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型双母头转接器论文和设计-沈志贤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N型双母头转接器,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上成型有一第一容置孔;壳体前端,所述壳体前端压设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一容置孔内,所述壳体前端上成型有一第二容置孔;以及内导体,所述内导体沿所述主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绝缘子与所述壳体前端相抵靠;其中,所述主壳体的圆周壁上设置有一第一螺纹孔,所述壳体前端的圆周壁上设置有一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共同形成一供调节杆贯穿的螺纹孔,所述内导体的一端部延伸进所述壳体前端的第二容置孔内,所述内导体的外壁与所述壳体前端的内壁之间存在预设间隙以供所述调节杆做径向方向的调节运动。该N型双母头转接器具有连接可靠、电性能好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N型双母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10),所述主壳体(10)上成型有一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轴向贯穿所述主壳体(10);壳体前端(20),所述壳体前端(20)压设在所述主壳体(10)的第一容置孔内,所述壳体前端(20)上成型有一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容置孔轴向贯穿所述壳体前端(20);以及通过绝缘子(40)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的第一容置孔内的内导体(50),所述内导体(50)沿所述主壳体(10)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绝缘子(40)与所述壳体前端(20)相抵靠;其中,所述主壳体(10)的圆周壁上设置有一沿其径向分布的第一螺纹孔(11),所述壳体前端(20)的圆周壁上设置有一沿其径向分布的第二螺纹孔(21),所述第一螺纹孔(11)和所述第二螺纹孔(21)共同形成一供调节杆(30)贯穿的螺纹孔,所述内导体(50)的一端部延伸进所述壳体前端(20)的第二容置孔内,所述内导体(50)的外壁与所述壳体前端(20)的内壁之间存在预设间隙以供所述调节杆(30)做径向方向的调节运动。

设计方案

1.一种N型双母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壳体(10),所述主壳体(10)上成型有一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轴向贯穿所述主壳体(10);

壳体前端(20),所述壳体前端(20)压设在所述主壳体(10)的第一容置孔内,所述壳体前端(20)上成型有一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容置孔轴向贯穿所述壳体前端(20);以及

通过绝缘子(40)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的第一容置孔内的内导体(50),所述内导体(50)沿所述主壳体(10)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绝缘子(40)与所述壳体前端(20)相抵靠;

其中,所述主壳体(10)的圆周壁上设置有一沿其径向分布的第一螺纹孔(11),所述壳体前端(20)的圆周壁上设置有一沿其径向分布的第二螺纹孔(21),所述第一螺纹孔(11)和所述第二螺纹孔(21)共同形成一供调节杆(30)贯穿的螺纹孔,所述内导体(50)的一端部延伸进所述壳体前端(20)的第二容置孔内,所述内导体(50)的外壁与所述壳体前端(20)的内壁之间存在预设间隙以供所述调节杆(30)做径向方向的调节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双母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0)的相向两端部的外圆周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01)和第二外螺纹(1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N型双母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0)中部的外圆周壁上成型有花纹(103),所述花纹(103)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纹(101)和所述第二外螺纹(102)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双母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孔内成型有一用于定位所述绝缘子(40)的第一孔肩(12)和一用于定位所述壳体前端(20)的第二孔肩(13),其中,所述第一孔肩(12)与所述第二孔肩(13)之间的轴向距离K与所述绝缘子(40)的轴向厚度相等从而使得所述绝缘子(40)与所述壳体前端(20)相抵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N型双母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肩(12)所形成的孔径值小于所述第二孔肩(13)所形成的孔径值。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双母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端(20)的第二容置孔包括一圆孔(22)、一与所述圆孔(22)连通的圆锥孔(23),其中,所述圆孔(22)与所述圆锥孔(23)同轴设置,所述圆孔(22)靠近所述绝缘子(40)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N型双母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孔(21)与所述圆孔(22)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N型双母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22)的孔径值大于所述绝缘子(40)的内圈直径值并且小于所述绝缘子(40)的外圈直径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双母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40)为一圆环柱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N型双母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50)为一细长柱状体。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N型双母头转接器。

背景技术

N型双母头转接器是射频同轴连接器的一种,是用于射频馈线系统的连接器件;N型双母头转接器是一种螺纹连接的中功率连接器,它具有可靠性高、抗振性强、机械和电气性能优良等特点。目前,N型双母头转接器大多采用分体式结构,存在连接的稳定可靠性差的缺陷,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N型双母头转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稳定可靠且电性能好的N型双母头转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N型双母头转接器,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上成型有一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轴向贯穿所述主壳体;壳体前端,所述壳体前端压设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一容置孔内,所述壳体前端上成型有一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容置孔轴向贯穿所述壳体前端;以及通过绝缘子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第一容置孔内的内导体,所述内导体沿所述主壳体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绝缘子与所述壳体前端相抵靠;其中,所述主壳体的圆周壁上设置有一沿其径向分布的第一螺纹孔,所述壳体前端的圆周壁上设置有一沿其径向分布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共同形成一供调节杆贯穿的螺纹孔,所述内导体的一端部延伸进所述壳体前端的第二容置孔内,所述内导体的外壁与所述壳体前端的内壁之间存在预设间隙以供所述调节杆做径向方向的调节运动。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的相向两端部的外圆周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中部的外圆周壁上成型有花纹,所述花纹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容置孔内成型有一用于定位所述绝缘子的第一孔肩和一用于定位所述壳体前端的第二孔肩,其中,所述第一孔肩与所述第二孔肩之间的轴向距离K与所述绝缘子的轴向厚度相等从而使得所述绝缘子与所述壳体前端相抵靠。

优选的,所述第一孔肩所形成的孔径值小于所述第二孔肩所形成的孔径值。

优选的,所述壳体前端的第二容置孔包括一圆孔、一与所述圆孔连通的圆锥孔,其中,所述圆孔与所述圆锥孔同轴设置,所述圆孔靠近所述绝缘子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圆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圆孔的孔径值大于所述绝缘子的内圈直径值并且小于所述绝缘子的外圈直径值。

优选的,所述绝缘子为一圆环柱体。

优选的,所述内导体为一细长柱状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N型双母头转接器,其主壳体的圆周壁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壳体前端的圆周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该第一螺纹孔和该第二螺纹孔共同形成一供调节杆贯穿的螺纹孔,通过调节该调节杆在该螺纹孔内的深度来改变连接器的内部补偿,从而实现驻波比的调节以优化电气性能;本实用新型中该调节杆不仅可以优化电气性能,同时还可以起到紧固主壳体和壳体前端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N型双母头转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主壳体;11、第一螺纹孔;101、第一外螺纹;102、第二外螺纹;103、花纹;12、第一孔肩;13、第二孔肩;20、壳体前端;21、第二螺纹孔;22、圆孔;23、圆锥孔;30、调节杆;40、绝缘子;50、内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N型双母头转接器,包括:主壳体10,所述主壳体10上成型有一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轴向贯穿所述主壳体10;壳体前端20,所述壳体前端20压设在所述主壳体10的第一容置孔内,所述壳体前端20上成型有一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容置孔轴向贯穿所述壳体前端20;以及通过绝缘子40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0的第一容置孔内的内导体50,所述内导体50沿所述主壳体10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绝缘子40与所述壳体前端20相抵靠;其中,所述主壳体10的圆周壁上设置有一沿其径向分布的第一螺纹孔11,所述壳体前端20的圆周壁上设置有一沿其径向分布的第二螺纹孔21,所述第一螺纹孔11和所述第二螺纹孔21共同形成一供调节杆30贯穿的螺纹孔,所述内导体50的一端部延伸进所述壳体前端20的第二容置孔内,所述内导体50的外壁与所述壳体前端20的内壁之间存在预设间隙以供所述调节杆30做径向方向的调节运动。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主壳体10的相向两端部的外圆周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01和第二外螺纹102。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主壳体10中部的外圆周壁上成型有花纹103,所述花纹103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纹101和所述第二外螺纹102之间。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容置孔内成型有一用于定位所述绝缘子40的第一孔肩12和一用于定位所述壳体前端20的第二孔肩13,其中,所述第一孔肩12与所述第二孔肩13之间的轴向距离K与所述绝缘子40的轴向厚度相等从而使得所述绝缘子40与所述壳体前端20相抵靠。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孔肩12所形成的孔径值小于所述第二孔肩13所形成的孔径值。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壳体前端20的第二容置孔包括一圆孔22、一与所述圆孔22连通的圆锥孔23,其中,所述圆孔22与所述圆锥孔23同轴设置,所述圆孔22靠近所述绝缘子40设置。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螺纹孔21与所述圆孔22相连通。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圆孔22的孔径值大于所述绝缘子40的内圈直径值并且小于所述绝缘子40的外圈直径值。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绝缘子40为一圆环柱体。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所述内导体50为一细长柱状体。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设计图

一种N型双母头转接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658.3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01935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H01R 24/42

专利分类号:H01R24/42;H01R13/512;H01R13/02;H01R13/40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苏州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143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潘阳工业园咏春工业坊

发明人:沈志贤;张海南

第一发明人:沈志贤

当前权利人:苏州共创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沈雄

代理机构:32333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N型双母头转接器论文和设计-沈志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