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云南大理6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292-02
【摘要】目的观察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发生的出血并发症,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其发生。方法通过对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观察及护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住院治疗和护理后,52例诱导缓解,出凝血功能恢复正常出院,占76.47%;16例预后较差(7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占23.53%。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案及精心的护理可以避免或减少化疗中出血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症护理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其来势凶猛,易出血、感染及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率相对较高。由于APL极易出血,尤其是化疗期间,如不及时治疗和护理,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对2005年10月—2010年11月6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出血患者进行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7例,女31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6.3岁,均符合APL的诊断标准[1]。其中颅内出血12例,内脏出血17例,口、鼻、眼出血21例,皮肤出血18例。
1.2方法68例患者中35例使用口服全反式维甲酸+AS2O3诱导分化治疗;33例单用口服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治疗过程中白细胞<20×109/L或DIC全套异常并伴出血情况予以绝对卧床休息治疗;12例发生颅内出血,予速尿,甘露醇降颅内压加强止血治疗,适时输注血小板及新鲜血浆。
2结果
本组16例预后差(7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占23.53%。其余52例经过诱导缓解和精心护理,均安全度过化疗期,出凝血功能恢复后好转出院,占76.47%。
3护理
3.1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3.1.1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出血大多是因为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程度相一致。针对本组患者出现不同部位出血情况,予以下列护理措施:
3.1.1.1颅内出血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有无头痛、视力模糊、喷射性呕吐等脑出血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护理措施:立即置患者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安慰患者,让其消除紧张情绪;给予高流量吸氧,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降低颅内压及止血治疗,输注血小板、新鲜血浆。
3.1.1.2泌尿系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及呕吐物、大小便颜色、阴道出血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护理措施:除消化道大出血需禁食外,通常给患者易消化少渣或无渣软食,避免吃刺激性食物。有血尿、阴道出血患者记录出血量。
3.1.1.3口、鼻、眼出血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口腔粘膜及牙龈出血情况。护理措施:牙龈出血予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漱口或用去甲肾上腺素棉球贴敷渗血的牙龈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口腔内有血泡时不宜刺破,注意口腔卫生;对鼻腔出血的患者不能用手挖鼻孔,防止鼻出血;少量鼻出血可用明胶海绵蘸麻黄素填塞止血,或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止血;眼角膜出血患者用无菌纱布覆盖。
3.1.1.4皮肤出血的护理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特别注意有无大片瘀斑。护理措施:指导患者穿棉质宽松衣裤;告知患者不要用手搔抓皮肤;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患者入院时给静脉留置针,肌肉注射后压迫针眼3—5分钟以上,避免局部皮下血肿。
3.1.2DIC是急性白血病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识别DIC早期临床线索显得关键而重要。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四肢温度、肢端等部位发绀情况;皮肤瘀斑,注射部位,其他部位出血等。护理措施:有创操作时重视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抽出血的凝结时间,若静脉通路阻塞,抽出血在很短时间内凝结则及时报告医生;要求护士必须熟知DIC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值,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遵医嘱抢救,以提高对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2]。
3.2及时采取保护性隔离护理措施:患者入住无菌层流室隔离或普通单人病房隔离。病房各种用具物均用1∶200“84”消毒液擦拭2次/d;病房内紫外线室气清毒1次/d,30分钟。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温20℃—22℃,相对湿度50%—60%。加强口腔、肛门及皮肤的护理,用“口泰”和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控制家属探视,陪人和医护人员进入病房需戴口罩。各种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
3.3心理护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患者表现出恐惧、悲观、绝望等情绪。我们在工作中应经常和患者交流,表现出高度的同情心,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可以用许多经过治疗成功的病例向他们宣传,请同病房病人现身说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讨论
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国内治疗的疗程要求达到5a。化疗是一种最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APL由于ATRA与AS2O3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DIC的缓解率,改善了预后。同时针对不同情况的出血患者,护士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79.
[2]徐伟萍等.危重病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识别[J].护理学报,2008,15(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