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政策形成论文_栾鸿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贸易政策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策,贸易,美国,利益集团,经济分析,政治,经济。

贸易政策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栾鸿飞[1](2016)在《中国贸易政策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如Stigler说:"直到我们理解了为什么政府会采纳这项政策,我们才有可能对如何改变这些政策提出有用的建议"。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实证分析前定性地了解政府制定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影响因素。对外贸易政策既是一国对外政策的一部分,又是一国经济政策中的重要一环。贸易政策作为非市场决策的公共产品必然受到国家目标,国内利益集团和国际贸易体(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6年01期)

李坤望,王孝松[2](2009)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和形成因素——以PNTR议案投票结果为例的政治经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因此其对外贸易政策与中美经贸交往息息相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由于美国自身具有许多特点,以及中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因此用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形成和决策机制,这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来进行分析。本文采用贸易的政治经济学为基本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学》期刊2009年00期)

王孝松[3](2010)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形成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因此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与中美经贸交往息息相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重大。随着中美经贸往来的日益深入,两国都从对外贸易中大获收益,而与此同时,双边贸易摩擦与争端层出不穷,特别是美国政府时常对中国商品实施严酷的贸易壁垒,美国各界时常在一些贸易议题上逼迫中国让步,使中美经贸交往蒙上了一层阴影。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直接主导着中国遭遇美国贸易壁垒、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显着影响着两国经贸关系和两国的国民福利,特别是同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和形成机制是一个复杂和相互作用的系统,系统中的每个因素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受制于其他因素,而且,由于美国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传统的贸易理论无力解释这种复杂的内生过程,本文旨在运用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与方法,并结合经济学的诸多分支乃至政治学的重要原理,同时利用先进的计量方法和新颖翔实的数据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在理论上,建立综合考察直接立法和权力委派的内生保护模型,在实证上,对两种决策方式下的政策决策行为进行经验分析,从而探索这个动态系统中的主要规律和演化机理,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对中美贸易未来发展走势进行展望。本文共有七章。第一章为导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点。第二章回顾了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文献。第叁章从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出发,讨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各阶段的政策特点、变化趋势,以及政策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第四章扩展了Grossman和Helpman (1994)的“保护待售”模型,通过在原始模型中纳入执政者谋求竞选支持和进行权力委派的因素,考察了执政者、行政机构同各类选民互动,最终决定贸易政策的机制与过程。第五章以对华贸易议案投票结果的影响因素为例,揭示出直接立法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和形成机制。第六章以美国对华反倾销的裁定影响因素为例,考察权力委派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过程和形成机制,用实际数据考察相关决策机构在裁定对华反倾销案件过程中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第七章为结论、展望和未来研究方向。通过理论和经验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从历史演变来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发展可以分为叁个阶段,从2001年中国入世至今,中美各自的经济发展以及双边贸易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美国国内的利益集团也呈现出利益取向多元化的局面,加之美国国内党派性日益增强,因此这一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得愈发扑朔迷离,表现为友好性、歧视性和敌对性并存的局面。第二,对于政治上有组织的行业来说,其所获得的贸易保护水平同其包含的选民数量占全体选民的比重无关;政治上无组织行业的保护水平同其选民比重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执政者赋予全体国民福利的权重、政治捐资对不知情选民的影响作用,以及利益集团的人口比重。政治上有组织行业的保护水平同政治捐资的影响作用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执政者赋予国民福利的权重;政治上无组织的行业所获得的保护水平则总是同捐资的影响作用负相关。第叁,通过对重要贸易议案的投票结果进行经验分析可以看出,利益集团给议员提供的捐资十分显着地影响议员的投票结果,而议员的个人因素几乎不能发生任何作用,议员的投票行为并不反映其所持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抱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有时与直觉不符,也不完全符合经典贸易理论模型的预测。第四,美国对华反倾销税是在国会、决策机构和利益集团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均衡结果,案件的申诉者给国会议员提供的政治捐资十分显着地影响反倾销案件的裁定结果,相关机构在裁定案件时,都几乎没有考虑各种经济因素,其裁定过程中都体现着极大的自决性和随意性。最后,从全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代议制民主共和政体既是反映全体选民意志的工具,又导致了最终形成的公共政策偏离了公众的意志。造成这种偏离的原因在于利益集团可以通过为政府官员提供政治捐资和信息支持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决策当中。简言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最终形成是政府、公众和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0-05-01)

郭波,都莉莉[4](2009)在《从贸易保护主义到WTO形成——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贸易政策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贸易政策从总体上分为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两大类型。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WTO是世界贸易历史演进中各国贸易政策重复博弈均衡的结果,是战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贸易领域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它最终体现为一种有效的贸易制度安排,其机制上的上述优越性使贸易自由化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李坤望,王孝松[5](2009)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和形成因素——以PNTR议案投票结果为例的政治经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贸易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2000年美国国会投票表决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这一事件进行经验检验,以此来分析国会议员的投票行为(直接决定了对华贸易政策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并指出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是政府和利益集团共同作用的均衡结果,议员的个人因素在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几乎不能发生任何作用,经典贸易模型所预测的不同群体对贸易自由化的态度不能完全被议案的投票结果所证实。(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季刊)》期刊2009年02期)

李极明[6](2007)在《智库在美国贸易政策形成中的核心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智库在美国贸易政策的酝酿、研究、制定、评估等整个机制的形成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重视智库是美国政治的一大特色,是美国知识与权力、"智者"与"治者"结合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发达与完善的智库体制是美国行政决策体系中的一个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现象。(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唐宜红,徐世腾[7](2007)在《政府对利益集团收入的关注与贸易摩擦的形成——基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鉴社会关注模型中的观点,即政府制定贸易政策时会关注特定利益集团的福利状况,并结合保护待售模型,在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对贸易摩擦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一国政府出于维护国内进口或出口利益集团利益的目的,会选择贸易保护政策,从而引发贸易伙伴国之间在贸易政策方面的冲突,出现贸易摩擦,其中政府给予利益集团福利的权重以及利益集团代表的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对政府贸易政策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07年06期)

鲁明[8](2006)在《浅析我国二元经济的形成与贸易政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我国二元经济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外贸易“引擎”说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凭借对外出口的鼓励使经济发展获得成功的诱导下,我国采纳和推行了“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不遗余力地扩大外贸出口,对以国外需求拉动本国的经济增长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这种战略模式,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无疑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其重大作用。但是,我国在进行了多年的贸易促进政策以后,东西部和城乡二元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因此,调整外贸政策以缓和国际国内矛盾应是当前新的政策选择。在本文中,笔者将就我国区域二元经济与贸易政策的关系做一个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06年08期)

田素华[9](2006)在《论美国多轨制对外贸易政策的形成与经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实力相对衰弱迫使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更加务实,构成了美国实行多轨制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实行多轨制对外贸易政策以来,美国经济结构进一步软化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增加。多轨制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是全面的贸易保护,其目的在于保护本国弱势部门,发展本国强势部门,是一种以绝对优势作为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基础的贸易管理方式。(本文来源于《国际贸易问题》期刊2006年05期)

谢婧怡,杨大凤[10](2006)在《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形成的政治经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入世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调整为以建立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区式的小集团战略。本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分析我国入世后这种贸易政策的形成因素。(本文来源于《当代经理人》期刊2006年01期)

贸易政策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因此其对外贸易政策与中美经贸交往息息相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重大。由于美国自身具有许多特点,以及中美两国关系的复杂性,因此用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形成和决策机制,这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来进行分析。本文采用贸易的政治经济学为基本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贸易政策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栾鸿飞.中国贸易政策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故事.2016

[2].李坤望,王孝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和形成因素——以PNTR议案投票结果为例的政治经济分析[J].中国经济学.2009

[3].王孝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形成因素[D].南开大学.2010

[4].郭波,都莉莉.从贸易保护主义到WTO形成——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贸易政策演变[J].大连大学学报.2009

[5].李坤望,王孝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决策和形成因素——以PNTR议案投票结果为例的政治经济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9

[6].李极明.智库在美国贸易政策形成中的核心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07

[7].唐宜红,徐世腾.政府对利益集团收入的关注与贸易摩擦的形成——基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

[8].鲁明.浅析我国二元经济的形成与贸易政策的关系[J].当代经济.2006

[9].田素华.论美国多轨制对外贸易政策的形成与经济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6

[10].谢婧怡,杨大凤.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形成的政治经济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

论文知识图

一l贸易政策形成的需求供给分析框...贸易政策的双层博弈模型农业贸易政策环境影响途径第一篇 华商经营的国际经济环境加入WTO对中...第一篇 华商经营的国际经济环境加入WTO对中...年美国总统大选美国民众选情地图

标签:;  ;  ;  ;  ;  ;  ;  

贸易政策形成论文_栾鸿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