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交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交联,纳米,荧光,颗粒,肿瘤,鸦胆子。
免疫交联论文文献综述
彭昂惠,李昭强,张燕,冯德龙,郝冰涛[1](2019)在《非交联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及其二代测序技术建库方法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非交联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及其二代测序(Native ChIP-seq)技术,简化操作步骤,得到高质量ChIP-seq数据。方法裂解细胞,MNase切割DNA释放核小体,用组蛋白修饰的特异性抗体将组蛋白与DNA的复合物进行免疫共沉淀,蛋白酶K消化后进行DNA纯化,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产物用Tn5转座酶建库与传统建库两种方法进行文库构建并测序。结果与传统建库方法相比,Tn5转座酶建库经过Tn5片段化后直接进行目的DNA的扩增,操作简单,更加省时,效率更高;IGV可视化信号分布峰图显示两种建库方式获得的富集峰基本相同;两种建库方法获得的测序数据中,Tn5转座酶建库比传统建库获得更多的富集峰;Tn5转座酶建库后结果显示重复性良好,信噪比达到50%以上。结论 Tn5转座酶建库能提高建库效率并得到更好的数据质量,适用于组蛋白修饰的检测,为表观遗传研究提供更好的技术选择。(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毛奎荣[2](2019)在《钙交联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颗粒递送细胞因子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寻找有效的癌症治疗策略十分紧迫。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相比,免疫疗法显示出了很多特有的优势。但是由于肿瘤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特性,以及免疫治疗中的副作用限制了免疫治疗的应用。M-CSF是集落刺激因子家族中的一员,通过与巨噬细胞等单核吞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其增殖、分化和存活,从而通过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然而,M-CSF对全身免疫系统中巨噬细胞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可以携带不同性质的药物分子,改善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分布,并增强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富集和控制释放,从而提高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增强安全性。肿瘤细胞代谢产生的大量乳酸、氢离子使肿瘤细胞外具有弱酸性微环境(pH=6.5-6.8),为设计具有肿瘤酸度响应的靶向纳米递送体系提供了可行性。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种钙交联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载体靶向肿瘤递送M-CSF,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方法:通过钙交联的方式制备出了一种具有pH响应的递送细胞因子(M-CSF)的纳米药物载体(NP/M-CSF/CaCO_3)。然后,对NP/M-CSF/CaCO_3的粒径和电势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其次,在体外检测NP/M-CSF/CaCO_3在不同酸性缓冲溶液中孵育后的粒径及形貌变化,验证了该纳米药物载体的酸度响应性。利用小动物成像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颗粒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和分布情况。利用荷瘤小鼠评估了NP/M-CSF/CaCO_3的肿瘤治疗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通过钙交联得到NP/M-CSF/CaCO_3纳米颗粒,其粒径为512.4±7.1 nm,表面电荷为-19.7±0.3 mV,具有规整的球形结构。2.NP/M-CSF/CaCO_3纳米颗粒在pH 6.5弱酸性溶液中,随着孵育时间延长,粒径逐渐变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纳米颗粒结构崩解。3.利用小动物成像发现CaCO_3纳米颗粒能够在肿瘤部位富集,且在肿瘤细胞间质中释放药物。4.通过尾静脉注射NP/M-CSF/CaCO_3能够显着提高肿瘤组织中CD8~+/CD4~+和M1/M2的比例,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同时NP/M-CSF/CaCO_3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课题通过利用钙交联的方式制备了能够递送细胞因子M-CSF的纳米颗粒,且具有很好的pH响应性。CaCO_3纳米颗粒能够在肿瘤部位快速富集,释放的细胞因子M-CSF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中,保证了M-CSF发挥其作用。通过对CaCO_3纳米颗粒的肿瘤治疗效果的探究,发现CaCO_3纳米颗粒通过增强T细胞功能和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极化平衡来抑制肿瘤生长。该研究为级联放大抗肿瘤作用和调节肿瘤微环境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婉,陈健,陈恒玲[3](2017)在《一种新型的利用DSS交联剂避免重链轻链干扰的免疫沉淀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抗体是含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两条较长的相对分子量较大的为重链,大小为55KDa,另外两条较短的相对分子量较小的为轻链,大小25KDa。在免疫沉淀技术中如果目的条带大小和重链轻链的大小一样或接近将影响实验结果的判断。本文章通过DSS使抗体和蛋白A/G磁珠紧密交联,即使高温或还原剂作用下也不会破坏交联的结构,而高温或还原剂可以使抗体和抗原分开,从而达到SDS-PAGE检测到的条带都是蛋白条带而没有重链轻链条带的干扰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7年04期)
王浩,黄常新,朱影,施伟,傅雪颜[4](2015)在《序贯处理交联—免疫共沉淀法制备肺癌干细胞伴侣分子抗原肽瘤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制备肺癌干细胞伴侣分子肿瘤抗原肽复合物的方法。[方法]采用肿瘤干细胞微球体培养分离法进行肺癌干细胞的培养与富集。选择鸦胆子油乳和125放射性碘粒子序贯处理肺癌干细胞,诱导伴侣分子抗原肽表达,同时选用普通肺癌细胞作为对照。采用交联—免疫沉淀法分离与鉴定伴侣分子抗原肽复合物制作成肺癌干细胞和普通肺癌细胞瘤苗。将肺癌干细胞与普通肺癌细胞进行荷瘤小鼠实验对比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肺癌干细胞微球体培养分离法,成功培养出肺癌细胞微球体。结果显示鸦胆子油乳联合125放射性碘粒子可充分诱导肺癌细胞及肺癌干细胞中伴侣分子抗原肽的合成,且表达量与鸦胆子油乳的浓度成正比。肺癌细胞和肺癌干细胞中HSP70、HSP90表达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延长小鼠生存期上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125放射性碘粒子序贯处理和交联—免疫共沉淀法可充分诱导、分离与鉴定肺癌细胞及肺癌干细胞伴侣分子抗原肽的合成,肺癌干细胞较肺癌细胞更多地表达伴侣分子抗原肽,可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制作的瘤苗疗效更好,以期在防治肺癌和其复发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肿瘤学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程度,张路,吴腾,帅心涛[5](2015)在《二硫键交联稳定的小粒径载体将miRNA靶向传输至CD4细胞进行免疫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制备T细胞靶向传输载体,将mi RNA高效特异性导入T细胞并调控T细胞功能。首先,通过肼键将聚乙二醇接枝到聚天冬氨酸嵌段,再进一步引入巯基,从而得到侧链为聚乙二醇和巯基的聚天冬氨酸接枝聚合物;然后再通过酰胺化反应使之与PBLA嵌段对接;最后通过氨解反应将二乙烯叁胺接枝到聚合物PBLA的侧链。聚天冬氨酸(二乙烯叁胺)嵌段可负载mi RNA,然后通过聚天冬氨酸(巯基乙胺+聚乙二醇)嵌段的交联作用,使纳米粒子更为稳定和致密,粒径约为32nm;在酸性环境下,聚乙二醇链脱去,粒径进一步降低到21nm;最后通过正负电作用将CD4细胞靶向多肽修饰阴离子聚合物(聚乙二醇-聚天冬氨酸)组装到粒子的外层,粒径约为17nm且表面电位为负。小粒径、负表面电位和靶向多肽修饰,可将mi RNA-181a特异且高效地传输到CD4细胞。mi RNA-181a可活化CD4和CD8细胞,上调白介素-2等免疫因子表达,从而起到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期刊2015-10-17)
余红卫,熊萍,胡富陶[6](2015)在《多聚螯合物酶联抗体交联磁性纳米乳胶的脂联素免疫透射比浊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聚螯合物酶联抗体交联磁性纳米乳胶的脂联素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了血清中脂联素.发现多聚螯合物酶上含有大量HRP酶,可以极大地放大检测信号;在优化条件下,免疫比浊信号强度在脂联素0.005~0.2 ng·m L-1范围内变化时,并随着ADPN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关系(R2=0.998),检出限为2 pg·m L-1.该方法能成功用于血清样本中脂联素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5年03期)
孙飞[7](2015)在《京尼平交联兔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结构完整性、免疫原性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脱细胞技术广泛应用于器官重建基质材料制备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去污剂-联合酶法(detrgent-enzymatic method, DEM)对新西兰兔气管实施脱细胞处理,研究经脱细胞处理后气管基质材料结构完整性、免疫原性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并通过对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进行京尼平交联,研究经交联后气管基质材料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性能及血管再生性能的变化。本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二部分:第一部分去污剂-联合酶法行兔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目的:研究兔气管支架最佳脱细胞周期,进行气管基质材料细胞外基质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评价。方法:选取50只健康新西兰兔,体质量2.5~3.0 kg,雌雄不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组(n=5),A组5只气管作为新鲜对照组,B、C、D, E、F、G、H、L J组对应脱细胞1、3、5、6、7、8、9周期组、异体移植组、异体移植对照组。通过去污剂-联合酶法(DEM)分别对气管进行周期脱细胞处理,通过HE染色、Movat五色染色、DAPI染色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以及生物力学性能测定,遴选出最佳脱细胞周期。选取原生气管基质材料及最佳脱细胞周期气管基质材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第二型(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Ⅱ, MHC-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表达,番红O染色观察,糖胺聚糖(glycoasminoglycan, GAG)含量、细胞含量以及DNA含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7个DEM循环之后组织工程基质细胞核溶解、极少数细胞核残留,组织结构未见明显破坏;组织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显示,细胞成分及细胞核物质近乎全部去除;SEM显示脱细胞基质依然保持完整的结构体系:生物力学性能检测显示脱细胞并未对基质形态学及机械性能产生明显影响;免疫荧光分析显示脱细胞气管基质细胞核物质显着减少(P<0.05);DNA量化结果显示:脱细胞基质中DNA含量为(42.39±6.66)ng/mg,与原生组织(586.78± 53.56)ng/ml相比,减少92.78%(P<0.01)。结论:通过7个周期DEM处理,能够有效获取长段低免疫原性兔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具有与原生气管相似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力学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气管基质支架材料。第二部分 京尼平交联对兔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生物力学性能及血管生成的影响目的:对经DEM法脱细胞处理的气管基质材料进行京尼平交联,研究京尼平对脱细胞气管基质生物力学性能及血管生成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去污剂-联合酶法(DEM)对新西兰兔气管行脱细胞处理,用京尼平交联,对交联后的基质材料行生物力学测试、鸡胚绒毛尿囊膜(chicken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血管再生实验及气管基质材料异体移植实验研究。结果:与原生样本及脱细胞样本相比,1%京尼平交联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弹性模量明显增加(P<0.05);经1%京尼平交联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能够显着诱导血管生成;异体移植实验显示,1%京尼平交联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体内异体移植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结论:京尼平交联能够有效提高脱细胞气管基质生物力学性能,且不影响脱细胞气管基质血管生成性能,也不诱发体内炎性反应。(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5-06-02)
李梓,张旭平,焦海淼,刘鲁祁[8](2014)在《氨基免疫荧光探针在瓣膜交联度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能与氨基基团发生特异性不可逆结合,且在波长为488 nm的激发光下发出绿色荧光的特性,检测人工心脏瓣膜的交联程度。方法将去细胞的牛心包浸泡于0.5%的戊二醛溶液中进行交联处理,根据浸泡时间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10 min组、30 min组和6 h组。各组分别制成冰冻切片,经CFSE溶液处理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每组切片的荧光强度,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每组图像的平均荧光强度。同时,从戊二醛处理过的牛心包中提取蛋白质,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检测各组牛心包的剩余蛋白含量,与氨基免疫荧光探针法进行比较。结果未交联的氨基数量随交联时间增加逐渐减少,荧光强度空白对照组>10 min组>30 min组>6 h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结果显示,从空白对照组到6 h组可提取的蛋白越来越少。结论与蛋白电泳法检测生物瓣膜交联度相比,CFSE荧光免疫法更为直观灵敏,且能反映瓣膜组织任何部位、层厚的交联效果,为人工生物瓣膜交联度的检测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12期)
孙乐[9](2013)在《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化疗药免疫交联物(ADC)》一文中研究指出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在一些肿瘤细胞中常过表达,使EGFR成为具有良好前景的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靶点。批准上市的抗EGFR的靶向治疗药物有:艾必妥,泰欣生(CIMh-R3)等单克隆抗体,是与内源性配体竞争结合EGFR,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激活、促进EGFR内化等作用产生抗肿瘤效应。虽然肿瘤抗体药物研究有着诸多独特的优势和诱人的市场前景,但现有的EGFR药物疗效都有限。美国基因泰克将肿瘤特异性单抗Herceptin与小分子化疗药DM1结合后,大大提高了抗体药的疗效,今年有望上市。过去几年,我们研发出众多针对肿瘤标志物比如EGFR,EGFR VIII,VEGF,PDGF,CEA,PSA,CA15-3 等的特异性单抗。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一株抗EGFR-LA22单抗与化疗药物偶联,实验表明这种新型抗EGFR肿瘤靶向药物-LA22单抗药物偶联体,在体内抑制肿瘤的生长明显优于艾必妥-MMC。且这种新型抗EGFR肿瘤靶向药物-LA22单抗药物偶联体抑制肿瘤的生长不受K-RAS突变基因限制。(本文来源于《抗体研发与人类健康——2013第五届国际抗体大会论文集》期刊2013-03-18)
陈庆光,袁若,柴雅琴,梁文斌,李艳[10](2011)在《Fe_3O_4交联聚苯胺纳米颗粒修饰的ITO电极用于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将Fe3O4-聚苯胺(PANI)复合纳米材料修饰于铟锡氧化物(ITO)导电玻璃上研制出测定甲胎蛋白(AFP)含量的免疫传感器。通过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法对该免疫传感器的修饰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的响应与AFP的浓度在1~120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3,检测下限为0.6ng/mL(S/N=3),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化学传感器》期刊2011年01期)
免疫交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寻找有效的癌症治疗策略十分紧迫。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相比,免疫疗法显示出了很多特有的优势。但是由于肿瘤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特性,以及免疫治疗中的副作用限制了免疫治疗的应用。M-CSF是集落刺激因子家族中的一员,通过与巨噬细胞等单核吞噬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其增殖、分化和存活,从而通过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然而,M-CSF对全身免疫系统中巨噬细胞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可以携带不同性质的药物分子,改善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分布,并增强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富集和控制释放,从而提高药物的抗肿瘤作用,增强安全性。肿瘤细胞代谢产生的大量乳酸、氢离子使肿瘤细胞外具有弱酸性微环境(pH=6.5-6.8),为设计具有肿瘤酸度响应的靶向纳米递送体系提供了可行性。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种钙交联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载体靶向肿瘤递送M-CSF,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强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方法:通过钙交联的方式制备出了一种具有pH响应的递送细胞因子(M-CSF)的纳米药物载体(NP/M-CSF/CaCO_3)。然后,对NP/M-CSF/CaCO_3的粒径和电势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其次,在体外检测NP/M-CSF/CaCO_3在不同酸性缓冲溶液中孵育后的粒径及形貌变化,验证了该纳米药物载体的酸度响应性。利用小动物成像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纳米颗粒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和分布情况。利用荷瘤小鼠评估了NP/M-CSF/CaCO_3的肿瘤治疗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通过钙交联得到NP/M-CSF/CaCO_3纳米颗粒,其粒径为512.4±7.1 nm,表面电荷为-19.7±0.3 mV,具有规整的球形结构。2.NP/M-CSF/CaCO_3纳米颗粒在pH 6.5弱酸性溶液中,随着孵育时间延长,粒径逐渐变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纳米颗粒结构崩解。3.利用小动物成像发现CaCO_3纳米颗粒能够在肿瘤部位富集,且在肿瘤细胞间质中释放药物。4.通过尾静脉注射NP/M-CSF/CaCO_3能够显着提高肿瘤组织中CD8~+/CD4~+和M1/M2的比例,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同时NP/M-CSF/CaCO_3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课题通过利用钙交联的方式制备了能够递送细胞因子M-CSF的纳米颗粒,且具有很好的pH响应性。CaCO_3纳米颗粒能够在肿瘤部位快速富集,释放的细胞因子M-CSF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中,保证了M-CSF发挥其作用。通过对CaCO_3纳米颗粒的肿瘤治疗效果的探究,发现CaCO_3纳米颗粒通过增强T细胞功能和影响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的极化平衡来抑制肿瘤生长。该研究为级联放大抗肿瘤作用和调节肿瘤微环境提供了新的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交联论文参考文献
[1].彭昂惠,李昭强,张燕,冯德龙,郝冰涛.非交联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及其二代测序技术建库方法的优化[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
[2].毛奎荣.钙交联的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颗粒递送细胞因子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张婉,陈健,陈恒玲.一种新型的利用DSS交联剂避免重链轻链干扰的免疫沉淀技术[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
[4].王浩,黄常新,朱影,施伟,傅雪颜.序贯处理交联—免疫共沉淀法制备肺癌干细胞伴侣分子抗原肽瘤苗的研究[J].肿瘤学杂志.2015
[5].程度,张路,吴腾,帅心涛.二硫键交联稳定的小粒径载体将miRNA靶向传输至CD4细胞进行免疫治疗[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2015
[6].余红卫,熊萍,胡富陶.多聚螯合物酶联抗体交联磁性纳米乳胶的脂联素免疫透射比浊方法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5
[7].孙飞.京尼平交联兔脱细胞气管基质材料结构完整性、免疫原性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5
[8].李梓,张旭平,焦海淼,刘鲁祁.氨基免疫荧光探针在瓣膜交联度检测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9].孙乐.肿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化疗药免疫交联物(ADC)[C].抗体研发与人类健康——2013第五届国际抗体大会论文集.2013
[10].陈庆光,袁若,柴雅琴,梁文斌,李艳.Fe_3O_4交联聚苯胺纳米颗粒修饰的ITO电极用于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化学传感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