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批评主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批评,主体,电影,话语,身份,身体,理论。
批评主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珣[1](2019)在《学科建设语境下广告批评主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批评作为广告学的重要分支,已经逐渐被提上学科建设的高度,中国的广告批评学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的过程中。广告批评主体在各种"广告批评"定义中处于"缺位的存在"状态,隐含了专业化的诉求,但同时也有学者提出要重构广告批评主体。目前我国的广告批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理论研究领域已经开始较为集中地出现了专业人士。学科建设语境下的广告批评主体,实际包含了广告批评实践与广告批评学两个面向,要实现广告批评学科的建成,应当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广告批评队伍。(本文来源于《现代广告》期刊2019年21期)
杨光影[2](2019)在《“时空压缩”式的编织与侠义主体的消解——空间批评视野下贾樟柯《江湖儿女》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空间批评的视野出发,《江湖儿女》是先文本与现文本"时空压缩"式的编织,这种编织以旧城空间的意义重构为基础,以空间叙事结构的压缩为核心,以空间中侠义主体的消解为呈现目的。具体而言,作为先文本的地域空间的所指被导演重构,进而与作为先文本的新城空间相互迭加。在转换与迭加的褶皱中,旧城空间的江湖语境逐渐被解构。在此基础上,叙事节奏的加速与突转,形成压缩式的空间叙事结构,呈现江湖语境解构后流动、易变和不安的生存语境。《江湖儿女》并非题材维度的突破,而是意义之维的延拓。(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21期)
贾学妮[3](2019)在《自然写作、主体间性与家园意识——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批评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理论成果,并逐渐成为一种研究范式,生态批评的视野也从文学领域走向更为广阔的建筑、艺术、政治、哲学等领域。新世纪之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逐渐摆脱单一的国家话语模式与他者镜像,在丰富的话语表征中,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与反思成为重要的表现内容。原生态电影通过对少数民族景观以"自然写作"的方式,逆向书写现代性,重构人们对"诗意地栖居"的向往。打破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重视自然万物内在价值,尤其是对于动物的再书写,已经成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自觉的文化追求,极大拓宽了中国电影生态的视野与文化的多样性,而其深层话语是对少数民族族群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守护与自我本真实现的追求。(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9年11期)
叶李[4](2019)在《回到“批评主体自身”与追求“有硬度”的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格尔顿说:"思考批评家的任务是批评家们在面临任务到来时不会缴械投降的一种方法。"在我看来,今天批评家必须正视的任务应该包括有意识地让批评"回到文学"、回到"批评主体自身"。我非常认同金赫楠曾经强调的"作为写作的批评",他指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越来越学院化。当然,这一方面凸显了文学批评的学术含量与专业性,另一方面学院体制下"日渐学科化、标准化"的批评也多多少少失去了(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8期)
贾磊磊[5](2019)在《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民族主体性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究竟有没有一种属于中国特有的影像表意方式?一种能够与中国绘画、戏曲、诗歌、小说相提并论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一种能够体现我们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电影评价标准——我们将这种从民族国家的维度来探讨中国电影总体特征的努力,统称为中国电影的民族主体性建构。这种努力并不仅仅是在电影界乃至艺术界,而是近百年来整个中华民族主体性建构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电影民族文化身份与美学精神的确立,而且涉及民族文化传统、国家社会现实与大众历史记忆等重要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影艺术》期刊2019年05期)
战迪,刘琦[6](2019)在《位置的漂移与边界的消弭——融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的主体性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主持人与新媒体主播的工作形态交相辉映,呈现为乱花迷眼的视听传播景观,主持人的出场方式与作用空间也发生了改变,用位置的漂移与边界的消弭来形容毫不为过。研究认为,在全媒体主持阵营中,精英与大众、生产与消费对峙的现象彼此交织、乱象纷呈的同时,也体现出技术赋权所带来的表意危机。传统主持人"文化中间人"的地位不断松动,而专家型主持人呼之欲出。总体而言,哈贝马斯所言的"交往理性"终将因此而逐步被构想和把握。(本文来源于《中国电视》期刊2019年08期)
胡志红[7](2018)在《身体、自然、种族:生态批评与身体美学中的主体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性既是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生态批评的重要议题。传统美学将灵魂看成起点,并通过打压身体构建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从而将美学引向危机。身体美学颠倒了灵魂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将身体看成美学之起点,并在对传统美学的批判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理论,以借此克服美学危机。然而,灵魂、身体、自然及种族之间无论在隐喻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与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发生勾连。为此,在构建身体美学时,还需借鉴环境公正理论,通过有色族文化视野深刻揭示灵魂压制身体、自然及弱势族群的内在机制,探寻身体、自然及种族共同解放的文化与现实路径,构建既有形而上崇高理想,也具备深刻现实基础的身体美学。(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孙颖[8](2019)在《当代西方后现代文艺批评理论“主体”话语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诞生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宣言。在这一宣言中,人类思想史上主客第一次断裂分离。自我,作为客体的对立面,成为了脱离客体而存在的主体。自此,主体成为了人文学科中最基本又最深邃的问题。本文以"主体"为关键词,梳理哲学、身份政治领域的理论话语,以期为被后现代理论家宣告失败的主体寻找新理解、新阐释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周旭[9](2019)在《由身份对抗走向话语共谋——数字媒介对电影批评主体建构及其话语策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媒介不仅为电影批评提供了新的传播环境和书写模式,也给电影批评主体的身份建构和言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赛博空间里的匿名性书写赋予了大众影评人前所未有的言说权利,使电影批评真正进入到众声喧哗的杂语时代;另一方面,曾经居于电影批评场域高位的专家学者为了捍卫自己的话语权利,不得不放弃"立法者"的身份,开始尝试"数字化"的电影批评写作。如是,无论是专家批评还是大众批评,他们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批评立场和话语策略,从身份对抗走向话语共谋,以适应"数字化"生存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孙一迪,宁双[10](2019)在《翻译批评主体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理论修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纽带。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批评应运而生。翻译批评的几个因素共同构成了翻译批评这一活动,就此,文章从"翻译批评主体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理论修养"这一角度对翻译批评主体进行剖析。(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19年02期)
批评主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空间批评的视野出发,《江湖儿女》是先文本与现文本"时空压缩"式的编织,这种编织以旧城空间的意义重构为基础,以空间叙事结构的压缩为核心,以空间中侠义主体的消解为呈现目的。具体而言,作为先文本的地域空间的所指被导演重构,进而与作为先文本的新城空间相互迭加。在转换与迭加的褶皱中,旧城空间的江湖语境逐渐被解构。在此基础上,叙事节奏的加速与突转,形成压缩式的空间叙事结构,呈现江湖语境解构后流动、易变和不安的生存语境。《江湖儿女》并非题材维度的突破,而是意义之维的延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批评主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珣.学科建设语境下广告批评主体分析[J].现代广告.2019
[2].杨光影.“时空压缩”式的编织与侠义主体的消解——空间批评视野下贾樟柯《江湖儿女》解读[J].电影文学.2019
[3].贾学妮.自然写作、主体间性与家园意识——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J].当代电影.2019
[4].叶李.回到“批评主体自身”与追求“有硬度”的批评[J].长江丛刊.2019
[5].贾磊磊.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民族主体性建构[J].电影艺术.2019
[6].战迪,刘琦.位置的漂移与边界的消弭——融媒体时代节目主持人的主体性批评[J].中国电视.2019
[7].胡志红.身体、自然、种族:生态批评与身体美学中的主体性问题[J].文化研究.2018
[8].孙颖.当代西方后现代文艺批评理论“主体”话语辨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
[9].周旭.由身份对抗走向话语共谋——数字媒介对电影批评主体建构及其话语策略的影响[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9
[10].孙一迪,宁双.翻译批评主体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理论修养[J].广东蚕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