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国家民委所属高校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传承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不尽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不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碎片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效有待提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保障体系不健全。为进一步发挥民族高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文化传承工作,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整体规划;加强和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落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几项具体任务;做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作;加强学校传承与社会传承的联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国家民委所属高校;传承体系
当代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地位[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的职责。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笔者对国家民委所属高校(以下简称委属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学校领导,访谈学校宣传、教务、学工、团委等部门干部,与学院师生交流,发放问卷,查看文化传承活动记载,参观校园文化景观等,笔者对委属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委属高校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以文化认同为根基,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实践载体等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笔者发现,传承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措施方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民族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1.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工作,夯实传承基础。委属高校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果。中央民族大学推出了大型著作《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中国民族志》和中华民俗等方面成果。中南民族大学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爱国主义传统丛书,该丛书由《保家卫国》、《救亡图存》、《血浓于水》、《文明奇葩》等组成,共100万字,是可读性很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西南民族大学整理研究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在藏文文献、彝学文献、纳西东巴文文献、傣文贝叶经文献等抢救保护方面,出版了大量著作。西北民族大学加强西北民族研究,出版了大量藏、回等民族历史文化书籍。大连民族大学加强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研究,重点开展朝鲜族、满族、锡伯族传统文化研究,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多语种词汇库》、《多元文化格局下的锡伯族传统文化》等论著,开发了蒙文、维文、藏文等民族文字输入法,其中东巴文图元输入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北方民族大学出版了《中国回族史》、《中国回族大辞典》、《回族社会经济文化研究》、《西夏学译丛》、《西夏美术史》、《黑水城西夏文献研究》等著作,完成了《基于北大方正典码之上的西夏文录入系统》、《西夏文处理系统》,主持开发制作的西夏文字符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列为国际标准编码字符(1)文中相关材料和数据未特别注明者,均由国家民委所属高校提供。。
2.通过课程教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委属高校都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除开设中华传统文化通论课外,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常年开设民族语言文字、民族历史文化课程,中南民族大学开设南方民族历史文化课程。北方民族大学基础教育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预科教育学院等6个教学单位,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智慧、中国民乐文化、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中华文明概论、边塞诗研究、孙子兵法导读、清代山水临摹、中国文化十讲、书法实验等课程,学校长期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保留原有的舞龙、民族传统武术、民族健身操、体育养生4门课程基础上,将蹴球、板鞋竞速、陀螺三个项目组合为“三合一”课程,每学期选修学生达到5000人左右。大连民族大学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教学,开设了满文课程,传承满文和满语。
几所委属高校还开设了优秀传统文化视频课程。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文化20讲》视频公开课,分别对儒家、道家和佛家(禅宗)的思想特征、文化追求和学术价值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将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转化为今人的文化营养(2)中央民族大学公开课视频,详见http://open.163.com/movie/2012/3/R/3/M7STQR832_M86FUDNR3.html.。中南民族大学《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视频课程,入选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线学生人数超过百万人次。西南民族大学《彝族传统文化公开课》,通过对彝族传统礼仪、社会风俗、婚姻制度、毕摩文化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彝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
3.通过讲座等专题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开辟了“阅读民族经典,构建书香民大——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大连民族大学开展了“以文化人,书香校园”系列国学讲座;中南民族大学主办了“南湖讲堂”;西南民族大学主办了“民大讲坛”;北方民族大学开展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讲座,内容涉及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礼仪风俗、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爱国主义情怀、宗教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内容,对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有重要帮助。
选择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有患者的数据资料给予分析,对计数资料选择使用χ2检验给予对比分析,对计量资料选择使用t检验给予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是部分学生重视不够。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课程认可度不高,理工科学生选修者少。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要求不严,考试好通过,所以选修该课程。
此外,各高校相关学院和学生社团,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活动。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每年举办民族美食节,传承民族饮食文化。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已连续五年举办汉字拼写大赛,连续六年举办国学知识大赛,材料学院举办“寻中华传统文化,展材料学子风采”诗词大会。
通过对贮存过程中酸酯增减途径的研究[9],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无论是水解反应、酯-酸交换反应,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酯的水解。由于酯的氧化反应主要是白酒中微量的高级脂肪酸在贮存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光、热、空气发生的氧化反应,降解成低级的酮和醛。氧化反应在酒中微乎其微,可忽略其损失量。即酒中酯的减少只是因为挥发损失和水解反应变成酸了。
4.通过博物馆、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委属高校都建有民族博物馆、民族学博物馆和图书馆。博物馆收集、整理了较为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实物,常年对本校学生和社会开放。学生从馆藏文献典籍、文史档案、民族服饰、生活生产器具、工艺作品、宗教器物、书画瑰宝中,领略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神奇魅力。
图书馆利用较为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馆藏资源,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活动。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联合校党委宣传部、团委,举办“悦读·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制作了“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名人谈中国传统文化”、“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谈经典阅读”、“经典诵读之意义”等主题展板,引导学生学习经典。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每年举办读书节,重点向师生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目,请专家导读经典,开展中华诗词诵读比赛。
在城市排水管道检测方面,闭路电视系统检测技术具有智能化作用,可以通过判读与人工识别等方式对管道缺陷进行研究。因为闭路电视系统人工判读功能还不够成熟,所以在实际排水管道缺陷检测过程中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知识库,通过知识库系统智能判读缺陷位置,从而提高管道检测质量。进入式机器人技术是闭路电视系统检测中的一部分,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代替人工检测,避免工作人员检测过程中受到生命威胁。在进入式机器人技术应用方面,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对这种技术进行改造,提高机器人技术适应能力,解决静态水行走问题。
6.通过校外实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央民族大学与广西东兴市联合举办“罾、琴、韵——中国京族高脚罾暨防城港民族文化展”。通过摄影作品、民族文物、原生态民族歌舞等,再现中国京族高脚罾文化以及广西防城港市多民族文化风采[2]。中南民族大学组织“楚之文化·绣之精华”汉绣文化三下乡活动,学生走出学校,传承汉绣文化。该校连续举办“丝路情缘”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节,还原“丝绸之路”上的民族风情,展示黎、壮、哈萨克、柯尔克孜、瑶、藏、彝、维吾尔、蒙古、土家、回等少数民族的饮食、服饰、歌舞、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3]。该校还开展了“杏林医访”调研活动,组织学生分赴新疆、内蒙古、甘肃、贵州、云南、广西等14个省、自治区的民族地区村寨,搜集整理了6种民间医技、12种民族特色医药、31种疑难杂症资料和458份病历,用影像记录传统医药文化,制作了4集影像作品《医养中国》。西北民族大学开展民俗文化暑期“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调研发掘西北地区民俗文化,在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民族文化形式和文化内涵的认知度[4]。北方民族大学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师生向民众宣讲传统经典,推动传统文化在民众中的传播。
二、民族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和国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1994年原国家教委出台了《关于在高等院校开设我国传统文化课通知》,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上述文件对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委属高校对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全面落实上级要求。没有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有的高校没有明确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牵头单位,由各部门、学院自行开展,缺乏统一领导。有的高校虽然规定由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牵头,但实际上没有发挥统领作用。没有一所高校制定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完整方案,没有一所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开展得比较全面,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偏少,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文化传承活动不多,高校指导引领社会文化传承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不尽完善。一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重视不够。学校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硬性条件,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成绩、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作为推荐就业条件,但对学生传统文化课程成绩没有作硬性要求,传统文化课程地位不如英语和计算机课程。
Because of the symmetry along the x-direction as shown in Fig. 2(b), we have
二是教材选择有缺陷。目前,委属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材为张岱年、方克立著《中国文化概论》,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张岂之著《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教材水平很高,但理论分析、线索梳理较多,具体文化事象介绍较少,特别是涉及少数民族文化内容更少,需要以其他教材作补充。
三是课程设置问题较多。一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高校除文史类学科专业外,其他学科专业多将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弱化了传统文化课程的地位。另一方面,开设课程数量少,学时不够。不少高校传统文化课程设置数量不足、学时偏少,有的高校《中国文化概论》课时为32学时,有的为24学时,有的只有16学时。有的高校大学一年级开设《中国文化概论》公共课,该课程结束后,学生若想进一步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只能上选修课。但由于一些选修课程不能获得学分,使得学生不得不放弃该课程学习。此外,很多已开设的课程,教学方案不完备,课程考核规定不明确。
四是教师教学不严格。一些教师将传统文化课程当作学生休闲娱乐和课外知识的补充,备课不认真,课堂纪律要求不严,考试考核不严格,评分自由,导致许多学生不重视该课程学习,学习效果不好。
其中Emix为混合能,即两种物质由于相互混合而较纯净物状态所产生的自由能变化.在传统的Flory-Huggins模型中,各组分均占据一晶格点位.对于配位数为Z的晶格,其混合能为
西南民族大学“礼敬中华文化”诗歌文化节品牌活动,入选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该校联合《光明日报》成立“国学研究中心”,致力于“中华文学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西南民族文学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等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南民族大学承办湖北省国学知识竞赛,推动大学生传统文史知识普及,内容涉及古籍文献知识、传统文化常识、礼仪风俗制度、国学经典记忆等。北方民族大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大连民族大学“再读家训,重拾家史”主题教育活动,荣获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该校还实施“太阳鸟”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本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非生长季自然覆盖物主要为凋落物与积雪。凋落物\积雪是否存在及其厚度对土壤温度高低及变化程度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低温的冬季。凋落物或积雪能够改变(增加)所覆盖土壤的温度,从而对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排放产生影响。例如较厚的覆盖层能够隔离表层土壤与低温空气,降低土壤冻结的强度及冻结的深度,这种环境会有利于反硝化作用[41,34]。据报道冬季放牧会减少土壤调落物覆盖,从而导致冻融期草地N2O排放显著降低[15]。
4.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碎片化。目前,委属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没有整体推进,碎片化特征明显。一方面,教育教学内容不全面。学校没有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进行认真讨论,缺乏全盘规划,没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知识分解到具体课程中去。教师根据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自由开设传统文化某时段、某专题课程。结果造成开设的课程部分内容重复,而一些重要内容又没有涉及到。另一方面,传承活动不全面。缺乏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全面开展传承活动。学校对本区域内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做得多,对其他区域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做得少,学生关于所在区域外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明显不足。
5.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效有待提高。一是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不多。目前,很多学生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兴趣不大,阅读传统文化书籍不多。理工科学生主动研习优秀传统文化者少,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比较薄弱。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图书馆有关传统文化书籍专业性很强,普适性书籍不多,竖版繁体文字的传统文化典籍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不高,学习以古汉语为表达方式的传统文化典籍,比较困难。另外,一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属于选修课,以开卷考试或提交论文形式进行考核,只要学生平时不缺课很多,考核均可合格,学生没有学习压力,影响知识获取。
在考核方面,应当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考核,制定严格的考核指标和要求。
6.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保障体系不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有完整的保障体系。目前,各委属高校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的保障体系不健全。在组织领导、教学工作、活动统筹、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一些具备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没有参与教学、传承活动,学校对传统文化授课教师的培训不够等。
5.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各高校按照要求,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央民族歌舞团等专业艺术团体,把京剧、汉剧、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等带进校园,给师生带来了文化盛宴。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学校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受文化部委托,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培养了大批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推动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
其中算式中的前半部分可以利用P矩阵O(ρN)在时间内计算出来。后半部分的计算则需要O(N2)的时间复杂度。为了适应大规模数据集,后半部分可以进行近似计算。设后半部分值为M。假设低维空间中有3个点,yi,yj与 yk,他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就此发表了系列讲话。他要求:“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6]委属高校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要求,高度重视大学肩负的文化传承创新任务,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传承中华文明、“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摆到重要位置,进一步做好传承工作。
2.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整体规划。委属高校要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规划,以此保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持续开展。规划内容包括传承目标、教育内容、课程设置、实践载体、考试考核、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组织领导、制度保障等。
3.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不够。目前,委属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多限于校园内经典、古诗词诵读,部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展演、民族传统节日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学校与政府文化单位、社会共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少;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不多,基本上是“关起门来搞文化传承”。由于实践不够,与社会结合不紧密,导致不少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多停留在“了解”层面,没有达到“理解”层面,影响传承和创新。
太虚年轻时用过一个笔名“悲华”,充分体现了太虚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对现实中华文明不断衰落的担忧,他一生致力于佛教改革就是为了以佛法救世,同时作为中国人有着造福中国僧俗两界的责任感,也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这一宏愿。所以说,太虚的佛学所本是中国佛教,他更多地关注的也是中国佛教与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在传承目标方面,要贯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思想,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素养,把学校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阵地,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传承。
在教育内容方面,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纳入教学范围,既要让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物质层面知识,也要让学生掌握精神层面知识,特别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积极思想作为教育重点。
在本节中,根据上述级联模型,探讨ER随机网络的级联故障,其中网络边通过不同DD策略定向.目的是为了分析,对于一个给定随机网络,边定向方法对网络抵制级联故障鲁棒性的影响.在基于MATLAB的数值仿真中,网络规模N=1 000,平均度
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要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整体的综合课,如《中华传统文化概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等,也要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某一领域的专业课,如《中华传统美术》、《中华传统音乐》、《中华传统舞蹈》、《中华和合思想》等。既要有专业必修课,也要有公共选修课。要通过多层次、多专题的丰富课程,构建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二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思想精华的教育转化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积极思想和优秀伦理道德,这些是当代大学生品德修养的很好材料。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传统音乐舞蹈、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具体文化事象介绍多,对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民族精神、积极思想和优秀伦理讲解不够深刻,传统文化教育多停留在阐释和解读经典层面,用经典中积极思想指导学生实践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得不够。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本着分级回收的原则,对主厂房现有煤泥回收设备进行完善,淘汰原有3台SB6400筛网沉降离心机,更换2台唐山森普离心机和2台博润离心机,处理能力达到100 t/h以上,大幅度降低了洗水中的煤泥含量,一段浓缩机沉降效果明显加强。
3.加强和改进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工作。一是加强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要形式。要改进教学方法,除必要的讲授外,要更多地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教学,利用视频资料,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提升教学效果。二是要强化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传统文化精神演讲比赛、优秀歌舞工艺展演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某方面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要在校园建立“优秀传统文化长廊”,营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环境,让学生浸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三是强化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调查、传承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亲自参加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四是在合适时候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精英教育。郑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精英教育。郑州大学1996年创办人文科学试验班,武汉大学2001年建立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开展本硕连读的国学教育。委属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为通识教育,要在条件成熟时,开展精英教育。
4.落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几项具体任务。委属高校要认真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工作。一是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水平。学生不分学科和专业,都必须学习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掌握传统文化基本知识。要对文史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更高要求。要加强理工科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教学,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二是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帮扶济困、自强不息等积极思想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推出有重要影响的成果。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结合新时代特点,推出一大批优秀成果。例如中华文化精神与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完善等方面研究成果。通过提供扎实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政策,开展重大文化传承工作提供参考。四是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促进整个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开展。五是加强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学科建设,根据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和特点,建立相关学科,如《文化遗产学》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提供学科保障。六是落实文化部、教育部要求,加强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让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学校,使学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传承的重要基地。七是积极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人才支持和业务指导。当前,各地区都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特色村镇保护发展等工作,迫切需要专业人才和业务指导,高校要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做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云南、新疆、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时,多次强调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他多次谈到少数民族三大史诗的价值,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关心。委属高校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成果,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工作基础很好,优势明显。要在完善已有工作基础上,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作向纵深推进,取得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使传承工作产生更大影响,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过程中,要强调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各族学生既要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更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要多向学生讲解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和故事、各民族团结和谐的故事、各民族共创中华的史实,让各族学生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和模范人物。
6.加强学校传承与社会传承的联动。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既要立足课堂、立足校园,又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改变以往那种“关起门来搞文化传承”的做法。要深度挖掘社会资源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弥补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具体来说,要加强与文化馆、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等的联系,建立联动机制,组织学生到这些文化场馆参观,感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要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传统村镇、特色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文化产业基地,零距离接受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化和拓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除高雅艺术进校园外,还要定期邀请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展演传统文化。同时,要让更多学生学习掌握传统工艺等,使他们成为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7.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服务结合起来。委属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要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服务。要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科学方案,与地方共同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要加强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传承研究,与民族地区共建民族传统工艺生产性传承基地,促进传统工艺的产业化发展。要努力将传统美术、音乐、舞蹈等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公共文化产品,促进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挖掘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创作出当代优秀文化产品,积极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要特别重视人口较少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他们提供促进文化传承的建议,推进文化传承工作。
8.建立健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保障体系。一是加强领导组织。建立学校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教务、学工、团委、学院、学生社团等单位参加的组织体系。宣传部门统筹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教务部门统筹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其他单位按职责开展活动,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合力,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成效。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学识丰厚、教学能力强、具有很强责任感的教师队伍,是做好传承工作的基础。学校人事部门要根据本校传统文化教师队伍状况,制定合理的师资招录计划。教务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水平提升计划,将校外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纳入“教师队伍”。
三是严格传统文化教学考试,增强对学生的刚性约束。在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考试考核环节,教师应严格执行标准,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制定不同的考试考核方式。对《中华文化概论》等必修课程,应当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对书法绘画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拓展型课程,可以采取现场书写、作画等灵活的考核方式;对理工科专业学生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可以采取提交论文形式,但必须明确要求,确保学习质量。
四是加强考核检查。委属高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作为常规性工作,纳入对校内各单位考核范围,并强化考核。建议国家民委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作,纳入委属高校评价体系,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要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的要求,建议由民委教育科技司制定《加强委属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意见》,对委属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作提出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对成绩突出的高校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者提出批评,责令整改。
参考文献:
[1] 段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体系探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2] 陈鹏.京族高脚罾亮相中央民族大学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EB/OL].(2016-10-26)[2019-08-31].http://www.sohu.com/a/117210353_162758.
[3] 中南民族大学举办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节[EB/OL].(2017-04-25)[2019-08-31].http://m.sohu.com/a/136310436_543955.
[4] 费望.西北民族大学志愿者助力民俗文化传承[EB/OL].(2018-07-25)[2019-08-31].http://campus.univs.cn/sj/201807251181248.shtml.
[5]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主持[EB/OL].(2014-02-25)[2019-08-31].http://www.gov.cn/ldhd/2014-02/25/content_2621669.htm.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2019-08-3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25/c_1120383155.htm.
中图分类号:C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19)06-0038-06
收稿日期:2019-09-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12&ZD018)。
作者简介:段超,男(土家族),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
(责任编辑 程 苹)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优秀论文; 中华论文; 工作论文; 高校论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12&ZD018)论文; 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