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成本及水费分析

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成本及水费分析

一、关于河套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后成本水费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梁勇,赵海鹏,李亚飞[1](2021)在《浅析建立河套灌区农业水费水价合理负担机制》文中指出文章分析了河套灌区农业水费水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建立农业水费水价合理负担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张勇[2](2021)在《河套灌区节水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邢霞[3](2021)在《农户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机制及引导政策研究 ——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为例》文中认为水资源供需矛盾是限制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障碍,倡导农业节水是缓解农业用水矛盾的有效手段。农户作为农业用水主体,其用水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节水农业的发展。但作为有限理性个体,农户的传统农业实践根植于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而非环境伦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低效和不合理的用水情况。因此,充分重视微观层面的农业用水行为,探究节水行为影响机制,引导农户自觉主动参与农业节水,对于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用水效率以及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鉴于农业用水主体行为对实现农业节水的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以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旨在挖掘农户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的作用机制,为水资源管理以及制定相关的节水政策提供研究经验与理论参考依据,以期提升农户的节水积极性,改变粗放灌溉方式,进而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从理论角度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特征和农业节水行为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首先,基于对农户环境行为内涵和外延的分析,界定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概念,并根据农业节水行为表现形式和行为发生动机将农业节水行为划分为习惯型、技术型、社交型和公民型四类。然后,借助计划行为理论、价值—信念—规范理论、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构建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理论模型,即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实施取决于其农业节水意愿,而意愿的产生则取决于农户心理因素,同时农户行为还受到外界情境因素的引导。最后,基于外部性理论,探讨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外部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经济学分析探讨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政策干预的必要性,为后续政策引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依托所构建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理论模型,通过阐述变量因素间的关系路径,提出相关研究假设,着重分析、探讨农户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的驱动效应。首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农业节水行为以及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对农业节水行为的直接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心理因素能够显着地直接影响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和行为,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也是影响农业节水行为的关键因素。其次,利用Amos23软件Bootstrap法,验证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在心理因素和农业节水行为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在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业节水行为,农业节水行为意愿的中介效应存在差异。最后,考虑到心理因素可能对农业节水行为存在非线性的系统性特征以及农业节水行为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采用RBF神经网络进一步探讨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的预测效应。分析表明,心理因素能够有效对农户是否参与农业节水进行预测判别,同时不同心理因素对不同类型农业节水行为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存在差异。(3)基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理论,引入外部情境因素,重点分析和探讨外部情境因素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影响机理。首先,农业节水行为意愿——行为差异分析表明,在农业节水过程中,存在意愿与行为的背离,即意愿不一定能有效地转换为可实现水资源保护目的的实际节水行动,这为研究情境因素的引导效应提供了现实依据。其次,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外部情境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作用于农业节水行为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外部情境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作用于节水行为的路径有调节作用,但不同外部情境变量对节水行为意愿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进一步使用process插件程序中的Model14对心理因素、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外部情境因素以及农业节水行为之间存在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政策因素在“心理因素-农业节水行为意愿-农业节水行为”的中介路径中存在调节作用。(4)在实证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基于多Agent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仿真模型,借助Netlogo平台仿真模拟不同政策情形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涌现的动态引导效果。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在社会规范交互和外部政策因素的引导下会趋于稳定,激励型政策、命令控制型政策和宣传教育型政策均能促进农业节水发生,但不同类型政策对不同类型节水行为的促进效果存在差异。激励型政策对技术型农业节水行为的促进效果最好;命令控制型政策对习惯型农业节水行为的促进效果更好;宣传教育型政策对社交型农业节水行为和公民型农业节水行为的促进效果更好。政策组合效应分析表明,在不同政策组合情形下,四种类型农业节水行为涌现效果存在差异,在政策两两组合的情形下,习惯型农业节水行为在命令控制型政策和宣传教育型政策的组合引导下实施效果更好;技术型农业节水行为在激励型政策和命令控制型政策的组合引导下实施效果更好;社交型农业节水行为和公民型农业节水行为在命令控制型政策和宣传教育型政策的组合引导下实施效果更好。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第一,基于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动机和节水行为表现形式,从多视角开展对农户节水行为的研究,更为细致地刻画并衡量农户节水行为,从实践上扩展了农业节水行为研究内容,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农户亲环境行为研究领域;第二,构建了以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为导向,心理因素为影响变量,外部情境因素为调节变量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理论模型,并探析心理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对不同类型农业节水行为的影响机理;第三,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尝试运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技术构建基于Agent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仿真模型,动态模拟政策因素对农户行为的长期动态引导效果,分析政策因素在长期以及不同组合下对农业节水行为产生的影响。

范雷雷[4](2021)在《河套灌区地面灌溉灌水质量评价及技术要素优化》文中提出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套灌区是我国一首制特大型引黄灌区。受输配水制度影响,灌水不适时特点突出,同时由于地下水可用资源有限,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等)应用难度较大,地面灌溉(畦灌、沟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是灌区灌溉主要方式。畦田灌水质量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针对河套灌区大畦块导致的灌水效率低等问题,探求变化环境下适宜灌水技术参数是改善当前地面灌溉技术的关键所在。研究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垄背地膜和秸秆覆盖下沟灌土壤水盐迁移特征,明确沟灌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规律,可为灌区沟灌栽培技术推广提供借鉴。本文以河套灌区上、中游试验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从灌区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出发,开展畦灌与沟灌试验,分析不同灌水技术要素对灌水质量的影响,采用WinSRFR模型模拟、数值计算等方法确定最优灌水技术参数组合,并结合实测资料分析不同垄背秸秆覆盖量下的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确定适宜秸秆覆盖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比分析不同土壤类型下畦田规格对农田灌水质量及水分生产效率影响发现,畦田规格由1亩增加至3亩时,灌水时间延长,水流推进过程中渗漏损失增加,造成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下降,尽管产量略有增加(1.87%~5.81%),但水分生产效率降低8.49%~21.05%。结合WinSRFR模型模拟,对影响畦灌灌水质量的入畦流量和灌水时间等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不同土壤类型下典型田块规格获得最优灌水效果时所需灌水时间和入畦流量组合。除黏壤土1亩较小田块和砂土3亩较大田块灌水效果无法达到最佳,其余工况均可获得最优灌溉管理参数组合。(2)砂土畦田规格(80m×25m)较大时农田灌水效果较差。利用WinSRFR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变量参数对灌水质量影响发现,采用“改进田块规格+控制灌水时间”灌溉设计方案后灌水效果较典型田块得到显着改善,建议将砂土较大田块按照垂直分割缩块(80m×12.5m),此时在较大流量水平(q=2.08~2.40L/(m·s))下灌水效率可从67%~80%提升至97%~99%,灌水均匀度从0.59~0.79提高至0.84~0.95,储水效率从1.17降低至0.76,可节省灌水时间20%以上。中等流量(q=1.60L/(m·s))情况下在获得更优灌水质量的同时可以节省40%的灌水时间,节水效果显着。(3)通过田间试验发现,农业生产中化肥、种子、地膜等费用占比较大,占总成本的70%以上;畦宽缩小后机械成本较对照增加0.3~4.6倍,尽管水费略有减少,但总成本仍增加2.72%~9.98%。采用模型模拟、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精细畦灌最优单宽流量q为2.81L/(m·s)、灌水时间t为21.21min、畦宽B约为10.7~14.2m。建议灌区推广节水新技术时适当对农民发放节水补贴,用以增加农民积极性。(4)通过构建农机耗油量数学模型,计算不同田块农机耗油量,并与实测值对比,其决定系数R2为0.9824,RMSE为0.32L,结果可靠。考虑农机效率后,灌区砂壤土适宜畦长由90-100m减小为80-100m,单宽流量由2.5-3.5L/(m·s)降为1.5-3.5L/(m·s),畦宽由5.7-8.0m增加为5.7-13.3m。尽管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较未考虑农机效率前分别减小2.21%~6.07%、6.82%~7.08%,但无显着差异。(5)通过模型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3种灌水深度控制目标(即水流恰好推进至尾端时关口(Zmin>0),灌溉水入渗量最小的1/4田块内的平均入渗水深等于计划需水水深时关口(Zlq=Dreq),最小灌水深度等于计划需水水深时关口(Zmin=Dreq))条件下不同沟长、田面坡度以及入沟流量对沟灌灌水质量的影响,确定有坡度且入沟流量较小(S0=1‰、Q=1、2L/s和S0=2‰、Q=1L/s)的100m中沟与零坡度或坡度较小时(S0=0、1‰)的150m长沟最适采用的控制目标为Zmin=Dreq,其他工况建议采用Zlq=Dreq。(6)覆膜和秸秆覆盖均能有效抑制沟灌盐分聚集,生育末期各处理土壤含盐量较对照显着减少42.76%~52.30%。秸秆覆盖量达到1.2kg/m2时,过量秸秆覆盖会造成播期土壤温度偏低,降低玉米出苗,使得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覆膜处理略有减少,但差异不显着(P>0.05)。建议采用0.9~1.2kg/m2的垄背秸秆覆盖量代替常规地膜覆盖,以减少地膜残留带来的环境影响。

张建斌,李飞飞,朱雪敏[5](2021)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践进展、现实困境与当下因应——基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案例分析》文中提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落实新时代"十六字"治水方针、统筹农业用水效率、农户用水负担和农业灌溉设施良性运行的重要举措。在回顾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水价政策演进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剖析其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临的困境。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仍然存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够完善、水量计量和水费计价方式粗放、水费征收较为困难、水权确权和水权交易程度不高、农业终端用水管理尚不完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补资金落实较难等问题。应采取继续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加强灌区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改进初始水权分配和用水限额制度建设、健全农业水价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并落实奖补资金等措施,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王东胜,贾飚,王鹏,李欣,李凤云,李静薇[6](2020)在《河套灌区农业节水主导性技术应用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对近年来河套灌区应用的农业节水主导性技术的节水效果、经济效益、推广情况及发展前景进行研究分析。

张建斌,张雅丽,朱雪敏[7](2020)在《激励相容农业水价补贴:一个政策框架分析》文中提出农业水价补贴涉及政府、灌区供水单位和用水农户等多个利益主体,实现各利益主体利益诉求的激励相容是合理农业水价补贴政策的关键。传统农业水价暗补政策容易导致农户用水负担与农户节水意识塑造激励不相容、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灌区水利设施运行维护激励不相容及农业水价补贴程序与用水者对补贴规范性诉求激励不相容等问题。激励相容农业水价补贴政策应在提高农业水价基础上进行明补,以严格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落实绩效考核评估及遵循程序公开透明为前提实施补贴。

黄永江[8](2020)在《大型灌区用水效率综合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引黄灌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灌区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是全面了解灌区运行状况和建设水平的基础和关键工作,然而大型灌区的用水效率评价具有影响因素多,评价指标数据获取难度大等特点,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因此,寻求科学、适宜的大型灌区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科学评价灌区用水效率,对完善大型灌区用水效率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指导灌区科学改造、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提升农业用水管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引黄大型灌区为研究对象,进行用水效率综合评价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根据灌区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干旱生态脆弱区包含用水水平、工程状况、管理水平、种植结构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共16项评价指标组成的大型灌区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2)应用LandS at8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对河套灌区2016年不同地物的面积及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了解译;利用混淆矩阵对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和作物分类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分类和作物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86.72%和83.23%,Kappa系数分别为0.76和0.78,土地利用分类和作物分类精度理想,作物遥感解译面积为765.33万亩,统计面积为803.02万亩,相对误差为-4.69%;应用SEBAL模型计算了作物蒸散量,得出河套灌区2016年作物的蒸散量为246780.58万m3,利用基于彭曼公式得出的蒸散量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EBAL模型的估算精度较好,在此基础上,利用水量平衡模型计算得出河套灌区2016年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31。(3)建立了基于改进熵权的模糊物元法、基于改进熵权的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法和基于主成分分析与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相耦合法3种评价模型,对内蒙古5个大型引黄灌区的用水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平均值法、Board法和Copeland法对不同评价结果进行了组合评价,结果表明,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法与主成分分析与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相耦合法的评价结果更合理,与各评价灌区的实际状况较吻合,主成分分析与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相耦合法评价值的极差和变异系数较大,更有利于直观地区分各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水平。(4)确定了大型灌区用水效率由高到低的5级评价等级标准与评价指标相应的5级分级标准。构建了以主成分分析与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相耦合法评价值为基础,结合秩和比法、基于可变模糊理论分析法和基于集对分析法的灌区用水效率分级评价模型,对内蒙古5个大型引黄灌区用水效率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分级结果基本一致,确定的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基本合理;综合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依据少数服从多数准则,得出鄂尔多斯黄河南岸灌区用水效率等级为Ⅱ级,水平较高;河套灌区用水效率等级为Ⅲ级,水平中等偏上;民族团结灌区用水效率等级为Ⅲ级,水平中等;麻地壕扬水灌区用水效率等级为Ⅲ级,水平中等偏下;镫口扬水灌区用水效率等级为Ⅳ级,水平较低偏上。(5)根据各评价灌区用水效率的评价等级与相应指标所属等级的差异,将评价指标分为3类,依据指标类别特点,对各评价灌区提升用水效率的主控因子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评价灌区提升用水效率的对策。

郭晖[9](2020)在《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水沙置换是为统筹解决内蒙古十大孔兑水土流失治理与鄂尔多斯新增工业用水需求而提出的全新思路,其基本思想是由有新增用水需求的工业企业出资,在十大孔兑修建拦沙坝,以此取得部分黄河下游节约的输沙水量作为生产用水。实施水沙置换,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水土保持学、生态学、制度经济学和水文水资源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提出通过生态补偿实施水沙置换的路径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1)将拦沙工程建设与水权交易相结合,从理论上构建了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其关键环节是设计和实施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2)利用SWAT模型定量模拟拦沙工程对流域水沙过程的影响,并以模拟结果为基础计算拦沙工程实现的减水减沙量。(3)通过流域水沙模拟分析,采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水土保持工程拦沙可置换水量。(4)采用工程费用法核算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5)针对水沙置换特点,引入水权交易机制,设计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提出相应的交易机制和保障措施。(6)以西柳沟流域为例,对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计算得出,在设定的最可能出现的25a系列黄河干支流水沙方案组合下,新建79座拦沙坝,年均可减少入黄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为288.22万m3和138.53万t,工程平均拦沙年限为28a,年均可节约输沙水量1173.51万m3,以工程建设投资为依据核算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为22934.93万元。设定年均可交易的拦沙置换水量为1000万m3/a,交易年限为25a,采用成本定价法和影子价格法计算,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准价格范围在0.92元/m3·a至1.52元/m3·a之间。研究表明,在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建设拦沙工程,可以减少黄河干流河道淤积,进而节约下游输沙水量,虽然在拦沙的同时也拦蓄了部分进入干流的径流量,但其节约的输沙水量远大于工程拦截的水量,可以认为是相对增加了黄河流域的可利用水资源量,这是实施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基础。实施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有利于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和相关利益方的共赢。

黄安齐[10](2020)在《灌区引黄灌溉水权多层级分配及确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灌区作为我国农业用水的主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灌区农业节水驱动下的农业水权分配对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灌区缺乏相对完整及系统的水权分配及确权体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灌区水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水权交易的开展。本文以引黄灌区为例,系统构建了灌区农业水权多层级分配模型并进行了相关确权理论研究,为灌区开展水权交易提供一定技术支撑。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灌区农业节水驱动下可交易水量和水权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研究”(51979119),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引黄灌区水权多层级分配体系及确权理论研究。通过总结我国现有的水权分配体系架构,结合灌区特点,构建了灌区农业水权县级—渠系级—农户级三层级分配体系。在对水权内涵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对不同层级下的引黄灌溉水权进行了界定,为引黄灌区水权多层级分配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基于分配体系的构建,开展了对水权确权的理论体系研究,制定了相关的确权制度。(2)县级和渠系级水权分配模型及方法研究。县级水权分配主要以指标体系法构建分配模型,运用AHP、熵权法及博弈论赋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以综合评价法确定水权分配比例。渠系级的水权分配主要通过彭曼公式对灌区作物灌溉定额进行计算,在县级水权分配的基础上,以定额法进行确定。(3)基于基尼系数法的灌区农户间水权分配模型的构建。以公平性为分配原则,考虑农户农业人口和灌溉面积两个指标,构建了以基尼系数为最小目标的灌区农户间水权分配模型,利用Matlab中的遗传算法寻优模块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寻求农户间水权分配的最优方案。(4)实例分析。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乌兰布和灌域为例,结合2016-2017年乌兰布和灌域沈乌干渠开展的农业水权确权登记与用水指标细化工作,将上述模型应用到研究区,将模型分配的水权与现状分配水权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合理性。

二、关于河套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后成本水费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河套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后成本水费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建立河套灌区农业水费水价合理负担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河套灌区农业水费水价存在的问题
    2.1 灌区水价成本严重倒挂管理单位负担沉重
    2.2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展缓慢政府水价政策性补贴难以到位
    2.3 生态补水费用逐年攀升
3 建立河套灌区合理水价负担机制的思考
    3.1 调整河套灌区农业水价促进农业节水
    3.2 全面加快精准计量设施配套建设
    3.3 多措并举发展农业节水
    3.4 推进水权制度改革
    3.5 完善灌溉管理制度
    3.6 深化群管体制改革

(3)农户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机制及引导政策研究 ——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显农业节水必要性
        1.1.2 粮食安全隐现催生农业节水迫切性
        1.1.3 生态文明建设反映推进农业节水必然性
        1.1.4 农业用水行为对农业节水的重要性
    1.2 问题提出
    1.3 文献综述
        1.3.1 农业节水行为模式研究
        1.3.2 农业节水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3.3 农业节水行为引导策略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1.8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3 基于价值-信念-规范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4 基于负责任的环境行为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5 基于社会影响理论的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2.6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分析
    2.3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理论模型构建
    2.4 本章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区域介绍
        3.1.1 区域选择依据
        3.1.2 研究区域自然资源禀赋
        3.1.3 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3.1.4 研究区域水利建设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3.1.5 研究区域农业节水政策的发展与实践
    3.2 问卷设计
        3.2.1 调研方法选择和调研过程
        3.2.2 调研内容设计
    3.3 研究变量的设计与测度
        3.3.1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测度
        3.3.2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测度
        3.3.3 农户心理因素测度
        3.3.4 外部情境因素测度
        3.3.5 社会人口学变量测度
    3.4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统计分析
        3.4.1 农业节水行为现状
        3.4.2 受访户个人禀赋特征
        3.4.3 受访户家庭禀赋特征
        3.4.4 考察量表交叉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农户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效应的实证研究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
    4.2 研究方法
    4.3 量表检验
        4.3.1 正态性检验
        4.3.2 信度检验
        4.3.3 效度检验
        4.3.4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农户心理因素作用于农业节水行为的效应分析
        4.4.2 农户心理因素作用于农业节水行为意愿的效应分析
        4.4.3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作用于农业节水行为的效应分析
        4.4.4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的中介效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农户心理因素对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效应的模拟研究
    5.1 研究方法
        5.1.1 RBF神经网络模型
        5.1.2 RBF神经网络结构
    5.2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5.2.1 农户节水行为识别
        5.2.2 模型适用性分析
        5.2.3 模型构建
    5.3 模拟结果分析
        5.3.1 习惯型农业节水行为模拟结果
        5.3.2 技术型农业节水行为模拟结果
        5.3.3 社交型农业节水行为模拟结果
        5.3.4 公民型农业节水行为模拟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外部情境因素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引导效应的实证研究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
        6.1.1 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假设
        6.1.2 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中介效应假设
    6.2 研究方法
    6.3 量表检验
        6.3.1 正态性检验
        6.3.2 信度检验
        6.3.3 效度检验
        6.3.4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农业节水行为意愿——行为差异
        6.4.2 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效应分析
        6.4.3 外部情境因素的调节中介效应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外部情境因素对农户节水行为引导效应的仿真研究
    7.1 研究方法
        7.1.1 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方法介绍
        7.1.2 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流程
    7.2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仿真模型设计
        7.2.1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仿真概念模型构建
        7.2.2 仿真模型系统设置
        7.2.3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模拟
    7.3 仿真结果分析
        7.3.1 无政策引导情形与政策最优情形对比分析
        7.3.2 单个政策情境因素引导效应分析
        7.3.3 政策情景因素组合效应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引导农户农业节水行为的政策建议
    8.1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引导体系构建
    8.2 基于人口学特征的行为促进策略
    8.3 基于心理因素的行为驱动策略
    8.4 基于外部情境因素的行为引导策略
        8.4.1 社会规范引导策略
        8.4.2 政策因素引导策略
    8.5 农户农业节水行为强化策略
9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农户农业节水行为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4)河套灌区地面灌溉灌水质量评价及技术要素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激光平地技术研究进展
        1.2.2 土壤入渗参数研究进展
        1.2.3 灌区畦灌技术研究现状
        1.2.4 灌区沟灌技术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2.1 研究区概述
        2.1.1 试验区I概况
        2.1.2 试验区II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不同土壤类型下畦灌灌水质量评价及优化试验
        2.2.2 典型砂土田块灌水质量优化及其敏感性分析试验
        2.2.3 激光平地条件下畦田宽度对灌水质量影响及优化研究试验
        2.2.4 秸秆覆盖对沟灌土壤水盐迁移与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试验
        2.2.5 沟灌灌水深度控制目标分析优化试验
    2.3 试验观测项目及方法
        2.3.1 气象资料
        2.3.2 田间微地形
        2.3.3 灌水量计算
        2.3.4 地下水位
        2.3.5 土壤水分和盐分(电导率EC)
        2.3.6 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2.3.7 供试土壤基本条件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不同土壤类型下畦灌灌水质量评价及畦田规格优化
    3.1 灌水技术评价
        3.1.1 入渗参数的估算
        3.1.2 模型精度验证
        3.1.3 灌水质量评价
    3.2 灌水技术参数优化
        3.2.1 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及求解
        3.2.2 灌水参数优化
    3.3 畦田规格对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3.4 典型砂土田块灌水质量优化及其敏感性分析
        3.4.1 改进方案评价及优选
        3.4.2 最佳方案优选
        3.4.3 敏感性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4 激光平地条件下畦田宽度对农田灌水质量影响及参数优化
    4.1 试验区土地平整变化
    4.2 灌水技术评价
        4.2.1 不同畦宽下水流推进与消退
        4.2.2 各处理土壤入渗水深变化
        4.2.3 灌水质量评价
    4.3 畦灌灌水技术参数优化
        4.3.1 单目标优化模型
        4.3.2 灌水质量模拟与优化
    4.4 讨论
    4.5 小结
5 激光平地条件下畦田宽度对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及多目标综合评价
    5.1 不同畦宽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
        5.1.1 不同畦宽条件下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
        5.1.2 灌水前后田块首中尾土壤储水量变化
    5.2 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5.3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5.3.1 节水效果
        5.3.2 经济效益
    5.4 综合评价
        5.4.1 主成分分析
        5.4.2 多目标综合分析
    5.5 节水补贴
    5.6 讨论
    5.7 小结
6 基于农机效率与畦灌灌水质量的灌水技术参数优化
    6.1 农机耗油量数学模型构建及验证
        6.1.1 模型构建
        6.1.2 模型验证
    6.2 基于农机效率及灌水质量的灌水技术参数优化
        6.2.1 评价指标
        6.2.2 农机效率变化
        6.2.3 灌水质量变化
        6.2.4 考虑农机效率前后综合灌水性能指标变化情况
    6.3 讨论
    6.4 小节
7 沟灌灌水质量评价及垄背覆盖技术研究
    7.1 沟灌灌水质量评价及优化
        7.1.1 灌水质量评价
        7.1.2 不同灌水参数组合下灌水深度控制目标优化
        7.1.3 讨论
    7.2 秸秆覆盖对沟灌土壤水盐迁移及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7.2.1 地下水埋深
        7.2.2 秸秆覆盖对沟灌土壤水盐迁移影响
        7.2.3 秸秆覆盖对沟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7.2.4 沟灌秸秆覆盖对农田水土环境及产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7.2.5 讨论
    7.3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河套灌区现状畦灌灌水技术评价及优化研究
        8.1.2 激光平地条件下畦田宽度对农田灌水质量影响及效益评价研究
        8.1.3 河套灌区沟灌灌水质量评价及垄背覆盖技术研究
    8.2 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河套灌区农业节水主导性技术应用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主导性节水技术在河套灌区的应用
2 主导性节水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2.1 田间精量化配水集成技术应用成本及效益
    2.2 渠道衬砌节水技术应用成本及效益
    2.3 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成本及效益
    2.4 引黄滴灌技术应用成本及效益
    2.5 保水剂化学调控技术成本及效益
3 主导性节水技术应用在河套灌区的发展前景
4 结束语

(7)激励相容农业水价补贴:一个政策框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农业水价补贴相关文献回顾
二、农业水价补贴多元利益偏好与补贴机制设计约束
    (一)农业水价补贴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偏好
        1. 政府的利益偏好
        2. 灌区供水组织的利益偏好
        3. 用水农户的利益偏好
    (二)农业水价补贴机制设计约束
        1. 粮食安全约束
        2. 农业节水约束
        3. 财政能力约束
        4. 农户水费负担约束
        5. 农户水费支付意愿约束
三、我国传统农业水价补贴激励不相容的表现
    (一)农户用水负担与农户节水意识塑造之间激励不相容
    (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灌区水利设施运行维护激励不相容
    (三)农业水价补贴程序与用水者对补贴规范性的诉求激励不相容
四、激励相容农业水价补贴构建思路
    (一)在提高农业水价的基础上实行农业水价明补
    (二)在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农业水价补贴
    (三)在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基础上实施农业水价补贴
    (四)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实施农业水价补贴

(8)大型灌区用水效率综合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引黄灌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水文气象
    2.3 地形地貌
    2.4 各灌区建设与投资情况
    2.5 研究区历年用水水平
    2.6 小结
3 灌区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3.1 灌溉用水效率内涵
    3.2 灌溉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3 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3.2 指标体系构建
        3.3.3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3.4 基于改进熵值法的评价指标综合赋权
    3.4 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模型
        3.4.1 基于改进熵权的模糊物元法评价模型
        3.4.2 基于改进熵权的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法评价模型
        3.4.3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相耦合法评价模型
    3.5 灌溉用水效率组合评价
        3.5.1 平均值法
        3.5.2 Board法
        3.5.3 Copeland法
    3.6 灌溉用水效率分级评价模型
        3.6.1 结合秩和比法灌区用水效率分级
        3.6.2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灌区用水效率分级
        3.6.3 基于集对分析灌区用水效率分级
    3.7 小结
4 基于遥感的大型灌区作物种植面积及灌溉水利用系数估算
    4.1 基于遥感的河套灌区作物种植面积解译
        4.1.1 原始影像数据获取
        4.1.2 遥感影像预处理
        4.1.3 作物种植信息的遥感解译
        4.1.4 精度验证
    4.2 基于SEBAL模型河套灌区地表蒸散量估算
        4.2.1 基础数据
        4.2.2 SEBAL模型简介
        4.2.3 地表参数估算
        4.2.4 能量平衡分量估算
        4.2.5 模型验证
        4.2.6 蒸散量时间尺度扩展
    4.3 基于遥感的河套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
        4.3.1 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
        4.3.2 有效降雨量计算
        4.3.3 地下水利用量计算
        4.3.4 作物净灌溉用水量计算
        4.3.5 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
    4.4 小结
5 灌区用水效率综合评价
    5.1 数据来源
    5.2 研究区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5.2.1 评价指标体系
        5.2.2 评价指标赋权
    5.3 基于改进熵权的模糊物元法用水效率评价
    5.4 基于改进熵权的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法用水效率评价
    5.5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相耦合法用水效率评价
    5.6 结果分析
    5.7 小结
6 灌区用水效率分级研究
    6.1 灌溉用水效率评价等级
    6.2 评价指标分级
    6.3 结合秩和比法研究区用水效率分级
    6.4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研究区用水效率分级
    6.5 基于集对分析研究区用水效率分级
    6.6 结果分析
    6.7 灌区用水效率主控因子识别及提升对策
    6.8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1.1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1.2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
        2.1.3 公共产品理论
        2.1.4 经济外部性理论
        2.1.5 博弈论理论
    2.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相关理论
        2.2.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理论
        2.2.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
    2.3 水权交易相关理论
        2.3.1 水权与可交易水权的法律界定
        2.3.2 水权交易基础理论
        2.3.3 水权交易定价理论
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构建
    3.1 水土保持水沙置换的基本思路
        3.1.1 思路提出的背景
        3.1.2 思路的阐释
    3.2 相关实践与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3.2.1 内蒙古黄河干流取水权交易的实践
        3.2.2 水权交易参与合同节水管理的研究
        3.2.3 水权交易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
    3.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设计
        3.3.1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可行性分析
        3.3.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3.3.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模拟
    4.1 模型概述
        4.1.1 水文模型
        4.1.2 土壤侵蚀产沙模型
    4.2 模型选择
        4.2.1 SWAT模型结构
        4.2.2 SWAT模型原理
        4.2.3 SWAT模型适用性
    4.3 模型建立
        4.3.1 研究区域概况
        4.3.2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分析
        4.3.3 研究区域淤地坝概况
        4.3.4 拦沙工程对流域水沙影响的计算方法
        4.3.5 淤地坝模块设置
        4.3.6 模型输入
        4.3.7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4.4 模型应用
        4.4.1 情景设置
        4.4.2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5.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
        5.1.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方法
        5.1.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结果
    5.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5.2.1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
        5.2.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研究
    6.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础条件
        6.1.1 交易需求条件
        6.1.2 经济可行条件
        6.1.3 工程技术条件
        6.1.4 政策引导条件
    6.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机制设计
        6.2.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主要原则
        6.2.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市场要素
        6.2.3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本策略
        6.2.4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运作流程
    6.3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保障措施
        6.3.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风险防范
        6.3.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政策保障
    6.4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模拟
        6.4.1 交易方案
        6.4.2 交易定价
        6.4.3 交易流程
        6.4.4 效益分析
        6.4.5 综合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创新点
    7.3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10)灌区引黄灌溉水权多层级分配及确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权制度和水权理论
        1.2.2 水权分配原则研究
        1.2.3 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灌区引黄灌溉水权多层级分配及确权理论体系
    2.1 灌区引黄灌溉水权体系构成
    2.2 引黄灌区水权多层级分配理论体系
        2.2.1 灌区水权分配层级确定
        2.2.2 灌区引黄灌溉水权各层级分配模型和方法
    2.3 引黄灌区农业灌溉水权确权
        2.3.1 确权类型划分
        2.3.2 确权原则
        2.3.3 确权要素
        2.3.4 灌区引黄灌溉取水权确权
        2.3.5 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权确权
    2.4 本章小结
3 县级与渠系级引黄灌溉水权分配研究
    3.1 县级水权分配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3.2 县级灌区水权分配模型
        3.2.1 构建县级水权分配递阶层次结构
        3.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指标权重计算
        3.2.3 基于熵权法的客观指标权重计算
        3.2.4 基于博弈论的综合指标赋权
        3.2.5 县级分配水权确定
    3.3 渠系级引黄灌溉水权分配研究
        3.3.1 生育期作物净灌溉定额计算
        3.3.2 综合净灌溉定额计算
        3.3.3 综合毛灌溉定额计算
        3.3.4 定额法计算渠系分配水权
        3.3.5 渠系分配水权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4 农户间引黄灌溉水权分配研究
    4.1 农户间水权分配原则及指标的选取
    4.2 基于基尼系数法的农户间水权分配模型
        4.2.1 基尼系数
        4.2.2 模型理论与框架
        4.2.3 分配模型的构建
    4.3 农户分配水权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实例应用
    5.1 研究区基本概况
        5.1.1 地理位置
        5.1.2 社会经济概况
        5.1.3 气候条件
        5.1.4 工程现状
    5.2 县级水权分配计算
        5.2.1 基于AHP和熵权法的指标权重的确定
        5.2.2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求解
        5.2.3 基于博弈论的综合集成赋权
        5.2.4 各县分水比例及分配水权
        5.2.5 结果分析
    5.3 渠系水权分配计算
        5.3.1 畦灌灌溉定额计算
        5.3.2 滴灌定额计算
        5.3.3 毛灌溉定额计算
        5.3.4 渠系水权分配核定
    5.4 农户间水权分配计算
    5.5 研究区水权确权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新的见解及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关于河套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后成本水费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建立河套灌区农业水费水价合理负担机制[J]. 梁勇,赵海鹏,李亚飞. 内蒙古水利, 2021(12)
  • [2]河套灌区节水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 张勇.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1
  • [3]农户农业节水行为驱动机制及引导政策研究 ——以黄河流域河套灌区为例[D]. 邢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4]河套灌区地面灌溉灌水质量评价及技术要素优化[D]. 范雷雷.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5]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践进展、现实困境与当下因应——基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案例分析[J]. 张建斌,李飞飞,朱雪敏. 价格月刊, 2021(03)
  • [6]河套灌区农业节水主导性技术应用研究与分析[J]. 王东胜,贾飚,王鹏,李欣,李凤云,李静薇. 内蒙古水利, 2020(07)
  • [7]激励相容农业水价补贴:一个政策框架分析[J]. 张建斌,张雅丽,朱雪敏. 价格月刊, 2020(07)
  • [8]大型灌区用水效率综合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引黄灌区为例[D]. 黄永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9]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D]. 郭晖.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10]灌区引黄灌溉水权多层级分配及确权研究[D]. 黄安齐.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成本及水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