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角闪岩论文-王仕林,王根厚,杜瑾雪,赵军,陈有炘

石榴角闪岩论文-王仕林,王根厚,杜瑾雪,赵军,陈有炘

导读:本文包含了石榴角闪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榴角闪岩,岩石学,P-T轨迹,温泉岩群

石榴角闪岩论文文献综述

王仕林,王根厚,杜瑾雪,赵军,陈有炘[1](2018)在《北天山西部温泉岩群中石榴角闪岩的岩石学和变质作用P-T轨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天山西部温泉岩群中新发现的石榴角闪岩对于研究中亚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的岩相学和相平衡模拟的结果表明,石榴角闪岩的变质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叁个阶段:(1)升温升压进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中包裹绿帘石为特征,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钛铁矿+绿帘石,峰期变质条件为700℃/9. 6kbar,可能发生的变质反应为角闪石+绿帘石+石英→石榴子石+斜长石+水;(2)近等温降压退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周围发育由"斜长石+石英+角闪石"组成的"白眼圈"结构为特征,可能发生的变质反应为石榴子石+石英+水→角闪石+斜长石;(3)降温降压退变质阶段,以石榴子石发育绿泥石化为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测石榴角闪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古亚洲洋俯冲消减的环境中。(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何宇,吴元保[2](2018)在《扬子北缘新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来自陡岭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榴角闪岩是区域变质作用中一种常见的变基性岩类型,广泛分布在各种类型的造山带内并具有复杂的岩石成因。根据其野外产状,大致可分为两类:(1)与榴辉岩或高压麻粒岩相伴出现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或碰撞造山带中,为退变质过程中发生水化作用所致;(2)作为单一岩石类型呈透镜状产于片麻岩地体中,是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的产物。因此,对石榴角闪岩进行详尽的变质岩石学和同(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九)——专题38:沉积岩系改造与能源矿产赋存、专题39: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专题40:变质作用过程的观察与模拟》期刊2018-10-21)

吕增,王凯[3](2018)在《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的两类石榴角闪岩》一文中研究指出角闪岩是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变基性岩的常见岩石类型之一.野外关系和矿物反应结构表明,大多数角闪岩是由榴辉岩或蓝片岩受到不同程度的钠长绿帘角闪岩相退变质迭加形成的.但对于一些平衡结构发育良好且孤立产出的角闪岩类型(如石榴角闪岩)仍缺乏系统的岩石学研究.本次从岩相学、矿物成分以及热力学模拟几个方面对哈布腾苏河下游地区超高压带内不含钠长石的石榴角闪岩开展了详细的工作.这些石榴角闪岩的主要矿物为绿色角闪石(钙质-钠钙质闪石)、帘石(黝帘石-绿帘石)和石榴石,叁者总体积占80%~90%,明显有别于大多数由榴辉岩退变而成的含有钠长石变斑晶的石榴角闪岩.虽然这些角闪岩化学成分十分相近,都具有富钙贫钠和高的Mg/(Mg+Fe)比值,但在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两类.第一类角闪岩基质中不含石英,保存在变斑晶中的少量残余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硬柱石+蓝闪石+金红石,指示峰期硬柱石榴辉岩相变质条件,富钛矿物全部为金红石.第二类角闪岩强烈面理化,面理由绿色角闪石、绿帘石和绿泥石以及条带状石英集合体构成.石榴石粒度呈双峰式分布,粗粒比细粒低钙低锰.基质和包体中均未发现高压变质特征矿物绿辉石和蓝闪石.富钛矿物以榍石为主,金红石和钛铁矿仅存在于个别石榴石中.两类角闪岩的石榴石成分具有较大区分度,前者的钙含量较高而镁含量较低.P-T视剖面计算显示它们的峰期条件为480~520℃,30~33kbar,均达到超高压范围,与哈布腾苏河下游及以西地区的榴辉岩相似,表明西南天山超高压变基性岩构成沿中天山南缘断裂延伸数十千米的独立地质单元,不存在所谓的俯冲隧道混杂现象.(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田作林,康东艳,穆虹辰[4](2017)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石榴角闪岩变质作用P-T-t轨迹:相平衡模拟与锆石年代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杂岩由多种类型的高级变质岩组成,包括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榴角闪岩和基性麻粒岩。石榴角闪岩呈透镜状产出在片麻岩中,可见不连续分布的规模不等的浅色体。石榴角闪岩由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金红石、钛铁矿和榍石组成,石榴石变斑晶可见由浅色矿物组成的"白眼圈"。岩相学、矿物化学和相平衡模拟表明石榴角闪岩经历了一条顺时针型的P-T演化轨迹,可划分为两个阶段:(Ⅰ)升温升压的进变质阶段,由石榴石和斜长石斑晶记录,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金红石+钛铁矿。运用石榴石变斑晶边部和斜长石变斑晶边部成分在视剖面图上的投点确定出峰期温压条件为~11.5kbar、790℃,达到了高压麻粒岩相条件,并经历了部分熔融,产生至少9%的熔体;(Ⅱ)降温降压的退变质阶段,由石榴石边部"白眼圈"冠状体记录。运用平均温压法计算冠状体中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石榴石组合的形成温压条件为~7kbar、~750℃。该阶段金红石消失,熔体结晶,并与早期矿物发生回反应。在石榴石角闪岩的锆石中获得了从29.2Ma到10.2Ma的连续变质年龄。由于锆石通常在熔体结晶过程中生长,因此确定该组年龄代表石榴石角闪岩退变质年龄。本文和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南迦巴瓦杂岩中的高温和中温麻粒岩相亚单元具有相似的降温降压P-T轨迹,但高温单元具有较高的变质压力条件,表明其俯冲到了更大的深度。(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田作林,张泽明,董昕,康东艳,穆虹辰[5](2017)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石榴角闪岩变质作用pTt轨迹:相平衡模拟与锆石年代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碰撞造山带内陆壳的变质演化、部分熔融时代和持续时间研究是揭示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Faccenda et al.,2008;Rubatto et al.,2013)。许多造山带都广泛分布着具有不同全岩成分的混合岩,如变杂砂岩、变泥质岩和变基性岩,重建这些混合岩的变质作用p-T-t轨迹能够更好地阐释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陈博,马中平,孟广路,王斌,曹积飞[6](2017)在《吉尔吉斯北天山阿克秋兹石榴角闪岩岩石学及锆石年代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克其塔夫-北天山构造带是一系列具有前寒武纪大陆地壳、高压变质地体和早古生代蛇绿岩的微陆块所构成的聚合体。阿克秋兹变质地体位于科克其塔夫-北天山地体的南部,其南北两侧分别为格伦维尔期花岗片麻岩地体(Kochkorka杂岩)和含有Dzhalair-Naiman蛇绿岩(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增生杂岩。在吉尔吉斯北天山阿克秋兹附近,高压变(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张鑫,李旭平,王泽利,赵令权,史同强[7](2016)在《西藏日喀则蛇绿岩中石榴角闪岩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中段日喀则地区的白朗蛇绿混杂岩中,存在作为变质底板的石榴角闪岩。本文对其进行了矿物学、变质温压条件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日喀则石榴角闪岩经历了四个变质阶段,矿物组合分别为:Am_1+Pl_1+Ep_1+Ttn(M1);Grt-c+Cpx-e+Ep_2+Pl_2+Rt(M2);Grt-r+Ep_3/Czo_3+Cpx-l+Am_3+Pl_3+Ttn(M3)和Prh+Ab+Czo+Chl+Cal(M4)。根据SAFMCNHO体系矿物组合演化的视剖面图,结合传统的地质温压计,估算出峰期前的温压条件为560~620℃/9.1~9.8kbar;峰值为830~870℃/18.0~22.0kbar,退变质阶段保留了640~680℃/10.7~14.9kbar的温压条件,最终止于葡萄石-绿纤石的前绿片岩相变质条件;得出一条逆时针的P-T轨迹。白朗变质底板的岩性可分为叁类,即石榴角闪岩、角闪辉石岩和单辉角闪岩。叁种岩性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主量元素具有低钛(0.92%~1.29%)、低钾(<0.26%)、低钠(0.24%~2.46%)的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与N-MROB相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亏损部分高场强元素(Nb、Ti、Zr、Hf),表现出白朗蛇绿混杂岩中的石榴角闪岩等与洋中脊玄武岩有亲缘性,且迭加有俯冲上板片SSZ环境特征。白朗石榴角闪岩的存在表明日喀则蛇绿岩在形成后不久就发生了构造就位,体现了大洋内部俯冲/侵位事件。(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黄杰,张聪,杨经绥,李鹏,王舒[8](2016)在《拉萨地块林芝杂岩体石榴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缘林芝杂岩中的两类石榴角闪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这两类石榴角闪岩分别为硅不饱和的含十字石石榴角闪岩和硅饱和的含石英石榴角闪岩。含十字石石榴角闪岩矿物组合为十字石、石榴子石、角闪石、钠云母、绿泥石、斜长石。石英石榴角闪岩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岩石学及变质相平衡研究表明两类石榴角闪岩均经历了高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含十字石石榴角闪岩和石英石榴角闪岩具有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获得了800~200 Ma的206Pb/238U年龄范围,出现了~430 Ma、~268 Ma和~216 Ma年龄峰值。~430 Ma年龄可能和拉萨地体岩浆活动有关,~268 Ma变质年龄和~216 Ma变质年龄和拉萨地块经历的高压变质作用有关。其中~268 Ma年龄和拉萨地块内部松多高压带榴辉岩的峰期变质年龄一致,而~216 Ma年龄和榴辉岩的围岩含石榴子石片岩年龄一致。对比该区域的年代学研究成果,这表明林芝杂岩体不仅经历了中新生代的变质和岩浆再造活动,还经历了古特提斯洋闭合,南北拉萨地块发生碰撞的晚二迭世的高压变质作用和叁迭纪的中压变质作用。(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黄杰[9](2016)在《拉萨地块两类石榴角闪岩的对比:岩石学和相平衡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榴角闪岩通常指的是变质级别为角闪岩相而低于榴辉岩相和麻粒岩相的变质岩,但石榴角闪岩锆石中的柯石英等超高压指示矿物的发现表明石榴角闪岩曾可能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石榴子石和角闪石,及少量长石,其他矿物因其形成环境和变质原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前人报道在拉萨地块的松多地区发现与榴辉岩相伴的石榴角闪岩,本研究在林芝地区新发现含十字石石榴角闪岩。本论文以以上述两类石榴角闪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形成条件和演化历史。松多与榴辉岩相伴的石榴角闪岩以透镜状、层状出露于松多-金达地区,榴辉岩的围岩主要为白云母片岩。变质相平衡研究表明石榴角闪岩系榴辉岩退变产物,形成于俯冲后的折返阶段,经历了约32kbar和620℃的峰期变质作用。林芝地区的含十字石石榴角闪岩产在一个强变形的杂岩体中,,岩石以富铝贫硅为特征。相平衡模拟研究表明含十字石石榴角闪岩经历了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条件为11~12kbar、600~620°C,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角闪石、十字石和白云母。研究表明,进变石榴角闪岩和高压/超高压退变的石榴角闪岩在矿物组成、矿物成分以及经历的变质过程和P-T演化轨迹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由榴辉岩退变的石榴角闪岩往往保留了榴辉岩相变质阶段矿物,如绿辉石和金红石。进变质石榴角闪岩则可能由于后期退变改造,保留葡萄石和绿纤石等低级变质相矿物。进变质石榴角闪岩石榴子往往能够保留较好的矿物成分环带,而榴辉岩退变石榴角闪岩则表现为多硅白云母具有更高的Si含量。在P-T演化轨迹上,他们具有相似的发卡状P-T轨迹。但是由榴辉岩退变成的石榴角闪岩明显经历了更高压力的变质作用。年代学研究显示含十字石石榴角闪岩有268Ma和218Ma的变质年龄峰值。研究表明,松多石榴角闪岩经历了与区内榴辉岩类似的变质演化过程,而含十字石石榴角闪岩经历了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记录了与松多榴辉岩相同或类似的260Ma和210Ma的造山带变质事件,因此,拉萨地块南部缝合带不仅仅局限在松多,可能会延伸到林芝地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王静强,舒良树,于津海[10](2016)在《浙江龙游石榴角闪岩的岩石学特征与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国内部分学者最近提出的"浙江龙游石榴角闪岩乃华夏地块加里东期碰撞榴辉岩退变而成"这一问题,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龙游地区的石榴角闪岩开展了岩相学、矿物化学、年代学及全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少数以包裹体状存在于石榴子石和单斜辉石内部的斜长石为钙长石,而分布于单斜辉石和石榴子石周围的斜长石其An值在44~66之间,没有发现指示绿辉石分解形成的富钠斜长石(钠长石或更长石);锆石CL图像显示,除存在变质成因的小颗粒锆石外,还存在较多具有明显核环构造的大颗粒锆石.经U-Pb年代学测试,其锆石核部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879±11 Ma,和邻区陈蔡地区变角闪岩的原岩年龄一致;而其变质环及小颗粒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6±5 Ma.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龙游石榴角闪岩的原岩属于基性岩浆岩(Si O2含量为46.8%~48.2%),微量元素特征具有E-MORB的地球化学亲缘性.依据龙游石榴角闪岩的有效全岩成分和EPMA分析结果,并结合观测到的矿物组合,建立了P-T视剖面图,该图揭示龙游石榴角闪岩至少经历过3期次变质阶段,分别为温压条件为0.67~0.75 GPa/685~719℃的进变质作用阶段,温压条件为0.91~0.97 GPa/766~782℃的峰期变质阶段和温压条件为~0.68 GPa/~767℃的退变质作用阶段(同时用传统温压计获得退变温压条件为0.66~0.67 GPa/720~740℃).无论哪一个变质阶段,其变质压力都只是中压而没有达到高压.结合区域背景综合分析,我们认为龙游石榴角闪岩的成因演化过程为:新元古代古华南洋朝扬子陆块俯冲→引发弧后拉张→导致幔源岩浆上涌结晶,形成E-MORB型基性岩→志留纪时遭受强烈的区域中高级变质作用,遂形成龙游石榴角闪岩.(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6年01期)

石榴角闪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榴角闪岩是区域变质作用中一种常见的变基性岩类型,广泛分布在各种类型的造山带内并具有复杂的岩石成因。根据其野外产状,大致可分为两类:(1)与榴辉岩或高压麻粒岩相伴出现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或碰撞造山带中,为退变质过程中发生水化作用所致;(2)作为单一岩石类型呈透镜状产于片麻岩地体中,是角闪岩相进变质作用的产物。因此,对石榴角闪岩进行详尽的变质岩石学和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石榴角闪岩论文参考文献

[1].王仕林,王根厚,杜瑾雪,赵军,陈有炘.北天山西部温泉岩群中石榴角闪岩的岩石学和变质作用P-T轨迹研究[J].岩石学报.2018

[2].何宇,吴元保.扬子北缘新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来自陡岭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的证据[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九)——专题38:沉积岩系改造与能源矿产赋存、专题39: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专题40:变质作用过程的观察与模拟.2018

[3].吕增,王凯.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的两类石榴角闪岩[J].地球科学.2018

[4].田作林,康东艳,穆虹辰.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石榴角闪岩变质作用P-T-t轨迹:相平衡模拟与锆石年代学[J].岩石学报.2017

[5].田作林,张泽明,董昕,康东艳,穆虹辰.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石榴角闪岩变质作用pTt轨迹:相平衡模拟与锆石年代学[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6].陈博,马中平,孟广路,王斌,曹积飞.吉尔吉斯北天山阿克秋兹石榴角闪岩岩石学及锆石年代学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7].张鑫,李旭平,王泽利,赵令权,史同强.西藏日喀则蛇绿岩中石榴角闪岩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学报.2016

[8].黄杰,张聪,杨经绥,李鹏,王舒.拉萨地块林芝杂岩体石榴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研究[J].地球学报.2016

[9].黄杰.拉萨地块两类石榴角闪岩的对比:岩石学和相平衡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10].王静强,舒良树,于津海.浙江龙游石榴角闪岩的岩石学特征与构造意义[J].科学通报.2016

标签:;  ;  ;  ;  

石榴角闪岩论文-王仕林,王根厚,杜瑾雪,赵军,陈有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