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透视论文-王春林

历史透视论文-王春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史透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陈应松,长篇小说,邓一光,阿来,小说叙事,第一人称叙述,付秀莹,日近长安远,人生悲剧,祭师

历史透视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林[1](2020)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品质不输于去年不知不觉间,2019年离我们远去了,又到了检点审视一年文学创作收成的时候。回首一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进入我们关注视野之中的长篇小说主要包括有邓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阿来《云中记》、蒋韵《你好,安娜》、陈希我《心!》、方方《是(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20-01-10)

黄兴涛[2](2019)在《“新文化”的出版姿态、知识构建与社会传播——1923年商务版《新文化辞书》的历史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1923年出版的《新文化辞书》,是五四运动后商务印书馆积极传播新文化的标志性出版物之一,甚至成为其公开支持新文化运动的某种象征,它鲜明地体现了其"启蒙的生意经"。此书以"新文化"百科全书的名义,致力于构建当时新文化综合知识系统的努力及其历史特征,值得今人检视和反思,特别是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同情态度与知识传播,具有明显的思想文化导向意义,对我们认知"五四"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潮流,不乏历史价值。《新文化辞书》后来不断再版,实际成为各种各类"新知识词典"和"新术语词典"的前身。(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海云志[3](2019)在《枢轴圈层机制与王朝循环:传统国家治理的历史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历史上存在着王朝治乱周期循环特征。早期治国者设计了宗法分封制和集权郡县制两种模式寻求治理之道,基于路径依赖和历代制度性修补,逐渐形成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官僚化的、辐射农耕—游牧两大区域的复合型统治体系,即组织化的"枢轴圈层机制"。当该机制有能力整合多重政治力量时,王朝就能延续下去;反之,则将趋于衰朽并进入新的周期循环,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展现出历史进程的深层次动态平衡。(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建军[4](2019)在《从历史透视与现实认定看新成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成语既是历史产物,又是现实用语。成语尽管具有非凡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但依然是一个富有活力的变量,自古至今一直处于持续的新陈代谢状态。可以说,新成语的诞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语言创新的客观需要。成语的成员并不固定一些过于生僻清冷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12)

赵智兴,段鑫星[5](2019)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变迁的制度逻辑——历史制度主义的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历经叁大发展阶段。基于此,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我国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的变迁根本上由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社会经济体制安排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等宏观制度背景所决定;经济发展、利益因素、观念等政治变量及相关行为主体和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的互动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变迁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也存在以重大事件为表现形式的"历史否决点"。由此,加快推进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的构建和完善,需充分观照相应时代的现实需求、注重相关行为主体的利益诉求、遵守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变迁的本质规律和内在机理等。(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教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白欣蔓[6](2019)在《“凝固的历史,鲜活的记忆”——《胡同里的姑奶奶》为例,透视口述史的社会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历史记忆的不断消逝,对记忆的有效采集和真实呈现具有更高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口述史学专着《胡同里的姑奶奶》通过收集多位满族旗人妇女真实、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记忆材料,旨在以女性视角,以小见大地展现老北京内城百年来的兴衰更迭。本文将从记忆理论出发,探讨该书如何利用记忆进行"心灵考古",实现老北京文化和场景的重现,展现满族旗人妇女群体共同的文化和集体记忆。并分析口述者的记忆在促进群体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尝试对口述史的社会价值略窥一二。(本文来源于《摇篮》期刊2019年10期)

胡红永[7](2019)在《简析从历史角度透视高校声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文化不断更新建设,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从当前的艺术领域中能够发现,我国的很多高校在进行艺术类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但是在现有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很多高校的声乐教育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成绩,产生这样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高校自身对于声乐教育的不重视,相关的声乐教学设备不达标,在这样的基础下,相关的教师配备也没有进一步完善,这样的因素直接影响了高校声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阻碍了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32期)

孙其战[8](2019)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逻辑的历史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视野中的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产生的现实基础,人类历史从民族史转向世界史,各民族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历史现实,使人类命运融为共同体。马克思在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必然"的重要论断。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当前资本主义仍然展现出对生产力的高度容纳力,且以资本逻辑、市场法则主导着全球化进程。面对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人类危机,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魏丰,杨非非[9](2019)在《“欧洲中心论”叁诘——马克思社会历史哲学的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禁锢自由与独立的思想的思想偏见,"欧洲中心论"必须予以破除。兼顾一些西方学者将马克思视为"欧洲中心论"者并加以批判的事实,提醒我们必须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视角对"欧洲中心论"加以破除与超越。正是基于此,文章欲通过马克思社会历史哲学的透视,从马克思对民族历史性的确定原则、马克思唯物史观与汤因比历史研究视域下的文明多样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和艾森斯塔特多元现代性思想叁个理论视角出发,对"欧洲中心论"行以"诘问式"的批判。(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项贤明[10](2019)在《七十年来我国两轮“减负”教育改革的历史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来的教育改革历史经验,尤其是通过对学业负担问题两度浮现的历史进行客观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层级教育发展规模匹配度过低所导致的升学压力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的差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科举文化残余影响在社会心理层面起着学业负担放大器的作用;中小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机制不科学、教学方法失当、学习指导不足等是造成学业负担过重的内在原因;政绩追逐推动下的改革话语生产失范是形成"减负"改革困境的重要干扰因素。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应当改"办重点"为"办特色",引导中小学教育走多样化发展道路;通过调节各级各类教育规模的匹配度,来降低升学压力;并通过社会改革来调整阶层利益,化解科举文化残余的消极影响,从而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成功地踢开"学业负担过重"这个绊脚石,为培养一大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所需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历史透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23年出版的《新文化辞书》,是五四运动后商务印书馆积极传播新文化的标志性出版物之一,甚至成为其公开支持新文化运动的某种象征,它鲜明地体现了其"启蒙的生意经"。此书以"新文化"百科全书的名义,致力于构建当时新文化综合知识系统的努力及其历史特征,值得今人检视和反思,特别是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同情态度与知识传播,具有明显的思想文化导向意义,对我们认知"五四"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潮流,不乏历史价值。《新文化辞书》后来不断再版,实际成为各种各类"新知识词典"和"新术语词典"的前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史透视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春林.历史与现实的双重透视[N].山西日报.2020

[2].黄兴涛.“新文化”的出版姿态、知识构建与社会传播——1923年商务版《新文化辞书》的历史透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

[3].海云志.枢轴圈层机制与王朝循环:传统国家治理的历史透视[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王建军.从历史透视与现实认定看新成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赵智兴,段鑫星.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与大学权责结构变迁的制度逻辑——历史制度主义的透视[J].中国高教研究.2019

[6].白欣蔓.“凝固的历史,鲜活的记忆”——《胡同里的姑奶奶》为例,透视口述史的社会价值[J].摇篮.2019

[7].胡红永.简析从历史角度透视高校声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9

[8].孙其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逻辑的历史透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9].魏丰,杨非非.“欧洲中心论”叁诘——马克思社会历史哲学的透视[J].现代经济信息.2019

[10].项贤明.七十年来我国两轮“减负”教育改革的历史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标签:;  ;  ;  ;  ;  ;  ;  ;  ;  ;  

历史透视论文-王春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