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库特征论文_罗亢,曾勇军,胡启星,陈乐,易艳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源库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素,水稻,产量,特征,株型,中稻,积温。

源库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罗亢,曾勇军,胡启星,陈乐,易艳红[1](2018)在《不同时期弱光胁迫对晚稻不同耐弱光品种源库特征及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弱光胁迫下不同弱光耐性品种在源库特征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变化方面的差异,揭示其耐弱光胁迫的机制,为双季稻高产稳产新品种的选育及抗逆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2个对弱光胁迫耐性存在显着差异的晚稻品种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时期的遮光处理,研究弱光胁迫时期对晚稻不同耐性品种的源库特征及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弱光胁迫对晚稻生长有重要影响,分蘖期弱光胁迫下晚稻分蘖数、每穗粒数及总颖花量减少,叶面积下降,产量降低;幼穗分化期弱光胁迫下晚稻分蘖数和每穗粒数减少,总颖花量、叶面积、结实率均下降,产量降低;灌浆期弱光胁迫下水稻叶片净同化率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不同时期弱光胁迫对晚稻产量的影响表现为灌浆期>幼穗分化期>分蘖期。【结论】耐弱光胁迫型品种能通过增加叶片的长宽度减少叶面积的下降,叶片含氮量保持相对稳定,叶片中SOD、CAT等保护酶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POD活性保持相对稳定,叶片净同化率下降幅度小,在弱光胁迫下实现"强源",减产率相对较低。弱光胁迫下具有较强的叶面积补偿能力和适宜氮含量以及较高的保护酶活性是水稻耐弱光胁迫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屠晓,邓先亮,朱梦华,李晓芸,荆培培[2](2018)在《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3种栽培株型的源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穗型超级稻3种栽培株型的源库特征,最大程度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选用3个不同穗型的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即南粳9108(中穗型)、武运粳24号(大穗型)和甬优2640(特大穗型),通过3种氮肥运筹塑造穗盖顶、中间型和草盖顶3种不同栽培株型群体,分析不同穗型超级稻3种栽培株型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物质生产力和物质转运力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3种株型群体的产量均依次为中间型>草盖顶>穗盖顶,其中中间型平均较穗盖顶和草盖顶增产6.31%和3.45%,且穗型越大,中间型增产幅度越大,甬优2640中间型分别较穗盖顶和草盖顶增产8.51%和5.36%。不同穗型品种3种株型均表现为穗盖顶穗数不足,草盖顶每穗粒数低,穗型较小,且均群体库容量较小,而中间型具有足量、壮秆的大穗,群体库容量大;中间型的叶面积指数(LAI)、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冠层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均占优势,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最高,平均较穗盖顶和草盖顶高18.27%和5.59%,茎叶干重对籽粒贡献率最低,均低于20%;穗盖顶在上述指标中均不占优势,草盖顶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和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较低,综上,中间型是一种源强库大的超级稻株型。本研究为超级稻最佳栽培株型的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王兴才,丁国辉,武晓玲,杨峰,雍太文[3](2017)在《带状间作大豆品种产量差异的源库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具有悠久的间套作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间套作种植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播种面积在逐渐扩大。合理的作物搭配和品种选择是间套作种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稳定和提高间套作产量的关键技术要素。为了探究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下,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产量的限制因素,拟从源库关系和作物产量构成因素角度比较分析造成大豆品种产量差异的原因。本研究根据耐荫评价试验结果,从183份试材中挑选出单作产量水平一致,且生育期相近的4个大豆品种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3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包括单作和两种不同带宽下的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两个带宽分别为2m和2.4m,玉米与大豆行比均为2:2)。玉米和大豆在单作和间作下的种植密度保持一致,玉米密度为7.05万株/hn~2,大豆密度为16.5万株/hm~2。大豆生育期间测定了不同品种的叶源光合性能指标(包括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等)和库容指标(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籽粒灌浆动态和百粒重等)以及粒叶比和系统产量。结果表明,两种不同带宽间作下的系统产量均高于单作,同时土地当量比(LER)在1.22至1.37之间;高产大豆品种间作产量损失率为58%-62%,低产大豆品种则在69%-73%之间。叶源光合性能方面,间作均显着降低了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与单作相比,间作下不同品种叶面积指数在R5期降低幅度达到最大,均为45%左右,而功能叶净光合速率仅在鼓粒初期(R5)显着低于单作;间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净光合速率在各生育时期均无显着差异。从籽粒发育及产量构成来看,间作种植显着降低大豆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但对大豆鼓粒灌浆动态和百粒重无显着影响,其中高产品种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显着高于低产品种。在源库协调关系方面,间作下高产品种粒叶比显着高于低产品种,高产品种粒叶比为54-56g·m~(-2),而低产品种则为43-47 g·m~(-2)。说明带状间作种植对不同大豆品种的源和库均有显着影响,但因源和库的降低比例不同而引起大豆产量的差异,其中间作下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形成主要受单株粒数和粒重的影响,而受叶源光合性能影响不显着,即间作大豆库不足是其产量形成的限制因素。(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07-31)

解保胜,赵黎明,那永光,顾春梅,王士强[4](2016)在《温光条件与寒地水稻产量和源库特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田试验,以寒地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试验区2011—2014年气温和太阳辐射,比较不同年份间温光条件差异,探讨温光条件与水稻干物质积累、源库光合特征、产量及其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育期内日活动积温利用率和日有效积温利用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太阳辐射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其中灌浆期太阳辐射强度以2014年居高;生育期内日活动积温和日有效积温及其利用率、抽穗后日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与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及产量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生育期内活动积温与产量(R~2=0.69)、生物产量(R~2=0.49)、抽穗期茎鞘干质量(R~2=0.74)及粒叶比(R~2=0.34)、收获指数(R~2=0.63)、群体生长速率(R~2=0.78)和净同化率(R~2=0.73)均呈二次函数关系,且拟合效果均达极显着水平,而与叶面积指数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R=0.80)。(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董文军,杨忠良,来永才,田云录,张彬[5](2016)在《非对称性增温对江淮粳稻植株源库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暖存在明显的昼夜非对称性,夜间增温幅度大于白天增温幅度,但关于非对称性增温对水稻源库特征影响的研究尚少。为此,于2006-2008年,借助稻田开放式主动增温系统,在江苏南京开展了昼夜不同增温对水稻源库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全天增温(AW)、白天增温(DW)和夜间增温(NW)处理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和籽粒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与常温对照相比,AW、DW和NW使干物质分别降低9.3%、16.3%和6.1%,产量分别降低4.6%、12.0%和7.7%。AW、DW和NW分别使花后干物质积累降低23.9%、30.5%和13.9%,但花前干物质无显着影响。不同增温处理对水稻成熟期叶干重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但对叶干重无显着影响,对茎干重及其所占比例有降低趋势。增温对强势粒的灌浆不利,而有利于弱势粒的灌浆。与对照相比,AW、DW和NW处理使每穗库容量分别平均降低9.9%、7.4%和7.4%,使粒叶比分别平均下降4.1%、9.5%和8.1%。由此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江淮水稻植株的源下降和库不足是影响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张凤杰,高聚林,许子清,胡树平[6](2016)在《超高产春玉米源库特征对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6个耐密超高产玉米品种源库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超高产玉米品种的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叶绿素相对含量、产量构成因素等源库特征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的6个品种中,金创3号具有高的持绿度。自散粉期开始,金创3号的单株干物质量较大,而大民3307仅次于金创3号,但与金创3号差异不显着,以上2个品种具有较充足的源;从穗粒数和千粒重考虑,金创3号和大民3307具有较大的穗粒数和千粒重,说明他们的库最大,而先玉335居中,KX3564最低;从植株性状看,金创3号株高、穗位高居中,而茎粗最大,且无倒伏,说明更具有耐密特性。综合"源"与"库"以及群体耐密性等方面考虑,金创3号具有更高的增产潜力。说明选择"源足库大"的品种,同时通过栽培措施提高其相应指标,最终会达到超高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徐富贤,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7](2015)在《冬水田栽培模式对杂交中稻源库特征和营养吸收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高密低肥、中密中肥和低密高肥3类栽培模式对产量、库源性状、地上部干物质及氮、磷、钾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和杂交组合对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影响较大,对氮、磷、钾在各器官中含量作用相对较小;其中栽培模式的影响大于杂交组合的作用。产量和干物质量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收获指数则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氮和磷主要分配到穗部,钾主要分配到茎;3种栽培模式氮的利用效率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而磷和钾则表现为高密低肥<中密中肥<低密高肥。齐穗期叶绿素含量低和粒叶比高、成熟期千粒重和产量高的中、大穗型杂交组合,其氮、磷、钾稻谷生产效率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5年06期)

樊志磊[8](2015)在《水稻源库特征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对氮浓度的响应及其与氮效率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氮肥消费大国,同时氮肥利用率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稻田总体施氮量不增加的前提下,维持水稻高产必须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氮高效基因型筛选、氮肥合理调控、优化栽培管理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以氮高效基因型(汕优63、两优培九、R16)和氮低效基因型(R158)水稻源库特征、氮素积累转运、器官氮分配对植株体内氮浓度响应的差异分析探讨氮浓度与氮效率关系,同时还对不同氮效率水稻营养生长期氮效率的动态差异及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为进一步阐明氮高效机理提供理论支撑。不同氮效率水稻响应差异可以通过上述指标与植株氮浓度拟合方程进行分析。响应包括响应度和响应值两个方面,响应度为拟合方程斜率(K),响应值为同一氮浓度(四个材料氮浓度平均值)下对应拟合方程的计算值(Y)。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各时期氮浓度与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积累转运特性、源库特征存在密切关系。(1)水稻幼穗分化期、抽穗期、成熟期氮浓度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而与成熟期氮积累量、氮素转运量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同时,各时期氮浓度与成熟期器官氮分配比例存在相关关系。(2)水稻幼穗分化期、抽穗期、成熟期氮浓度与成熟期生物量、有效穗存在显着正相关,而与千粒重、收获指数不存在相关关系。2、不同氮效率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对幼穗分化期、抽穗期、成熟期氮浓度存在响应差异。(1)氮高效材料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对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地上部分氮浓度、叶片氮浓度、茎鞘氮浓度的响应度绝对值高于氮低效材料R158,该时期相同氮浓度下氮高效材料成熟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响应值高于氮低效材料R158。(2)氮高效材料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对成熟期茎鞘氮浓度、籽粒氮浓度的响应度高于氮低效材料R158,相同籽粒氮浓度下氮高效材料与氮低效材料R158相比具有较高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3、不同氮效率水稻源库特征对幼穗分化期、抽穗期、成熟期氮浓度存在响应差异。(1)幼穗分化期氮高效材料生物量、叶片干重、叶面积对该时期叶片氮浓度的响应度高于氮低效材料R158,相同叶片氮浓度下氮高效材料生物量、叶片干重、叶面积响应值高于氮低效材料R158。(2)抽穗期氮低效材料R158叶片干重、叶面积对该时期叶片氮浓度的响应度高于氮高效材料,相同叶片氮浓度下氮低效材料叶片干重、叶面积响应值与氮高效材料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同氮效率水稻抽穗期生物量、茎鞘干重对该时期茎鞘氮浓度响应度大小无一致性规律,但相同茎鞘氮浓度下氮高效材料茎鞘干重的响应值高于氮低效材料R158。(3)成熟期氮高效材料产量对地上部分氮浓度的响应度高于氮低效材料R158,相同氮浓度下氮高效材料产量响应值高于氮低效材料R158。氮高效材料单株生物量、总颖花数、有效穗对成熟期地上部分氮浓度的响应度与氮低效材料R158相比无一致性规律,相同氮浓度下氮高效材料生物量、总颖花数、有效穗响应值高于氮低效材料R158。不同氮效率水稻产量、生物量、总颖花数、有效穗对籽粒氮浓度响应度大小无一致性规律,但相同籽粒氮浓度下氮高效材料产量、生物量、总颖花数、有效穗响应值均高于氮低效材料R158。4、不同氮效率水稻氮素积累转运特性对成熟期地上部分氮浓度存在响应差异。氮高效材料氮素转运量对成熟期地上部分氮浓度的响应度高于氮低效材料R158。相同地上部分氮浓度下氮高效材料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高于氮低效材料R158。不同氮效率水稻氮素转运效率与成熟期地上部分氮浓度不存在相关关系。5、不同氮效率水稻营养生长期氮效率存在动态差异。两年试验中氮高效材料汕优63、两优培九、R16在水稻分蘖期、幼穗分化期(移栽后20、30、40天)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并未表现出优势。氮低效材料R158与氮高效材料相比在生育前期和中期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的优势,可能与过多的无效分蘖形成造成叶面积增加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王强,贝丽柯孜·阿西木,麦麦提·牙森,帕提古丽,杨涛[9](2015)在《温室番茄源库协调下冠层光分布特征及群体光合生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番茄源库协调下冠层叶面积分布、叶倾角、光透过系数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叶片空间配置对冠层结构的影响及与群体光合生产,为温室番茄"矮、密、早"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源库协调整枝,系统测定源库协调期叶面积指数、叶倾角、光透过系数等指标的空间分布,结合冠层群体光合速率的变化及光合生产与分配。分析温室番茄源库协调下冠层光分布特征及群体光合生产。【结果】源库协调下,从第2穗花序下换头冠层叶面积指数(LAI)在上层叶、中层叶均在2以上,叶面积指数分布比例高,平均叶簇倾斜角表现为:下层叶>上层叶>中层叶>发育叶,下部茎叶夹角相对较大,群体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透过系数较小,番茄冠层群体辐射透过系数一直处于较适宜的范围,在0°~360°内叶分布较为均匀,消光系数从下层叶至表层叶逐渐减小,表层叶位没有"午休"现象,上层叶表现出轻微午休特性,中、下部叶位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CK);植株鲜物质分配到根和果实中的比例分别比对照(CK)高19.2%、8.2%,干物质主要分配到果实,其干重分配比例比对照(CK)果实中高18.6%,群体光合在根和果实中生产,在果实中累积较多,有利于经济产量的形成。【结论】从第2穗花序下换头群体叶面积配置光分布较均匀,源库协调下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冠层底部漏光损失较小,整个冠层仍维持了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促进了光合物质积累,冠层各层次的叶源与光分布的比例吻合程度高,保证了光能的有效利用,温室番茄冠层光合生产效率的继续提高主要依赖于冠层光照条件的改善,可通过整枝技术的改良来实现。(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王雪,张阔,孙志梅,苗泽兰,刘欢[10](2014)在《氮素水平对萝卜干物质累积特征及源库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萝卜干物质累积特征及源库活性的影响,为萝卜生产的最佳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的萝卜主产区张家口市尚义县为研究区域,以当地主栽萝卜品种春雷为供试材料,设置0(N0)、84(N1)、126(N2)、168(N3)、252(N4)、和336(N5)kg·hm-2共6个施氮水平,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萝卜干物质累积特征和源库活性的差异。【结果】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与未施氮处理相比,氮肥的施用可显着提高萝卜产量达35.69%—64.59%;苗期、莲座期、膨大期和成熟期总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增加29.15%—94.85%、10.73%—101.31%、22.86%—33.57%和30.33%—66.47%,不同施氮水平之间的萝卜产量及干物质累积量总体表现出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对适宜施氮量有利于萝卜产量和干物质累积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适宜的氮素供应水平下总干物质和肉质根干物质的快速累积持续期延长,最大累积速率提高,肉质根最大干物质累积速率和总干物质快速累积出现的时间提前;同时萝卜生育前期的库活性以及叶片的干物质累积速率提高,而且整个生育期的源活性、整株及肉质根的干物质累积速率也保持了明显优势。【结论】适宜的氮素供应可以有效地协调萝卜干物质的累积特征参数与源库活性的关系,从而影响萝卜干物质的累积,并最终影响肉质根的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21期)

源库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不同穗型超级稻3种栽培株型的源库特征,最大程度发挥超级稻的产量潜力,选用3个不同穗型的超级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即南粳9108(中穗型)、武运粳24号(大穗型)和甬优2640(特大穗型),通过3种氮肥运筹塑造穗盖顶、中间型和草盖顶3种不同栽培株型群体,分析不同穗型超级稻3种栽培株型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物质生产力和物质转运力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品种3种株型群体的产量均依次为中间型>草盖顶>穗盖顶,其中中间型平均较穗盖顶和草盖顶增产6.31%和3.45%,且穗型越大,中间型增产幅度越大,甬优2640中间型分别较穗盖顶和草盖顶增产8.51%和5.36%。不同穗型品种3种株型均表现为穗盖顶穗数不足,草盖顶每穗粒数低,穗型较小,且均群体库容量较小,而中间型具有足量、壮秆的大穗,群体库容量大;中间型的叶面积指数(LAI)、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冠层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均占优势,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最高,平均较穗盖顶和草盖顶高18.27%和5.59%,茎叶干重对籽粒贡献率最低,均低于20%;穗盖顶在上述指标中均不占优势,草盖顶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和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较低,综上,中间型是一种源强库大的超级稻株型。本研究为超级稻最佳栽培株型的调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源库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罗亢,曾勇军,胡启星,陈乐,易艳红.不同时期弱光胁迫对晚稻不同耐弱光品种源库特征及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8

[2].屠晓,邓先亮,朱梦华,李晓芸,荆培培.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3种栽培株型的源库特征[J].核农学报.2018

[3].王兴才,丁国辉,武晓玲,杨峰,雍太文.带状间作大豆品种产量差异的源库特征研究[C].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7

[4].解保胜,赵黎明,那永光,顾春梅,王士强.温光条件与寒地水稻产量和源库特征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6

[5].董文军,杨忠良,来永才,田云录,张彬.非对称性增温对江淮粳稻植株源库特征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

[6].张凤杰,高聚林,许子清,胡树平.超高产春玉米源库特征对产量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16

[7].徐富贤,张林,熊洪,朱永川,刘茂.冬水田栽培模式对杂交中稻源库特征和营养吸收利用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5

[8].樊志磊.水稻源库特征和氮素积累转运特性对氮浓度的响应及其与氮效率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15

[9].王强,贝丽柯孜·阿西木,麦麦提·牙森,帕提古丽,杨涛.温室番茄源库协调下冠层光分布特征及群体光合生产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5

[10].王雪,张阔,孙志梅,苗泽兰,刘欢.氮素水平对萝卜干物质累积特征及源库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4

论文知识图

目标特征库样本表种植密度对西葫芦源库比的影响干物质积累量与种植密度间的关系图产量与粒数/叶面积(a)、粒数/叶干重...种植密度对西葫芦源供应能力、库容量的...仿真模型图

标签:;  ;  ;  ;  ;  ;  ;  

源库特征论文_罗亢,曾勇军,胡启星,陈乐,易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