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友财务软件决策支持功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京,王立彦,陈磊[1](2021)在《信息技术、数智化与商业创新——对话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8月盛夏的一天下午,《中国管理会计》期刊走进北京用友产业园,专程与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董事长王文京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规划和设定的对话主题:围绕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智化转型和升级,以及用友的业务变革和商业创新实践。
闫杨[2](2021)在《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借助于此项技术,包括财务会计在内的各个领域也随之步入“云时代”。云会计环境下AIS(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会计信息系统)实质上是云计算技术引入会计领域的产物,有着低成本、高效率、适应性强等特点。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主要受AIS中模块结构构成与逻辑关系影响,财务会计部分模块既要满足会计勾稽关系,同样要符合财务会计流程,体现财务会计的思维模式。然而,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普遍聚焦于系统设计、软件质量方面的可信性评价,对云会计环境下AIS是否可信并没有过多关注,尤其与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对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是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不得不解决的难题,同时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鉴于以上现实背景,本文以云会计环境下AIS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度量其可信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主流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指标值进行了比较和评价。首先,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出对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研究的重要性;然后在对云会计环境下AIS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云会计环境下AIS的信息传输逻辑结构,选取样本数据,并应用目前常用的AIS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样本数据可信性评估,指出现有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其次,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应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业务部分模块间的勾稽关系抽象为网络拓扑结构图,选取并计算基本可信属性具体指标值与关键可信属性具体指标值;再次,依据模糊层次评价法与优序图法定量描述其可信度可信指标评分,确定可信指标权重,从而建立了度量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8个主流云会计环境下产品作为样本研究,对样本数据各可信指标值拟合对比分析与典型个案分析,同时对评价后可信性水平相对较低的样本产品深入分析,提出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结合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的特征和分析结果,总结了评价体系的普适性质,同时对评价后可信性水平相对较低的样本产品,给出针对性优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基于复杂网络的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体系,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基本可信属性及关键可信属性中的若干子属性,并且可以横向对比不同样本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程度相对水平,解决了传统评价方法使用闭环信息系统可信指标可能不能良好的表示云会计环境下AIS在开放运行环境中的可信性等问题。各样本云会计环境下AIS的稳定性和成熟性均较为理想,但是集成性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系统的模块数也会对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产生影响。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在理论上推动了会计信息化发展,为AIS可信性方面的探索提供了定量研究的新思路。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的准确评估,既可以为企业用户在选购产品、判断已应用产品是否相对可信方面提供依据,又可以为产品服务提供方在进一步研发和部署产品方面提供建议。随着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AIS将能够在云会计环境下为企业提供更安全,便捷的会计服务,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黎颖[3](2021)在《基于AEG估值模型的“云经济”型公司价值评估探讨 ——以用友网络为例》文中认为“云”预示着互联网的第三次革命的开启。与“云”相关的商业活动和技术不断推进发展,云计算从这个时期开始大致经历了形成、发展和应用这三个阶段。随着云计算的成熟和发展,各种“云”概念层出不穷,“云”快速融进了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孕育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业态,带来了与往不同的效能模式和经济模型。“云经济”应运而生,促使传统经济领域变革。恰逢“云经济”的红利,“云经济”型公司的成长属性持续强化,资本市场愈发关注“云经济”型公司的估值逻辑和投资逻辑。但由于“云经济”型公司生命周期较难预测,重要因素难以量化,因此对“云经济”型公司进行估值具有较大难度。目前我们对“云经济”型公司整体的价值评估缺乏一个成熟的估值体系,研究存在缺口。为了提高对“云经济”型公司的价值管理、价值投资及价值监管,需要更科学有效的估值体系对“云经济”型公司进行价值评估。AEG估值模型能更好应用于“云经济”型公司价值评估,因为AEG估值模型是基于超额收益的一种估值模型,弥补了传统估值模型的不足,重视表外资产的价值,可以反映“云经济”型公司的超额成长性,能够科学评估“云经济”型公司的内在价值。本文被划分为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简要描述,其次整理了关于“云经济”相关概念、AEG估值模型理论及应用、“云经济”型公司价值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再次介绍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最后总结了本文的基本框架。第二章,主要从“云经济”型公司及其价值评估、AEG估值模型以及“云经济”型公司运用AEG估值模型的基本原则、内容框架、经济效益等角度进行理论概述。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用友网络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AEG估值模型应用于用友网络价值评估的估值背景以及适用前提。第四章,首先识别用友网络AEG估值的“云经济”价值驱动因素,随后对用友网络进行经营假设建构与估值模型设定,采用用友网络AEG估值假设体系的预测,对用友网络实施价值评估及稳健性检验工作,最后针对估值结果对用友网络提出价值提升对策。第五章,在对用友网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公司内部管理者、外部投资者、外部监管者三个方面,对应总结了“云经济”型公司运用AEG估值模型,得出的价值管理、价值投资及价值监管方面的启示。即AEG估值模型有助于“云经济”型公司内部管理者识别“云经济”价值驱动因素,推进“云经济”战略顺利落地;AEG估值模型有助于“云经济”型公司投资者洞察“云经济”内在价值水平,提高“云经济”价值投资收益;AEG估值模型有助于“云经济”型公司外部监管者考察“云经济”价值创造能力,维持“云经济”行业稳定发展。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完善以及云计算应用的普及,企业云化转型成为“云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未来“云经济”型公司会越来越普遍。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在理论领域和实务领域弥补了“云经济”型公司整体的价值评估以及AEG估值模型估值应用于“云经济”型公司的研究缺口,完善了针对“云经济”型公司的估值体系,也为“云经济”型公司的内部管理层、外部投资者、外部监管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
张婷[4](2021)在《奥德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的问题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商业的核心元素,正在为企业的资产、设备、组织、人员重新赋能,从而催生了企业数字化管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物流、财务等所有管理活动均可通过数字化打破空间限制,实现全国乃至全球一体化管理。其中财务数字化意味着改变传统的财务模式,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蕴含着对数字化手段的驾驭和灵活应用,是当今企业集团财务数字化实践中一个卓越的“管理实践+数字化实践。”它突破“分工”“分权”的管理理念,引入“合”的管理模式,把原来分散在企业各级的财务职能集中整合起来,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国内企业型集团在尝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失败案例。不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长时间和高投资的项目,从建立到平稳运营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在人员管理、流程梳理及推广、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遭遇难题,是企业不可避免的挑战。如果能够分析出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并及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解决方案,便能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价值。奥德集团作为一家以天然气能源为主,多元化业务并行的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其主营业务范围覆盖了大半个中国,旗下燃气类分子公司密布于华中、华南、华北等区域。为了推进企业财务转型,支持集团发展战略,该集团采用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奥德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前采用单中心模式,业务流程按照财务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作业方式进行调整和改造,已在改善集团管理基础、实现集团经济效益两方面取得不错的运营成就,但仍有优化空间。因此论文选择奥德集团作为如何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案例,分析其在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流程改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适合奥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自身发展的优化建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还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概述,讲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相关概念、运营条件、运营模式及规模经济理论、流程管理理论等理论基础;第三章奥德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案例介绍,介绍奥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原因、运营现状还有运营效果;第四章提出财务共享中心在人员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的原因;第五章分析第四章所提问题出现的原因;第六章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希望借此研究能够为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王晓旭[5](2021)在《FK公司NC财务管理系统升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财务管理系统作为企业实现信息化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需要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需求定期进行系统的升级,进一步实现财务电子信息化的高度集成,帮助企业妥善配置资源、进行企业成本控制、报表数据分析,提升公司对于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能力。财务系统升级项目涉及历史数据迁移、虚机迁移、业务条线梳理等,鉴于财务系统的独特性,在升级项目中加入风险管理手段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希望通过研究和建立财务系统升级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为类似的财务系统升级项目提供参考依据,提升项目的成功几率。论文利用现有的项目风险管理知识体系,针对财务系统升级项目的风险管理现状,以FK公司的NC财务管理系统升级项目为例,设计并搭建了一套符合项目需求的风险管理研究框架。在综合考虑项目特点与环境背景的基础上,对该项目进行全流程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首先根据搜集到的相关资料,采用头脑风暴法、德尔斐法结合FK公司的NC财务管理系统升级项目的项目背景及特点,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与分类。最终识别出4大类共计12项风险因素。对于识别出的风险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按照风险程度进行排序。并针对项目风险因素制定风险应对措施,设计风险监控方案。论文通过对该项目进行全流程的风险管理研究,有效控制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其影响程度。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升级项目的风险管理框架,进一步充实了 FK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并为类似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晓蕾[6](2021)在《财政激励政策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创新已然成为各国关注焦点,而企业作为创新的主要生产者,为了实现对现有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各国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与帮扶举措。然而,由于企业的研发活动往往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政府必须予以积极有效的干预与支持。一般来说,政府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包括以下两种:一是税收优惠;二是政府补助,在实际应用中,二者的激励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研究比较两种激励政策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为政府采取不同手段激励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创新工作提供参考。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重点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详细阐述了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是理论概述,包括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创新绩效的概念及外部性理论、政府干预以及技术创新等理论,为后文的分析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用友网络政策优惠及创新绩效概况,本文通过用友网络年报及CSMAR数据库,梳理了用友网络2011-2019年获得的政府补助及税收优惠情况。为了进一步说明用友网络在软件行业中获得政府补助的情况,本文在第四章选取了中关村科技园区中软件行业部分国内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10家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企业为参考与用友网络获得的政府补助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同时也比较了用友网络与另外两家软件公司的税收优惠强度,结果发现不论是政府补助获得情况还是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情况,用友网络在其行业领域内都是非常突出的。同时在本章节中,也整理了2011-2019年用友网络研发人员数、研发支出数额、专利申请数量等相关数据作为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指标,探究政策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对用友网络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并且采用熵值法,构建了用友网络创新绩效指标体系,对比了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二者对创新绩效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作用要比税收优惠更加强烈,两项政策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综合影响也是正向的,但会存在滞后性。在本文结尾,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对政府如何改善财政激励政策的作用效果以及企业应如何利用好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提升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汤亚萱[7](2019)在《基于云U8的面向化工行业的ERP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化工行业也迎来了一波发展的高潮。信息技术的迭代,契合了当前化工行业改革的需求,提高化工行业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操作出错率,使得任何设备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然而随之产生的,人们在简单的物料需求基础上扩展了对MRP的功能和支持模块,用以“供应链管理”方面为核心的思想,从供应链的角度去优化整合企业的现有资源,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的运营经营模式,更合理地反映出当前环境下的市场变化对于企业的影响,以及利于企业对此作出合理资源调配的要求。本文将关注于云U8面向化工行业的ERP系统设计与实现方面,按照U8项目实施顺序展开阐述,通过结合化工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适合于化工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利用云存储技术、智能AI技术分别对云数据存储、软件人脸识别登录几方面进行设计阐述。以此来阐明云U8 ERP系统对当前国内复杂的化工行业实施部署可行性和高效性。本文首先对当前国内化工行业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国内化工行业发展过程中与IT相关的各方面问题,并结合相关技术知识、UTU技术、云存储技术、人脸智能AI识别技术来阐述U8系统拥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化工企业需求,设计并实现相应的功能需求,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本文以实际工作环境TALT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云U8环境实际部署情况为例,具体阐述U8系统在化工行业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对不同业务环节的特殊需求设计,实现了该公司的业务需要。本文中通过使用触发器和Python语言的方式,较好的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由此得出结论,U8在面向化工行业的ERP系统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余晨晖[8](2020)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案例研究》文中提出经济领域对社会领域的影响往往是传导性的,它通常会从一个微小的变化逐渐演变到长期巨大的连锁反应,亚洲的金融危机和美国的次贷危机都是很好的例子。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在市场大浪潮中前行的中国企业亟需担当起事前风险预警的重要使命。财务风险预警是从财务报表数据、管理信息等微观数据入手,采用统计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等工具来分析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在潜在风险变为真正的危机之前警醒企业经营者,提示企业管理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潜在风险,保障企业的安全。本文将对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东软集团进行研究,在充分分析其风险因素之后发现其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在大量阅读了国内外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当前的风险分类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提出重新构建风险类别。而功效系数法能够对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对信息技术服务型上市公司11年的样本数据进行风险的五分类计算。其中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财务指标的系数进行确定,排除了主观因素,为功效系数法的计算提供依据。相比较其他的财务预警方法,支持向量机对有限的样本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能获得现有信息条件下的最优解,因此选择了支持向量机的多分法为财务预警提供技术支撑,并对构建的风险预警系统进行有效性验证,最后将构建模型应用到东软集团的财务风险预警中。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东软集团的预测精度较高,输出结果识别出东软集团在近年呈现出一定的财务风险。最终,结合企业整体的发展状况提出了风险防范对策。
张春燕[9](2020)在《HG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兴起,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担负着企业合规、风险、内控的第三道防线,与传统的审计相比,其审计对象、审计方式、审计流程和审计管理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HG集团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本文通过对集团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推进集团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提出方案。首先,本文以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为切入点,回顾并评述了国内外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其次,结合实际工作,对HG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由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审计信息化缺乏制度支撑、审计系统缺少信息传递功能、审计信息化安全管理不足、审计软件更新迭代不及时五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审计信息获取受限、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审计软件功能单一、内审人员计算机能力不足四个方面的问题。再次,对推进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方案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及原则,提出了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的建议,包括打通数据获取通道、健全审计各业务系统、实现审计全流程管理、建立监督预警系统、确保系统安全性。最后,提出了保障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方案有效实施的措施,包括强化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意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加强审计人才建设、增强内部审计信息安全管理、适时引进云审计平台五个方面。
张朋[10](2020)在《基于ERP的证券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以D证券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决定在今年4月取消外资券商准入限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行业发展,同时加快打造航母级券商战略,证券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大型券商开始对外进行扩张,并购重组案例增多,但财务成本过高、缺乏管控手段等问题随之出现,中小型券商在市场份额被蚕食情况下如何参与竞争,为应对这些现实问题,券商开始探索财务管理创新。当前正好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起步阶段,自动化、智能化产业迅猛发展,为这种创新提供了可能,券商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占得先机,就需要尽早实现信息化管理,将最先进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推进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和完善,为企业生存发展保驾护航。本文以ERP、业务流程再造、系统集成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将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的研究方式,通过实地调研对证券行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战略导向性、数据完整性、开放性、成本效益性为原则,基于ERP构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体框架和集成解决方案,将系统规划为传统会计、管理会计、分析决策、数据仓库四个部分,又对各系统包含的业务子系统构建进行详细深入研究。并最终选取笔者所在的D证券公司作为应用案例,介绍该公司业务流程再造和系统构建的全过程,对系统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风险点进行总结,对系统取得的应用效果量化分析,最后归纳了影响系统建设成败的五大关键因素。本文基于ERP构建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可协助企业开展战略规划、资源整合、成本管理、风险管控、绩效考核等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有效解决企业经营与战略脱节、缺乏管控抓手、业务与财务失联、管理会计功能缺失、财务数据质量差、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丰富了证券乃至整个会计行业在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希望通过本研究,对证券同行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用友财务软件决策支持功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友财务软件决策支持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的基础理论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云计算 |
2.1.2 云会计环境下AIS |
2.1.3 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 |
2.2 复杂网络理论 |
2.2.1 小世界网络 |
2.2.2 无标度网络 |
2.3 优序图法理论 |
2.4 模糊综合评价法理论 |
2.4.1 基本思想 |
2.4.2 隶属度 |
2.4.3 基本模型 |
2.5 委托代理理论 |
2.6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章 云会计环境下AIS使用现状及可信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
3.1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及使用现状 |
3.1.1 发展历程 |
3.1.2 我国云会计环境下AIS的使用现状 |
3.2 云会计环境下AIS结构分析 |
3.2.1 功能结构分析 |
3.2.2 模块间逻辑结构 |
3.3 可信性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1 度量指标设置存在问题 |
3.3.2 指标权重确定存在问题 |
3.3.3 可信性评价度量存在问题 |
第四章 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体系构建 |
4.1 AIS可信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1 可信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
4.1.2 具体可信评价指标选取 |
4.2 复杂网络模型搭建 |
4.2.1 Pajek简述 |
4.2.2 模型顶点设置 |
4.2.3 合规范性检验 |
4.3 可信指标计算方法 |
4.3.1 基本可信属性指标计算方法 |
4.3.2 关键可信属性指标计算方法 |
4.4 可信性评价度量 |
4.4.1 度量指标设置 |
4.4.2 确定权重 |
4.4.3 可信性度量 |
第五章 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体系具体实施及保障措施 |
5.1 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效果 |
5.1.1 云会计环境下AIS产品数据的选取 |
5.1.2 可信属性指标值统计 |
5.1.3 可信属性指标值对比分析 |
5.1.4 可信性对比分析 |
5.2 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5.2.1 充分考虑云会计环境下AIS网络特征对可信性的影响 |
5.2.2 加强对云会计环境下AIS网络特征重要性的认识 |
5.2.3 充分考虑云会计环境下AIS用户对可信性的需求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基于AEG估值模型的“云经济”型公司价值评估探讨 ——以用友网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云经济”相关概念的研究 |
1.2.2 关于AEG估值模型理论及应用的研究 |
1.2.3 关于“云经济”型公司价值评估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云经济”型公司、AEG估值模型与价值评估理论概述 |
2.1 “云经济”型公司及其价值评估的相关概述 |
2.1.1 “云经济”型公司的相关概念 |
2.1.2 “云经济”型公司的价值创造特征 |
2.1.3 “云经济”型公司的价值评估特点 |
2.2 AEG估值模型的相关理论 |
2.2.1 AEG估值模型的基本原理 |
2.2.2 AEG估值模型的估值过程 |
2.2.3 AEG估值模型的优缺点 |
2.3 AEG估值模型应用于“云经济”型公司的基本原则 |
2.3.1 系统性原则 |
2.3.2 谨慎性原则 |
2.3.3 前瞻性原则 |
2.3.4 继承与创新原则 |
2.4 AEG估值模型应用于“云经济”型公司的内容框架 |
2.4.1 识别“云经济”型公司的公司战略及其AEG价值驱动因素 |
2.4.2 预测“云经济”型公司的未来AEG业绩水平 |
2.4.3 确定“云经济”型公司的AEG风险折现率 |
2.4.4 计算“云经济”型公司的AGE估值结果及其稳健性检验 |
2.4.5 提出“云经济”型公司基于AEG估值的价值管理提升对策 |
2.5 AEG估值模型应用于“云经济”型公司估值的经济效益 |
2.5.1 反映“云经济”型公司轻资产特征,揭示超额成长特性 |
2.5.2 识别“云经济”型公司价值驱动因素,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
2.5.3 解决“云经济”型公司价值评估难点,提供科学投资依据 |
2.6 相关理论基础 |
2.6.1 “云经济”理论 |
2.6.2 资本成本理论 |
2.6.3 价值链理论 |
2.6.4 价值评估理论 |
3 AEG估值模型应用于用友网络价值评估的案例介绍 |
3.1 用友网络公司介绍 |
3.1.1 用友网络基本情况 |
3.1.2 用友网络的“云经济”特征 |
3.2 AEG估值模型应用于用友网络价值评估的估值背景 |
3.2.1 用友网络的“云经济”发展历程 |
3.2.2 用友网络的历史业绩情况回顾 |
3.3 AEG估值模型应用于用友网络价值评估的适用前提 |
3.3.1 用友网络的“云经济”的估值难点 |
3.3.2 AEG估值模型应用于用友网络价值评估的必要性 |
3.3.3 AEG估值模型应用于用友网络价值评估的可行性 |
4 AEG估值模型应用于用友网络价值评估的案例分析 |
4.1 用友网络AEG估值的“云经济”价值驱动因素识别 |
4.1.1 “云经济”产业层面的AEG价值驱动因素 |
4.1.2 “云经济”市场层面的AEG价值驱动因素 |
4.1.3 “云经济”公司层面的AEG价值驱动因素 |
4.2 用友网络AEG估值的经营假设建构与估值模型设定 |
4.2.1 用友网络“云经济”价值评估的经营假设体系建构 |
4.2.2 用友网络“三阶段”AEG估值模型的设定 |
4.2.3 用友网络AEG估值关键评估参数的判断选择 |
4.3 用友网络AEG估值的估值假设体系 |
4.3.1 基于可持续资产/收益观下的用友网络历史报表重组 |
4.3.2 用友网络AEG价值驱动因素的经济分析 |
4.3.3 用友网络的“云经济”关键评估参数预测假设 |
4.3.4 用友网络的“云经济”收益预测假设 |
4.3.5 用友网络的“云经济”投资预测假设 |
4.3.6 用友网络的“云经济”筹资及分配预测假设 |
4.4 用友网络AEG估值的价值评估实施、结果计算及稳健性检验 |
4.4.1 用友网络AEG估值的实施准备 |
4.4.2 基于AEG模型的用友网络“三阶段”估值计算 |
4.4.3 基于AEG模型的用友网络“云经济”公司整体价值 |
4.4.4 用友网络AEG估值的稳健性检验 |
4.5 用友网络AEG估值的价值管理提升对策 |
4.5.1 用友网络应保持高研发投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
4.5.2 用友网络需坚持云业务转型,提高价值创造水平 |
5 AEG估值模型应用于”云经济”型公司价值评估的案例启示 |
5.1 AEG估值模型对于“云经济”型公司内部管理者的价值管理启示 |
5.1.1 AEG估值模型有助于内部管理者识别“云经济”价值驱动因素 |
5.1.2 AEG估值模型有助于内部管理者推进“云经济”战略顺利落地 |
5.2 AEG估值模型对于“云经济”型公司投资者的价值投资启示 |
5.2.1 AEG估值模型有助于公司投资者洞察“云经济”内在价值水平 |
5.2.2 AEG估值模型有助于公司投资者提高“云经济”价值投资收益 |
5.3 AEG估值模型对于“云经济”型公司外部监管者的价值监管启示 |
5.3.1 AEG估值模型有助于外部监管者考察“云经济”价值创造能力 |
5.3.2 AEG估值模型有助于外部监管者维持“云经济”行业稳定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奥德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的问题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研究 |
1.2.2 关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 |
1.2.3 关于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
2.1.2 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 |
2.1.3 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本质内涵 |
2.2 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的前提条件 |
2.2.1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 |
2.2.2 集团企业作业流程标准化程度 |
2.2.3 集团企业对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解与支持 |
2.2.4 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
2.3 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的模式 |
2.3.1 统一模式 |
2.3.2 区域模式 |
2.3.3 产业模式 |
2.3.4 虚拟模式 |
2.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企业管理理论 |
2.4.2 资源配置理论 |
2.4.3 经济效益理论 |
3 奥德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案例介绍 |
3.1 奥德集团企业概况 |
3.2 奥德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动因 |
3.2.1 业务快速扩张,但财务人员不足 |
3.2.2 信息系统繁多,缺少统筹规划 |
3.2.3 业务呈现同质化,但财务统一贯彻不到位 |
3.3 奥德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具体过程 |
3.4 奥德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的基本情况 |
3.4.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化情况 |
3.4.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组织架构 |
3.4.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业务流程 |
3.5 奥德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的效果 |
3.5.1 完善了企业财务部门组织架构 |
3.5.2 提高了企业财务运营效率 |
3.5.3 优化了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 |
4 奥德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面临的问题 |
4.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面临的问题 |
4.1.1 员工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
4.1.2 人员队伍稳定性差 |
4.1.3 员工面临客户投诉率高 |
4.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面临的问题 |
4.2.1 系统平台功能支撑不足 |
4.2.2 系统数据充分使用不够 |
4.2.3 系统数据安全有风险 |
4.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流程面临的问题 |
4.3.1 固定资产流程规范不够 |
4.3.2 收支真实准确性判断难度太大 |
5 奥德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产生的原因 |
5.1 人员问题产生的原因 |
5.1.1 人才供应机制尚未完善 |
5.1.2 财务共享中心岗位价值“低” |
5.1.3 财务共享服务意识缺乏 |
5.2 信息系统问题产生的原因 |
5.2.1 对系统的维护更新投入不足 |
5.2.2 信息系统数据分析能力差 |
5.2.3 信息系统防御不足 |
5.3 业务流程问题产生的原因 |
5.3.1 业务流程设计与实际操作相分离 |
5.3.2 内部监督存在漏洞 |
6 奥德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化建议 |
6.1 人员方面的优化建议 |
6.1.1 财务共享中心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
6.1.2 给予员工“物质+精神”激励 |
6.1.3 良好的沟通机制与服务宗旨 |
6.2 信息系统方面的优化建议 |
6.2.1 加强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 |
6.2.2 构建数据分析平台 |
6.2.3 健全系统安全管理机制 |
6.3 业务流程方面的优化建议 |
6.3.1 优化固定资产业务流程 |
6.3.2 加强监督控制职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FK公司NC财务管理系统升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1.6 小结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
2.1.1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
2.1.2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
2.2 财务系统升级项目相关理论 |
2.3 信息系统项目重大风险案例 |
2.4 小结 |
第三章 FK公司NC财务管理系统升级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1 NC财务系统升级项目概述 |
3.1.1 项目背景 |
3.1.2 项目范围 |
3.1.3 项目资源 |
3.1.4 项目周期与成本 |
3.1.5 项目组织架构 |
3.1.6 项目管理沟通机制 |
3.2 NC财务管理系统升级项目风险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
3.2.1 FK公司系统升级风险分析 |
3.2.2 FK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
3.2.3 FK公司项目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3.3 NC财务管理系统升级项目风险管理框架设计 |
3.3.1 设计理念与指导原则 |
3.3.2 项目风险管理框架 |
3.4 小结 |
第四章 FK公司NC财务管理系统升级项目风险识别、评价与分析 |
4.1 项目风险识别 |
4.1.1 项目风险识别过程 |
4.1.2 项目风险识别结果 |
4.2 项目风险评价 |
4.2.1 项目风险评价过程 |
4.2.2 项目风险评价结果 |
4.3 项目风险分析 |
4.3.1 项目风险分析方法 |
4.3.2 项目风险分析过程研究 |
4.4 小结 |
第五章 FK公司NC财务管理系统升级项目风险应对与监控 |
5.1 项目风险应对 |
5.1.1 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
5.1.2 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
5.1.3 项目风险应对效果分析 |
5.2 项目风险监控 |
5.2.1 风险监控的技术方法 |
5.2.2 风险监控的管理措施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财政激励政策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
1.3.2 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
1.3.3 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比研究 |
1.3.4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财政激励政策 |
2.1.2 创新绩效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外部性理论 |
2.2.2 政府干预理论 |
2.2.3 技术创新理论 |
第3章 用友网络政策优惠与创新绩效概况 |
3.1 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用友网络基本财务状况 |
3.2 用友网络获得的财政激励政策概况 |
3.2.1 用友网络获得的政府补助概况 |
3.2.2 用友网络获得的税收优惠概况 |
3.3 用友网络的创新绩效概况 |
3.3.1 用友网络创新投入概况 |
3.3.2 用友网络创新产出概况 |
第4章 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4.1 政府补助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4.1.1 用友网络所获政府补助的强度分析 |
4.1.2 政府补助对用友网络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 |
4.1.3 政府补助对用友网络创新产出的影响分析 |
4.2 税收优惠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4.2.1 用友网络所获税收优惠的强度分析 |
4.2.2 税收优惠对用友网络创新投入的影响分析 |
4.2.3 税收优惠对用友网络创新产出的影响分析 |
4.3 基于熵值法的财政激励政策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影响的综合评价 |
4.3.1 熵值法下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4.3.2 熵值法下用友网络的创新绩效评价 |
第5章 改善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激励效应的相关建议 |
5.1 政府层面 |
5.1.1 政府补助方面 |
5.1.2 税收优惠方面 |
5.2 企业层面 |
5.2.1 加大科研队伍,保障科研人员权益 |
5.2.2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 |
5.2.3 提高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云U8的面向化工行业的ERP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及技术 |
2.1 U8 ERP基本概念 |
2.2 UTU技术 |
2.3 云存储技术 |
2.4 大数据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云U8 ERP系统架构模块设计 |
3.1 云U8 ERP项目需求分析 |
3.1.1 可行性分析 |
3.1.2 项目需求概述 |
3.2 基于云U8 ERP系统的总体架构模块设计 |
3.2.1 云U8总体架构背景 |
3.2.2 账户架构模块设计 |
3.3 基于云U8 ERP的业务系统设计 |
3.3.1 销售系统模块设计 |
3.3.2 采购系统模块设计 |
3.3.3 财务总账系统模块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AI智能人脸识别登录验证的设计与实现 |
4.1.1 AI智能人脸识别登录验证的需求 |
4.1.2 AI智能人脸识别登录验证的设计 |
4.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U8 ERP系统测试总体说明 |
5.2 测试范围 |
5.3 测试方式 |
5.4 测试流程 |
5.5 销售业务流程测试 |
5.5.1 测试背景 |
5.5.2 销售业务流程测试 |
5.5.3 销售退货流程测试 |
5.6 采购业务流程测试 |
5.6.1 测试前提 |
5.6.2 采购请购、订货及仓库收货测试 |
5.7 财务账务流程测试 |
5.7.1 化工产品固定资产费用折旧在U8中的设计与实现 |
5.8 加密狗测试及检测端口开发测试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财务预警方法研究 |
1.2.2 财务风险警情划分方法研究 |
1.2.3 文献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财务风险预警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 |
2.1.1 财务风险的内涵 |
2.1.2 财务风险的特征 |
2.1.3 财务风险的分类 |
2.1.4 财务风险预警 |
2.2 财务风险预警相关模型及方法概述 |
2.2.1 主成分分析法 |
2.2.2 功效系数法 |
2.2.3 支持向量机 |
2.3 信息技术服务业财务风险的来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重要性分析 |
3.1 东软集团公司概况 |
3.2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分析 |
3.3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
3.3.1 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不强 |
3.3.2 预警管理制度不完善 |
3.3.3 预警岗位设置不健全 |
3.3.4 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 |
3.4 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必要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
4.1 风险预警模型构建的思路 |
4.2 样本数据的选取 |
4.3 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1 财务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3.2 财务指标的选取 |
4.4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风险分类 |
4.4.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财务指标赋予权重 |
4.4.2 财务风险警度的确定 |
4.4.3 预警程度的判定 |
4.5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
4.5.1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运行机理 |
4.5.2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训练 |
4.5.3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测试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
5.1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结果及分析 |
5.1.1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结果 |
5.1.2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结果分析 |
5.2 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的有效性 |
5.3 东软集团风险防范对策 |
5.3.1 完善公司治理 |
5.3.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5.3.3 完善财务风险控制 |
5.4 案例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读研期间取得的成果 |
附录2 信息技术服务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
附录3 风险类别计算结果及警情展示 |
附录4 SVM代码 |
致谢 |
(9)HG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内部审计信息化相关理论概述 |
2.1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
2.1.1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定义 |
2.1.2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目标 |
2.1.3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意义 |
2.2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
2.2.1 内部控制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3 流程再造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HG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 |
3.1 集团基本概况 |
3.1.1 集团公司经营业务情况 |
3.1.2 集团公司基本架构 |
3.1.3 集团公司人员情况 |
3.2 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 |
3.2.1 审计信息化制度现状 |
3.2.2 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能力 |
3.2.3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
3.2.4 审计信息化软件的现状 |
3.2.5 审计信息的获取及处理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HG集团内部审计情况人员访谈 |
4.1.1 访谈目的 |
4.1.2 访谈人员范围 |
4.1.3 访谈结果 |
4.2 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4.2.1 审计信息获取受限 |
4.2.2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
4.2.3 审计软件功能单一 |
4.2.4 内审人员计算机能力不足 |
4.3 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
4.3.1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 |
4.3.2 审计信息化缺乏制度支撑 |
4.3.3 审计软件缺少信息传递功能 |
4.3.4 审计信息化安全管理不足 |
4.3.5 审计软件更新迭代不及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HG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方案 |
5.1 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
5.1.1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
5.1.2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
5.2 打通数据获取通道 |
5.2.1 打通集团各部门数据获取通道 |
5.2.2 打通集团上下数据获取通道 |
5.3 健全审计各业务系统 |
5.3.1 系统范围 |
5.3.2 系统要求 |
5.4 实现审计全流程管理 |
5.4.1 全流程管理的范围 |
5.4.2 实现审计标准管理功能 |
5.4.3 实现资源管理功能 |
5.4.4 实现审计对象管理功能 |
5.4.5 实现审计知识管理功能 |
5.4.6 实现计划管理功能 |
5.4.7 实现项目管理功能 |
5.4.8 实现档案管理功能 |
5.5 建立监控预警系统 |
5.5.1 监控预警系统含义 |
5.5.2 系统要求 |
5.6 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
5.6.1 系统安全的范围 |
5.6.2 系统要求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施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案的保障措施 |
6.1 强化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意识 |
6.1.1 提高集团层面内审信息化建设意识 |
6.1.2 提高内审人员内审信息化建设意识 |
6.2 建立健全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 |
6.2.1 内部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的内容 |
6.2.2 内部审计信息化制度体系的建设 |
6.3 加强集团审计人才建设 |
6.3.1 建立审计培训机制 |
6.3.2 强化审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引进与建设 |
6.3.3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
6.4 增强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安全管理 |
6.4.1 在系统层面加强安全管理 |
6.4.2 从内控角度增强安全管理 |
6.5 适时引进云审计平台 |
6.5.1 云审计的优点 |
6.5.2 关注云审计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HG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 2 HG集团后评价信息化需求表 |
致谢 |
(10)基于ERP的证券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以D证券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相关文献 |
2.2 财务ERP系统应用相关文献 |
2.3 文献评述 |
3 证券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
3.2 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缺乏全局战略规划 |
3.2.2 信息化观念陈旧落后 |
3.2.3 存在严重信息孤岛现象 |
3.2.4 会计信息系统架构不完善 |
3.3 基于ERP构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
4 基于ERP的证券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方案设计 |
4.1 ERP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与框架设计 |
4.1.1 ERP会计系统的基本原理 |
4.1.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视角下的证券业务分析 |
4.1.3 ERP会计系统构建框架设计 |
4.2 ERP会计系统构建目标和原则 |
4.2.1 构建总体目标 |
4.2.2 构建基本原则 |
4.3 面向业务层方案 |
4.3.1 会计核算管理 |
4.3.2 费用控制管理 |
4.3.3 资金管理 |
4.3.4 税务管理 |
4.4 面向管理层方案 |
4.4.1 全成本管理 |
4.4.2 全面预算管理 |
4.4.3 绩效考核管理 |
4.4.4 流动性风险管理 |
4.5 面向决策层方案 |
4.5.1 财务分析 |
4.5.2 战略决策 |
5 D证券公司财务ERP系统构建案例分析 |
5.1 D证券公司背景 |
5.1.1 公司简介 |
5.1.2 财务信息化概况 |
5.2 财务ERP系统构建过程 |
5.2.1 流程再造分析 |
5.2.2 ERP系统构建 |
5.2.3 系统实施中的风险及对策 |
5.3 财务ERP系统构建应用效果 |
5.3.1 实现传统财务向现代化财务转变 |
5.3.2 建成以全面预算、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
5.3.3 实现由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到商业智能转变 |
5.3.4 建立以资金、税务、流动性为基础的风险管控体系 |
5.3.5 系统应用价值量化 |
5.4 财务ERP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 |
5.4.1 争取公司高层领导重视 |
5.4.2 完善的财务和内部控制制度 |
5.4.3 业务流程重组再造 |
5.4.4 复合型人才培养 |
5.4.5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四、用友财务软件决策支持功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技术、数智化与商业创新——对话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J]. 王文京,王立彦,陈磊. 中国管理会计, 2021(04)
- [2]云会计环境下AIS可信性评价研究[D]. 闫杨.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基于AEG估值模型的“云经济”型公司价值评估探讨 ——以用友网络为例[D]. 黎颖.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奥德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的问题与优化研究[D]. 张婷.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FK公司NC财务管理系统升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王晓旭.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6]财政激励政策对用友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初晓蕾.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7]基于云U8的面向化工行业的ERP系统设计与实现[D]. 汤亚萱.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 [8]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东软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案例研究[D]. 余晨晖.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9]HG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D]. 张春燕. 燕山大学, 2020(06)
- [10]基于ERP的证券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以D证券公司为例[D]. 张朋. 浙江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