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科学人文精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科学,人文精神,精神,科学主义,形象思维,人文主义,分子生物学。
科学人文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田丰[1](2019)在《新闻学视域下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们观察世界的两种不同方法。在新闻报道中,既要有科学精神的求真求实,又要有人文精神的求善求美,只有处理好辩证关系,做到相互交融,方能做好新闻工作。(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0期)
张倩倩[2](2019)在《从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看人文精神的崛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文主义的兴起,否定了以神为中心的中世纪意识形态,新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伦理原则的出现,在思想上为西欧思想文化的近代转型奠定了基础。在反对形形色色的科学主义的今天,认识现代科学革命中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26期)
张远平,吴佐建[3](2019)在《科学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科学史教学需要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理解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实现坚持真理与追求价值的辩证统一。(本文来源于《学苑教育》期刊2019年17期)
何军华[4](2019)在《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中人文精神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开设小学科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可以在科学课上学习科学探究,了解适合认知水平的基础科学知识。而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更多地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科学态度目标和新增加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的落实,承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本文来源于《教育界(教师培训)》期刊2019年07期)
冯芳,陈天星[5](2019)在《画法几何中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画法几何作为面向高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以及师范院校理科学生的一门选修课,在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由于非机械类的学生学习的期限一般为一学期,后续很多专业也没有相应的衔接进阶课程,因此很容易被教师和学生轻视。文章就画法几何与科学、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期揭示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19期)
郑伟娟,沈燕,庄红芹[6](2019)在《浅谈专业课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分子生物学教学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目的不应该只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也应该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融合其中、贯穿其中。南京大学一贯重视教育教学改革,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本文总结了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中,结合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选择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抗压能力、坚持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将"人"的培养与"才"的培养相结合的一些实践体会。(本文来源于《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军党[7](2019)在《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文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核心,要求给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人格上的尊重,激发其更多地思考民生,为改善民生而努力。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文精神寓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最终从根本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平顶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梦皙[8](2019)在《小学科学课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存在的意义,是人一生中都要思考的问题。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教育应该帮助人们思考存在的问题,而不仅是教他们一些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教育的目的日益功利化,人文精神的培养受到忽视。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X市Q小学的科学课堂进行观察,并对师生进行访谈,概括了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科学课中培养人文精神的建议。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基础、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主要从人的发展、小学生身心的良性发展及创建充满活力的科学课堂叁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第叁部分阐述了小学科学课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对X市Q小学调查发现,小学科学课中人文精神培养存在教学内容上的缺失、教师教学方式上的缺失以及课堂效果低下的情况。第四部分从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内容和形式观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科学课中人文精神培养不足的原因。第五部分提出了小学科学课中人文精神培养的对策建议,包括对在职科学教师开展人文精神培训、加强教研中人文精神的体验、在师范生培养中应注重科学和人文的融合,学校重视对人文精神培养条件的保障,以及提升整个社会对人文精神的认识。第六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与不足。(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2-20)
冯巧娟[9](2018)在《浅谈在博物馆科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博物馆承担着科学教育的重要职能,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应加强价值的引导,引导会公众关注与把握科学与自然、社会、未来的深刻联系。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分析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博物馆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并从教育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对如何在博物馆科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本文来源于《首都博物馆论丛》期刊2018年00期)
孙振武[10](2018)在《通识教育视域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渗》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双翼,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各级各类学校应担负的使命。通识教育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强调"贯通"文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实现两者融渗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师队伍等举措,能够提升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复合型优秀人才。(本文来源于《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科学人文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文主义的兴起,否定了以神为中心的中世纪意识形态,新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伦理原则的出现,在思想上为西欧思想文化的近代转型奠定了基础。在反对形形色色的科学主义的今天,认识现代科学革命中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学人文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1].田丰.新闻学视域下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J].视听.2019
[2].张倩倩.从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看人文精神的崛起[J].中国农村教育.2019
[3].张远平,吴佐建.科学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探析[J].学苑教育.2019
[4].何军华.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中人文精神融合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
[5].冯芳,陈天星.画法几何中的科学与人文精神[J].住宅与房地产.2019
[6].郑伟娟,沈燕,庄红芹.浅谈专业课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分子生物学教学体会[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
[7].张军党.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文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
[8].张梦皙.小学科学课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9].冯巧娟.浅谈在博物馆科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J].首都博物馆论丛.2018
[10].孙振武.通识教育视域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渗[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