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香紫苏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紫苏,内酯,酵母,色谱,化生,化合物,龙涎香。
香紫苏醇论文文献综述
朱博峰,李晓琴,武京帅,游松,周丽娜[1](2018)在《雅致小克银汉霉AS3.2028对香紫苏醇的初次及二次羟基化修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生物转化的方式对香紫苏醇的反式十氢萘环进行羟基化修饰。方法选择经典的药物代谢模型真菌雅致小克银汉霉AS3.2028对香紫苏醇进行一次和二次转化,转化产物经过硅胶柱层析及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进而采用MS、1D/2D NMR技术鉴定转化产物结构。结果与结论雅致小克银汉霉AS3.2028对香紫苏醇初级转化,得到4个转化产物,分别为2α-OH香紫苏醇、3β-OH香紫苏醇、18-OH香紫苏醇和19-OH香紫苏醇。继而首次以3β-OH香紫苏醇为底物再次进行羟基化,得到3β,6α-OH香紫苏醇及3-羰基香紫苏醇,其中3β,6α-OH香紫苏醇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锋,陶飞[2](2015)在《香紫苏醇的微生物法生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香紫苏醇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可从天然香紫苏醇等植物中提取,主要用于香紫苏内酯及降龙涎醚等天然龙涎香代用品的合成及香精的调配,还具有抗菌、杀菌活性等。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法合成香紫苏醇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香紫苏醇及其衍生物的经济价值,并详细概述了微生物生产香紫苏醇的流程及研究状况。最后,本文还展望了微物生产法在香紫苏醇生产工业中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尽管对微生物生产香紫苏醇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香紫苏醇合成的产率仍相对较低,因此,将分子生物学及代谢工程学手段融入到香紫苏醇合成及产业化应用的探索将是以后的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5年24期)
宋叶华,沈宏伟,杨薇,杨晓兵,龚志伟[3](2015)在《酿酒酵母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生产香紫苏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酿酒酵母工程菌S7香紫苏醇产量,采用摇瓶培养,研究了其生长和代谢特点,发现产物合成与菌体生长密切关联。在3 L发酵罐中通过补料-溶氧联动控制的方式,以葡萄糖、乙醇和葡萄糖/乙醇混合物为碳源进行高密度培养,香紫苏醇产量分别达到253 mg/L、386 mg/L和408 mg/L,最高产量是摇瓶培养的27倍。说明添加乙醇作为碳源有助于香紫苏醇合成。研究结果对优化酿酒酵母细胞工厂,高效生产萜类化合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杨薇,周雍进,刘武军,沈宏伟,赵宗保[4](2013)在《构建酿酒酵母工程菌合成香紫苏醇》一文中研究指出香紫苏醇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双环二萜醇,常用于香味成分且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为实现香紫苏醇的微生物生产,以酿酒酵母为宿主,表达焦磷酸赖百当烯二醇酯合酶和香紫苏醇合酶,构建香紫苏醇的人工生物合成途径。发现过表达前体代谢关键酶、蛋白质融合增强底物通道效应及去除异源蛋白信号肽等,有利于香紫苏醇合成。在摇瓶培养条件下,组合优化得到的工程菌株S6的香紫苏醇产量达到8.96 mg/L。研究结果对其他萜类化合物的异源生物合成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周利萍,朱晨,常海飞,冯晓东[5](2010)在《蜡含量对香紫苏醇产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加水稀释结晶法研究了不同蜡含量(相对含蜡率分别为100%,80%,60%,40%)对香紫苏醇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膏中蜡含量影响香紫苏醇产率,含蜡量高的黄膏所得香紫苏醇产率低,黄膏中相对含蜡率在15%以下,所得的香紫苏醇产率较高。(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陈驰[6](2010)在《香紫苏醇在几种有机溶剂中的固液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龙涎香与麝香、灵猫香、海狸香齐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四种香料之一。由于其天然来源极为稀少,各种代替品应运而生。降龙涎醚是公认最好的替代品之一,而香紫苏醇被证明是唯一实用的合成降龙涎醚的原料,因此,从植物香紫苏中提纯香紫苏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用萃取法从香紫苏中提纯香紫苏醇时,香紫苏醇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对工艺的设计和设备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香紫苏醇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还是非常缺乏的,因此,本课题将对香紫苏醇在几种常见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测定和研究。本文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物系的性质,选用平衡法在298.15K-328.15K的温度范围内对香紫苏醇在乙醇、异丙醇和乙酸乙酯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测定。香紫苏醇在叁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同一温度下,香紫苏醇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其在乙醇和异丙醇中的溶解度。作为萃取剂时,乙酸乙酯比乙醇和异丙醇更为适合。采用经验方程、λh方程和Scatchard-hildebrand方程分别对叁体系的固液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和评价,总体的平均相对误差<3%,拟合效果良好。其中,λh方程对任一体系的拟合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其它两种方程,因此,λh方程可以作为预测模型,在缺乏相应温度下的实验数据时,对以上叁种物系的固液相平衡数据作出预测。最后,利用基团贡献法-UNIFAC模型对香紫苏醇在乙醇、异丙醇和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作出了估算。即将香紫苏醇分子和叁种溶剂分子分别拆分成若干个基团,利用基团的性质以及基团间的交互作用计算出香紫苏醇在叁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从比较结果可以看出,估算值与实验值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总体平均相对误差在10%左右,这可能与香紫苏醇的纯度以及特定的分子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用UNIFAC法对香紫苏醇在以上叁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估算的结果仅作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06-01)
翟周平,胡新予,赵新春,许鹏[7](2009)在《四丁基溴化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香紫苏醇合成香紫苏内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机溶剂中,以质量分数30%过氧化氢作氧源,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钨酸钠、硫酸氢钠为酸性催化剂,催化氧化香紫苏醇合成香紫苏内酯,考察了硫酸氢钠、钨酸钠、四丁基溴化铵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当n(香紫苏醇):n(双氧水):n(四丁基溴化铵):n(钨酸钠):n(硫酸氢钠)=100:300:2:1:1,在回流温度下,反应6h,产率可达72%。(本文来源于《香料香精化妆品》期刊2009年04期)
陈驰[8](2009)在《香紫苏醇合成降龙涎醚和香紫苏内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龙涎香是珍贵的动物香料,人工合成的降龙涎醚是其最佳代替品。本文介绍了以香紫苏醇为原料氧化合成降龙涎醚和中间物香紫苏内酯的方法,并对今后的氧化方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09年03期)
逄敏洁,李多伟,王义潮,贾少良[9](2008)在《薄层扫描法测定香紫苏醇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香紫苏醇的含量。方法:采用德国卡玛薄层色谱扫描仪进行扫描,使用含0.5%CMC-Na的硅胶 G 薄层板;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酸(8:4:0.25);显色剂:茴香醛-硫酸-乙醇(1:1:18);检测波长:520 nm;狭缝尺寸:2 nm×2 nm。结果:香紫苏醇对照品溶液点样量在10~5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为0.9942;平均回收率(n=6)为100.1%。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灵敏,结果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08年09期)
洪海,孙亚婷,陈葵[10](2007)在《香紫苏醇的气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香紫苏醇又名硬尾醇,是一种半日花烷(lab- dane)类二萜二叔醇,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可从天然香紫苏植物的茎、叶中分离得到。香紫苏醇具有细腻、持久的琥珀香气,适用于烟草加香和高档日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香紫苏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香紫苏醇是一种植物次生代谢物,可从天然香紫苏醇等植物中提取,主要用于香紫苏内酯及降龙涎醚等天然龙涎香代用品的合成及香精的调配,还具有抗菌、杀菌活性等。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法合成香紫苏醇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香紫苏醇及其衍生物的经济价值,并详细概述了微生物生产香紫苏醇的流程及研究状况。最后,本文还展望了微物生产法在香紫苏醇生产工业中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尽管对微生物生产香紫苏醇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香紫苏醇合成的产率仍相对较低,因此,将分子生物学及代谢工程学手段融入到香紫苏醇合成及产业化应用的探索将是以后的研究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香紫苏醇论文参考文献
[1].朱博峰,李晓琴,武京帅,游松,周丽娜.雅致小克银汉霉AS3.2028对香紫苏醇的初次及二次羟基化修饰[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8
[2].李锋,陶飞.香紫苏醇的微生物法生产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5
[3].宋叶华,沈宏伟,杨薇,杨晓兵,龚志伟.酿酒酵母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生产香紫苏醇[J].生物工程学报.2015
[4].杨薇,周雍进,刘武军,沈宏伟,赵宗保.构建酿酒酵母工程菌合成香紫苏醇[J].生物工程学报.2013
[5].周利萍,朱晨,常海飞,冯晓东.蜡含量对香紫苏醇产率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陈驰.香紫苏醇在几种有机溶剂中的固液平衡研究[D].天津大学.2010
[7].翟周平,胡新予,赵新春,许鹏.四丁基溴化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香紫苏醇合成香紫苏内酯的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9
[8].陈驰.香紫苏醇合成降龙涎醚和香紫苏内酯的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9
[9].逄敏洁,李多伟,王义潮,贾少良.薄层扫描法测定香紫苏醇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8
[10].洪海,孙亚婷,陈葵.香紫苏醇的气相色谱分析[C].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