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原位合金论文_魏淑贤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乙烯原位合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乙烯,合金,原位,聚丙烯,等离子体,球形,催化剂。

聚乙烯原位合金论文文献综述

魏淑贤[1](2015)在《乙烯低温等离子体诱发聚丙烯/聚乙烯原位聚合合金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以有机单体乙烯为主要等离子体,在氩气作为无机介质成功在常压下进行等离子体聚合,得到淡黄色具有一定交联度的聚合物。研究了乙烯/氩气等离子体改性聚丙烯(PP)的表面改性情况,并以聚丙烯/聚乙烯(PE)共混体系为基础,制备了PPP/PE合金,分析其相分散及相形态变化规律,并对相应的机理做出分析,并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乙烯/氩气等离子处理PP表面,采用DPPH法表征等离子体处理聚丙烯(PPP)表面的自由基含量达到10-8mol/cm2,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谱图均证明表面生成极性基团,使PP的水接触角明显降低,表面能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PPP表面的形貌,发现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褶皱现象,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加,褶皱的周期逐渐变小。在不同基底,相同放电参数条件下,由于内应力和热膨胀系数的共同作用,出现各不相同的形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PP/PE共混物和PP/PE合金的形貌和相分散情况;SEM结果表明,合金中的两相分散均匀,界面模糊。X光衍射(WAXD)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基本上不会影响聚合物或者是合金的结晶结构。小角X光散射(SAXS)数据处理所得光散射相关特征参数研究相形态的变化,积分不变量Q、相关距离ac和平均弦长L均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分散相PE的相尺寸变小,分散更加均匀,相间距离变小,PP和PE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两相界面层的厚度增加。排除Ar等离子体对界面层的作用,说明PP和PE两相相容性的改变是乙烯等离子体。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体系的机械性能与其介观结构密切相关,相比较PP/PE共混体系,乙烯等离子体处理后,所得合金中,分散相颗粒分布更均匀,在不降低其包括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在内的拉伸性能的情况下,加入更少的PE相,冲击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方辉,吴方娟[2](2015)在《螺杆构型对反应挤出制备聚乙烯/聚酰胺6原位合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己内酰胺(CL)、高密度聚乙烯(PE-HD)、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PE-HD-g-MAH)为主要原料,采用反应挤出法制备PE-HD/聚酰胺6(PA6)原位合金,研究螺杆构型对PE-HD/PA6原位合金制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停留时间长的螺杆构型,其对应的原位合金中CL单体转化率较高;在3种螺杆构型中,带有大导程拉伸元件的螺杆,所制备的原位合金中分散相PA6的粒径最小,其原因在于CL单体在PE-HD中的初始分散状态对合金中分散相PA6的粒径有直接影响,而大导程拉伸元件更有利于CL在PE-HD基体中的破碎与分散。(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5年10期)

刘亚鹏[3](2014)在《乙烯等离子体诱发聚丙烯与聚乙烯的原位合金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自制了介质阻挡放电装置(DBD),该装置可以实现乙烯(Ethylene)等离子体在常压大气中聚合。首先在不同放电条件下,用Ethylene等离子体分别处理聚丙烯(PP)表面、聚乙烯(PE)表面,采用DPPH法表征了等离子体处理后PP与PE表面自由基含量;结合接触角测定了等离子体处理后PP与PE表面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同样条件下,PP表面自由基含量更高,表面能更大。在放电电压41V,处理时间lOmin时,PP表面自由基含量最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等离子处理前后PP表面的元素含量和含氧基团的存在。同时采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处理过的PP薄膜。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使PP表面引入了C-O、C=O官能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等离子体处理后PP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Ethylene等离子体处理过的表面既有刻蚀现象也有颗粒状沉积物。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表征Ethylene等离子体处理过的熔融PP薄片,谱图中出现(20=16.08°)的衍射峰,表明Ethylene等离子体诱导PP产生了p晶型。采用FTIR和XPS表征了Ethylene等离子体在无机材料表面的沉积产物。利用自制装置与密炼机连接,实现了Ethylene等离子体处理PP熔体。结合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与等离子体聚合技术,运用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PP/PE原位合金。同时制备了相同组分的PP/PE物理共混物作为对照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PP/PE共混物和PP/PE合金的形貌和相分散情况;SEM结果表明,合金中的两相分散均匀,界面模糊。采用小角X光散射(SAXS)对共混体系结构进行了探讨。计算出了合金的界面层厚度,结果显示合金有一定相容性,与SEM结果一致。采用WAXD继续研究共混体系的p晶现象。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PP/PE合金的谱图中均出现(20=16.08°)的衍射峰,而PP/PE共混物中均未出现β晶现象。说明Ethylene等离子体或起到β晶成核作用,其成核机理尚且不明,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楼均勤,傅智盛,范志强[4](2005)在《多段气相法制备聚乙烯-聚丙烯-无规乙丙共聚物原位合金》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高效球形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多段气相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乙烯-聚丙烯-无规乙丙共聚物(PE-PP-EPR)原位合金。该原位合金为粒径大且分布窄、流动性好、形貌好的球形颗粒,兼具很好的抗冲强度(不小于80.4kJ/m2)和很高的弯曲模量(不小于1.1139GPa),所设计的4段聚合工艺(丙烯预聚、乙烯均聚、丙烯均聚和乙丙共聚)能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PE-PP-EPR原位合金的组成及其分布。实验发现,PE-PP-EPR原位合金的组成及其分布受乙烯和丙烯混合气压力以及乙烯和丙烯混合气组成的影响较大。合金的机械性能与合金的组成及其分布密切相关,而合金的组成及其分布直接受聚合条件的控制,所以聚合条件对合金的机械性能影响很大。(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05年04期)

傅智盛[5](2003)在《气相法聚乙烯原位合金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采用全气相聚合的合成方法,用球形MgCl_2载体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叁段/四段聚合工艺在反应器中直接合成出了PE/PP和PE/PP/EPR聚乙烯原位合金。所制备的聚乙烯原位合金颗粒形貌好、粒径大且均匀、孔隙率高。通过对结构和力学性能的表征发现该聚乙烯原位合金具有特殊的相结构和分子微结构,因而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首先对预聚合工艺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考察了各种预聚条件对预聚物粒子形态和形貌的影响,确定了适于合成球形聚乙烯粒子的最佳预聚条件。 用气相聚合法合成了颗粒规整、粒径分布均匀且内部孔隙率较高的球形PE粒子,研究了乙烯气相聚合的动力学,详细讨论了聚合温度、聚合压力及加氢量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对聚合物粒子的增长机理提出了定性的解释。 通过对气相乙烯均聚、气相丙烯均聚及气相乙丙共聚合规律的研究,确定了合成PE/PP和PE/PP/EPR聚乙烯合金的条件及影响合金组成的主要因素。在相应的条件下,在反应器中直接合成出了一系列不同组成PE/PP和PE/PP/EPR聚乙烯原位合金。其中PE/PP合金的丙烯含量在6~65mol%范围内可调,PE/PP/EPR合金的丙烯含量在33~42mol%范围内可调。 通过对多段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颗粒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壳层优先”粒子增长模型,从聚合体系扩散阻力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局部温度变化等角度合理解释了动力学和颗粒形貌的变化规律。 对聚乙烯原位合金力学性能的测定表明,反应器内合金化对提高材料性能的效果十分明显,PE/PP合金和PE/PP/EPR合金均同时具有很高的抗冲强度和弯曲模量,即聚乙烯原位合金兼具优良的韧性和出色的刚性(如丙烯含量高达73.9wt%的PE/PP合金,其抗冲强度为90.2kJ/m~2,而弯曲模量为2633.5MPa;丙烯含量为49.4wt%的PE/PP/EPR合金,其抗冲强度为160.3kJ/m~2,而弯曲模量高达3235.8MPa)。PE/PP/EPR合金的抗冲强度普遍比PE/PP合金高。这两种反应器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已接近部分工程塑料,优于文献报道的其它基于PE和PP的材料。 本文采用多种表征技术,如IR、DSC、NMR、SEM、PLM、AFM、温度梯度萃取分级(TGEF)等方法对聚乙烯原位合金进行较为全面的表征。结果表明PE/PP和PE/PP/EPR合金具有独特的组成和分子链结构。聚乙烯原位合金中除了含有较少量的乙丙无规共聚物和多嵌段乙丙共聚物外,含有相当多的一系列嵌段长度不同的乙丙嵌段物(PE/PP合金的乙丙嵌段物含量在25.4~67.0wt%之间,PE/PP/EPR博士学位论文合金的乙丙嵌段物含量均在SOwt%左右)。大量PE一b一PP嵌段物的存在使PE、PP、EPR相之间产生极好的相容性,正是这种独特的组成和微结构赋予了聚乙烯原位合金优异的力学性能。 在合成了力学性能较佳的合金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扩大合金的应用范围,本文还对PE/PP合金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酷接枝改性。试验表明,由于合金本身的高孔隙率(49.9%),在适宜的条件下合金的接枝率高达42%,且在O一42%的范围内可控。将接枝物通过温度梯度萃取分级法(TGEF)进行分级,对接枝物及各级份进行FT一lR、偏光显微镜(PLM)、‘3c一MR、Dsc分析,了解了接枝物的组成和微结构,阐明了接枝机理;发现PMMA主要接枝在合金中的PP链段上。 本文还系统地研究了聚丙烯原位合金(PP/PE原位合金和PP/EPR原位合金)的微结构和相态结构,并将它们的微结构和相态结构与聚乙烯原位合金的微结构和相态结构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它们都主要由无规乙丙共聚物、多嵌段乙丙共聚物和PE一PP两嵌段共聚物叁部分组成,但在组成的分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论文主要创新之处: 1.首次通过气相聚合的方法制备了颗粒形态好,丙烯含量高而且可调的PE于P两组分反应器合金和PE/PP/EPR叁组分反应器合金,两种合金均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刚性,具有很高的抗冲强度和弯曲模量(典型的PDPP合金的抗冲强度为90.2kJ/m2,而弯曲模量为2633.5 MPa;典型的PE/pp/E PR合金的抗冲强度为160.3kJ/m2,而弯曲模量高达3235.8 MPa)。与传统的PP/EPR反应器合金相比,本文研制的基于球形PE粒子的反应器合金的刚性指标明显提高,更接近于工程塑料的要求。 2.首次对国产球型催化剂用于乙烯气相均聚过程的动力学和颗粒形成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了特殊的聚合动力学现象。根据乙烯均聚及PE/PP多段气相聚合规律,提出了基于单体扩散阻力的“壳层优先”粒子增长模型,合理解释了动力学和颗粒结构特征。 3.对聚乙烯原位合金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发现聚乙烯原位合金具有独特的组成和分子链结构。聚乙烯原位合金中除了含有较少量的乙丙无规共聚物和多嵌段乙丙共聚物外,含有较大量的一系列嵌段长度不同的乙丙嵌段物,这些嵌段共聚物起相容剂的作用,使合金各相区牢固结合。正是这种独特的组成和微结构赋予了聚乙烯原位合金优异的力学性能。摘要 4.首次用甲基丙烯酸甲酷(MMA)对PE/PP原位合金进行接枝改性,得到了接枝率在13一42%范围内可控的接枝聚合物。对接枝聚合物进行TGEF分级,并通过FT一IR、’3C(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11-01)

聚乙烯原位合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己内酰胺(CL)、高密度聚乙烯(PE-HD)、马来酸酐接枝高密度聚乙烯(PE-HD-g-MAH)为主要原料,采用反应挤出法制备PE-HD/聚酰胺6(PA6)原位合金,研究螺杆构型对PE-HD/PA6原位合金制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停留时间长的螺杆构型,其对应的原位合金中CL单体转化率较高;在3种螺杆构型中,带有大导程拉伸元件的螺杆,所制备的原位合金中分散相PA6的粒径最小,其原因在于CL单体在PE-HD中的初始分散状态对合金中分散相PA6的粒径有直接影响,而大导程拉伸元件更有利于CL在PE-HD基体中的破碎与分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乙烯原位合金论文参考文献

[1].魏淑贤.乙烯低温等离子体诱发聚丙烯/聚乙烯原位聚合合金化[D].天津大学.2015

[2].方辉,吴方娟.螺杆构型对反应挤出制备聚乙烯/聚酰胺6原位合金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5

[3].刘亚鹏.乙烯等离子体诱发聚丙烯与聚乙烯的原位合金化[D].天津大学.2014

[4].楼均勤,傅智盛,范志强.多段气相法制备聚乙烯-聚丙烯-无规乙丙共聚物原位合金[J].石油化工.2005

[5].傅智盛.气相法聚乙烯原位合金的合成及其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多段序贯聚合法Fig2.4Multistagesequ...2-1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装置(a.主机面...2-2等离子体诱发聚合物烙体合金化试验...2-3自制介质阻挡放电装置Fig....3-1DPPH与自由基反应过程3-7不同放电电店下接触角与放电时间的...

标签:;  ;  ;  ;  ;  ;  ;  

聚乙烯原位合金论文_魏淑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