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北战略方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方针,战略,解放战争,中共中央,华中,苏联,根据地。
东北战略方针论文文献综述
戴茂林,李波[1](2016)在《论解放战争初期党在东北战略方针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战争初期,由于国共争夺、美苏角力,局势复杂多变,党在东北的战略方针也不断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总方针是"控制"东北。至于如何"控制",虽然党中央和东北局有时意见不一,但大体上经历了"控制热、察及冀东,阻止蒋军进入满洲"的"独占东北"阶段、"主力部署在背靠苏、蒙、朝鲜边境开展持久斗争"的"分散发展"阶段、重新确立"独占东北"阶段,最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确定"到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的正确方针。(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6年03期)
杨军红[2](2014)在《论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争夺东北的战略方针》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派遣大批军政人员进入东北地区,让开大道,占领两厢,深入开展党组织和根据地建设,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动员群众,最大限度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争夺东北的进程中,逐步占据优势,为最终夺取东北,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党史文苑》期刊2014年20期)
陈文峰[3](2014)在《解放战争战略过渡阶段中共经营东北战略方针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战争战略过渡阶段,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多次调整经营东北的战略方针,经历了从"控制东北门户,堵绝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分散兵力发展沿边根据地"、"集中兵力,堵住大门,独占东北"、"依托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到"集中兵力进行最后一战,争夺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一系列变化。东北局领导全区军民努力贯彻落实上述战略方针,取得显着成绩,为最终赢得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期刊2014年02期)
张凤兰[4](2011)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独占东北战略方针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战争初期,鉴于我军进入东北的顺利形势,中共中央一度采取了控制东北、独占东北的方针,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将我东北民主联军主力6万余人集中于辽西地区,准备在此与敌"一战解决问题",阻止国民党军进军东北。然而,国民党的两个军很快占领山海关、兴城、锦西、锦州等地,我军主力一段时间内未能改变战略退却局面,直至1946年6月才沿松花江北岸最终稳住了阵线。由此使人们对我军在东北解放战争初期的战略方针正确与否产生了疑问。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以评述。(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1年11期)
谌民航[5](2010)在《毛泽东对东北根据地建设战略方针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抗战胜利后的形势,拟定独占东北的战略方针;形势急转直下,确立"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着眼国共和谈,制定重新占领和控制部分大城市的战略方针;立足长远发展,明确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同志依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结合东北局势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方针,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新理论版)》期刊2010年02期)
廖胜平[6](2009)在《独占与分散之间的反复权衡——1945年中共中央对东北战略方针的叁次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战略上夺取东北,是中国共产党自七大以来就一直谋划的重大策略。而抗战一结束,就把占领东北列上了日程表。在东北局势变幻难测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这一目的?是独占东北使之成为中共的独立王国,还是分散兵力与国民党军队争夺形成二雄并立之势?独占和分散之间,中共对东北的战略方针反复权衡,经过了叁次调整。(本文来源于《长白学刊》期刊2009年03期)
廖胜平[7](2009)在《独占与分散之间的反复权衡——1945年中共中央对东北战略方针的叁次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争取东北一直非常重视。在党的七大期间,中共中央把东北的地位提升到事关革命成败的战略高度;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很快把占领东北问题提上了议程。在东北局势变幻难测的情况下,是独占东北使东北成为中共的根据地,还是分散兵力与国民党军队争夺形成二雄并立之势?独占和分散之间,中共对东北的战略方针反复权衡,前后经历了叁次改变。(本文来源于《党的文献》期刊2009年05期)
路文娟[8](2007)在《苏联因素对中共夺取东北战略方针演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政策是中共实现夺取东北战略目标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外力因素。苏联政策的调整,使中共夺取东北的战略部署经历了叁次变化,即:由“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到“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再到“夺取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从而对东北解放战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9](2007)在《进军东北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进军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抗战胜利后党中央根据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东北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如果国民党占领这一地区,那就能够利用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同华东、华中相配合,南北夹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07-07-14)
陈松友[10](2005)在《陈云与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战略方针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战争初期,中央关于东北的战略方针经历了从“独占东北”到“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转变过程。在制订和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过程中,陈云同志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提出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建议,推动中央关于东北战略方针的转变;首先创建北满根据地,实施中央的战略方针;统一东北全党的思想认识,实现中央战略方针在东北的转变。(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05年03期)
东北战略方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抗日战争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派遣大批军政人员进入东北地区,让开大道,占领两厢,深入开展党组织和根据地建设,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动员群众,最大限度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争夺东北的进程中,逐步占据优势,为最终夺取东北,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北战略方针论文参考文献
[1].戴茂林,李波.论解放战争初期党在东北战略方针的演变[J].社会科学辑刊.2016
[2].杨军红.论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争夺东北的战略方针[J].党史文苑.2014
[3].陈文峰.解放战争战略过渡阶段中共经营东北战略方针的演变[J].军事历史.2014
[4].张凤兰.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独占东北战略方针述评[J].兰台世界.2011
[5].谌民航.毛泽东对东北根据地建设战略方针述略[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
[6].廖胜平.独占与分散之间的反复权衡——1945年中共中央对东北战略方针的叁次调整[J].长白学刊.2009
[7].廖胜平.独占与分散之间的反复权衡——1945年中共中央对东北战略方针的叁次改变[J].党的文献.2009
[8].路文娟.苏联因素对中共夺取东北战略方针演变的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9]..进军东北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N].人民日报.2007
[10].陈松友.陈云与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战略方针的转变[J].社会科学战线.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