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风险预控体系融合唐军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风险预控体系融合唐军

甘肃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是煤矿企业的基础工程,是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是在继承以往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发展完善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方法。本文分析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风险预控体系融合。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风险预控体系;融合;

做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是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具体实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或者反作用于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进程,若不及时解决,将会产生一些不利影晌。

一、重要意义

1.突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要求标准化的所有工作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出发点和着眼点,紧紧围绕矿井安全生产来进行。

2.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煤矿的安全生产行为必须是合法的和规范的,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等法津、法规和规章、规程的要求。

3.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加强煤矿安全基层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深入持久地组织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有效措施,突出体现了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

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风险预控体系融合

1.标准体系的统一与制度保障。通过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定期评价标准对标,将二者不一致的部分整理出来,上报上级部门确认后,将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中新增的内容作为新的标准统一填加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标准中,做到了标准的统一。制定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工作目标和组织机构以及检查方式,使融合后的标准得以有效落实。

2.宣贯到位,切实做到思想融入。为了使各级管理人员充分理解两个标准融合的具体情况,多渠道培训标准,教授融合的措施方法。通过培训宣贯让全体员工认识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融合涵盖了安全生产的各环节、人机环管的全覆盖,应用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管控,体现绩效管理提升和双控体系的持续改进。通过培训宣贯,大家深刻认识到融合的意义,理清了思路,为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运行机制融为一体、统一标准、总体推进。制定并下发了《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方案》,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以下简称《评分方法》)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逐项对比,将《评分方法》中新增的考核标准导出,根据专业类别导入现有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新的考核标准。这样,管理人员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系统里录入隐患时就等于是贯彻落实了《评分方法》,实现了《评分方法》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一是总体思路。以安全风险预控为抓手,通过深化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目标,通过典型引领、以点带面、量化考核等方法,强化安全生产过程管控和安全责任落实,提升安全生产绩效,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二是工作目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达神华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行业一级;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样板煤矿的创建。三是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副矿长和副总为副组长、科队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融合工作总体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管办,办公室主任由安管办主任兼任。四是检查考核推进。根据《评分方法》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达标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达标组、通风专业达标组、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专业达标组、采煤专业达标组、掘进专业达标组、机电专业达标组、运输专业达标组、职业卫生达标组、安全培训和应急管理达标组、调度和地面设施达标组。各专业组每月开展一次全面自查,将自查出的问题录入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信息系统,对问题进行跟踪督办,责任区队按照“五定”原则进行整改。检查中要求各组组长亲自组织,确保检查不走过场;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考核打分,定出等级。同时进行安全风险专项评估工作,重点针对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后,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省内发生重特大事故后,开展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评估工作。

4.考核奖惩兑现。对自检工作不认真和存在隐患未按期整改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上级部门和地方监管部门查出的重大隐患而各专业组未查出的,要对相关专业检查人员进行连带处罚;查处重大安全隐患的,结合相关管理办法给予奖励。每月考核的结果纳入经营绩效考核,在当月工资中兑现。

三、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各个企业也努力实施、期望达到人性化管理的目标。所以,管理者要清楚自己的权力和职责,基层员工要明晰、遵守、尊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标准,工作过程中真正做到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尽量淡化人为因素,防止企业领导的指示凌驾于标准之上。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过程中,要灵活机动,不拘一格,现在安全管理提倡换位思考,安全生产标准化也是,根据不同企业、不同矿井、不同地点的不同情况,要制定符合实际、便于执行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方案,从而能进一步促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合理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核机制。为杜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阵风”现象,关键在于考核机制,必须逐步完善适合本企业、本矿井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核机制。如某矿推行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动态区”、“静态区”划分,实行“动态验收”及“静态验收”打分制,得到了基层的认可,有力地推进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具体如下,一是矿井划分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动态区和静态区,根据具体情况对两者实施不同的考核机制。二是实施“动态验收”及“静态验收”打分制,即动态验收和静态验收得分各占最终检查得分的50%,两者相加之和即为最终月度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检查得分。

3.制定验收标准体系。将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融入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扩大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同时把风险预控体系内操作性不强,偏理论化的部分进行删除,减少其中的元素,将此作为统一的验收标准。与国家的行业标准体系—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相融合一致,最终形成地方检查验收,行业管理部门检查验收,企业帮井检查验收相统一、相融合,杜绝两张皮现象。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风险预控体系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要全面把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内容,将其与风险预控体系相融合,采用风险预控管理措施和方法,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闭环管理和循环,加强对煤矿风险预控的审核与改进,是实现煤矿长治久安和安全生产达标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刚.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2):69—69.

[2]王广.煤矿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的失效分析及对策探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5):19.

[3]李东印.科学采矿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评价方法[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6.

标签:;  ;  ;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风险预控体系融合唐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