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户家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户,家庭,贫困,农场,吉首,多维,因素。
农户家庭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邢敏慧,张航[1](2020)在《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全国2088份农户家庭调查数据,揭示家庭生命周期对土地确权后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显着,相比空巢期家庭,抚养期、负担期、稳定期和赡养期阶段的农户退出意愿较低;2)年龄、家庭规模、负担系数、非农化能力、均耕地面积、土地流转、城镇住房是影响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重要因素;3)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显着差异。鉴于此,政策实践应立足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规律,采取有针对性、保障性和可选择的制度安排。(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20年02期)
万国伟,李文杰,徐涛[2](2019)在《发达地区农户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浙江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家庭农场作为一个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探明农户对发展家庭农场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选取浙江德清、建德等11个县市的381农户进行调研。实证结果显示,年龄、从事劳动分类、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种植面积和土地租金等,对农户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有显着影响,而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担任社会职务和家庭人口数等要素,对农户是否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影响不显着。基于此,文章提出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特约记者,陈生真,通讯员,石宇[3](2019)在《补点村表彰“星级农户”“文明家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特约记者 陈生真 通讯员 石宇)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11月16日,吉首市矮寨镇补点村举行第二届“星级农户”“文明家庭”表彰大会,表彰了8户文明家庭和10户星级农户。补点村是吉首市委宣传部、市(本文来源于《团结报》期刊2019-11-19)
阳利永,柳德江,尹娟[4](2019)在《家庭原始禀赋对农户兼业类型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农户兼业转化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兼业农户深度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资源配置视角,通过农户问卷调查,运用多元Logist 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家庭原始资源禀赋对农户兼业类型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户主年龄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没有显着影响,而对农业户转为非农户有显着正向影响;户主教育年限和主要职业类别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以及农业户转为非农户均没有显着影响。(2)家庭劳动力数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没有显着影响,而对农业户转为非农户有显着负向影响;家庭非农劳动力数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非农户则均有显着正向影响,它是农业户向兼业户甚至非农户转移的重要因素;照顾家人因素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农业户均没有显着影响。(3)承包地面积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没有显着影响,而对农业户转为非农户有显着负向影响。家庭承包地面积不是影响农户兼业的显着因素,反而是农户转为非农户的显着限制因素;承包地块数和承包地距离,对农业户转为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农业户均没有显着影响。为促进农户的深度分化,应多部门联动,出台综合配套政策措施,着重提升农民的非农就业能力和促使农户转出家庭承包地。(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管睿,王文略,余劲[5](2019)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内生动力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贫困是当前外部性扶贫模式难以解决的内生性困境,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根据六盘山区等6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942户农户调研数据,重点考察了贫困成因的精神与经济二元属性,并将内生动力量化后纳入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下内生动力及生计资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内生动力的培育能有效提高贫困农户的家庭收入,增收效应约为1.916%。(2)在不同分位数下的各项生计资本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差异明显,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均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特征,而金融资本则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特征。(3)对于贫困农户而言,内生动力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存在显着的替代效应;对于高收入农户而言,内生动力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及金融资本存在显着的互补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斯丽娟[6](2019)在《家庭教育支出降低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吗?—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增长的拉动对农村减贫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大量农户却仍处于贫困脆弱状态,这一问题是未来反贫困工作的重点。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FGLS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进行了全样本检验。从贫困特征和子女受教育阶段角度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教育支出显着降低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分样本来看,对贫困家庭的降低程度大于非贫困家庭,所有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都能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增加对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应最大,高中及以上教育阶段次之,学前教育阶段的效应最小。增加社区控制变量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农户人力资本的增加和社会网络的增强是家庭教育支出影响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机制。据此,文章认为增加家庭教育支出是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和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财经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邹玉友,马国巍,李帮鸿,田国双[7](2019)在《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东北地区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准确而系统地掌握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水平,为政府部门精准实施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配套扶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301个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调研数据,运用交叉列表和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63.12%的粮食型家庭农场有一定风险认知能力,土地经营面积在3.33~13.33hm~2(50~200亩)与13.33~33.33hm~2(200~500亩)的家庭农场风险认知处于中等水平, 33.33hm~2(500亩)以上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低;(2)玉米种植型家庭农场风险认知水平高于水稻种植型家庭农场;(3)年龄、是否村干部、劳动力数量、土地经营规模、是否有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是否"叁品一标"认证、金融支持、农推人员技术指导和新型经营主体间合作稳定对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有影响。[结论]应培养家庭农场主个人特质,鼓励支农惠农政策向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倾斜,从流程入手提高家庭农场风险防范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9年10期)
尹军军,余国新[8](2019)在《家庭农场与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以集约化土地种植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这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的选择性行为,也是政府主导和扶持的新型农民的政策缩影。文章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不同种植规模经营主体对于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以新疆棉区的1 043户小规模种植农户和683户家庭农场主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以家庭农场(种植面积2.67hm~2及以上)为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传统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家庭耕地面积是影响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村里是否有农业合作社是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2)而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次数是影响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的。[结论](1)农业技术服供给机构应根据农户经营种植的耕地面积,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2)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协同基层部门加大对农业技术服务的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种植农户的认知程度。(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技术服务培育不同规模需求的优良农户。(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9年10期)
邢大伟,管志豪[9](2019)在《金融素养、家庭资产与农户借贷行为——基于CHFS2015年数据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CHFS2015年)的微观数据,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t模型研究金融素养、家庭资产对农民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和家庭资产都对农民向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产生显着正向影响;但对于非正规金融机构,金融素养仍与农民的借贷行为正相关,家庭资产却与借贷行为负相关。将农村家庭分成60岁以上及60岁以下年龄段后,金融素养的显着性虽然有所下降,但系数方向仍然为正,家庭收入和家庭资产的系数方向和显着性几乎没变。同时,在除去家庭资产的因素后金融素养对农民的这两种借贷行为仍然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年龄、性别、是否是村干部等因素却不会显着影响农民的借贷行为;耕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家庭收入能够显着促进农民的借贷行为;婚姻状况、是否是党员对农民在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后者对农民在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也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教育水平与农民借贷行为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农村金融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苏静,肖攀,阎晓萌[10](2019)在《社会资本异质性、融资约束与农户家庭多维贫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014年CFPS微观调查数据和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异质性、融资约束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农户多维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融资约束依然存在,融资约束显着抑制了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缓解。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农户融资约束与多维贫困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家庭总体社会网络规模、邻里信任、政治关联性组织参与显着降低了家庭融资约束和多维贫困概率;干部信任显着降低了家庭融资约束概率,而亲戚交往显着增加了农户融资约束概率。社会资本与融资约束交互影响农户多维贫困,但存在差异。家庭社会网络总体规模、政治关联性组织参与两类优质社会资本介入显着抑制了融资约束的致贫效应,而亲戚交往联络进一步强化了融资约束的致贫效应。(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农户家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阶段,家庭农场作为一个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探明农户对发展家庭农场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文章选取浙江德清、建德等11个县市的381农户进行调研。实证结果显示,年龄、从事劳动分类、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种植面积和土地租金等,对农户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有显着影响,而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担任社会职务和家庭人口数等要素,对农户是否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影响不显着。基于此,文章提出若干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户家庭论文参考文献
[1].邢敏慧,张航.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
[2].万国伟,李文杰,徐涛.发达地区农户经营家庭农场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浙江实证[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
[3].特约记者,陈生真,通讯员,石宇.补点村表彰“星级农户”“文明家庭”[N].团结报.2019
[4].阳利永,柳德江,尹娟.家庭原始禀赋对农户兼业类型转化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19
[5].管睿,王文略,余劲.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内生动力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斯丽娟.家庭教育支出降低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吗?—基于CFPS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9
[7].邹玉友,马国巍,李帮鸿,田国双.东北地区粮食型农户家庭农场经营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8].尹军军,余国新.家庭农场与农户小规模农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
[9].邢大伟,管志豪.金融素养、家庭资产与农户借贷行为——基于CHFS2015年数据的实证[J].农村金融研究.2019
[10].苏静,肖攀,阎晓萌.社会资本异质性、融资约束与农户家庭多维贫困[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