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荣海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中学341411
《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一个人,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随风倒、随大流,才是一个为众人接纳、激赏的君子。高考作文也是如此,它毕竟不同于文学创作,是“戴着镣铐跳舞”,必须和着一定的节拍(和);但同样的节拍,却可以有不同的编舞、异样的主题(不同)。一味的“和”,千篇一律,会让你“泯然众人矣”,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绝对的“不同”,违背了游戏规则,却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一篇文章只有做到了“和谐而不与他人千篇一律,不同而不与规则相互冲突”,才能于众人中凸显“独我”本色,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得到承认,获得青睐。
一、和而不同立意喜人
立意要“和”,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与要求相和,紧扣话题,不能打“擦边球”,更不能游离于话题之外。二是要与公共道德观相和,不能挑战伦理道德的底线。要顺应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政策法规,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原则的立场。文章可以揭露腐败、邪恶,但要防止将文章写成假恶丑的展示台,更不能情绪化、片面化,对整个社会冷嘲热讽,全盘否定。三是要与青年学生的身份相和,要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乐观的精神。低级消沉、心态苍老、看破红尘不应该是年青人的心态。立意更要“不同”。唐代杜牧认为:“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的确,“意犹帅也”,战无不胜的军队少不了出类拔萃的将军,赏心悦目的文章必须具备高远新颖的立意。要想立意独出机杼,就应当力戒思维的惰性,少受别人的约束,避免程式化,拒绝假大空。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真切的感受,写自己独特的思想,力求把立意往纵深和横向开拓,突出“高”与“新”。立意高是纵向思维的结果,即在自己的认识水平上,尽量提高文章的立意,使文章即使是从小处着手,也能从大处着眼,具有时代感,表现出一种大气。
二、和而不同选材服人
选材要“和”。首先是与事实相和,即注意材料的确切与真实,切忌胡编乱造。其次是材料与立意相和,要贴切,不能牵强附会,“要什么给什么”,这是选材的基本要求。但如果满足于“和”,就难免会出现选材的“低幼化”倾向。我们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记叙文,写做好事就是给老奶奶挑水,给老爷爷打扫卫生;写同学情谊,则是为小摩擦友谊破裂,后又因同学要转学而和好如初。议论文,提到为人民服务,就是雷锋、徐虎加孔繁森;提到努力发奋,就是爱迪生、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这些千篇一律的“万能材料”、面目可憎的“万能论据”缺乏说服力,难以令人信服,只会让阅卷老师摇头生厌。这些材料虽“和”,但它属于“我们”,而非“独我”所有,当然也就不能显出“我”之“不同”。在选材上凸显个性,要强调一个“精”字,自身经历、日常感受,阅读所及、趣闻轶事,眼前现实、未来发展,正面反面、古今中外,格言警句、比喻数据……只要是与主题一致的,我们尽可能多的从记忆仓库中拿出来,然后精选出最有表现力的和新鲜的组织到文章之中。当然,使用旧材料,如果能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得出新的观点,也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三、和而不同文体怡人
文体要“和”。一是与材料要求相和,有些话题本身就有较强的文体倾向性,如2002年高考北京卷的话题“规则”,就比较适合写议论文,编故事也行,写抒情散文就比较困难。二是与自己的能力相和,要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文体: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善于记叙描写的,可以选择记叙文;逻辑思维比较严密,善于议论说理的,可以选择议论文;感情丰富、视野开阔的,可以选择散文。三是与文体特征相和,淡化文体,不是说不要文体;淡化文体要求,不等于淡化文体意识。选定了一种文体,就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文章要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否则,就会写成“四不象”。文体也要力求“不同”。高考话题作文对文体的限制越来越小,考生可根据自身因素,大胆采用新文体。无论是书信、童话、寓言、诗歌、戏剧,还是小小说、演讲稿、辩论稿,甚至是实验报告、病历诊断、招生简章等等,这些所谓的“另类文体”,只要运用得当,就能真切自如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个性认识与深刻感受,就会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令人心旷神怡。不过,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要量力而行。
四、和而不同语言醉人
语言之“和”,表现在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和逻辑规则,无语病,无生造词语,不滥用文言、方言土语;也表现在通俗易懂,不晦涩费解,言之有物,不空洞虚飘:一句话,要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不给阅卷老师制造理解上的障碍。语言的“不同”,对于一篇高考作文,其重要性自不待言。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给。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时习作中有意识的追求,考试中就能熟练地“包装”一些语句,弄出几颗明亮的“星星”,会使自己的作文生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那么如何才能让语言“气象峥嵘,色彩绚烂”,达到醉人的效果呢?首先要有意识地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其次整散结合,整句使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增强语句气势,但如果只用整句,又会显得呆板,加上些散句就会使语言整齐中富变幻,读来灵动,活泼。再次借用名言名句,名句名言如珠如玉,恰当地借用会使你的作文熠熠生辉,闪光耀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