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政府组织协同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嵌入互动,政府,社会组织,精准扶贫
政府组织协同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素君[1](2019)在《嵌入互动视域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精准扶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与社会组织高效嵌入互动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精准扶贫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典型场域。塑造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嵌入互动关系,将有利于实现精准扶贫效果最大化的价值追求。嵌入互动视域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局主要体现在:政社互信机制匮乏,扶贫责任真空与功能迭加,可操作性制度规范设计不足,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等几个方面。如何打破政府与社会组织两大社会治理主体的利益壁垒,突破二分思维;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实现"1+1>2"的协同增效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破解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应从下述路径进行考虑:建立政社互动交流平台,构建责任衔接机制,加强可操作性制度规范设计,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地位的法律法规。(本文来源于《厦门特区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雷广海,石奇[2](2019)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协同推进扶贫新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的贫困人口显着下降,但剩余这部分贫困群体是脱贫难度最大的一个群体,它使我国的扶贫进入了“啃硬骨头”的阶段。纵观世界反贫困的理论和各国的实践,梳理前期我国脱贫攻坚的经验,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对于解决大范围、集中性贫困较为有效,但对于解决个(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报》期刊2019-08-19)
宋卫佳[3](2019)在《基层协商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的变迁,我国社会治理理念由鲜明的“家长制管理”思维向灵活的“民主制治理”方向转变,治理方式由传统单一的行政手段向多样化方式转变,治理体系由党委组织和政府全力“划桨”向主导“掌舵”转变,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构成的基础组成单元,是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重要试点。在社会多元治理中,基层政府不再是单一的治理主体,以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研讨、协商、谈判、表决等方式参与基层治理,表达利益诉求,争取合法权益。社会组织作为连接基层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在基层协商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基层协商治理也成为基层社会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决策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基层协商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社会治理的权力分配存在偏颇,政府的社会治理权力较为集中,而社会组织缺乏必要的治理权力,无法切实参与到基层治理中;社会组织的资源供给相对匮乏,政府供给不足和社会供给较弱。政府和社会组织作为协同双方出现了职能定位模糊、合作理念缺乏、信息沟通不畅和制度保障欠缺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基层协商治理,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去探索原因,寻找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绪论部分,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与本文相关的名词概念及理论依据;第叁部分主要分析了社会组织协同政府参与基层治理的必要性以及政府和社会组织协同共治的优势所在;第四部分对当前政府和社会组织协同不足的现象进行分析,对当前双方协同不足的原因进行进行追溯;第五部分从深化基层治理放管服改革,明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合理配置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权力,科学分配基层治理中的社会资源,积极建构良性的互信互动关系等方面对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协同关系提出优化对策建议;第六部分在基于文章内容和核心观点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结论,并对未来课题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苏杭[4](2019)在《非政府组织协同参与艾滋病防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85年我国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防控就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控服务体系。非政府组织依托其灵活性、易于接触目标群体、专业性强等优势,在艾滋病防控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经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艾滋病防控过程中,还存在着政策支持虚化、运行机制不畅、组织经费不足、人才供给短缺以及社会大众不信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控功效的发挥。L组织是广州市一家具有多年防艾经验的非政府组织,从成立之初,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为男同性恋群体和青少年群体提供防艾服务。本文以L组织为研究案例,在查阅文献资料和访谈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L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控的经验,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控的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更好地参与艾滋病防控的对策建议: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要进一步转变思想主动适应合作趋势;不断优化防艾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环境;加大对防艾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投入;听取防艾非政府组织的政策建议;改善防艾工作的社会支持环境等。从非政府组织层面来看,要加强与政府的互动合作,与政府建立信任机制;建立防艾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网络;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完善组织人力资源保障机制;通过宣传扩大自身影响力,提升组织社会公信力。(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5)
赵敬丹,张帅[5](2019)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随着"单位制"的式微,基层社会各利益主体间权力博弈不断加强,使得基层社会治理面临部门碎片化、利益冲突平衡难、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难题。政府与社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两大参与主体,分别是国家领域和社会领域利益价值诉求的表达者。从协同治理的角度看,明晰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逻辑必然性,解决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面临的问题,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协同关系的良性循环,能够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行政与法》期刊2019年05期)
韩照婷,唐植,田梦贤[6](2019)在《有待成长的绿色第叁方——政府主导背景下的社会环保组织协同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环境污染依然严峻、环保投入逐渐加大的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构建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对于处在转型期的我国,毫无疑问政府依然是社会公共事务的关键主体,政府作为领导者和决策者,在社会新时代、学界新理论的大背景下诚然无可厚非。而社会环保组织具有专业化且"中立第叁方"的特性,能较好代表公众真实意愿,因而构建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同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经营与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李坤鹏,郑亚[7](2018)在《治理的优化: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路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社会治理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跨界化的特点,传统的一元化管理格局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多元参与、协同治理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存在力量弱小、地位地下、自身制度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效。地方政府可以从资源支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指导、监管等方面强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实现两者的协同治理。(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8年12期)
张继亮,王映雪[8](2018)在《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效能提升的叁重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协同治理是治理的高级形态。现代化的治理要求多元主体在治理集体行动中实现有效协同。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效能的提升可以从关系结构、治理能力和协同机制叁个维度加以考量。在关系结构方面,应厘清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协同治理行动中的职能关系、权力关系、责任关系和利益关系;在治理能力方面,政府应加强资源配置、秩序维护和制度供给等能力建设,社会组织也应通过主体性思维训练提升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能力,以及公共服务的实际供给能力;在协同机制方面,政府与社会组织彼此间应增进共识与互信,累积社会资本,为协同治理联合行动提供信任、规范和网络机制保障。(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8年06期)
赵晔[9](2018)在《突发事件治理中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长期累积的社会问题不断演化成为各类的突发性事件,再加之各类灾害事件的频频发生,导致国内的突发性事件不断加剧,严重的危害着公共安全。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现已经成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随着突发事件治理任务的日益繁重,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的治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突发事件治理主体多元化及其协同配合必然成为实践的方式选择。当下必须尽快制定合理的多方协调配合体系,在政府的主导下,整合社会组织的应急资源,使我国在面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有飞跃性的提升。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在参考了诸多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2010-2016年发生的典型突发性事件为例,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突发事件治理中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现状,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其次借鉴了美国在卡特里娜飓风这一突发性事件的治理过程中,美国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同经验。最后在协同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在突发性事件的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可以通过构建以政府主导的责任分担保障机制、及时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以及充分信息共享的资源整合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形成“灾前做好预防准备-灾中及时救援处理-灾后保障恢复重建”的协同机制,从而促进各个组织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保障及时有效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提高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升我国整体的治理突发事件的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垚[10](2018)在《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公共危机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及风险社会的到来,公共危机治理成为每个国家共同面临的重要话题。而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格局的实现,则是公共危机治理这一话题的焦点。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意识到社会组织响应公共危机的重要性,于是创新了多种方式来促进社会组织的参与,以期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然而,由于政府与社会组织尚未形成明确的协同治理模式,所以,响应中的协同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有必要研究公共危机响应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困境及对策,更好地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实现协同治理公共危机的格局。本文从协同学角度出发,首先,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公共危机进行学理分析,分别阐释了两者协同治理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及实现机理;其次,从协同学的控制参量、自组织、序参量叁个维度,分析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地震及云南鲁甸地震中的协同困境,并指出原因在于:社会组织管理与公共危机治理法律法规的缺失、政府协同治理理念的缺乏、缺少公共危机协调平台、缺乏协同机制保障以及社会组织治理能力与公信力不足。最后,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有利经验,并结合协同学的相关理论要素,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树立政府协同治理理念、建立公共危机协调平台机构、构建多元的公共危机协同机制以及健全社会组织的公共危机培育体系五个方面的对策。(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政府组织协同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的贫困人口显着下降,但剩余这部分贫困群体是脱贫难度最大的一个群体,它使我国的扶贫进入了“啃硬骨头”的阶段。纵观世界反贫困的理论和各国的实践,梳理前期我国脱贫攻坚的经验,政府主导的扶贫开发对于解决大范围、集中性贫困较为有效,但对于解决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府组织协同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素君.嵌入互动视域下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精准扶贫研究[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9
[2].雷广海,石奇.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协同推进扶贫新格局[N].中国社会报.2019
[3].宋卫佳.基层协商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关系优化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9
[4].苏杭.非政府组织协同参与艾滋病防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赵敬丹,张帅.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问题探析[J].行政与法.2019
[6].韩照婷,唐植,田梦贤.有待成长的绿色第叁方——政府主导背景下的社会环保组织协同治理[J].经营与管理.2019
[7].李坤鹏,郑亚.治理的优化: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路径探究[J].文存阅刊.2018
[8].张继亮,王映雪.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效能提升的叁重维度[J].学术交流.2018
[9].赵晔.突发事件治理中的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8
[10].王垚.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公共危机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