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刘步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须能写作,须能读书,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但由于一些老师采用了“读写分离”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得学生对写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谈文色变”。其实,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应是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两个方面,二者关系密切相联,有机统一在语文教学之中,有互动性、渗透性、互助性。
一、品味思想,激发写作兴趣
细细翻阅、体味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它们不仅拥有“美丽的脸庞”,还拥有“高尚的灵魂”,即文章的思想。这或是作者内心最质朴的表达,或是智慧的结晶。
《最大的麦穗》就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佳作,通过讲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结果弟子们挑挑拣拣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而《三亚落日》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如诗如画的画面,在学生对优美词句体味并产生美感的刹那,一定有人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生出写作的冲动和热情。
二、厚积薄发,成竹在胸
语文教学中,“读”实际上是作者“写”的逆向活动过程。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打开文章的字、词、句、篇等外在语言材料入手,像剥竹笋一样,层层深入。阅读是吸收,习作是释放;阅读是根,习作是果实。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从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词句是文章的砖瓦,长期积累,久而久之,词汇丰富了,写文章就下笔有神了。
三、延伸阅读,着眼仿写
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指出: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进作文教学,首先要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阅读和作文,一个吸收,一个倾吐,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阅读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是作文的基础,寓作文教学于阅读教学之中,正是正确处理阅读与作文关系的突出体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做到借读悟写,就一定能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之上。
小学生思维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小学生的抽象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抓住小学生这一思维阶段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挖掘一些典型的段落给学生赏析,让他们“依葫芦画瓢”进行仿写训练。语文教材中文章的语言是经过百般锤炼的,常有高度概括的语句,教师可抓住文章中的概括处,让学生进行适度的扩展写作训练。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写能力是在日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提高的。老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借阅读之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将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读和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思维,使学生的想象纵横驰骋,主动表达,热爱表达,善于表达。学生只有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作文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学生写作由被动到主动,由“怕文”到“乐文”,逐步走上轻松习作之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同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告诉我们多读多写是发生质变的关键之所在。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读写结合,因文而异,抓住特点。为了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要切实灵活、系统地指导学生练笔,指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大胆合理地展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如学了《海伦凯勒》,我又布置了学生写《海伦凯勒到我们中间来》、《海伦凯勒的给我们上了一节课》等作文,这样既让学生走进课文、走入主人翁的心灵世界,促进了学生对主人翁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的感悟,又激发了学生对生活对理想的追求。课后习作基于阅读,有感而发,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同时又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