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伺服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伺服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芯片,多相,加速度,系统,传感器,驱动器,图像处理。

伺服芯片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德龙,龚时华,王子悦,鹿怀庆[1](2018)在《基于视觉伺服的LED芯片形状匹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LED芯片的定位是LED芯片检测、分选等后封装过程的关键步骤,其定位速度和精度直接决定了LED芯片检测设备的生产效率。为了提高芯片定位的精度,提出了基于视觉伺服的反馈补偿技术,有效补偿了芯片定位误差;为了提高芯片定位的速度,在视觉伺服系统的基础上,针对LED芯片的特点,提出形状匹配优化算法,通过减小匹配过程中匹配的面积和搜索的角度,有效弥补了因视觉运动补偿所消耗的时间。通过以上两方面提高了LED芯片定位精度和速度,满足LED芯片高精和高速的定位需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8年12期)

李德龙[2](2017)在《面向视觉伺服的晶圆芯片识别与定位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制造装备产业不断发展,电子制造装备效率和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在芯片固晶、检测、分选等领域,需要运动平台能快速和准确地对晶圆芯片进行识别与定位,定位的速度和精度直接决定了电子制造的效率和质量。本课题运用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研究面向视觉伺服的芯片识别与定位算法,主要工作包括:(1)为满足视觉伺服平台高速、高精度定位的要求,首先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并对机器视觉系统进行了时序分析,通过实时拓展软件KRTS完成机器视觉系统的实时性设计。然后对光源、相机、运动控制系统等进行硬件选型,构建了基于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的视觉伺服控制模型。(2)为了提高识别定位的精度,首先对芯片边缘区域进行粗定位,然后利用改进自适应算子去除边缘干扰,最后采用去除大误差点的最小二乘拟合,进行直线型边缘拟合,有效提高了精度。(3)为了提高芯片识别定位的速度,首先从减小搜索面积和搜索角度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然后提出改进的形状匹配算法,并引入叁个策略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匹配速度。(4)采用VS2013开发了一套晶圆芯片识别定位软件,实现了图像的采集与显示、晶圆芯片的识别与定位,并针对实际芯片进行实验,对芯片边缘检测算法重点测试其亚像素级精度性能,对改进的形状匹配算法重点测试其快速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其处理速度与精度均达到生产实际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粟小宝[3](2015)在《FANUC βiSV20伺服驱动器故障诊断与芯片级维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FANUC CNC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控系统之一,作为数控轴定位控制的电气部件,伺服驱动器是电气故障的高发区。通过βi SV 20故障案例,阐述如何基于故障代码、电路分析、关键点检测及自开发的检修流程快速定位故障元件,最终完成控制印刷电路板故障的芯片级维修。(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刘超[4](2015)在《芯片封装的伺服控制系统与快速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芯片封装技术不断向着多引线、细间距及高效封装方向发展,高端引线键合机对其高加速度运动系统的响应能力、定位精度、定位时间等伺服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要求运动平台在几毫秒或十几毫秒内快速、平稳、精确地运行到给定的目标位置。然而,在频繁快速启停的高加速度短行程点到点运动过程中,外部干扰、机械共振模态及系统本身电气、机械部分的非线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系统的伺服性能,极易引起系统的残余振动。这不仅降低了高加速度直线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而且延长了系统的定位时间,给高性能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论文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项目“封装设备关键部件与核心技术”,对高端引线键合机的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专用多轴控制硬件和快速高精度定位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首先,建立高加速度运动系统的仿真研究平台,定量分析外部干扰和机械共振模态对高加速度直线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及探讨影响高加速度直线伺服系统快速高精度定位的关键技术。之后,在充分考虑移植载体(DSP芯片)性能的前提下,依据探索出的关键技术分别从模型参数辨识、点位轨迹规划和高性能控制算法叁个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将相关的核心技术移植到自行设计开发的专用嵌入式运动控制器中。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为有效分析机械共振模态对高加速度直线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采用直线电机电磁模型、平台动力学模型及高频共振模型进行系统建模的方法。建立高加速度运动系统的仿真研究平台,并定量分析外部干扰和机械共振模态对高加速度直线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及探讨影响高加速度直线伺服系统快速高精度定位的关键技术。2.针对影响高加速度直线伺服系统快速高精度定位的模型参数辨识问题,在频域辨识方面,本文提出了基于速度(位置)反馈的标准继电器滤波整形频域辨识方法,有效解决了标准继电器频域辨识中的“主谐波近似”问题,使其输出方波更逼近于正弦波;在时域辨识方面,本文提出了基于位置信号反馈的标准继电器时域辨识方法,极大提高了模型参数的辨识精度,仿真表明模型参数的辨识误差均保持在0.05%内。3.针对高加速度运行下参考输入信号极易激起系统强烈振动及产生较高幅值的残余振动问题,本文借助Morlet小波变换分析出一条在固有频率处具有最小激励幅值的点位轨迹,半实物仿真系统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时间最优”的点位轨迹,在定位精度为±2.5μm的约束下,采用本文优化方法获取的点位轨迹作为参考输入时的定位时间缩短了近50%,减少为11.4 ms。4.为有效抑制内部干扰、外部干扰及高频噪声等因素对高加速度直线伺服系统快速高精度定位的影响,设计出一个基于干扰观测器的二自由度伺服控制方案,由基于极点配置的PD反馈控制单元、基于模型逆的前馈控制单元和力-位干扰观测器叁部分组成。并针对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力-位干扰观测器低通滤波器的时间常数取值不能过低”问题,设计出一种有效抑制谐振峰值的低通滤波器。半实物仿真系统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定位精度为±2.5μm的约束下,此方法可在12 ms内完成2.54 mm的典型运动。5.依据高端引线键合机运动控制系统的技术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CPCI总线和“DSP+FPGA”架构方式的专用嵌入式运动控制器,并将本课题研究的快速高精度定位技术移植到此专用嵌入式运动控制硬件中。引线键合机平台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定位精度为±2.5μm的约束下,本文研究的运动控制软硬件系统具有在12 ms至16 ms内完成2.54 mm典型运动的能力,可实现引线键合机高加速度运动系统的快速高精度定位。最后,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些值得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并对嵌入式运动控制器与快速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后续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5-01)

王敏[5](2015)在《伺服控制系统SOC芯片功能分析及测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是将整个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一个完整的SOC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模块、存储器模块、通信接口模块、ADC/DAC模块、电源模块等。本课题是研究一款支持MIPS 32指令集的SOC芯片,此款芯片主要用于工业控制和数据采集,它作为NCU(数字控制中心)的核心芯片,实现了数据采集、存储、转换、I/O和对机床的位置控制等功能。为了得到性能稳定的SOC芯片,首先要对SOC芯片的内部功能进行透彻分析,然后进行芯片的功能测试,提高最终的良品率。本文是对一个封装成品芯片进行功能测试,主要思想是根据芯片的具体功能,自主设计一个测试电路板,通过示波器、逻辑分析仪测试其内部功能。本论文首先详细分析此款SOC芯片内部模块的体系结构、性能指标和接口设计,包括CPU处理器、Nand Flash控制器、PWM控制器、DDR2控制器、12C接口、中断控制、SPI接口、RTC控制器、Watchdog、GPIO寄存器等模块的结构图、时序图、寄存器定义和引脚功能说明,在此基础上,根据此款芯片自身特点,利用Altium Designer winter 10设计外围测试电路和芯片选型,包括测试板的电源电路、SDRAM电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和Flash存储器电路、LED电路设计,进而完成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制版和焊接电路板。最后完成测试电路板实物的软硬件调试,借助示波器观察测试板部分模块的波形。先对SOC芯片内部DAC模块和4路PWM模块的波形测试,然后用软件测试了SOC芯片内部Flash的读写功能、DDR2存储器的拷贝、数学运算的速度和USB访问速度。通过对测试结果比对分析,验证芯片内部这五个模块功能基本符合要求,可以流片生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5-04-01)

刘亚静,范瑜,李铁才[6](2014)在《四轴电机伺服控制ASIC芯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用串行架构、纯软件方式的DSP/MCU方案在多轴、高实时性、高性能场合所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款全数字硬件化实现的四轴电机伺服控制ASIC芯片。充分结合ASIC所具有的全定制、并行、固化参数无法更改等特性,首先确定芯片的架构,将高实时性且相对固定的电机控制算法采用纯硬件方式实现,而灵活性要求较高的功能用嵌入式处理器实现;然后对四轴运动控制引擎的相关模块进行了高柔性化设计,重点介绍了四轴运动控制引擎的高柔性控制器、高柔性反馈检测单元、信号处理单元以及时序控制单元等,从而使芯片的灵活性和面积之间达到平衡。实验结果验证了芯片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7](2014)在《湘潭大学研制成功国内首款石油勘探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伺服电路SOC芯片》一文中研究指出湘潭大学金湘亮教授课题组在MEMS加速度传感器伺服电路信号处理芯片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面向石油勘探MEMS加速度传感器伺服电路SOC芯片。该芯片研究了高性能数字地震检波器的特征,建立了5阶数字闭环模型,特别是解决了高阶Σ-Δ系统稳定性问题,实现高动态范围;芯片集成多模式信号、过载恢复与控制、系统休眠与瞬时启动以及I2C通讯协议等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芯片达到设计目标。本项目是面向国家应用重要需求而开展的专项研究,对提升国内装备制造水平和石油勘探行业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李晨,艾武,陈科[8](2014)在《伺服控制系统中基于飞思卡尔56800系列芯片的数字滤波器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ⅡR数字滤波器和FIR数字滤波器进行了分析比较,介绍了基于飞思卡尔56800系列DSC芯片的巴特沃斯数字滤波器的实现方案,包括一阶低通滤波器和二阶带阻滤波器。并以一阶低通滤波器和二阶带阻滤波器为例进行了伺服控制系统的滤波仿真和实验,对滤波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表明此类滤波器方案在伺服控制系统中可以实现消除噪声、减小混迭、衰减谐振等作用。(本文来源于《伺服控制》期刊2014年02期)

王嘉,黄岩平,张玉广[9](2013)在《基于DSP和运动控制芯片的转台伺服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伺服控制作为光电跟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光电跟踪设备的主要性能,然而传统的设计过于复杂。本文采用TMS320C6713 DSP和PCL6045B运动控制芯片为核心搭建伺服转台系统,并且加入速率陀螺反馈构成的抗扰动设计,从系统结构、硬件以及软件3个方面阐明设计思路。这种方法简化设计过程,降低开发难度,提高系统可靠性,为伺服转台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3年08期)

聂拓[10](2013)在《MEMS加速度计伺服芯片数字控制电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EMS传感器凭借着其良好的性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得以应用,其后端的伺服电路也因此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适用于石油勘测、地震波检测的MEMS差分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进行研究,设计低功耗、动态响应好的MEMS加速度计伺服芯片。本文对数字控制电路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开发芯片数字功能测试平台。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设计数字电路,重点论述Verilog HDL代码编写,功能仿真、FPGA验证、版图后仿真以及芯片数字功能测试。数字控制电路关键技术包括IIC(Inter Intergrated Circuit) Slave模块,多相时钟源产生模块MPCG(Multiphase Clock Generator),平均数位流计数器BSCA(BitStream Counting Average)和过载监测模块OD(Overload Detection),主要完成芯片与系统的通信,控制模拟电路开关时序和监控、处理数据等功能。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IIC Slave设计方案:对传统IIC Slave的状态机进行简化,得到改进型状态机。综合结果表明,改进型状态机的从机设计对比传统状态机的从机设计,面积减少约20%,功耗降低约4%。对该电路进行FPGA验证时,构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验证系统。多相时钟源模块产生模拟电路12个开关的时序,控制前端电路在检测阶段,采样保持阶段,力反馈阶段,校准阶段等有序地工作。数字控制电路主时钟是4.096MHz,开关的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是由32个主时钟周期组成。平均数位流计数器用于计算比较锁存器LC(Latch Compare)输出数位流的平均值。过载监测模块监测比较锁存器是否连续输出1或者0。(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3-06-01)

伺服芯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电子制造装备产业不断发展,电子制造装备效率和精度要求不断提高。在芯片固晶、检测、分选等领域,需要运动平台能快速和准确地对晶圆芯片进行识别与定位,定位的速度和精度直接决定了电子制造的效率和质量。本课题运用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研究面向视觉伺服的芯片识别与定位算法,主要工作包括:(1)为满足视觉伺服平台高速、高精度定位的要求,首先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并对机器视觉系统进行了时序分析,通过实时拓展软件KRTS完成机器视觉系统的实时性设计。然后对光源、相机、运动控制系统等进行硬件选型,构建了基于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的视觉伺服控制模型。(2)为了提高识别定位的精度,首先对芯片边缘区域进行粗定位,然后利用改进自适应算子去除边缘干扰,最后采用去除大误差点的最小二乘拟合,进行直线型边缘拟合,有效提高了精度。(3)为了提高芯片识别定位的速度,首先从减小搜索面积和搜索角度两个方面进行优化,然后提出改进的形状匹配算法,并引入叁个策略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匹配速度。(4)采用VS2013开发了一套晶圆芯片识别定位软件,实现了图像的采集与显示、晶圆芯片的识别与定位,并针对实际芯片进行实验,对芯片边缘检测算法重点测试其亚像素级精度性能,对改进的形状匹配算法重点测试其快速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其处理速度与精度均达到生产实际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伺服芯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德龙,龚时华,王子悦,鹿怀庆.基于视觉伺服的LED芯片形状匹配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8

[2].李德龙.面向视觉伺服的晶圆芯片识别与定位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粟小宝.FANUCβiSV20伺服驱动器故障诊断与芯片级维修方法[J].装备制造技术.2015

[4].刘超.芯片封装的伺服控制系统与快速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5].王敏.伺服控制系统SOC芯片功能分析及测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6].刘亚静,范瑜,李铁才.四轴电机伺服控制ASIC芯片[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4

[7]..湘潭大学研制成功国内首款石油勘探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伺服电路SOC芯片[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4

[8].李晨,艾武,陈科.伺服控制系统中基于飞思卡尔56800系列芯片的数字滤波器实现[J].伺服控制.2014

[9].王嘉,黄岩平,张玉广.基于DSP和运动控制芯片的转台伺服控制设计[J].舰船科学技术.2013

[10].聂拓.MEMS加速度计伺服芯片数字控制电路研究[D].湘潭大学.2013

标签:;  ;  ;  ;  ;  ;  ;  

伺服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