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钛表面高速钢论文_王从曾,苏学宽,马捷,张连宝,刘琼

导读:本文包含了含钛表面高速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速钢,表面,合金,离子,辉光,碳化物,性能。

含钛表面高速钢论文文献综述

王从曾,苏学宽,马捷,张连宝,刘琼[1](2004)在《45钢表面含钛高速钢渗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 4 5钢表面进行W、Mo、Ti离子叁元共渗 ,以形成类似高速钢成分的合金化渗层 ;对该合金化渗层进行渗碳、淬火、回火处理。结果表明 ,离子渗金属后 ,渗层组织为合金铁素体 ,表面合金元素浓度 (质量分数 ,% )为 8W、10Mo、1 8Ti;渗层经渗碳后 ,显微组织为粒状合金珠光体 +不同形状的合金碳化物 ,合金碳化物的分布与普通高速钢相比更为细小、弥散、均匀 ;渗碳试样经淬火、回火处理后 ,渗层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均匀细小的粒状碳化物 ,合金碳化物为M6 C(Fe3W3C)、M7C3[(FeWMo) 7C3]和MC(TiC、γ MoC) ,硬度为 80 0~ 890HV0 1(相当于 6 4~6 7HRC) ,红硬性为 76 0HV0 1左右 (相当于 6 3HRC)。(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04年06期)

刘琼,王从曾,苏学宽,马捷,袁建文[2](2002)在《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进行了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的研制。首先对45钢试样表面进行W、Mo、Ti离子叁元共渗,以形成类似高速钢合金成分的合金化层(渗层;然后,进行渗碳处理,使表层获得足够的碳;再对渗碳后的试样进行淬、回火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渗金属后,渗层组织为合金铁素体,表面合金元素浓度为W8%、Mo10%、Ti1.8%;渗层经渗碳后,显微组织为粒状合金珠光体+不同形的合金碳化物;合金碳化物的分布与普通高速钢相比更为细小、弥散、均匀;渗碳试样经淬、回火后,渗层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均匀细小的粒状碳化物,合金碳化物为M6C(Fe3W3C)、M7C3[(FeWMo) 7C3]和MC(TiC、γ-MoC),硬度为800(8900HV0.1(相当于64(67HRc),红硬性为760HV0.1左右(相当于63HRc)。经淬、回火后的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与普通高速钢相比,硬度、红硬性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机械 材料 特种加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2-11-01)

刘琼,王从曾,苏学宽,马捷,袁建文[3](2002)在《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的磨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及渗碳等后续热处理,制备了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摩擦磨损试样,并对其进行了无润滑的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在无润滑的滑动摩擦磨损条件下,摩擦表面主要表现为轻微的擦痕和粘着磨损;磨损量随着含钛量的提高显着降低,耐磨性明显增强。硬度越高,其耐磨性越好;磨损量随实验载荷的增大而增加,且近似成正比关系;对比试验表明,含钛1.8%表面冶金高速钢的耐磨性优于6-5-4-2高速钢。(本文来源于《机械 材料 特种加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2-11-01)

刘琼[4](2002)在《双层辉光离子渗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及其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进行了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的研制,并对其性能尤其是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 为获得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首先采用双辉渗金属技术,对不同含碳量的基体表面进行W、Mo、Ti叁元共渗,以形成类似高速钢合金成分的等离子合金化层(渗层)。实验结果表明,渗层组织为合金铁素体,合金珠光体和白亮层;渗层的显微硬度总高于基体的显微硬度;渗层的厚度与合金元素浓度与工艺参数、源极成分配比、基体含碳量密切相关:合金元素浓度和渗层厚度随着源极电压Vs的提高而增加;随着阴极电压Vc的提高呈∧型,最佳值在400~500V间;随着气压p的提高也呈∧型,最佳值在40~70帕;随着极间距d的增大而减少,控制在15~20mm之间为最佳;随着工作温度T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基体含碳量的提高而迅速降低;增加源极成份配比中钛的比例,可以提高渗层中钛元素的浓度。本实验获得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基材为低碳钢;源极成份配比为W:Mo:Ti=25%:25%:50%;Vs为1000V;Vc为400V;p为70帕;d为20mm;T为1100℃;t为5h。 然后,将渗层进行渗碳处理,以获得足够的合金碳化物。渗层经渗碳后,合金碳化物为M_3C(Fe_3C)、M_6C(Fe_3W_3C)、M_7C_3(Fe_7C_3)和MC(TiC、Y-MoC、WC)型碳化物;显微组织为粒状合金珠光体+不同形态(粒状、棒状)的合金碳化物,而且合金碳化物的分布与普通冶铸高速钢相比更为细小、弥散、均匀。 最后,对渗碳后的渗层进行淬、回火,以获得最终的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其合金碳化物为M_6C(Fe_3W_3C)、M_7C_3[(FeWMo)_7C_3]和MC(TiC、γ-MoC)型碳化物;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上分布着的均匀细小的粒状碳化物。其碳化物比普通冶铸高速钢细小均匀得多。 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与普通冶铸高速钢相比,硬度、红硬性都有所提高,经淬、回火后的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硬度为760~890 HV0.1(相当于62~69HRC),心部硬度510 HV0.1(相当于50HRC)。红硬性为760HV0.1左右(相当于62HRC)。 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 含钛表面治金高速钢的摩擦磨损特性为在干摩擦条件下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其耐磨性随实验载荷及硬度的增大而增强;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的碳化物的形状、大小及均匀性较好,有利于其耐磨性的提高;随着含钛量的提高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增强,但因双辉渗过程中钛元素的渗入比较困难,其耐磨性受到影响,但源极成分配比含钛50%的表面冶金高速钢的耐磨性达到了普通高速钢的要求,并略高于普通高速钢。(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2-05-01)

任志远[5](2001)在《双辉离子渗含钛表面高速钢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对不同含碳量的试样表面进行W、Mo、Ti叁元共渗,使试样表面形成类似高速钢合金成分的等离子合金化层(简称“渗层”或“渗金属层”)。渗金属层可获得合金铁素体,合金珠光体和白亮层叁种不同类型的渗层组织。在不同工艺参数和源极成分配比下,通过对试样渗金属层的显微组织、合金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含钛表面高速钢渗层的厚度和合金元素浓度与工艺参数、源极成分配比密切相关,并得出以下结论:合金元素成分(C)和渗层厚度(Ld)随着源极电压的提高而增加;C和Ld随着阴极电压的提高呈∧型,最佳值在400~500V间;C和Ld随着气压的提高也呈∧型,最佳值在40~70帕;C和Ld随着极间距的增大而减少,控制在15~20mm之间为最佳;C和Ld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渗层厚度与加热温度呈指数关系,与保温时间呈抛物线关系,类似于化学热处理;C和Ld随着基体含碳量的提高而迅速降低;增加源极成份配比中Ti的比例,可以提高渗层中钛元素的浓度;无论采取何种工艺参数和钢种,渗层的显微硬度总比基体的显微硬度高。在本试验中,利用现有实验设备的条件和检测手段,采用下列工艺参数值:源极电压(Vs)1000V;阴极电压(Vc)400V;气压(p)70帕;极间距(d)20mm;加热温度(T)1100℃;保温时间(τ)5h。试样名称,纯铁或20钢;源极成分配比,含Ti30%、50%(W、Mo各占其余量的50%)、100%。 再把最佳工艺参数和源极成分配比下的双辉渗试样经渗碳,淬、回火,制成一种新型的高速钢——含钛表面高速 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钢。试验结果表明,渗碳后渗金属层的显微组织是合金珠 光体十合金碳化物,而且合金碳化物的分布与普通冶铸高速 钢相比更为细小、弥散、均匀;利用X射线衍射微区分“析, 测得第二相分别为 MsC(Fe。C)、M。C(Fe。W*)不 MC(TI、 Y-MOC、WC)型碳化物;对于不同源极配比和不同钢种的渗 金属渗碳试样,其渗层显微硬度比基体显微硬度高。淬、 回火后含钛表面高速钢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其上分 布着的均匀细小的粒状碳化物。其碳化物比普通冶铸高速 钢细小均匀得多;利用X射线衍射微区分析,测得第二相 分别为 M。C(Fe。W。C)、M,C。[(FeWMo),C。」禾 MC(TI、Y-MoC) 型碳化物;硬度为 760-890 HV。;,相当于 62-69HRC,心部 硬度 510 HV。;,相当于 50HRC。达到 了表层具有高硬度、 高耐磨性,而心部则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良好的弹性及韧性 的要求。红硬性仍可达 760HV0.;左右,相当于 62HRC。与 普通高速钢相比,其硬度、耐磨性及红硬性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1-06-01)

含钛表面高速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进行了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的研制。首先对45钢试样表面进行W、Mo、Ti离子叁元共渗,以形成类似高速钢合金成分的合金化层(渗层;然后,进行渗碳处理,使表层获得足够的碳;再对渗碳后的试样进行淬、回火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渗金属后,渗层组织为合金铁素体,表面合金元素浓度为W8%、Mo10%、Ti1.8%;渗层经渗碳后,显微组织为粒状合金珠光体+不同形的合金碳化物;合金碳化物的分布与普通高速钢相比更为细小、弥散、均匀;渗碳试样经淬、回火后,渗层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均匀细小的粒状碳化物,合金碳化物为M6C(Fe3W3C)、M7C3[(FeWMo) 7C3]和MC(TiC、γ-MoC),硬度为800(8900HV0.1(相当于64(67HRc),红硬性为760HV0.1左右(相当于63HRc)。经淬、回火后的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与普通高速钢相比,硬度、红硬性都有所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钛表面高速钢论文参考文献

[1].王从曾,苏学宽,马捷,张连宝,刘琼.45钢表面含钛高速钢渗层的研究[J].金属热处理.2004

[2].刘琼,王从曾,苏学宽,马捷,袁建文.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的研制[C].机械材料特种加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2

[3].刘琼,王从曾,苏学宽,马捷,袁建文.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的磨损特性研究[C].机械材料特种加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2

[4].刘琼.双层辉光离子渗含钛表面冶金高速钢及其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

[5].任志远.双辉离子渗含钛表面高速钢的研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1

论文知识图

渗层试样经淬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 ...渗碳试样淬火、回火后的硬度及红硬性渗碳试样淬火、回火后的硬度及红硬性含钛高速钢试样淬火、回火后的X射线衍...

标签:;  ;  ;  ;  ;  ;  ;  

含钛表面高速钢论文_王从曾,苏学宽,马捷,张连宝,刘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