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竹叶有效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竹叶,活性,淡竹叶,提取物,产物,抗氧化,有效成分。
竹叶有效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郭静,王浩然,沈周媛,张彤,袁秀荣[1](2019)在《3种竹叶抗氧化有效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3种竹叶中有效成分含有量与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的相关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基础物质。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了7批淡竹叶、10批苦竹叶、9批竹叶中7种成分的含有量;DPPH法、ABTS法及FRAP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以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评价3种竹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利用多元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各成分含有量与提取物活性的关系。结果淡竹叶的抗氧化活性最弱,且与苦竹叶、竹叶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芹菜素、异荭草苷、荭草苷含有量分别与淡竹叶、苦竹叶、竹叶抗氧化活性呈显着性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芹菜素、异荭草苷、荭草苷分别是淡竹叶、苦竹叶、竹叶中的主要抗氧化有效成分。(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1期)
杨敏,张盛,王玄源,时庆欣,向星亮[2](2017)在《竹叶黄酮中的抗炎有效成分及其对不同小鼠炎症模型的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竹叶黄酮中的抗炎有效成分及其对不同小鼠炎症模型的药理活性作用,初步阐明竹叶黄酮抗炎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小孔吸附树脂(MCI-GEL CHP20P)、聚酰胺树脂纯化、富集竹叶黄酮不同部位;建立小鼠耳廓肿胀、气囊滑膜炎、小鼠肉芽肿试验模型,研究竹叶黄酮不同部位的抗炎活性并筛选其有效抗炎成分;最后用高分辨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LC-QTOF-MS/MS)对已筛选的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最佳的竹叶黄酮抗炎活性部位,并从中鉴定出7个主要的黄酮类成分。结论初步阐明了竹叶黄酮抗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为竹叶的抗炎作用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同时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王东方,王庆忠,曹慧[3](2015)在《淡竹叶有效成分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取淡竹叶有效成分,研究其抑菌效果及对黑腹果蝇、槐蚜的毒杀活性,为淡竹叶提取物应用于植物源生物农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用80%乙醇配合加热的方法提取淡竹叶有效成分,用10%二甲基亚枫(DMSO)稀释有效成分提取物,配制成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和60 mg/m L的药液,对细菌、黑腹果蝇、槐蚜分别进行抑菌及毒杀活性测定。【结果】淡竹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4 cm;对黑腹果蝇有明显的毒杀作用,且随着淡竹叶提取物质量浓度的提高,其对黑腹果蝇的毒杀作用随之增大,半致死率(LC50)为50.21 mg/m L;对槐蚜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当提取物质量浓度为60 mg/m L时,槐蚜死亡率达96.70%,其LC50为15.11 mg/m L。【结论】淡竹叶提取物具有杀虫和抑菌作用,可作为杀虫抑菌成分添加到植物源生物农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叶方,杨光义,杜士明,王刚,杜婷[4](2013)在《竹叶柴胡炮制前后有效成分含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比较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经不同方法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将竹叶柴胡饮片经蜜制、酒制、醋制后,分别提取生品和几种炮制品中的总皂苷、挥发油,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炮制前后总皂苷和挥发油含量。结果:竹叶柴胡炮制前后柴胡皂苷和挥发油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蜜制后总皂苷含量升高,酒制和醋制后总皂苷含量降低,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生柴胡>醋柴胡>酒柴胡,含量分别为2.037 5%,1.519 6%,1.317 4%,1.127 4%;几种炮制方法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均有明显升高,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酒柴胡>醋柴胡>生柴胡,含量分别为0.736%,0.689%,0.630%,0.395%。结论: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竹叶柴胡前后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证明根据不同的药用目的炮制柴胡药材具有科学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倪勤学,刘颖坤,龚凌霄,林新春,方伟[5](2011)在《6种地被竹叶有效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6种地被竹叶的有效成分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用Folin试剂还原比色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测定6种地被竹叶子中总酚、总黄酮和叁萜的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定量分析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对香豆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8个特征性成分的量。同时,采用DPPH法和FRAP法调查不同竹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和还原能力。结果 6种竹叶均含有较高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干基计,总酚的质量分数为4.15%~9.12%,总黄酮为1.62%~4.00%,总萜为0.44%~0.57%;8个特征性成分在各自总酚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隈笹6.81%>铺地竹4.80%>翠竹4.35%,黄条金刚竹4.35%>倭竹1.54%>阔叶箬竹1.08%。不同地被竹种的抗氧化能力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倭竹和黄条金刚竹的总酚和总萜量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铁离子的能力均显着高于其他地被竹。(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1年11期)
何跃君,岳永德[6](2008)在《竹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国内外竹叶提取物在实验和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竹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矿质元素和其他成分。论述了竹叶提取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技术。重点探讨了竹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功能,如防腐、抗菌、抗氧化作用,以及竹叶提取物的植物源农药开发研究。对竹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及其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08年03期)
张新申,刘福华,孙西征,蒋小萍,孙宇[7](2002)在《竹叶中有效成分的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梯度洗脱及柱色谱法对竹叶中的有效活性成分重点为黄酮进行了分离研究、提纯。试验中所用色谱柱填料为本实验室自制 ,其色谱柱长 2 98mm ,内径 10mm ,洗脱体系为乙醇 -水溶液。试验在提取分离黄酮的同时得到了叶绿素 ,同时从竹叶中分离出了多糖成分。研究表明不同的竹叶其黄酮含量不同。磁竹、白家子竹不含黄酮类化合物 ,而大竹叶和小竹叶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且大竹叶和校内采小竹叶黄酮含量分别为 1.5 6 %、4 .0 7%。(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2年06期)
姚志湘,粟晖,韦建平,秦文意[8](2000)在《竹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条件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竹叶抽提物的抽提条件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 ,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 ,竹叶抽提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实验表明和维生素 C的抗氧化性能相当。经正交实验得到参考工艺参数 :乙醇浓度 (v/ v) 5 0 % ,抽提时间 16小时 ,抽提温度为溶剂沸腾温度 (84℃ )。(本文来源于《广西工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张英,丁霄霖[9](1996)在《竹叶有效成分和抗活性氧自由基效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竹叶有效成分进行定性预试验的基础上,调查了6个属17种竹叶春、夏、秋3季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醇提物对和OH的清除能力,同时考察其对亚硝化反应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以秋叶为最高,分别占干基含量的1.97±0.57%和4.21±1.05%;秋叶提取物对和OH的IC(50)分别为4.93±2.36μg/ml和1.48±o.91μg/ml。竹叶提取物普遍显示了较强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且是显著的量效关系。体外模拟胃液条件下测得秋叶醇提物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N-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与相同浓度的VC具有可比性。竹叶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自由基清除剂和天然抗氧化剂的新资源加以研究和开发。(本文来源于《竹子研究汇刊》期刊1996年03期)
张健,雷海辉[10](1995)在《提取竹叶中有效成分制备缓蚀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研究了由竹叶萃取酸性缓蚀剂对碳钢在盐酸介质中的缓蚀作用,探讨了各种温度及缓蚀剂浓度对缓蚀率的影响。竹叶萃取液对碳钢的缓蚀率可达90%以上。(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1995年02期)
竹叶有效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竹叶黄酮中的抗炎有效成分及其对不同小鼠炎症模型的药理活性作用,初步阐明竹叶黄酮抗炎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小孔吸附树脂(MCI-GEL CHP20P)、聚酰胺树脂纯化、富集竹叶黄酮不同部位;建立小鼠耳廓肿胀、气囊滑膜炎、小鼠肉芽肿试验模型,研究竹叶黄酮不同部位的抗炎活性并筛选其有效抗炎成分;最后用高分辨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LC-QTOF-MS/MS)对已筛选的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筛选出最佳的竹叶黄酮抗炎活性部位,并从中鉴定出7个主要的黄酮类成分。结论初步阐明了竹叶黄酮抗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为竹叶的抗炎作用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同时为其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竹叶有效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郭静,王浩然,沈周媛,张彤,袁秀荣.3种竹叶抗氧化有效成分分析[J].中成药.2019
[2].杨敏,张盛,王玄源,时庆欣,向星亮.竹叶黄酮中的抗炎有效成分及其对不同小鼠炎症模型的药效学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7
[3].王东方,王庆忠,曹慧.淡竹叶有效成分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5
[4].叶方,杨光义,杜士明,王刚,杜婷.竹叶柴胡炮制前后有效成分含量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5].倪勤学,刘颖坤,龚凌霄,林新春,方伟.6种地被竹叶有效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草药.2011
[6].何跃君,岳永德.竹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8
[7].张新申,刘福华,孙西征,蒋小萍,孙宇.竹叶中有效成分的分离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
[8].姚志湘,粟晖,韦建平,秦文意.竹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条件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0
[9].张英,丁霄霖.竹叶有效成分和抗活性氧自由基效能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96
[10].张健,雷海辉.提取竹叶中有效成分制备缓蚀剂的研究[J].电镀与精饰.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