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性能论文_潘钦锋,颜桂云,吴应雄,方艺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震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断层,相互作用,性能,脉冲,底层,摩擦。

减震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潘钦锋,颜桂云,吴应雄,方艺文[1](2019)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高层建筑组合隔震的减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断层地震动中的长周期、短持时、高能量的加速度脉冲将对长周期高层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易使LRB(lead-rubber bearing)支座产生超限变形,导致在大的面压与位移共同作用下发生剪压破坏;此外,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后隔震结构将产生动力耦合效应,可能进一步放大隔震结构地震响应。提出滑板支座、复位装置相结合的新型组合隔震系统,利用滑板支座承担大的竖向荷载、复位装置因不承担竖向荷载而获得更大的变形能力且起隔震层自复位作用。考察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长周期高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揭示隔震体系的损伤机理。基于集总参数SR(sway-rocking)模型,分析不同场地类别与不同地震动类型对隔震体系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近断层罕遇地震下LRB隔震系统因变形超限而失效;新型组合隔震系统能保证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下隔震的有效性,且具有较为良好的减震性能,但相比普通地震动减震效果变差;对于Ⅲ,Ⅳ类场地类别,考虑SSI效应使隔震体系的刚度弱化,致使层间位移角增大,且随着土质的变软增大的幅度也越明显。(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鲁正,廖元,吕西林[2](2019)在《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调谐型颗粒阻尼器减震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5层钢框架模型,通过试验对比了在地震激励下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调谐型颗粒阻尼器的减震性能,并探究了频率失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实现了两种阻尼器的优化设计,以考察充分发挥其性能的工况下,两种阻尼器的减震效果以及阻尼器相对位移行程的对比。研究表明:在频率调谐时,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调谐型颗粒阻尼器均能显着降低主体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调谐型颗粒阻尼器的减震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减震优势,并且调谐型颗粒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行程更小、减震频带更宽;当两者均为最优设计时,减震效果相当,但是最优化调谐型颗粒阻尼器系统的阻尼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更小,可降低相对位移幅值24. 5%,并且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伟[3](2019)在《某连续刚构桥抗震与减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承载力隔震支座具有竖向承载力高、滞回耗能能力强等优点。文中以某主跨150 m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对比仅布置滑动支座和布置滑动支座加高承载力支座两种体系时桥梁在E1和E2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结果表明,E1和E2地震作用下设置两种体系各关键截面均处于完全弹性范围内,布置高承载力支座的隔震体系时桥梁主梁位移和关键截面内力均不同程度减小。(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9年05期)

颜桂云,潘晨阳,薛潘荣,方艺文,潘钦锋[4](2019)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断层地震动中长周期、短持时和高能量的加速度脉冲将对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后的隔震结构将产生动力耦合效应,可能进一步放大隔震结构地震响应。为此,通过一幢框架-核心筒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考察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框架-核心筒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加速度和隔震层变形等响应规律,揭示隔震体系的损伤机理。基于集总参数SR(sway-rocking)模型,分析不同场地类别与不同地震动类型对隔震体系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减震效果相比普通地震动减震效果变差,楼层剪力、层间位移角和隔震层变形等超越普通地震动作用下的1.5倍;对于Ⅲ和Ⅳ类场地类别,考虑SSI效应使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进一步放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随着土质变软增大尤为明显。(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杜国安[5](2019)在《某教学楼隔震设计与结构减震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结构应用底层柱顶隔震技术较少。对一栋教学楼底层柱顶隔震框架结构进行了结构设计研究及其减震性能分析。应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时程分析,综合考虑了底层结构选型、独立柱截面尺寸和刚度、隔震层偏心率等方面对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防烈度8度(0. 20g)中震作用下,自振周期延长2. 54倍,上部结构剪力减震率为66%以上;大震作用下,上部结构最大位移角为1/236;独立柱位移角1/981,隔震支座未出现拉应力,隔震层最大水平位移仅为位移限值的56. 8%。计算与分析表明:在大震作用下,通过增大独立柱截面达到不屈服的性能目标,表明独立柱结构形式可行;隔震层偏心率达到了9. 80%(Y向),采取调整铅芯支座布置、边角隔震支座的水平位移,调整系数取1. 25等有效措施,隔震技术能有效提高框架结构校舍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王菁菁,浩文明,吕西林[6](2019)在《单边碰振轨道非线性能量阱减震性能及碰撞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非线性能量阱(轨道NES)是一种被动结构控制装置,其通过附加质量块沿竖直平面内的轨道运动产生非线性回复力,从而降低主体结构响应。单边碰振轨道非线性能量阱(SSVI轨道NES)在原轨道NES中加设制动装置,通过碰撞限制质量块单方向的运动,使对称连续的轨道变得单边不连续;SSVI轨道NES较轨道NES非线性更强,展现出更优越的抗冲击性能;对一个两自由度主体结构附加SSVI轨道NES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值优化和试验验证,优化后的SSVI轨道NES在脉冲型荷载作用下具备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但地震作用下的模拟结果显示其减震性能仍有待改进;为此,对SSVI轨道NES碰撞恢复系数和制动器位置进行了二次优化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调整SSVI轨道NES碰撞恢复系数和制动器位置可明显改善其减震性能;地震特性将影响控制装置参数的取值,可针对不同特性的地震选择相应设计参数。(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6期)

康迎杰,彭凌云,彭奕亮,薛涛,杲晓龙[7](2019)在《煤斗调频减震火电厂结构优化设计及减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适用于火电厂主厂房结构的煤斗调频减震设计方案,基于调频减震理论建立了减震结构的设计参数优化方法,并选取典型侧煤仓火电厂结构设计了4种煤斗减震结构模型。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减震结构在53组地震动作用下的减震效果,并考察了结构在Elcentro波作用下进入弹塑性阶段后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按调频减震参数优化方法设计的4种煤斗减震结构与常规结构相比都具有显着的减震效果,同时在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煤斗减震结构仍能保持良好的减震效果,结构层间位移角和构件损伤程度都有明显降低,整体来说,煤斗调频减震技术将火电厂的抗震劣势转化为抗震优势,显着提升了火电厂主厂房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6期)

唐正彦,刘静民[8](2019)在《不同设计跑步机减震性能差异的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跑步机进行跑步运动,但是跑步机的减震设计根据品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对跑步者运动时受到地面反作用力的多少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去研究。本研究应用pedar-X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分别测量了在主要依靠磁力减震和主要依靠弹簧和硅胶垫减震的两种跑步机上以不同速度快走和跑步时足底压力、压强的相关动力学数据以及膝关节角度这一运动学数据,另外以塑胶跑道和柏油路面作为对照。结果发现采用磁力减震的跑步机以4km/h-10.8km/h速度快走、慢跑,均具有明显的减震性能,并且其以较快速度跑步时,其减震效果接近于在塑胶跑道上运动表现。此外采用磁力减震的跑步机在以较快速度跑步时,膝关节最大缓冲角较大,压强-时间积分和冲量值均低,对膝盖的冲击力相对较小,预防损伤效果好。(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王菁菁,刘志彬,浩文明[9](2019)在《非线性-线性联合结构控制方法减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是一种有效的结构控制方法,但其频率鲁棒性较差;非线性能量阱(NES)减振性能受频率变化的影响较小,但对输入能量大小较敏感。提出了单质量联合阻尼器和双质量联合阻尼器——集NES的频率鲁棒性和TMD的能量鲁棒性优势于一体的两类结构控制方法。以两类非线性-线性联合控制装置的运动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两自由度主体结构使用不同控制方法的数值模型,并在脉冲型荷载作用下对单质量和双质量联合阻尼器的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非线性-线性联合控制方法具有与NES和TMD相近的减振性能和较高的频率鲁棒性和能量鲁棒性,且通过脉冲型荷载优化得到的控制装置能够有效减小结构地震响应,相较完全非线性和完全线性的方法,非线性-线性联合控制方法具有更强的减震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2期)

邵海浪,张敏,陈钰雪[10](2019)在《巨震作用下摩擦阻尼耗能框架结构减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摩擦阻尼器对框架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框架结构进行巨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根据摩擦阻尼器的结构特点,采用Wen塑性连接单元模型分析摩擦阻尼耗能框架结构及相应抗震结构的巨震响应,研究了两种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及塑性铰分布,结果表明:摩擦阻尼耗能框架结构层间位移及层间位移角显着减小,摩擦阻尼耗能对塑性铰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减震作用。(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18期)

减震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5层钢框架模型,通过试验对比了在地震激励下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调谐型颗粒阻尼器的减震性能,并探究了频率失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实现了两种阻尼器的优化设计,以考察充分发挥其性能的工况下,两种阻尼器的减震效果以及阻尼器相对位移行程的对比。研究表明:在频率调谐时,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调谐型颗粒阻尼器均能显着降低主体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调谐型颗粒阻尼器的减震效果更好,具有一定的减震优势,并且调谐型颗粒阻尼器的相对位移行程更小、减震频带更宽;当两者均为最优设计时,减震效果相当,但是最优化调谐型颗粒阻尼器系统的阻尼器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更小,可降低相对位移幅值24. 5%,并且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震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潘钦锋,颜桂云,吴应雄,方艺文.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高层建筑组合隔震的减震性能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9

[2].鲁正,廖元,吕西林.调谐质量阻尼器和调谐型颗粒阻尼器减震性能对比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3].刘伟.某连续刚构桥抗震与减震性能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9

[4].颜桂云,潘晨阳,薛潘荣,方艺文,潘钦锋.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高层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9

[5].杜国安.某教学楼隔震设计与结构减震性能[J].福建建筑.2019

[6].王菁菁,浩文明,吕西林.单边碰振轨道非线性能量阱减震性能及碰撞参数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7].康迎杰,彭凌云,彭奕亮,薛涛,杲晓龙.煤斗调频减震火电厂结构优化设计及减震性能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8].唐正彦,刘静民.不同设计跑步机减震性能差异的生物力学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9].王菁菁,刘志彬,浩文明.非线性-线性联合结构控制方法减震性能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10].邵海浪,张敏,陈钰雪.巨震作用下摩擦阻尼耗能框架结构减震性能分析[J].城市建筑.2019

论文知识图

减震器内部结构图钢筋和钢材的本构模型计算原理图变形对比图弹塑性系统的减震性能曲线减震性能试验典型的数据显示

标签:;  ;  ;  ;  ;  ;  ;  

减震性能论文_潘钦锋,颜桂云,吴应雄,方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