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性伪之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荀子,人性论,性恶,正理平治,化性起伪,信赏必罚,儒家。
性伪之分论文文献综述
李巍[1](2018)在《性伪之分:荀子为什么反对人性善》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反对人性善,既有基于人性恶的质疑,也有基于"性伪之分"的质疑,意义并不相同:前者只是以一种人性论(性恶论)批评另一种(性善论),后者才是关键,是要彻底拒绝人性论本身,即反对为善的实现提供基于人性的解释。因为性善论不论主张为何,首先是将性与善结合起来的理论。但荀子主张"性伪之分",则是要将善归于伪,促使性、善相分(或切断性与善的联系)。是故,性善论之不可接受,不在于对人性状况的判断不对,而是根本不应以性论善。当然,荀子否定的不是以人性说明道德上的善(善德),而是政治上的善(善治),因此是把孟子那里本为道德理论的性善论当做政治理论来看。虽然存在"误读",却因此揭示了性善论的理论界线。(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片仓望,张灜子[2](2018)在《性伪之分与性恶论——荀子思想的分裂与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对当时日本已有研究成果的批判性继承,本文首先对荀子思想中的两种"性"进行了细致的概念剖析。其次,作者批评了仅从实际功效层面解释荀子"信赏必罚主义"的观点,主张"信赏必罚"与荀子思想中的根本原理——"同类相求"的原理相对应,是荀子追寻的理想社会的反映,因此在理论层面上亦是荀子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对"信赏必罚"的坚持导致荀子的人性论陷入逻辑困境,其中体现出荀子作为思想家面临的深刻难题。(本文来源于《国学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郑开[3](2013)在《荀子人性论的理论预设:围绕“性伪之分”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儒学的特色,除了"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汉书·艺文志》)之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就是"荀孟赞成之"(杨倞《荀子序》)。换言之,孟子和荀子是早期儒家思想分化、发展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作为孟子的对话者和批评者,荀子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了性恶论,并予孟子以严厉批判,其人文动机值得探究,而孟荀之间文化意(本文来源于《中国儒学》期刊2013年00期)
柳彩娟[4](2013)在《“性伪之分”与“性伪之合”——荀子人性论的内在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言性恶,主张通过"化性起伪"来实现人性由恶向善的转化。学界多认定荀子人性论是主张人性本恶的。荀子在《性恶》篇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一观点后,提出了"性伪之分"学说,由此可见,荀子在此所言之性是"恶"的"性",但《荀子》篇中也有"性伪之合"的论述,此处的"性"并未被认定为"恶"的"性",由此可见,若认定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是不妥当的。笔者认为荀子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认为"性"一方面是符合"天道"的"自然天性",另一方面是落实到"人道"的"社会性"。荀子人性论中的矛盾之处也因此彰显。(本文来源于《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易波[5](2010)在《从性伪之分合再论荀子性恶说》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对人性的关注,源于其设立的天人分途。他设定在人身上"性""伪"二分对立,同时又主张二者相合,这二重关系构成荀子性恶论的核心。由性伪分,突出人的原初之性朴,由性伪合强调人归于礼义之善。性伪之分合,关键在于心的作用。因此,对荀子人性论的理解,不能仅追问"性"字的含义,而尤要在性伪二者的动态关系中去理解。所以,荀子的性恶是针对于礼义之善的恶,而并非本性恶。(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王志跃[6](2009)在《性伪之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儒学发展的历史上,一般认为苟子是所谓的"性恶"论者,以与倡导"性善"论的另一位先秦儒学大师孟子相区别。然而事实上,苟子的人性论,不只是提倡所谓的"性恶论",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他的人性论,是由一系列命题构成的人性论思想体系,其中心思想就是苟子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样的论述,这是苟子论述其人性论思想的基本前提。(本文来源于《竞争力》期刊2009年04期)
性伪之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对当时日本已有研究成果的批判性继承,本文首先对荀子思想中的两种"性"进行了细致的概念剖析。其次,作者批评了仅从实际功效层面解释荀子"信赏必罚主义"的观点,主张"信赏必罚"与荀子思想中的根本原理——"同类相求"的原理相对应,是荀子追寻的理想社会的反映,因此在理论层面上亦是荀子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对"信赏必罚"的坚持导致荀子的人性论陷入逻辑困境,其中体现出荀子作为思想家面临的深刻难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伪之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巍.性伪之分:荀子为什么反对人性善[J].学术研究.2018
[2].片仓望,张灜子.性伪之分与性恶论——荀子思想的分裂与统一[J].国学学刊.2018
[3].郑开.荀子人性论的理论预设:围绕“性伪之分”的讨论[J].中国儒学.2013
[4].柳彩娟.“性伪之分”与“性伪之合”——荀子人性论的内在矛盾[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5].易波.从性伪之分合再论荀子性恶说[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6].王志跃.性伪之分[J].竞争力.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