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环境,实施“贝藻轮作养殖”

改善生态环境,实施“贝藻轮作养殖”

一、改善生态环境 实行“贝藻轮养”(论文文献综述)

刘思江[1](2017)在《关于加快秦皇岛市现代渔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秦皇岛市海岸线全长162.7km,捕捞作业渔场1万hm2,15m等深线内浅海增养殖面积5.33万hm2,20 m等深线内20.67万hm2,滩涂0.5万hm2,全市淡水养殖面积0.5万hm2,是全省现代生态渔业大市。辽阔的海域、丰富的滩涂资源、良好的自然条件,为秦皇岛市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为切实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现代

李秀平[2](2017)在《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迅猛发展,海洋环境日益污染,海洋资源过度使用,不断衰竭,海洋捕捞业持续走下坡,政府制定了“以渔业养殖为主,海洋捕捞、渔业加工共存”的渔业发展方针,成功地引导着渔业发展重心由捕捞业转向了养殖业。宁海县海洋增养殖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得海洋养殖业在近几十年迅猛发展,并逐渐成为宁海经济新的增长点。当然,养殖业的发展也伴随着诸多问题,如何较好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具有相当紧迫性。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统计描述法等方法,以宁海县宁沿海各乡镇,特别是海水养殖比较密集的7个乡镇的海水养殖业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宁海县最大的5家海水养殖公司,分析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的养殖人员、养殖面积、养殖品种、结构等具体情况,全面了解和掌握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前景。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针对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加快调整渔业养殖规划和布局;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加强养殖人员素质培训;依托科技,改善基础设施、推广苗种繁育体系;进一步提高海水产品质量;加大渔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等。

陈垣霖[3](2015)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水养殖业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陆地资源日趋短缺,各个沿海国家和地区逐渐意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纷纷把战略重点从陆地转向了海洋,人们像把绿色植物变成食物那样,开始着手于从海洋中索取优良的食物和能源,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速度明显加快,海洋经济在沿海国家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海洋开始成为人们获取食物的重要来源。然而随着人们对渔业资源的开发,海洋鱼类也逐渐面临枯竭的危险。因此,海水养殖业凭借其高效的产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山东省作为海水养殖大省,近年来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取代海洋捕捞成为山东省居民获取海水产品的主要来源。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成立,海水养殖业在蓝色经济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山东省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为保证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同自然资源现状相结合,制定出一套符合山东省海水养殖业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本文在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的前提下,以规模经济理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海域承载力理论为指导,运用钻石模型理论对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提取了现状分析和钻石模型分析中的典型因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沿海九个省市进行了对比,本文结合定量计算和钻石模型分析的结果,针对性的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山东省海水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钻石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在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政府支持和机会因素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然而劣势和优势是并存的,目前山东省海水养殖业仍存在养殖海域环境持续恶化、资金不足、渔业设施陈旧、相关支持政策缺失和省内消费需求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主成分分析的结论表明,与其他九个沿海省市相比,山东省海水养殖产品的内部需求不符合快速发展的海水养殖业的要求,并且开始成为限制山东省海水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为保证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在继续强化优势因素的基础之上逐渐克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根据钻石模型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点在几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修复重点受损养殖区域,优化海水养殖环境;第二,制定科学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促进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第三,合理优化海水养殖品种及布局结构,提高海水养殖集约化程度;第四,促进水产技术进步,切实发挥科技对海水养殖的推动作用;第五,加快各级政府渔业管理职能转变,切实为海水养殖业服务;第六,加大对海水养殖业的资金支持;第七,提高抗灾害能力,为海水养殖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王莹[4](2013)在《天津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分析与产业链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天津市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沿海城市,提升和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是目前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产业竞争力、海洋循环经济和海洋生态学理论,构建了典型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和测度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天津典型海洋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得出了天津各典型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序列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对海洋产业的中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紧迫性和提升其竞争力的必要性。2.构建了天津典型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海水养殖业、天津海洋油气业、天津滨海旅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建立了包括竞争能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的天津典型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3.分别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加权平方和法对上述三种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评价,揭示了天津典型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的时间序列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制约因素,提出改进对策,之后运用区位商分析了天津海水淡化业的优势和潜力。4.设计了天津海洋新兴产业体系基本架构、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链和海洋循环经济总体架构,并分别绘制了海水养殖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水淡化业的循环产业链图,为天津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据。

周会文[5](2012)在《转方式 调结构 推进抚宁县渔业健康持续发展》文中提出近年来,抚宁县以建设现代渔业为目标,坚持"生态、高效、品牌"三个理念,突出"质量、安全、效益"三个重点,积极调整渔业结构,大力实施渔业产业化经营,加强质量监管,强化渔业执法,倾力发展蓝色经济,实现了渔业增产增效和渔民增收

王萌[6](2011)在《中韩贝类产业发展与管理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贝类养殖大国。贝类产业是我国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贝类养殖业在贝类产业中又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贝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养殖贝类病害频发以及“丰产不丰收”、行业经济效率低下等已经成为困扰贝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这表明,中国贝类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都存在着亟待改进之处。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韩贝类产业的发展和管理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为改进中国贝类产业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选择韩国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主要理由是:中国和韩国同为亚洲国家,地理位置相近,许多贝类品种重叠,在各种渔业技术上交流广泛,同样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渔业的重要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中国贝类产业发展和管理目前所面临的困扰,与韩国贝类产业若干年前的经历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本研究主要涵盖如下内容:(1)中韩两国相关资源状况、贝类产业整体发展过程以及海水贝类养殖和捕捞、淡水贝类养殖和捕捞的具体发展状况;(2)中韩两国在产业相关法律法规、产业行政管理体系、行业协会自律管理、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比较分析;(3)我国贝类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相应的对策。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要确保中国贝类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1)优化贝类产业增长模式;(2)完善产业管理体制,防止管理重叠或缺位;(3)健全贝类产业相关立法,大力加强执法力度;(4)建设“独立又联通”的贝类行业协会;(5)建立产业化经营模式,培养高水平人才。

王靖陶[7](2010)在《中日贝类产业发展与管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有着千余年人工贝类养殖史,野生贝类采捕史则更为久远,贝类物种多样,资源量丰富,贝类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水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伴随着中国贝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环境恶化、养殖贝类病害频发、主要养殖区内的主养品种大量死亡以及“丰产不丰收”、行业经济效率低下等,已经成为困扰贝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这表明,中国贝类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都存在着亟待改进之处。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日贝类产业的发展和管理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为改进中国贝类产业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选择日本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主要理由是:中国和日本隔海相望,同为亚洲国家,许多贝类品种重叠,在各种渔业技术上交流广泛,同样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渔业的重要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中国贝类产业发展和管理目前所面临的困扰,与日本贝类产业若干年前的经历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本研究主要涵盖如下内容:(1)中日贝类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比较研究;(2)中日贝类产业管理及其比较研究;(3)中国贝类产业发展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要确保中国贝类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1)转变贝类产业增长方式;(2)加强包括贝类产业在内的水产养殖业基础制度建设,科学划定养殖区并有效落实养殖区划制度和养殖证制度;(2)理顺贝类产业行政管理体系,明晰各部门职责权属,增强部门协调性,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过程。(3)针对贝类产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关的渔业法律法规,赋予渔业立法与时俱进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4)推进贝类行业协会建设,打造名副其实的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水平。(5)鼓励发展新型贝类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培养经营管理型人才。

王泽宇[8](2009)在《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文中认为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以海洋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海洋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它通过“海洋资源—产品—海洋资源再生”过程,实现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循环链的构建上,以海洋产业为核心,分别向上、下游拓展产业链;包括三个层面的模式,即海洋产业内部小循环、海洋产业间层面的中循环和海洋区域整体层面的大循环;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使得在沿海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废弃物,从而从根本上缓解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及沿海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海洋循环经济的地域范围包括潮下带—浅海—大洋区域、潮间带区域、潮上带—陆地区域(陆上以沿海市界为标准)和海岛区域;海洋生态工业园区是海洋循环经济实现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之一。发展海洋循环经济非常切合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合理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环境、保持海洋资源永续利用,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海洋循环经济的研究,国外并无海洋循环经济这一提法,但与此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国内学者对其总结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评价、发展模式等方面。海洋循环经济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其理论体系尚未形成。陆域循环经济理论不能全面指导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关海洋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方法、发展机制、布局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等研究亟待开展。论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学、产业生态学、系统论、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论、产业集聚、生产力布局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动力学、层次分析加权平均等方法总结了海洋循环经济的概念、相关理论基础、发展机制、布局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丰富了海洋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以辽宁省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运用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首先对海洋循环经济的概念进行界定,总结海洋循环经济区别于陆域循环经济的特点,并对本文研究所基于的海洋循环经济的理论进行总结,包括系统论、产业生态学、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论、产业集聚、生产力布局理论等等。第三章,海洋循环经济系统分析方法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首先,对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及建模过程进行介绍;其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第四章,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首先,对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阶段进行概括,主要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其次,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总结,包括外在动力如市场引导、制度因素等,内在动力如资源约束、成本压迫等;第三,对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总结,包括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企业参与意识不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障碍、成本价格障碍、市场需求障碍、信息不对称、收益分配不公、缺乏技术支撑等,社会领域制约因素如海洋循环经济观念不强,缺乏激励政策和规范引导,统计指标缺乏保障,法律机制不健全,缺少资金支持等。第五章,对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布局模式进行总结。首先,以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为主线,对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然后,从潮下带—浅海—大洋区域、潮间带区域、潮上带—陆地区域、海岛区域对海洋循环经济布局模式进行总结。第六章,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以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运用前述章节的理论、方法与模型对辽宁省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辽宁省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进行分析;其次,基于STELLA软件对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动力学分析;第三,对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进行评价;第四,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与布局模式研究;第五,指出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第六,提出加快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等。第七章,总结与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王如才,郑小东[9](2004)在《我国海产贝类养殖进展及发展前景》文中指出综述了我国贝类养殖中养殖面积、产量和养殖种类不断增加 ;苗种生产技术不断完善 ;引种和育种得到了飞速发展 ,混养与轮养技术取得的宝贵经验等成绩。总结了目前存在并急需解决的引种和育种、污染、超负荷养殖、病害等问题 ,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战略构想。

黄聿诚[10](2003)在《立足海洋优势 创新发展思路 构筑蓝色经济发展新格局》文中研究说明

二、改善生态环境 实行“贝藻轮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善生态环境 实行“贝藻轮养”(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加快秦皇岛市现代渔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秦皇岛市现代渔业发展现状
    1.1 水产养殖结构不断优化
    1.2 渔业捕捞能力明显增强
    1.3 水产加工能力明显提升
    1.4 休闲渔业发展初见成效
    1.5 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 制约现代渔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2.1 渔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2.2 养殖证发放不规范
    2.3 渔业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4 渔业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能力建设滞后
    2.5 渔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
    2.6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依然艰巨
3 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3.1 继续抓好北戴河海域浅海养殖污染治理项目
    3.2 实施优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 增强发展特色
    3.3 实施渔业资源环境养护行动, 促进可持续发展
    3.4 实施渔业基础设施改造行动, 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3.5 实施支撑服务体系健全行动, 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4 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几点建议
    4.1 加大渔业基础设施投入, 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4.2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强化资金保障
    4.3 加强渔业品牌建设, 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

(2)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研究
        1.2.2 海水苗种产业的研究
        1.2.3 影响海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
        1.2.4 对策研究
        1.2.5 综合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海水养殖业的相关理论
        2.1.1 海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业的的概念
        2.1.2 海水养殖业的分类
        2.1.3 海水养殖业的特征
    2.2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2.2.1 产业发展的概念
        2.2.2 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2.3 产业发展理论新进展
3 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3.1 中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3.1.1 发展概况
        3.1.2 发展趋势
    3.2 浙江省海水养殖业发展概况
4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现状和特点
    4.1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现状
        4.1.1 海水养殖人员
        4.1.2 海水养殖面积
        4.1.3 海水养殖产量和产值
        4.1.4 海水养殖品种
    4.2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4.2.1 发展特色海水养殖
        4.2.2 各乡镇各有自己的养殖品种
        4.2.3 不断调整养殖模式
        4.2.4 建立了浅海滩涂开发经营机制
        4.2.5 重视海水产品质量
5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海水养殖业基础设施落后
        5.1.2 养殖布局不合理
        5.1.3 苗种选育繁育、病害防治等体系建设滞后
        5.1.4 养殖品种销售、加工产业链短,精深加工滞后
        5.1.5 海水养殖缺乏整体规划
        5.1.6 渔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5.2 原因分析
        5.2.1 海水养殖面积减少
        5.2.2 海水养殖环境污染严重
        5.2.3 养殖人员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
        5.2.4 影响海水养殖发展的其他因素
6 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
    6.1 发展思路
        6.1.1 指导思想
        6.1.2 发展目标
        6.1.3 发展重点
    6.2 对策及建议
        6.2.1 加快调整渔业养殖规划和布局
        6.2.2 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
        6.2.3 加强养殖人员素质培训
        6.2.4 依托科技,改善基础设施、推广苗种繁育体系
        6.2.5 进一步提高海水产品质量
        6.2.6 加大渔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水养殖业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海水养殖业
        2.1.2 海域承载力和海洋水产资源承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2.2.2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
        2.2.3 比较优势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
3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水养殖业现状分析
    3.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水养殖概况
    3.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水养殖现状
        3.2.1 养殖面积和养殖区域
        3.2.2 养殖产值和养殖产量
        3.2.3 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
    3.3 基于区位熵理论的蓝色经济区各市海水养殖业分析
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海水养殖业实证分析
    4.1 主成分分析法
        4.1.1 研究方法的选取
        4.1.2 主成分分析法的研究思路
    4.2 实证分析
        4.2.1 分析区域和评价指标的选取
        4.2.2 变量提取
        4.2.3 确定主因子数量
        4.2.4 对公因子进行解释
        4.2.5 计算因子得分及排名
        4.2.6 实证结果分析
5 山东省海水养殖业的钻石模型分析
    5.1 波特钻石模型简介
    5.2 钻石模型分析
        5.2.1 山东省海水养殖业生产要素条件分析
        5.2.2 市场需求条件分析
        5.2.3 相关及支持产业条件分析
        5.2.4 政府支持
        5.2.5 机会因素
6 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对策建议
    6.1 修复重点受损养殖区域,优化海水养殖环境
    6.2 制定科学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促进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
    6.3 合理优化海水养殖品种及布局结构,提高海水养殖集约化程度
    6.4 促进水产技术进步,切实发挥科技对海水养殖的推动作用
    6.5 加大对海水养殖业的资金支持,保障海水养殖持续发展
    6.6 提高抗灾害能力,为海水养殖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7 结语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天津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分析与产业链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海洋产业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第三章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基础条件分析
    3.2 环渤海地区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3 天津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第四章 天津典型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1 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评价指导思想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评价方法
第五章 天津典型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评价
    5.1 海水养殖业竞争力评价
    5.2 海洋油气业竞争力评价
    5.3 滨海旅游业竞争力评价
    5.4 海水淡化业竞争力评价
    5.5 制约因素
    5.6 提升对策
第六章 天津海洋新兴产业体系设计和产业链构建
    6.1 海洋新兴产业体系设计
    6.2 典型海洋新兴产业产业链构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转方式 调结构 推进抚宁县渔业健康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县水产业发展现状
    1.1 推进区域化布局, 产业集聚效应得到提升
    1.2 推进科学化支撑, 渔民科技素质得到提高
    1.3 推进标准化生产, 水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初步保障
    1.4 推进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
    1.5 推进多元化投入, 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培育
    1.6 推进国际化发展, 品牌效应开始呈现
2 全县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2.2 海水养殖的发展受到限制
    2.3 水产品质量监控监测手段薄弱
    2.4 渔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
    2.5 渔业科技发展缺乏后劲
    2.6 渔业执法经费严重不足
3 促进全县渔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以生态健康养殖为重点, 稳步发展浅海养殖业
    3.2 以打造平安渔业为重点, 稳定海洋捕捞业
    3.3 以增殖放流为重点, 适度发展淡水渔业
    3.4 以技术改造为重点, 优化水产加工业
    3.5 以科技进步为主线, 大力推广先进渔业技术
    3.6 以科学开发利用宜渔资源为主线, 依法保护蓝色国土
    3.7 以规范执法为目标, 提高渔业执法水平
    3.8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 实现投资多元化

(6)中韩贝类产业发展与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以及主体结构
2 中韩贝类产业发展研究
    2.1 中国贝类产业发展
        2.1.1 中国贝类资源状况
        2.1.2 中国贝类产业发展概况
    2.2 韩国贝类产业发展
        2.2.1 韩国贝类资源状况
        2.2.2 韩国贝类产业发展概况
    2.3 中韩贝类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2.3.1 中韩贝类资源状况不同
        2.3.2 中韩劳动力状况不同
        2.3.3 中韩贝类产业的发展阶段不同
    2.4 案例研究:中韩的牡蛎出口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中韩贝类产业管理研究
    3.1 中国贝类产业管理
        3.1.1 中国贝类产业相关法规
        3.1.2 中国贝类产业行政管理体系
        3.1.3 中国贝类行业协会发展
        3.1.4 中国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3.2 韩国贝类产业管理
        3.2.1 韩国贝类产业相关法规
        3.2.2 韩国贝类产业行政管理体系
        3.2.3 韩国贝类行业协会发展
        3.2.4 韩国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3.3 中韩贝类产业管理比较研究
        3.3.1 中韩贝类产业相关法规比较
        3.3.2 中韩贝类产业管理体系比较
        3.3.3 中韩贝类行业协会比较
        3.3.4 中韩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比较
    3.4 案例研究:中韩贝类产业科技管理体系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贝类产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4.1 中国贝类产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4.1.1 养殖水区环境监管不力,环境恶化
        4.1.2 养殖安全存在隐患,病害频发
        4.1.3 药物投入管理不力,药物滥用严重
        4.1.4 贝类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力度不足,产品质量状况堪忧
        4.1.5 贝类产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重叠或缺位
        4.1.6 贝类产业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执法力度不足
        4.1.7 贝类行业协会职能低下,私人领域不作为
    4.2 中国贝类产业管理改进建议
        4.2.1 优化贝类产业增长模式
        4.2.2 完善产业管理体制,防止管理重叠或缺位
        4.2.3 健全贝类产业相关立法,大力加强执法力度
        4.2.4 建设“独立又联通”的贝类行业协会
        4.2.5 建立产业化经营模式,培养高水平人才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中日贝类产业发展与管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和范围
    1.4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5 关键术语的界定
2 中日贝类产业发展现状
    2.1 中国贝类产业
        2.1.1 贝类资源状况
        2.1.2 贝类产业发展
    2.2 日本贝类产业
        2.2.1 贝类资源状况
        2.2.2 贝类产业发展
    2.3 中日贝类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2.4 比较研究的启示
3 中日贝类产业管理现状
    3.1 中国贝类产业管理现状
        3.1.1 贝类产业相关法律法规
        3.1.2 贝类产业行政管理体系
        3.1.3 贝类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3.1.4 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3.2 日本贝类产业管理现状
        3.2.1 贝类产业相关法律法规
        3.2.2 贝类产业行政管理体系
        3.2.3 贝类产业的协同组合管理
        3.2.4 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3.2.5 案例:日本虾夷扇贝养殖的成功恢复
    3.3 中日贝类产业管理比较研究
        3.3.1 中日贝类产业相关法律法规比较
        3.3.2 中日贝类产业管理体系比较
        3.3.3 中日贝类产业民间合作组织比较
        3.3.4 贝类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比较
    3.4 比较研究的启示
4 中国贝类产业管理问题与政策建议
    4.1 中国贝类产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1 贝类养殖区域规划工作不完善,局部超负荷严重
        4.1.2 贝类养殖水域环境管理力度不足,污染严重
        4.1.3 缺乏养殖安全管理,贝类病害频发
        4.1.4 贝类产业管理体制需进一步改善
        4.1.5 产业相关法律体系有待完善,执法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4.1.6 贝类行业协会建设有待加强
    4.2 改进中国贝类产业管理的建议
        4.2.1 贝类养殖业增长方式有待转变
        4.2.2 优化行政管理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4.2.3 进一步完善贝类产业相关立法
        4.2.4 推进贝类养殖行业协会建设,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4.2.5 鼓励发展新型贝类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论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海洋循环经济研究概况
        2.2 国内海洋循环经济研究概况
    3 研究思路、内容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1 海洋循环经济内涵
        1.1 海洋循环经济的概念
        1.2 海洋循环经济的特点
    2 海洋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2.1 系统论
        2.2 产业生态学
        2.3 清洁生产
        2.4 资源循环利用论
        2.5 产业集聚
        2.6 生产力布局理论
第三章 海洋循环经济系统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
    1 系统论方法
        1.1 系统概况
        1.2 分析方法
        1.3 模型构建(STELLA)
    2 指标体系构建
        2.1 指标体系研究基础
        2.2 海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3 指标的筛选与赋权分析
        2.4 指标的标准化
        2.5 综合评价结果的计算
        2.6 障碍因素分析
第四章 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1 发展阶段
        1.1 萌芽期
        1.2 成长期
        1.3 成熟期
    2 动力机制
        2.1 内在动力
        2.2 外在动力
    3 制约因素
        3.1 企业发展制约因素
        3.2 社会领域制约因素
第五章 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与布局模式
    1 发展模式
        1.1 小循环模式
        1.2 中循环模式
        1.3 大循环模式
    2 布局模式(以辽宁省为例)
        2.1 潮下带—浅海—大洋区域
        2.2 潮间带区域
        2.3 潮上带—陆地区域
        2.4 海岛区域—以长海县、长兴岛为例
第六章 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1 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概况及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分析
        1.1 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1.2 辽宁省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分析
    2 基于STELLA的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2.1 综合分析
        2.2 产业系统分析
        2.3 地域系统分析
    3 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3.1 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
        3.2 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产业层面评价
        3.3 辽宁省城市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4 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4.1 产业层面小循环模式
        4.2 园区层面中循环模式
        4.3 区域层面大循环模式
    5 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与布局存在问题
        5.1 产业链延长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5.2 规模小,生态工业园区数量少
        5.3 海洋新兴资源利用不充分
        5.4 没有形成有利于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机制和政策体系
    6 加快辽宁省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对海洋循环经济的宣传
        6.2 构建有利于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6.3 建立有利于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6.4 培育适应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体系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1 主要结论
    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我国海产贝类养殖进展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贝类养殖主要成绩
    1.1 贝类养殖的产量较高, 面积较大
    1.2 养殖种类不断增加, 养殖方式多种多样
    1.3 贝类苗种生产技术不断完善
        1.3.1 人工育苗
        1.3.2 半人工采苗
        1.3.3 土池半人工育苗
        1.3.4 采捕野生贝苗
    1.4 贝类的引种和育种得到飞速的发展
        1.4.1 引种
        1.4.2 杂交育种
        1.4.3 多倍体育种
        1.4.4 雌核发育
        1.4.5 选择育种
    1.5 贝类与其他养殖种类混养与轮养取得宝贵经验
        1.5.1 贝藻混养
        1.5.2 贝参混养
        1.5.3 贝、虾混养
        1.5.4 贝藻轮养
2 贝类养殖存在的问题
    2.1 引种混乱, 育种意识较差
    2.2 污染严重
    2.3 局部超负荷养殖严重
    2.4 病害频频发生
    2.5 其他
3 今后发展前景与方向

四、改善生态环境 实行“贝藻轮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加快秦皇岛市现代渔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 刘思江. 河北渔业, 2017(07)
  • [2]宁海县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秀平.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3)
  • [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水养殖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垣霖. 中国海洋大学, 2015(07)
  • [4]天津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分析与产业链设计[D]. 王莹. 天津理工大学, 2013(12)
  • [5]转方式 调结构 推进抚宁县渔业健康持续发展[J]. 周会文. 河北渔业, 2012(02)
  • [6]中韩贝类产业发展与管理比较研究[D]. 王萌.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4)
  • [7]中日贝类产业发展与管理比较研究[D]. 王靖陶.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2)
  • [8]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D]. 王泽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09(11)
  • [9]我国海产贝类养殖进展及发展前景[J]. 王如才,郑小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5)
  • [10]立足海洋优势 创新发展思路 构筑蓝色经济发展新格局[J]. 黄聿诚.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3(04)

标签:;  ;  ;  ;  ;  

改善生态环境,实施“贝藻轮作养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