)均逐渐降低,并且γCMC值小于HDPG和SDS单一溶液。此外,HDPG/SDS复配体系在疏水改性玻璃片表面形成亲水基向外的吸附层,使固体表面由亲油性(93°)转变为亲水性(60°),并且复配使用时改变固体润湿性的效率比单一体系要高。本文的研究为拓展HDPG在油田开采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期刊2015-07-17)

梁严[3](2014)在《疏水微嵌段长度对微嵌段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相互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疏水缔合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二元体系在叁次采油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然而,控制聚/表体系在一个适当的范围是其在应用中的关键点,这样才能保证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性、溶液稳定性及流变性等。因此,本文从缔合效应、表面活性剂结合量及油-水界面性能方面考察了微嵌段长度对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寻求聚/表应用中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加量及聚合物的最佳微嵌段长度的匹配,为聚/表二元体系提供基础理论指导。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建立低碳醇调节疏水微嵌段长度机制,以少量(0.5 mo1%)可聚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16DMAAC)为疏水单体与亲水单体丙烯酰胺在复合引发剂30℃下引发,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后水解法合成得到五种不同微嵌段长度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MBHAPs)。红外光谱图(FT-IR),核磁共振波谱图(1HNMR)表征了聚合物结构,证实了聚合物中疏水单体的存在;离子滴定法确定聚合物中疏水单体含量几乎相同;在甲酰胺配合NaC1消除缔合作用并屏蔽聚电解质效应的条件下,测定聚合物的参考粘均分子量,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分子量几乎相同。综合各结果证实模型聚合物具有除微嵌段差异以外的一致性,即确实存在微嵌段的差异性。其次,通过流变性测试研究了MBHAPs的自缔合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微嵌段长度的增加,MBHAPs的自缔合效应逐渐增强,说明嵌段越长形成分子间缔合的程度越明显,能够形成更大的物理交联网络的能力越强,对溶液结构粘度贡献越大。结合流变性测试与稳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MBHAPs/SDS体系的缔合效应,体系在不同溶液区域的降粘或增粘幅度表明,微嵌段长度越长,体系所表现出的缔合效应越强,在聚合物浓度较低时降粘幅度较小,在聚合物浓度较高时增粘幅度较大;随微嵌段长度增加,体系13/Ii值、Ie/Im值和极值峰的宽度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SDS促进聚合物缔合的效果越明显,所能形成的疏水微区紧密程度越大,体系中能够更早形成大量的疏水微区且最终所能形成的疏水微区数目也是最多的。然而,有趣的是不同MBHAPs/SDS体系在降粘或增粘的整个过程中的粘度或荧光研究中的Ie/Im值都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增加趋势,即“双峰”现象,这种现象至今还无人报道其产生机理尚不明确,文中猜想可能是阳离子聚合物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某种电荷作用引起的,但需要从其它实验进行论证。同时,采用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分别测定了纯SDS溶液和MBHAPs/SDS体系中SDS的cmc,通过对两个cmc的差值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得到了体系中SDS的结合量,从而建立了测定聚合物/SDS体系中SDS结合量的可行方法。结果表明随着疏水微嵌段长度增加,聚合物与SDS的结合量减小,当体系中SDS达到饱和结合时,嵌段最短的聚合物一个疏水侧链平均可结合5-10个SDS分子,嵌段最长的可结合1-4个。最后,通过正辛烷-水界面处的Zeta电位分别考察了MBHAPs溶液和MBHAPs/SDS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能。结果发现随着MBHAPs浓度的逐渐增加Zeta电位出现了电荷反转现象,随着微嵌段长度的增加,Zeta电位负值减小,电荷反转提前;在叁个不同聚合物特征浓度点下,MBHAPs/SDS体系对Zeta电位的影响呈现了随SDS的加入,Zeta电位绝对值在低且窄的SDS浓度范围内减小并趋于零后在较大SDS浓度范围内逐渐增大的趋势,依然出现了一定的“电荷反转”现象。随着微嵌段长度增加,Zeta电位由未加SDS时较小的正值在加入SDS后很快转变为更大的负值;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在同一SDS浓度呈现负电性阶段,Zeta电位绝对值亦出现增大的现象。出现这些变化与结果的可能机理已经被介绍和讨论。(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4-06-01)

邸瑶,张丽萍,夏红梅[4](2011)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实验教学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科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为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同时缩短实验时间,作者对SDS-PAGE的脱色过程进行改进,使用0.5mol/L NaC l代替含挥发性有机溶剂做脱色液,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陈彦琳,杜杰,白宗利,梁焕,田壮[5](2010)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电泳比较加热前后巴豆霜蛋白成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巴豆霜蛋白成分加热前后发生的变化,为选择巴豆霜加热炮制减毒方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电泳对不同炮制方法和不同加热时间制备的巴豆霜进行蛋白含量测定和电泳图谱分析。结果:测定了巴豆霜蛋白含量,发现巴豆霜不同炮制品SDS图谱中,分子量15~170kD内的特征性条带有6条,加热后有明显的条带消失现象。结论:SDS电泳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鉴别不同炮制方法和不同加热时间的巴豆霜。(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10年06期)

张天宇,代加林,陈东[6](2008)在《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PAM/PVP)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体系的相对黏度和表面张力研究,证明聚合物PAM/PVP与表面活性剂SDS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通过缔合,形成混合胶束状聚集体,导致溶液黏度剧增。随聚合物溶液中SDS的加入,溶液黏度发生起伏变化,出现最大值(最小值)。而2者的相互作用使体系溶液的表面张力在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前后呈现先减小后增大,最后趋于平衡的情况。且聚表相互作用使溶液界面的界面张力比纯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有所升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化工》期刊2008年01期)

黄建花,蒋文华,韩世钧[7](2005)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量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体系的动态表面张力、平衡表面张力及电导率,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阳离子度的作用。聚电解质的阳离子度越大,溶液表面张力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平衡表面张力也越小。对于所研究的SDS浓度范围(<0.02mol·L-1),当聚丙烯酰胺浓度小于产生沉淀现象的浓度时,我们发现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SDS溶液的电导率均比相应纯SDS水溶液的电导率大,且电导率随聚电解质离子度的增大而增加。结果表明,阳离子度即聚电解质链上的电荷数是降低SDS的表面张力、引起溶液电导率增大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耿同谋,吴文辉,王建全,陈颖,李钧[8](2004)在《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己基丙烯酰胺)/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粘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先加碱自由基胶束共聚-共水解的方法制备了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己基丙烯酰胺)[P(AM/NaAA/DiC_6AM)]。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显着增加P(AM/NaAA/DiC_6AM)的表观粘度、降低其临界缔合浓度。研究了疏水单体含量、SDS与疏水单体的摩尔比率[n(SDS)/n(疏水单体)]、温度及剪切速率对未纯化P(AM/NaAA/DiC_6AM)水溶液的粘度行为。结果表明,未纯化P(AM/NaAA/DiC_6AM)水溶液的表观粘度随n(SDS)/n(疏水单体)、温度以及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随疏水单体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疏水单体含量在0.125%~0.375%、n(SDS)/n(疏水单体)在10~20范围内溶解性能较好、粘度较高。(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4年04期)

方晓雯,赵濉,袁汉珍,毛诗珍,俞稼镛[9](2003)在《正十二烷基硫酸钠在聚丙烯酰胺溶液中聚集的~1H NMR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核磁共振自旋 晶格弛豫时间 (T1 )、自旋 自旋弛豫时间 (T2 )、自扩散系数 (D)以及二维核Overhause增强谱 (2DNOESY)技术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正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在聚丙烯酰胺 (PAM)浓度固定为 1 0 g/L水溶液中的聚集 .结合与SDS水溶液体系核磁共振实验数据比较 ,得到了如下信息 :(1 )当溶液中有PAM存在时 ,SDS分子的运动性下降 ,临界聚集浓度提前 ;(2 )随着SDS浓度的增加 ,PAM分子的自扩散性能下降 ,同时分子链的柔软性也下降了 ;(3) 2DNOESY谱结果表明 ,PAM与SDS分子间未发生直接的缔合作用 .(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季怡萍,孙明忠,赵大庆,刘淑莹[10](1999)在《应用激光解吸质谱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蛇毒精氨酸酯酶的纯度和分子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吉林省两地市的同种白眉蝮蛇蛇毒中具有抗栓塞药效的精氨酸酯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MALDI-TOF-MS法具有快速、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的优点,两种方法结合,互为补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MALDI-TOF-MS完全可以直接用作蛇毒成分分离过程中重要的研究手段。(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1999年05期)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亲改性聚丙烯酰胺HDPG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和较高的表观粘度,在油田开采等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通过粘度和乳化实验发现,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其进行复配后,体系表观粘度和形成稳定乳状液的能力均随SDS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而表面张力结果表明SDS与HDPG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高于单一体系。随着HDPG浓度的增加,复配体系CMC值和最低表面张力值(γCMC)均逐渐降低,并且γCMC值小于HDPG和SDS单一溶液。此外,HDPG/SDS复配体系在疏水改性玻璃片表面形成亲水基向外的吸附层,使固体表面由亲油性(93°)转变为亲水性(60°),并且复配使用时改变固体润湿性的效率比单一体系要高。本文的研究为拓展HDPG在油田开采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论文参考文献

[1].孙潇慧,李新玲,霍胜楠,翟清燕,王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及国内外蜂蜜掺伪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2].岳秀,王传义.十二烷基硫酸钠/两亲性聚丙烯酰胺复合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2015

[3].梁严.疏水微嵌段长度对微嵌段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相互作用的影响[D].西南石油大学.2014

[4].邸瑶,张丽萍,夏红梅.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实验教学改进[J].实验室科学.2011

[5].陈彦琳,杜杰,白宗利,梁焕,田壮.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电泳比较加热前后巴豆霜蛋白成分的变化[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

[6].张天宇,代加林,陈东.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相互作用[J].江苏化工.2008

[7].黄建花,蒋文华,韩世钧.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5

[8].耿同谋,吴文辉,王建全,陈颖,李钧.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共聚物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己基丙烯酰胺)/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粘度行为[J].应用化学.2004

[9].方晓雯,赵濉,袁汉珍,毛诗珍,俞稼镛.正十二烷基硫酸钠在聚丙烯酰胺溶液中聚集的~1HNMR研究[J].波谱学杂志.2003

[10].季怡萍,孙明忠,赵大庆,刘淑莹.应用激光解吸质谱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蛇毒精氨酸酯酶的纯度和分子量[J].分析化学.1999

论文知识图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图谱大豆组织蛋白样品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脲和盐酸胍诱导牛碳酸酐酶B变性液的十...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酞胺凝胶...蛋白质染色(A)和糖染色(B)的十脲变性牛碳酸酐酶B稀释复性过程的十二...

标签:;  ;  ;  ;  ;  ;  ;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论文_孙潇慧,李新玲,霍胜楠,翟清燕,王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