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支架,包含固定件和运动件;运动件包含由转动部和支撑部构成;而固定件的表面具有隆起部,隆起部相对固定件的一侧为不封闭的形成腔体,隆起部背离固定件的一侧具有开口;其中,运动件的转动部位于隆起部的腔体内,而运动件的支撑部从隆起部的开口穿出暴露在固定件外;所述开口沿纵轴方向进行延伸形成限位起点和限位终点。同现有技术相比,可将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直接安装在电子设备的机壳上,在使用过程中,支撑部可以以转动部为支点在开口的限位起点和限位终点之间进行转动,以此调节设备的仰角角度。当调节好角度后,支撑部可与台面接触,从而使得设备、台面以及支撑部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固定结构,以此使整个设备得到充分的支撑。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铰链支架,其特征在于:包含固定件和运动件;所述运动件包含由转动部和支撑部构成的T字形结构;而所述固定件的表面具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相对所述固定件的一侧为不封闭的形成能够容纳所述运动件转动部的腔体,所述隆起部背离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具有开口;其中,所述运动件的转动部位于所述隆起部的腔体内,而所述运动件的支撑部从所述隆起部的开口穿出暴露在所述固定件外;所述开口沿纵轴方向进行延伸形成限位起点和限位终点,所述支撑部以所述转动部为支点在所述开口内进行上下转动;向下转动时,由所述开口的限位起点对所述支撑部的转动幅度进行限定;向上转动时,由所述开口的限位终点对所述支撑部的转动幅度进行限定。
设计方案
1.一种铰链支架,其特征在于:包含固定件和运动件;
所述运动件包含由转动部和支撑部构成的T字形结构;而所述固定件的表面具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相对所述固定件的一侧为不封闭的形成能够容纳所述运动件转动部的腔体,所述隆起部背离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具有开口;
其中,所述运动件的转动部位于所述隆起部的腔体内,而所述运动件的支撑部从所述隆起部的开口穿出暴露在所述固定件外;
所述开口沿纵轴方向进行延伸形成限位起点和限位终点,所述支撑部以所述转动部为支点在所述开口内进行上下转动;
向下转动时,由所述开口的限位起点对所述支撑部的转动幅度进行限定;向上转动时,由所述开口的限位终点对所述支撑部的转动幅度进行限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横向宽度与所述支撑部截面的直径长度相匹配,所述支撑部的外圆紧密贴合在所述开口的横向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一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支撑杆,所述开口的限位终点和所述开口的限位起点对应所述支撑部,形成与所述支撑部截面形状相适配的弧形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限位起点为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限位起点延伸至所述固定件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限位终点延伸至靠近所述隆起部的中心位置;
在所述支撑部向上转动并抵住所述限位终点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件的夹角为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为圆柱形杆状结构;
所述腔体的形状与所述转动部的形状相匹配,并与所述转动部紧密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部与所述固定件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铰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部与所述固定件采用压铸或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铰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还设有与电子设备的机壳进行连接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通过螺钉将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铰链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采用粘接、吸附或扣接的方式固定在电子设备的机壳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脑、仪器、通讯设备等电子设备机壳上的铰链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仪器仪表设备,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为了某种使用的需求,需要将整个设备竖直放置在台面上,这样可以使设备的屏幕正对使用者,从而使得使用者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但目前现有的做法,以平板电脑为例,一般都需要给平板电脑另外购置一个保护套,通过保护套上的盖体和套体的配合来实现整个平板电脑的竖直安放,但由于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保护套为了在与平板电脑进行配合安装时,避免给平板电脑造成磨损,所以一般都采用皮革、布料或塑胶等软性材料制作而成。但由于软性材料的自身刚性较差,所以在对平板电脑进行支撑时,很容易使设备出现倒塌的现象,特别是在经长时间使用后,倒塌的现象就越发平凡。并且在设备发生倒塌现象后,会使平板电脑产生强烈的震动,很容易对设备内部的器件造成损伤。
另外,由于目前市面上带有折叠功能的保护套的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如果用户的使用需求,仅仅只是为了能够将设备进行竖直放置对其进行操作的话,通过保护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支架,通过该支架可轻松的将电子设备进行竖直放置,并设备进行有效支撑,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设备出现倒塌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铰链支架,包含固定件和运动件;
所述运动件包含由转动部和支撑部构成的T字形结构;而所述固定件的表面具有隆起部,所述隆起部相对所述固定件的一侧为不封闭的形成能够容纳所述运动件转动部的腔体,所述隆起部背离所述固定件的一侧具有开口;
其中,所述运动件的转动部位于所述隆起部的腔体内,而所述运动件的支撑部从所述隆起部的开口穿出暴露在所述固定件外;
所述开口沿纵轴方向进行延伸形成限位起点和限位终点,所述支撑部以所述转动部为支点在所述开口内进行上下转动;
向下转动时,由所述开口的限位起点对所述支撑部的转动幅度进行限定;向上转动时,由所述开口的限位终点对所述支撑部的转动幅度进行限定。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可将本发明的支架直接安装在电子设备的机壳上。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固定件可与电子设备的机壳进行固定连接,而运动件的支撑部可以以转动部为支点在开口的限位起点和限位终点之间进行转动,用户可根据不同的使用习惯将支撑部转动到一个合适的角度,以此调整整个设备的仰角角度。当调节好角度后,支撑部可直接与台面进行接触,从而使得设备、台面以及支撑部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固定结构,以此使整个设备得到充分的支撑,可完全避免设备在使用中出现倒塌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开口的横向宽度与所述支撑部截面的直径长度相匹配,所述支撑部的外圆紧密贴合在所述开口的横向两侧。由于运动件的支撑部与开口的横向两侧紧密贴合,从而使得开口对支撑部具有较高的夹持力,当支撑部调节到合适位置时,可通过开口与支撑部自身配合的紧密程度,来实现支撑部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为一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支撑杆,所述开口的限位终点和所述开口的限位起点对应所述支撑部,形成与所述支撑部截面形状相适配的弧形段。从而能够增大开口的限位起点和终点与运动件支撑部受力时的接触面积,使得整个设备在竖直放置时,支撑部能够对整个设备进行更好的支撑。
另外,所述开口的限位起点也可延伸至所述固定件的表面,与所述固定件的表面成为一体为一平面。使得当设备无需竖直放置时,运动件的支撑部可以转动至开口的限位起点,使整个支撑部与固定件处在同一平面上,从而将整个运动件的支撑部完全收起,在通常的使用情况下,该支架可以很好的与设备融为一体,不会对用户的操作造成干涉。并且由于运动件的支撑部在开口的限位起点处处于休闲状态,所以不会受到任何外力的影响,更有利于整个运动件支撑部的收起。
优选的,所述开口的限位终点延伸至靠近所述隆起部的中心位置,在所述支撑部向上转动并抵住所述限位终点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固定件的夹角为90度。由于开口的限位终点延伸到了靠近隆起部的中心位置,从而使设备在进行竖直放置时可获得更大的仰角角度,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为圆柱形杆状结构;所述腔体的形状与所述转动部的形状相匹配,并与所述转动部紧密配合。由于运动件的转动部在与隆起部的腔体进行配合时为一个圆形的环面配合,从而使得两者的连接方式近似一个铰链的连接方式,有利于运动件的转动部在腔体内进行自转,并且由于转动部与腔体为紧密配合,从而使得腔体对转动部具有较高的夹持力,当转动部转动到合适位置时,可通过两者配合的紧密程度,来实现固定,避免转动部在腔体内出现打滑现象。
另外,所述隆起部与所述固定件采用压铸或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整个支架的强度。
为了满足这种装配需求,所述固定件上还设有与电子设备的机壳进行连接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通过螺钉将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机壳上。或者所述固定件采用粘接、吸附或扣接的方式固定在电子设备的机壳上。在实际的装配中,可根据具体的装配需求进行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支架中运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支架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位于开口限位起点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撑部位于开口限位终点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支架与电子设备机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铰链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铰链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铰链支架,包含固定件1和运动件。
其中,如图1所示,运动件是由转动部2-1和支撑部2-2构成,并且转动部2-1和支撑部2-2组成一个T字形的结构。而固定件1的表面具有一个隆起部3,隆起部3相对固定件1的一侧为不封闭的形成能够容纳运动件转动部的腔体,隆起部背离固定件1的一侧上具有一个开口4,如图2所示。
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如图3所示,将运动件的转动部2-1设置隆起部3的腔体内,而运动件的支撑部2-2从隆起部3的开口4穿出暴露在固定件1外。
并且,该开口4沿纵轴方向进行延伸形成限位起点4-1和限位终点4-2,支撑部2-2可以转动部2-1为支点在开口4内进行上下转动。
如图4所示,当支撑部2-2向下转动时,由开口4的限位起点4-1对支撑部2-2的转动幅度进行限定。如图5所示,当支撑部2-2向上转动时,由开口4的限位终点4-2对支撑部2-2的转动幅度进行限定。
由上述内容可知,如图2和图6所示,可将本实施方式的支架直接安装在电子设备的机壳5上。具体的安装方式,可在固定件1上开设与电子设备的机壳5进行连接的定位孔8,定位孔8可通过螺钉9将固定件1直接固定在电子设备的机壳5上。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采用粘接、吸附或扣接的方式直接固定在电子设备的机壳5上。在实际的装配中,可根据用户具体的装配需求进行选择。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固定件1可与电子设备的机壳5进行固定连接,而运动件的支撑部2-2可以以转动部2-1为支点在开口4的限位起点4-1和限位终点之间进行转动,用户可根据不同的使用习惯将支撑部2-2转动到一个合适的角度,以此调整整个设备的仰角角度。当调节好角度后,如图7所示,支撑部2-2可直接与台面7进行接触,从而使得设备6、台面7以及支撑部2-2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固定结构,以此使整个设备得到充分的支撑,可完全避免设备在使用中出现倒塌的现象。
具体的说,开口4的横向宽度与支撑部2-2截面的直径长度相匹配,使得支撑部2-2的外圆可紧密贴合在开口4的横向两侧。从而使得开口4对支撑部2-2具有较高的夹持力,当支撑部2-2调节到合适位置时,可通过开口4与支撑部2-2自身配合的紧密程度,来实现支撑部2-2的固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支撑部2-2为一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支撑杆,而开口4的限位终点4-2和开口4的限位起点4-1对应支撑部2-2,形成与支撑部2-2截面形状相适配的弧形段。从而能够增大开口4的限位起点4-1和终点4-2与运动件支撑部2-2受力时的接触面积,使得整个设备在竖直放置时,支撑部2-2能够对整个设备进行更好的支撑。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隆起部3与固定件1采用压铸或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整个支架的强度。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铰链支架,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4的限位起点4-1可延伸至固定件1的表面,与固定件1的表面成为一体为一平面。使得当设备无需竖直放置时,运动件的支撑部2-2可以转动至开口4的限位起点4-1,使整个支撑部2-2与固定件1处在同一平面上,从而将整个运动件的支撑部2-2完全收起,在通常的使用情况下,该支架可以很好的与设备融为一体,不会对用户的操作造成干涉。并且由于运动件的支撑部2-2在开口4的限位起点4-1处处于休闲状态,所以不会受到任何外力的影响,更有利于整个运动件支撑部2-2的收起。
另外,开口4的限位终点4-2延伸至靠近隆起部2的中心位置,在支撑部2-2向上转动并抵住限位终点4-2时,支撑部2-2与固定件1的夹角为90度。由此可知,由于开口4的限位终点4-2延伸到了靠近隆起部2的中心位置,从而使设备在进行竖直放置时可获得更大的仰角角度,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铰链支架,第三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运动件的转动部2-1为圆柱形的杆状结构,而腔体的形状与转动部2-1的形状相匹配,并与转动部2-1紧密配合。从而使得两者的连接方式为环面的配合方式,近似一个铰链的连接方式,有利于运动件的转动部2-1在腔体内进行自转,并且由于转动部2-1与腔体为紧密配合,从而使得腔体对转动部2-1具有较高的夹持力,当转动部2-1转动到合适位置时,可通过两者配合的紧密程度来实现固定,避免转动部2-1在腔体内出现打滑现象。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3679.2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370742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F16M 11/10
专利分类号:F16M11/10
范畴分类:27H;
申请人:上海神畦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神畦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2150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潘园公路1800号3号楼26073室(上海泰和经济发展区)
发明人:黄斌斌;陈晨
第一发明人:黄斌斌
当前权利人:上海神畦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冯子玲
代理机构:31253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保护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