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二态论文-贾文霞

性别二态论文-贾文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二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性别二态性,生命史策略,环境威胁

性别二态论文文献综述

贾文霞[1](2019)在《环境威胁线索下不同生命史策略女性的性别二态性偏好》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二态性是指成熟男性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而形成的体态特征,分为男性化和女性化两个水平。以往研究一致表明,无论男性、女性均偏好女性化的女性面孔;但对于男性面孔,偏好并不一致。本研究将继续探讨对于性别二态性的偏好。生命史策略是个体的一种权衡策略,根据繁衍后代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划可以分为快、慢策略。实验一旨在探究生命史策略作为一种繁衍策略是否会对性别二态性偏好产生影响。通过Mini-k量表筛选快慢生命史策略女性各30名,采用内隐联想范式(IAT)以及迫选法探究不同生命史策略女性对于性别二态性的偏好。研究结果表明,快策略女性更加偏好男性化男性面孔;慢策略女性更加偏好女性化男性面孔。以往研究也表明环境威胁线索能够促使女性更加偏好男性化男性面孔,实验二将验证暴露于环境威胁线索下是否会影响女性的性别二态性偏好。采用对照组实验,筛选出快慢生命史策略女性各60名,同样采用IAT范式和迫选法,快策略组中一半被试接受环境威胁的图片刺激,另一半被试接受中性图片刺激;慢策略组进行同样的设置。研究结果表明,快策略组在环境威胁启动后更加偏好女性化男性面孔;慢策略组在环境威胁启动后更加偏好男性化男性面孔。研究验证了不同生命史策略对性别二态性偏好会产生影响,也验证了女性对于面孔的偏好会根据外部环境线索进行灵活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董佳[2](2019)在《青少年微表情识别能力训练效果的性别二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微表情识别能力的训练效果及其性别二态性,研究者采用仿照微表情识别和训练工具METT(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制作的E-Prime微表情识别和训练程序,对某培训机构63名高叁学生进行前测、训练和后测,比较前测与后测微表情识别成绩的差异。结果发现:(1)基于METT的自编实验程序对被试的微表情识别能力的训练效果显着(t=-3.99,p<0.01),后测较前测得分提高10.19%。(2)被试微表情识别能力的训练效果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3)被试的部分微表情识别能力训练效果存在性别二态性。在悲伤、惊讶微表情的识别训练效果上,被试性别与面孔性别的交互作用显着,其中,在悲伤微表情的识别训练上简单效应显着,在惊讶微表情的识别训练上简单效应不显着。在生气、轻蔑、高兴微表情的训练效果上,面孔性别的主效应显着。结论:训练可以显着提高青少年被试的微表情识别能力,这种训练的效果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但在部分微表情上,不同性别的被试对不同性别的微表情图片的识别训练效果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韩霄帆,王凤产[3](2019)在《太行山猕猴髋臼性别二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几何形态测量法探讨42例成年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髋臼的性别二态性。结果显示,太行山猕猴雌雄个体的髋臼形态具有明显的性别二态性,利用髋臼可以正确判别92.3%的雌性和87.5%的雄性个体。髋臼的形态差异主要分布于月状面的后上部,即与髋臼切迹相对的月状面区域的宽度表现为雄性大于雌性,另外雄性髋臼大小的波动范围也比雌性更广。造成髋臼性别二态性的生物学原因可能与其功能有关,髋臼作为髋关节的组成部分,起着支撑身体和协同运动的功能,能够优化关节接触面的压力分布。推测雄性髋臼受到的体质量压力更大可能是雄性进化出比雌性更宽大的月状面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9年03期)

陈小艺,卓舒玲,吴翠萍,杨海波[4](2019)在《基于性别二态线索的女性生理周期对男性面孔偏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目的是探讨不同生理周期中的女性对性别二态线索下的男性面孔偏好。通过随机选取43名在校女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以及性别二态技术,以生理周期和性别二态线索为自变量,以眼动指标和主观评价为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眼动指标和主观评价一致表明,卵泡期的女性更偏好于男性化的男性面孔,黄体期的女性更偏好于女性化的男性面孔。(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庞育兰,罗波,王漫,吴秀,冯江[5](2019)在《菲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的性二态有利于性别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动物的叫声频率呈现性二态现象。蝙蝠夜间活动,主要利用声音信号导航空间、追踪猎物、传递交流信息。本研究选择成体菲菊头蝠作为研究对象,检验回声定位声波频率性二态是否有利于性别识别。研究发现,菲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参数具有显着性别差异。播放白噪音、雄性回声定位声波及雌性回声定位声波期间,实验个体的反应叫声数量依次递减。播放白噪音、雌性回声定位声波及雄性回声定位声波后,实验个体的反应叫声数量依次递增。白噪音诱导反应叫声强度高于回声定位声波诱导反应叫声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菲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的频率参数编码发声者性别信息,有利于种群内部的性别识别。本研究暗示,回声定位声波可能在蝙蝠配偶选择中扮演一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娜[6](2018)在《基于细胞学和RNA-seq技术的银杏和垂柳茎管状分子性别二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雌雄异株植物形态结构对生殖功能的适应性,本研究以裸子植物银杏31年生茎干以及被子植物垂柳5年生茎干次生木质部为试材,采用木材切片法和离析法,研究了其管状分子的性别二态性。管状分子是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和发育而成的,为了探讨其管状分子性别二态性产生的原因,本研究还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两种植物形成层区域转录组的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银杏与垂柳雌株各年轮宽度均大于同年雄株的,其中银杏雌株年轮宽度比雄株大0.34%(第31年)~25.91%(第6年),而垂柳雌株比雄株大1.49%(第3年)~12.19%(第1年)。2.在银杏中,雌株早材管胞长度、宽度和腔径分别比雄株大3.03%,5.34%和6.18%,晚材管胞长度、宽度和腔径分别比雄株大2.57%、5.57%和6.55%,木射线密度比雄株大12.27%(P<0.05);而在垂柳中,雌株导管长度、宽度、腔径和密度分别比雄株大8.20%、4.25%、4.39%和22.89%,管胞长度、宽度和腔径分别比雄株大7.28%、10.11%和14.77%,木纤维长度、宽度和腔径分别比雄株大9.34%、9.41%和13.81%,木射线密度比雄株大10.09%(P<0.05)。3.在银杏同一轮龄中,雌株管胞长度、宽度和腔径等指标分别比雄株大1.09%~7.43%、1.47%~7.97%和1.96%~13.2%,长宽比和壁腔比分别比雄株小0.40%~2.22%和3.47%~29.70%(P<0.01);在垂柳同一轮龄中,雌株导管长度、宽度、长宽比和腔径等指标分别比雄株大8.90%~15.56%、1.74%~3.26%、5.70%~13.93%和1.82%~3.44%(P<0.01),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腔径及腔径比等指标分别比雄株大5.48%~18.36%、8%~13.01%、1.52%~8.80%、12.27%~18.91和4.42%~6.85%,壁腔比比雄株小14.62%~22.96%(P<0.01)。4.银杏共筛选出1 466个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844个,在雌株中的表达量比雄株高50.10%~100%,表达下调的基因有622个,在雌株中的表达量比雄株低50%~100%;而垂柳共有1 225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有773个,在雌株中的表达量比雄株高50.10%~100%,下调基因有452个,在雌株中的表达量比雄株低50.10%~100%。5.银杏雄株形成层转录组中的IAA12基因的表达量比雌株高66.79%,而垂柳雌株形成层转录组中的IAA4基因的表达量比雄株高65.8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内,两种植物茎管状分子的形态结构都具有性别二态性,且与其生殖功能相适应。这不仅为植物第一性征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结构证据,丰富了植物第二性征的内容,而且也为雌雄株早期性别鉴定提供了线索。(2)两种植物管状分子形态结构的性别二态性主要是基因调控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期刊2018-06-01)

Muhammad,Azhar[7](2018)在《piRNA疾病关联数据库及自然衰老不同脑区RNA表达的性别二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piRNAs),是一种特异的小非编码RNA亚类,2006年首次在果蝇黑色素生殖细胞中被发现。这类RNA的长度约24-31个核苷酸,其特征是5'端是U(尿苷),3'端有2'-O-甲基修饰,第10号位置是A(腺苷),并能够结合特定类别的PIWI家族蛋白。自它们在生殖细胞中发现以来,人们发现piRNA的功能特异性限定于生殖细胞中,能够维持生殖细胞的基因组完整性和结构,尤以在精子发生,排卵过程和早期发育过程中为甚。近些年高通量测序方法(small RNA-seq等)的发展揭示了piRNA在体细胞中也有表达,其表达和功能具有时空特异性。除体细胞之外,piRNA还在发育过程的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些年许多疾病相关的研究表明,piRNA能够调控疾病相关的关键基因而发挥重要的作用,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有一些可用的piRNAs集群的数据库,例如pirnabank,piRNAQuest,piRbase,它们提供了 piRNA在各种生物体中的序列和位置信息,但是还没有与疾病关联的piRNA数据库。因此我们手动收集了文献报道过的疾病相关的piRNA信息,进行审阅,筛选,整理,同步化和分类,从而建立一个基于piRNAs与疾病间联系的新型综合数据库。性别二态性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980年的早期研究以表型和生理学方法为基础,发现两性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近年来,基因型方法结合高通量方法进一步揭示了与性偏倚基因相关的机制。但性别二态性与衰老有关的性偏倚研究仍然有限,因此我们检测了4个年老和年轻小鼠的嗅球(OB),下丘脑(HT),海马(HC)和小脑(CB),对雄性和雌性中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的表达量进行了分析。我们观察到雄性小鼠OB中的mRNAs和lncRNAs的M/F性别偏倚比显着高于雌性,而在其他叁个脑区HT,HC和CB中,雌性小鼠的性别偏倚比偏高。后期的表达偏倚,GO,进化和共表达网络分析也进一步揭示了在雄性和雌性小鼠不同脑区中mRNA和lncRNA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性别二态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1)

赵凯宾[8](2018)在《面孔性别二态线索影响招聘决策的眼动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交往过程中,面孔是我们有效获取他人信息的主要途径,对面孔偏好(face preference)的探索一直以来受到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视。面孔是影响人们社会知觉的重要因素,在社会职业招聘情景中,应聘者的相貌可能对面试成绩产生重要影响。性别二态线索特征影响面孔偏好的研究近年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性别二态线索(男性化-女性化线索)指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后,在身体形态上逐步表现出的性别二态性;人们认为具有男性化面孔特征的人更具有领导能力和支配性,具有女性化面孔特征的人更加温柔和有亲和力,这种现象可认为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社会上有些类型职业要求从业者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更多女性化特点,有些类型职业要求从业者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男性化特点,本研究中将这两种类型的职业分别命名为:修道职业(女性化特点)和开物职业(男性化特点);在工作招聘情境中,决策者是否基于应聘者面孔来判断其工作胜任力呢?两类职业与应聘者面孔特征是否存在匹配效应呢?——即在修道职业中女性化面孔更受欢迎,在开物职业中男性化面孔更受欢迎。为探索人们招聘情景中基于面孔做出决策的内在心理过程,本研究结合眼动和行为两部分实验探讨面孔性别二态线索特征对招聘决策的影响。实验1使用Eye Link 1000 plus型眼动仪,采集被试在对面孔图片观察过程中的眼动实验模式,行为指标分析发现:在开物职业中男性化男性面孔更受欢迎;在修道职业中女性化男性面孔更受欢迎。眼动指标分析发现:(1)两类职业中,被试注视男性化男性面孔的首次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持续时间均长于女性化男性面孔,说明人们对高吸引力面孔优先注意;(2)在开物职业中,男性化男性面孔总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多于女性化男性面孔,(3)在修道职业中,女性化男性面孔总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多于男性化男性面孔,说明职业类型与面孔特征之间存在匹配效应。实验2分为两个行为实验(实验2a,实验2b),分别使用不同计算机操作技术下生成的面孔材料,采用2AFC(two-alternative forced choice)实验范式探讨被试针对不同职位的面孔偏好问题。两行为实验结果类似,在修道职业评定中,被试显着倾向选择女性化男性面孔,在开物职业评定中,被试对面孔的选择没有表现出显着倾向性,同开物职业相比,被试对修道职业面孔的评定显着倾向选择具有女性化特征的男性面孔。综合分析比较两实验结果,本研究表明:(1)职业招聘情境中,职业类型(修道职业,开物职业)与面孔特征(男性化特征,女性化特征)之间存在匹配效应,男性化男性面孔在开物职业中更受欢迎,女性化男性面孔在修道职业中更受欢迎。(2)职业招聘情境中,面孔吸引力依然是影响决策者雇佣决定的因素,具有高面孔吸引力者在招聘情境中具有潜在竞争优势。(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2)

赵诚[9](2018)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河川沙塘鳢性别二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该鱼为淡水底栖小型鱼类,味道鲜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已成为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水产养殖品种。河川沙塘鳢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显着的性别二态性,雄性河川沙塘鳢比雌性同期生长速度快30%以上。因此,养殖雄性个体比雌性有着更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目前关于河川沙塘鳢在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川沙塘鳢单性(全雄)育种研究。本文以河川沙塘鳢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二态性的分子调控机制展开研究。首先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性腺组织进行转录组与miRNA组联合分析;接着从其性腺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并克隆了与配子发生、性腺发育相关Piwils基因的cDNA全长,并对Piwils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运用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技术,探究Piwils基因在河川沙塘鳢性腺发育及激素处理后的表达模式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河川沙塘鳢性腺mRNA-seq和miRNA-seq联合分析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河川沙塘鳢精巢与卵巢进行转录组与miRNA组联合分析,包括精巢(OT a,OT b,OT c)与卵巢(OO a,OO b,OO c)。转录组数据经过数据质控后共获得条287130130条clean reads。通过组装,共获得了 43494条 non-redundant genes 与 81051 条 transcripts。注释到 Swiss-Prot、Nr、Pfam、KEGG、KOG、GO 数据库的 All-unigene 分别为:19518、24291、19364、13895、18624、17358条。在精巢与卵巢中共发现了 16540个基因显着差异表达,其中8103个基因在精巢中显着上调,8437个基因在卵巢中显着上调。另外分别在精巢与卵巢中获得了 1130、1226个潜在SNP位点。miRNA组数据显示,精巢与卵巢中分别获得25512003与14111642条clean reads。共发现了 591个保守的miRNA并预测到了 85个新型miRNA,这些591个保守的miRNA属于164个miRNA家族。精巢与卵巢中显着差异的miRNA共有143个,在精巢中显着上调的miRNA有75个,在卵巢中显着上调的miRNA有68个。基于显着差异的miRNA与mRNA进行联合分析,共发现超过50000对具有相互调控关系的miRNA-mRNApairs,其中 27583 对 miRNA-mRNApairs 为负调控关系。挑选转录组数据中43个与性别决定分化相关的基因与miRNA组中前16位显着差异的miRNA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并构建它们之间的相互调控网络图。miRNA预测到关键靶基因的pairs包括miR-17a-Dmrt1、miR-17a-Foxl2等。2.河川沙塘鳢Piwil1与Piwil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河川沙塘鳢Piwil1与Piwil2基因的cDNA全长,Piwil1与Piwil2基因的全长分别为2934bp与3484bp。Piwil1与Piwil2基因分别包括2568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856个氨基酸;3195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065个氨基酸;5'UTR区和3'UTR区分别为179bp和187bp、138bp和151bp;分子质量分别为96.91kDa和118.71kDa;等电点分别为9.13和9.15。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Piwil1与Piwil2基因均具有保守的PAZ与PIWI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结果均表明,河川沙塘鳢Piwil1与Piwil2基因在硬骨鱼类的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河川沙塘鳢Piwil1与Piwil2基因在精巢、卵巢、肝、脑、鳃、心、肾、肠、肌肉、脾等10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iwil1与Piwil2在精巢、卵巢有极高的表达量。通过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河川沙塘鳢Piwil1与Piwil2基因在性腺Ⅰ-Ⅳ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Piwil1与Piwil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在河川沙塘鳢精巢与卵巢发育的Ⅰ期达到峰值,并在随后发育过程中呈显着下降的趋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iwil1与Piwil2蛋白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以及早期卵母细胞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而在成熟的精子及卵母细胞中不表达。通过向河川沙塘鳢体内注射激素(HCG、LHRH-A2)后,性腺中Piwil1与Piwil2的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显着下降。(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2-25)

王伟伟[10](2016)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尼罗罗非鱼(Oreochomis niloticus)性别二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二态性是有性繁殖动物的普遍现象。虽然雌性和雄性在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它们分享着几乎一致的基因组,性别二态性的形成与不同基因的表达有关。miRNA作为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小RNA,参与性别二态性的形成。性腺是有性繁殖动物产生配子和类固醇激素的重要的繁殖器官,由于不同的发育通路,精巢和卵巢呈现出明显的形态上的二态性,它们经常作为研究mRNA和miRNA表达的靶器官。因此,从转录组水平探索精巢和卵巢差异表达的基因和miRNA,对于解析雌雄间的差异及揭示该差异形成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作用。尼罗罗非鱼是世界性养殖鱼类,其雄鱼比雌鱼生长快30%,全雄鱼的养殖具有更好的经济价值。在研究性别二态性方面,尼罗罗非鱼具有成熟时间短,产卵周期短的优点,且罗非鱼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并全面公开,具有良好的基因组资源。因而,以罗非鱼为材料开展有关性别二态性的研究,可以兼顾基础与应用两个方面。本研究以尼罗罗非鱼为实验材料,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录组水平上对雌雄性腺miRNA表达谱和mRNA数字化表达谱进行分析。通过miRNA-seq寻找罗非鱼性别差异显着的miRNA,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通过标签的数字基因表达系统(DGE)研究雌雄性腺转录水平的变化,以期得到大量的差异表达的基因和Pathway。通过二者的关联分析,可以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寻找性别决定的新的通路。探讨雌雄激素对性腺miRNA的影响,解析:miRNAs介导的调控网络在鱼类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尼罗罗非鱼性腺组织mRNA表达谱的性别二态性研究取60日龄尼罗罗非鱼雌雄鱼各6尾,分别构建精巢和卵巢组织RNA文库,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精巢和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巢和卵巢中分别有16909和13495个基因表达。在精巢中表达量最高的基因有:1个40S核糖体蛋白和4个60S核糖体蛋白,精浆糖蛋白和热休克蛋白。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的基因有:泛素偶联酶2C、卵母细胞特异性连接组蛋白、两种脂肪酸结合蛋白和配子体特异性因子。这些高表达的基因呈现出精巢和卵巢完全不同的发育途径。在精巢和卵巢之间共发现有5559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精巢相比,2229个基因在卵巢中上调,3260个基因在卵巢中下调。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被富集到代谢相关通路外,还有部分基因参与繁殖生物学相关的通路。(2)尼罗罗非鱼性腺组织miRNA组的性别二态性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以上尼罗罗非鱼的精巢和卵巢的小RNA文库进行了测序,分析miRNA在精巢和卵巢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精巢和卵巢组织的小RNA文库中分别获得了26675871和13030780个clean reads 。精巢和卵巢差异表达miRNAs的数量为152个,差异显着的为76个,在卵巢中显着高表达的miRNA为67个,在精巢中显着高表达的为9个。在表达的miRNA中有大量的SNP存在,有些是精巢和卵巢共有的,有些是精巢或卵巢特有的,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以及特有的SNP有助于性别二态性的形成。(3)尼罗罗非鱼性腺组织miRNA组与mRNA组的联合分析利用Allen和Schwab的方法预测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利用Venny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与靶基因取交集,得到5555个交集基因。根据miRNA与mRNA间的负调控关系,获得miRNA与靶基因的数据集,降低每个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范围。对交集基因进行KEGG pathway分析,对类固醇激素生成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与相关miRNA进行荧光定量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得到miR-456/Amh、miR-138/Amh、 miR-17-5p/Dmrt1、miR-20a/Dmrtl、miR-138/Cypl7a2、miR-338/Cyp17a2和miR-200a/ Cyp17a2共7对在序列上具有互补同时表达量也显着负相关的靶标关系。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抑制性别相关的靶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尼罗罗非鱼性别二态性的形成。(4)雌二醇和甲基睾酮对尼罗罗非鱼性腺组织miRNA表达的影响用雌二醇和甲基睾酮处理尼罗罗非鱼的雌雄鱼,研究这两种激素对精巢和卵巢中差异表达的8个miRNA (miR-122、miR-214、miR-202、let-7b、let-7h、miR-17-5p、miR-200和miR-143)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水平仍然呈现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精巢。雌二醇处理均引起精巢和卵巢这8个miRNA的显着降低。甲基睾酮处理后,在雌鱼miRNA表达的总体趋势是先显着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再缓慢升高;在雄鱼,引起miRNA表达大幅度降低。同时对这些miRNA的表达量与性别特异的基因(Cypl9ala、 Foxl2和Dmrt1)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为:Cypl9ala和Foxl2的表达量与8个性别特异性的miRNA的表达量显着正相关,而Dmrtl的表达量与这8个miRNA的表达量显着负相关,且这些miRNA之间彼此也显着相关。性类固醇激素可以影响性别相关的]miRNA的表达变化,从而影响尼罗罗非鱼的性别二态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性别二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微表情识别能力的训练效果及其性别二态性,研究者采用仿照微表情识别和训练工具METT(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制作的E-Prime微表情识别和训练程序,对某培训机构63名高叁学生进行前测、训练和后测,比较前测与后测微表情识别成绩的差异。结果发现:(1)基于METT的自编实验程序对被试的微表情识别能力的训练效果显着(t=-3.99,p<0.01),后测较前测得分提高10.19%。(2)被试微表情识别能力的训练效果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3)被试的部分微表情识别能力训练效果存在性别二态性。在悲伤、惊讶微表情的识别训练效果上,被试性别与面孔性别的交互作用显着,其中,在悲伤微表情的识别训练上简单效应显着,在惊讶微表情的识别训练上简单效应不显着。在生气、轻蔑、高兴微表情的训练效果上,面孔性别的主效应显着。结论:训练可以显着提高青少年被试的微表情识别能力,这种训练的效果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但在部分微表情上,不同性别的被试对不同性别的微表情图片的识别训练效果存在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二态论文参考文献

[1].贾文霞.环境威胁线索下不同生命史策略女性的性别二态性偏好[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董佳.青少年微表情识别能力训练效果的性别二态性[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韩霄帆,王凤产.太行山猕猴髋臼性别二态性研究[J].四川动物.2019

[4].陈小艺,卓舒玲,吴翠萍,杨海波.基于性别二态线索的女性生理周期对男性面孔偏好的影响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庞育兰,罗波,王漫,吴秀,冯江.菲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的性二态有利于性别识别[J].兽类学报.2019

[6].李娜.基于细胞学和RNA-seq技术的银杏和垂柳茎管状分子性别二态性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8

[7].Muhammad,Azhar.piRNA疾病关联数据库及自然衰老不同脑区RNA表达的性别二态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8].赵凯宾.面孔性别二态线索影响招聘决策的眼动与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9].赵诚.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河川沙塘鳢性别二态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10].王伟伟.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尼罗罗非鱼(Oreochomisniloticus)性别二态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

标签:;  ;  ;  

性别二态论文-贾文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