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机制论文-杨雁嫦,朱佩文,邵毅

蒸发机制论文-杨雁嫦,朱佩文,邵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蒸发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强脉冲光,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皮肤红斑痤疮

蒸发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杨雁嫦,朱佩文,邵毅[1](2019)在《强脉冲光缓解蒸发过强型干眼症的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眼症(dry eye disease,DED)与近眼睑处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如眼红斑痤疮等)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是红斑痤疮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期研究发现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患者在接受IPL治疗时干眼的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述IPL缓解干眼的可能机制,并讨论其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于坷鑫,姚靖,王佳娣,曹丛红[2](2018)在《清眩润目饮治疗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清眩润目饮对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兔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将25只雄性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高剂量清眩润目饮组、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改良睑板腺口灼烧法制备兔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造模后,高、低剂量组每天分别予27.2mg/kg、6.8mg/kg的清眩润目饮灌胃,模型组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滴,1次/d点双眼,各组连续给药28d。各组分别在实验前第14d、实验前第7d、造模后当天、造模后第7d、造模后第14d,对全部实验兔行SchirmerⅠ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定。造模后15d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制备兔角结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兔角膜组织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兔角结膜中TNF-α、IL-1、IL-6的浓度含量。结果:(1)BUT、SⅠt:造模后7d,西药组、高、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的BUT、SⅠt较造模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西药组、高、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NF-α、IL-1、IL-6:ELISA法检测显示,模型组兔角结膜中的TNF-α、IL-1、IL-6浓度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和高、低剂量组兔角结膜中的TNF-α、IL-1、IL-6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高剂量组作用优于西药组。(3)病理组织学检查:造模后14d,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分层好,基底部细胞排列呈柱状,靠近角膜上皮呈鳞状改变,结膜可见完整的上皮层和结膜下组织层,杯状细胞排列紧密;模型组角膜上皮层细胞数减少甚至剥脱缺失,基质层分层紊乱,结膜上皮细胞层不规则脱失,杯状细胞大量减少;西药组、高剂量组兔角膜形态接近正常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清眩润目饮可以通过下调蒸发过强型干眼兔角膜和结膜中TNF-α、IL-1、IL-6的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眼表症状,增加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万梦娇[3](2016)在《基于液滴蒸发分子梳技术的DNA分子拉伸及其图案动力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溶液中的单分子DNA的可视化和操纵技术,有助于研究DNA分子的物化性质及其应用,加深了人类对生命基元的探索和对生命基本原理的认识。另外,基于单分子DNA的有序2D/3D结构,可以作为微纳传感器件的构成单元,开展微检测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分子梳技术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借助界面力拉伸操纵处于溶液中的DNA分子的技术。本文结合高分辨荧光成像系统和高精度接触角分析系统,研究了在液滴蒸发分子梳法中,缓冲液和DNA分子浓度对DNA液滴蒸发和DNA分子拉伸结果的影响,以及DNA蒸发形成的自组装图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利用液滴蒸发法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实现了对DNA分子的完全拉伸操纵。用高分辨荧光成像显微技术研究了 DNA分子在蒸发液滴内的定向移动,以及缓冲液浓度、溶液酸碱性、基底平整度与疏水性对DNA拉伸结果的影响。其次,利用高精度接触角分析系统研究了在不同缓冲液和DNA分子浓度下,DNA液滴的动态蒸发过程。实验发现,在DNA液滴蒸发过程中存在两种关键的蒸发模式:常接触角模式和常接触面积模式,并且这两种模式均受到缓冲液和DNA分子浓度的影响。其中,常接触角模式只存在于低浓度下,随着浓度升高此模式逐渐被混合模式所取代。常接触角模式的存在有利于实现DNA分子均匀拉伸。常接触面积模式在各种浓度普遍存在,在高浓度下,常接触面积模式持续时间更长,在这种情况下,拉伸的DNA分子容易形成一种环状分布图案。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可以将DNA环状图案的形成归因于“咖啡环”效应和分子梳原理的共同作用。最后,对DNA液滴蒸发形成的一种“DNA多边形网状图案”进行初步研究,统计并分析了这种图案的特点和规律。(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9-01)

顾宇亮,高卫萍[4](2016)在《蒸发过强型干眼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蒸发过强型干眼(EDE)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一致的观点。多数研究表明,EDE的发病核心是脂质层异常,而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瞬目异常、环境、性激素水平异常、眼睑暴露是在其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视频终端综合征(VDT)、角膜手术、佩戴角膜接触镜、ω-3脂肪酸(也称为Omega-3脂肪酸或者n-3脂肪酸)缺乏等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本文就EDE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张斯亮[5](2016)在《气波蒸汽再压缩机制及在多效蒸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淡水资源极度匮乏,相反,无法被人类生活、工业生产直接使用的海洋水、工业废水等含盐水占水资源比例95%以上。因此针对含盐水处理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如今,世界范围内用于含盐水处理的技术主要有热法、冷冻法、膜法、化学法等,而较为成熟的主要为热法中的多效蒸发、多效闪蒸技术以及膜法中的反渗透技术。相比于多效蒸发技术,反渗透技术不适宜处理高浓度工业含盐废水,而多效闪蒸技术相比于多效蒸发消耗能量较大。因此多效蒸发技术具备较广泛的浓度适用性及节能特性,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提升多效蒸发技术的节能特性,国内外学者已将蒸汽再压缩技术耦合进入多效蒸发系统,目前主要为热力蒸汽再压缩技术以及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然而热力蒸汽再压缩技术中作为蒸汽再压缩装置的喷射器具有增压效率低的问题;机械蒸汽再压缩技术中的蒸汽压缩机又具有开发、制造成本高昂,研究进入瓶颈的问题;因此本文开创式将气波增压技术引入多效蒸发系统,以解决以上两个主要问题。本文针对R718蒸汽间断波相互作用规律及增压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利用气波增压技术进行增压的不同气波增压器进行了结构设计、优化分析;针对已耦合气波增压技术的多效蒸发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初步完成了气波蒸汽再压缩多效蒸发实验平台的搭建及系统评测,其主要工作和相关结论如下:(1) R718蒸汽间断波相互作用规律及运动激波增温增压特性研究构建能够充分描述R718蒸汽间断波相互作用规律的激波对撞管CFD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激波管内R718蒸汽间断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增压通道内激波、接触面、膨胀波等各种间断波的反射、透射作用后的压力、温度、相变分数、声阻抗等物性参数,总结得到含有真实气体效应的R718蒸汽激波、膨胀波和接触面的周期性反射规律,并通过对物性参数波图的详细分析,发现运动激波的制热、增压效果明显,一次激波增压压比可达3.77,迭加激波增压压比高达12.84,应用在多效蒸发系统中可大幅降低驱动蒸汽品质要求;且在高真空环境中,迭加激波制热效应显着,可将低压饱和蒸汽温度从278K增温至930K,可为特定化学反应提供即热工况。(2)两种气波增压器结构模拟优化研究及对比通过确立四端口气波增压器及对撞型气波增压器的工作波图,分别确定两种气波增压器的初步结构设计参数,构建叁维CFD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模拟结果的分析,优化叁维结构设计参数,并完成设备工程图纸的绘制。目前四端口气波增压器已完成实体设备的加工制造,可实现进出口相对角度的灵活调节,以适用不同工质、工况;而对撞型气波增压器已申请相关发明专利(CN104533851A)(3)气波蒸汽再压缩含盐水处理系统(MED-WVC)分析、评测研究基于耦合HYSYS物性参数库的热力学分析程序的工艺计算结果以及热力学分析的最佳工况参数,完成了多流程、多再压缩模式的MED-WVC实验平台的设备选型、配管以及平台搭建,平台占地面积10m2,可实现多种对比实验。该实验系统工艺已申请2项发明专利(CN104399267A、CN104436728A)热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在系统较优工况下:首效温度为65摄氏度,末效温度为45摄氏度,再压缩温度为75摄氏度,系统总效数为10效,四端口气波增压器的使用可降低驱动蒸汽压力品质需求达到50%,而对撞型气波增压器的使用,最高可降低驱动蒸汽压力品质达到85%。通过对含盐水处理系统的实验评测,确定真空条件下系统蒸发效果远优于正压条件下,自循环功能的引入可提升系统性能,且气波增压器增压压比可达2.86,压缩效率为36.2%,验证了热力学分析中气波再压缩技术的引用可降低驱动蒸汽压力品质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柴峰[6](2015)在《脱硫废水蒸发的调控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增长,电力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燃煤发电仍是主导。而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态污染物是我国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根源,在大多数电厂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FGD)技术应用最广,也取得了较好的脱硫效果。但该技术需排出脱硫废水,传统的脱硫废水处理方式无法满足现阶段电厂的需求,尤其是随着2015年1月1日起新环保法的正式施行,以及2015年4月颁布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如何实现脱硫废水的零排放是目前电力行业面临的难题。本文针对烟气脱硫后产生废水的处理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脱硫废水处理方式,即将脱硫废水经压缩空气雾化后喷入空预器后的高温烟道,利用烟气余热将废水雾化液滴蒸发,而蒸干后的盐分进入后续除尘系统脱除,这样既利用了烟气余热以实现能源节约,又有效地处理了脱硫废水,实现了电厂脱硫废水的零排放。本文采用实验室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综合研究脱硫废水蒸发中的关键技术,以所建小型废水蒸发模拟实验台为基础,分别研究烟气温度、烟气流速、气液比、烟气流量和废水流量、废水初始温度等因素对脱硫废水蒸发的影响,对比了单、双流体喷嘴和顺流、逆流喷射的蒸发效果。采用不同的表征手段及检测方法(EDS、XRD、SEM等)对脱硫废水蒸干后所剩盐分的微观结构、成分变化等开展研究,并研究其比电阻变化,探讨了对除尘的影响,通过腐蚀试验阐述了其腐蚀机理。同时采用CFD模拟技术,使用Solid Works创建模型并利用Gambit和ICEM CFD进行网格划分,使用CFD模拟软件FLUENT进行脱硫废水蒸发过程的数值模拟,探究了喷嘴布置方式、雾化液滴粒径以及烟气温度和流速对蒸发效果的影响,本课题的研究为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脱硫废水蒸发技术的工程应用打下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5-12-01)

黄鹤龄,李平,莫元外[7](2015)在《炎性细胞因子在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01/2015-01我院诊治的蒸发过强型干眼患者39例65眼为研究对象。另取健康体检者30例53眼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抗炎药物治疗。治疗前测定两组泪液TNF-α、IL-1、IL-6、IL-8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并于治疗后1、4、10wk检测试验组上述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组内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泪液TNF-α、IL-1、IL-6、IL-8水平均显着低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10wk时观察指标评价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逐渐朝向正常值方向变化。治疗后1、4、10wk患者泪液TNF-α、IL-1、IL-6、IL-8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上述各项指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NF-α、IL-1、IL-6、IL-8在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患者中特异性升高,可作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或疗效监测的重要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张永建[8](2015)在《胶体液滴的蒸发及其自组装图案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滴的蒸发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同时也是纳米颗粒自组装的重要手段。如何对液滴蒸发图案根据需要进行调控,既是技术上的挑战,也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问题,因而一直是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实时观测的方法研究高分子、无机盐、表面活性剂等添加物对胶体液滴蒸发的影响规律,探索基底润湿性、粗糙度以及胶体颗粒润湿性对蒸发图案形成的作用机理,讨论基底振动和外加磁场对蒸发图案的调控机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研究了SiO2胶体液滴的实时蒸发过程和蒸发裂纹形成机制。实验发现,当体系中不添加高分子时,液滴蒸发呈现显着的“咖啡环”图案,并形成龟裂状裂纹。当加入少量PEO高分子聚合物后,液滴蒸发过程中的“咖啡环效应”得到抑制,形成了均一的蒸发图案,蒸发裂纹也由切向传播转变为径向传播。更重要的是,加入PEO后,裂纹的传播速率下降约3个数量级。这是因为, PEO与SiO2颗粒形成大尺寸聚集体,增大了体系颗粒的不均一性,从而在蒸发过程中易于诱发裂纹的形核,降低了裂纹扩展的驱动力。系统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胶体液滴蒸发时辐射状裂纹的形成机制。实验发现裂纹生长方向从液滴边缘指向液滴中心,且裂纹数量随胶粒含量的增大而减少。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内部液相区表面张力对外部凝胶区的牵引作用,液滴形成从边缘指向内部的辐射状波纹,这预示着类似宏观应力的建立并最终导致辐射状裂纹的形成。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裂纹的生长速率与H3/5成正比。进一步探索了利用表面活性剂调控胶体液滴蒸发裂纹的新方法及其物理机制。当表面活性剂(SDS)引入PTFE胶体液滴体系后,蒸发过程中的辐射状波纹得到抑制。这是由于SDS的加入使得内部液相区的表面张力显着下降,不足以使外部凝胶区形成宏观应力。当加入0.5%SDS时,裂纹生长方向由原来的从外向内转变为由内向外。当加入3%时,蒸发裂纹得到完全抑制。这些结果表明胶体颗粒间的毛细作用力对蒸发应力的产生和释放发挥着重要作用。NaCl与PTFE颗粒对液滴最终蒸发图案的形成具有复杂的协同效应。NaCl的存在,改变了胶体液滴蒸发产生的应力分布,抑制了向外的毛细补偿流,有利于获得宏观上厚度均匀的蒸发沉积图案。NaCl与PTFE颗粒耦合形成了凹凸不平的树枝状形貌,该形貌的形成过程有可能是蒸发应力释放的独特方式。为揭示不同实验条件对胶体液滴蒸发图案的影响规律,分别改变基底的润湿性、粗糙度和颗粒的润湿性等条件进行实验。发现当基底材料为亲水性载玻片时,液滴蒸发过程中叁相接触线被钉扎,“咖啡环效应”显着。当基底材料为疏水性石蜡膜时,液滴接触线随蒸发进行而移动,液滴蒸发颗粒形成壳层并断裂。蒸发裂纹的数量随基底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多。疏水性较强的SiO2颗粒分散液蒸发时“咖啡环效应”得到抑制且裂纹间距小,而亲水性较强时“咖啡环效应”明显,裂纹间距较大。实验研究了振动场和磁场对液滴蒸发图案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当选择合适频率和振幅的基底振动时,液滴的蒸发图案发生显着改变。这说明基底振动有可能改变液滴的毛细补偿流,从而引起液滴内部颗粒输运的变化。而磁场的引入,改变了磁性Fe3O4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改变液滴的蒸发过程,并且最终蒸发图案与磁场的施加方向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15-03-01)

宋卫康,丁文其,崔玉军[9](2014)在《恒定大气条件下砂土蒸发机制的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尺寸模型试验对法国枫丹白露砂土的蒸发机制进行研究。利用模型箱进行各种大气条件下砂土上覆水层蒸发试验,验证模型箱的工作性能和蒸发速率的计算方法;而后进行恒定大气条件下的大体积砂土(无上覆水层)水分蒸发试验,研究蒸发过程中大气参数和土体参数的变化,并根据试验结果对砂土蒸发机制和实际蒸发速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箱工作性能良好,所采用的蒸发速率计算方法合适;土体温度受土体蒸发过程的影响;土–大气交界面存在2个较大的温度梯度;空气的相对湿度随着蒸发的进行逐渐降低;土体蒸发对土体含水量的影响与蒸发时间和土体阻抗有关;土体浅层基质吸力梯度随蒸发的进行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本刊讯[10](2013)在《胶体液滴蒸发裂纹的调控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一项研究提示,高分子添加物可改变胶体液滴蒸发裂纹的扩展方向和速度,从而实现蒸发图案的调控,为进一步揭示胶粒自组装裂纹形成机制和制备大面积有序自组装结构提供了借鉴.题为"高分子添加物对胶体液滴蒸发图案和裂纹的调控作用"的研究论文发表于SCIENCE CHINA 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2013年第9期,从裂纹形核角度研究了裂纹的扩展动力学特征及其物理机制,由西北工业大学(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3年26期)

蒸发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清眩润目饮对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兔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将25只雄性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高剂量清眩润目饮组、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改良睑板腺口灼烧法制备兔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造模后,高、低剂量组每天分别予27.2mg/kg、6.8mg/kg的清眩润目饮灌胃,模型组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滴,1次/d点双眼,各组连续给药28d。各组分别在实验前第14d、实验前第7d、造模后当天、造模后第7d、造模后第14d,对全部实验兔行SchirmerⅠ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测定。造模后15d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制备兔角结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兔角膜组织形态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兔角结膜中TNF-α、IL-1、IL-6的浓度含量。结果:(1)BUT、SⅠt:造模后7d,西药组、高、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的BUT、SⅠt较造模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西药组、高、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NF-α、IL-1、IL-6:ELISA法检测显示,模型组兔角结膜中的TNF-α、IL-1、IL-6浓度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和高、低剂量组兔角结膜中的TNF-α、IL-1、IL-6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高剂量组作用优于西药组。(3)病理组织学检查:造模后14d,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分层好,基底部细胞排列呈柱状,靠近角膜上皮呈鳞状改变,结膜可见完整的上皮层和结膜下组织层,杯状细胞排列紧密;模型组角膜上皮层细胞数减少甚至剥脱缺失,基质层分层紊乱,结膜上皮细胞层不规则脱失,杯状细胞大量减少;西药组、高剂量组兔角膜形态接近正常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清眩润目饮可以通过下调蒸发过强型干眼兔角膜和结膜中TNF-α、IL-1、IL-6的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眼表症状,增加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蒸发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杨雁嫦,朱佩文,邵毅.强脉冲光缓解蒸发过强型干眼症的机制探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9

[2].于坷鑫,姚靖,王佳娣,曹丛红.清眩润目饮治疗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的作用机制[J].国际眼科杂志.2018

[3].万梦娇.基于液滴蒸发分子梳技术的DNA分子拉伸及其图案动力学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6

[4].顾宇亮,高卫萍.蒸发过强型干眼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临床眼科杂志.2016

[5].张斯亮.气波蒸汽再压缩机制及在多效蒸发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柴峰.脱硫废水蒸发的调控与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7].黄鹤龄,李平,莫元外.炎性细胞因子在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5

[8].张永建.胶体液滴的蒸发及其自组装图案调控机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

[9].宋卫康,丁文其,崔玉军.恒定大气条件下砂土蒸发机制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

[10].本刊讯.胶体液滴蒸发裂纹的调控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J].科学通报.2013

标签:;  ;  ;  ;  

蒸发机制论文-杨雁嫦,朱佩文,邵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