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噻吩及其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噻吩,衍生物,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制备方法,光伏。
聚噻吩及其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仇吉业,郑鹏轩,白瑞钦,马勇,李廷希[1](2019)在《基于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聚噻吩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介绍了聚噻吩衍生物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关键构成和聚噻吩衍生物的电致变色应用现状,指出了聚噻吩衍生物未来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杨欣,马武林,杜海英[2](2017)在《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因其具有导电性高、禁带宽度小、易于制备、光学性能好、环境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就近些年来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此复合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传感器、电致发光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国际)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8-18)
李世慧[3](2017)在《基于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导电复合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导电复合织物兼具金属的导电性和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性,且重量轻、韧性好、具有较好的环境稳定性、电导率易于调节,因此在电磁屏蔽、电致变色、超级电容器等领域中有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涤纶织物为基底,制备聚噻吩及其衍生物/涤纶导电复合织物,并在此基础上制备碳纳米管/聚噻吩及其衍生物/涤纶导电复合织物,并研究复合织物表面结构对其导电性及导电稳定性(耐环境稳定性、耐家用洗涤和耐摩擦性能等)的影响,为导电织物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首先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噻吩/涤纶(PTh/PET)复合织物,探讨噻吩与无水氯化铁的摩尔比(O/M)、噻吩浓度、聚合温度、时间及盐酸浓度等因素对复合织物增重率及方阻的影响,确定PTh/PET复合织物导电性能最佳时的制备工艺为:噻吩浓度为0.17mol/L,O/M比为4:1,20℃氧化聚合20min,盐酸掺杂浓度为1mol/L。此时复合织物增重率为14%,表面方阻为10.4kΩ/□。经研究发现,该复合织物具有较好的环境及耐摩擦稳定性,但其耐家用洗涤性能较差;乙醇作为还原剂可还原PTh/PET复合织物表面的聚噻吩,使其由氧化态变为还原态,共轭结构有所破坏,颜色由暗红色变为猩红色且导电性能明显下降;综合考虑复合织物的导电性能及实际应用情况可得出,盐酸是制备PTh/PET复合织物较为适宜的掺杂剂。碳纳米管(CNT)能够与含有π电子的导电聚合物通过π-π非共价键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使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导电稳定性。采用浸渍-烘干法制备碳纳米管/涤纶(CNT/PET)复合织物,然后以其为基底,制备碳纳米管/聚噻吩/涤纶(CNT/PTh/PET)复合织物。经研究发现,CNT/PTh/PET复合织物表面的导电颗粒较为铺展且紧密。CNT/PTh/PET与PTh/PET复合织物相比,增重率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导电性能却提高1个数量级,且耐家用洗涤性能也有所提高;其与CNT/PET复合织物相比,增重率较大,导电性能却有所下降,但其具有更好的环境稳定性、耐家用洗涤和耐摩擦性能,尤其是耐湿摩擦性能。最后研究典型的聚噻吩衍生物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通过原位聚合法和浸渍-烘干法制备聚(3,4乙烯二氧噻吩)/涤纶复合织物(PEDOT/PET)。经研究发现,PEDOT在原位聚合法制得的复合织物表面成颗粒状,而在浸渍-烘干法制得的复合织物表面呈膜状。由于连续的膜状能够形成较好的导电网络,因此浸渍-烘干法制得的PEDOT/PET复合织物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以CNT/PET织物为基底,采用浸渍-烘干法制备CNT/PEDOT/PET复合织物。经研究发现,CNT/PEDOT在织物表面形成均匀且紧密的复合膜,与CNT和PEDOT单独使用时导电性能提高了1个数量级,且其形成的CNT/PEDOT/PET复合织物与CNT/PET和PEDOT/PET复合织物相比,具有更好的环境稳定性、耐家用洗涤和耐摩擦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1-10)
关丽,张晓远,孙福强,姜月,钟一平[4](2015)在《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有机光伏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和优异的光电性能,是一类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有机功能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的发展状况,简述了其主要合成方法;根据结构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含极性基团或仅含弱极性基团的齐聚噻吩衍生物,另一类是给体-受体型齐聚噻吩衍生物,并讨论了它们作为有机光伏材料的应用。给体-受体型齐聚噻吩衍生物由于分子内的电荷传输作用,其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均优于不含极性基团的齐聚噻吩,该类材料在小分子光伏器件中具有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10%)。文章最后简要分析了影响光伏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5年10期)
孙成龙[5](2015)在《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噻吩等共轭聚合物(conjugated polymer,CP)的叁阶非线性光学(non-linear optics,NLO)性能受到广泛地关注,这是由于CP具有超快的响应时间、高的光损伤阈值、较大的非线性极化率和低的介电常数以及易加工等优点。最近兴起的碳族材料石墨烯具有量子霍尔效应,室温下载流子容易迁移,比表面积较大,光学透明性良好以及热电导率优异等,在光电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并在高速光通信、光开关、光限幅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纳米半导体材料在光电领域也应用广泛。为综合上述材料的优点,本论文合成了系列聚(3-己基噻吩)(P3HT)基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NLO性能。(1)以改进的Hummer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分别以热碱液和水合肼还原法制备了不同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研究表明,RGO的紫外吸收相对于GO出现红移现象;GO被还原的程度越高,其热稳定性越好;RGO具有与GO相似的非线性吸收特性,即在低入射能量下具有饱和吸收(SA)特性,在高能量下具有反饱和吸收(RAS)特性,且还原程度高的RGO具有更好的SA特性。(2)以3-噻吩甲酸对酰氯化的GO(GO-Cl)进行修饰,合成中间产物GO-3-噻吩甲酸(GOT),再以FeCl3为氧化剂原位制备了聚(3-己基噻吩)接枝GO(P3HT-g-GO)复合材料。GO增强了P3HT的热稳定性;P3HT-g-GO具有良好的光致电子迁移(PET)和NLO特性,其非线性吸收系数β为18cm/GW,相对于纯P3HT提高了80%。P3HT-g-GO/PMMA薄膜的β值为-91cm/GW,是P3HT/PMMA(-22cm/GW)的4.13倍。(3)原位制备了P3HT-g-GO/CdS纳米复合材料,其中CdS粒子的尺寸在5-10nm之间,分散性较好。CdS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了P3HT-g-GO/CdS的氧化电位(由P3HT的0.75eV下降至P3HT-g-GO/CdS的0.68eV)。同时,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NLO特性,THF溶液中的β值为32cm/GW,相对于P3HT-g-GO提高了78%;PMMA薄膜中的β值为-96cm/GW。(4)原位制备了P3HT-g-GO/PbS纳米复合材料,其中PbS粒子的尺寸约为10-20nm,分散性较好;P3HT-g-GO/PbS具有良好的电子/空穴分离效率,较大的氧化电位(0.78eV)和良好的NLO特性,其THF溶液的β值26cm/GW,相对于P3HT-g-GO(18cm/GW)提高了44%,而在PMMA薄膜中β值有所下降(-54cm/GW)。推测P3HT-g-GO/CdS和P3HT-g-GO/PbS两种PMMA薄膜中非线性吸收系数系数β值的不同的原因在于形成的薄膜中聚合物与纳米粒子及石墨烯之间的能级匹配有较大差异,能级匹配较好的,对非线性吸收性能更有利。因此,通过设计具有能级匹配和纳米粒子修饰的聚合物/石墨烯基纳米多元复合材料,提高材料的NLO性能,在光电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学院》期刊2015-06-01)
葛珍珍[6](2014)在《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太阳能电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其普遍采用的是本体异质结结构结构中的给受体材料分别为较常见的聚噻吩及其衍生物(P3HT)和富勒烯及其衍生物(PCBM)本文主要研究给体材料的光电性能通过引入取代基的方法,对聚合物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改善它的导电性在此,选择聚噻吩作为母体材料,通过引入甲基,苯并噻唑取代基来提高它的电导性(1)通过VASP计算软件,计算聚噻吩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分布,光学介电常数等,得到它的带隙是介于半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且能带结构在布里渊区边缘处是两两联接的,与其它聚合物相比,具有导电优越性,可以作为有机电池的材料被利用但是,由于自身的结构特点,导电性不是很好,所以希望借助化学掺杂的方法来减小聚合物的带隙,提高它的导电性(2)可以掺杂的取代基有很多,首先选择常见的烷基-甲基取代但是随着取代基链长的增加,导电性改变不大,所以选择较小的甲基取代通过计算,得出平面结构的甲基噻吩的带隙是最小的,且略小于聚噻吩的,光学性质上也有其优越性,但是改变的不是很多电导率不仅在X轴方向有峰值,在Y轴方向上也有较大的占有值,比聚噻吩单纯的X轴方向有优势(3)第二种取代基是苯并噻唑它具有大的共轭性结构,且有与母体材料相似的原子组成通过计算软件包VASP,得出它的一些结构特征与上述两种聚合物相比,能隙进一步减小,电子态密度杂化态增多,吸收,反射强度在数值上相对应的增加和减小,红外电导率的峰值对应的波长也在趋于可见光区范围,作为电池材料,比之前的两种聚合物都要有应用价值通过对聚噻吩进行取代基的掺杂,来达到减小它的带隙值,提高电子的轨道杂化,增强其红外电导率的目的那么选择具有共轭结构,与聚噻吩主链形成供-给电子结构的取代基可以达到以上的目标利用该结论进一步指导实验,尝试更多的取代基来修饰导电聚合物材料,从而提高它们的导电性能(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4-04-01)
左振宇,雷福厚,李鹏飞,周威,席晓岚[7](2013)在《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材料,齐聚噻吩类衍生物因其自身独特的性能一直是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材料分子结构(简单的寡聚噻吩、含功能基团的寡聚噻吩、芳杂环或稠环与噻吩的共聚物、含烯基和炔基的齐聚噻吩衍生物以及齐聚噻吩衍生物的高聚物等)的角度分类综述了齐聚噻吩类衍生物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进展.对世界范围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总结,并对研究趋势作了展望,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现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黄春,龙剑平,李信[8](2013)在《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噻吩因其良好的溶解性、高电导率和环境稳定性成为导电高分子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综述了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制备方法(原位聚合法、电化学法、插层法、界面聚合法、乳液法和共混法等),介绍了聚噻吩类复合材料在电容器、电致变色和电磁方面的应用前景及现状,指出了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基复合材料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易脱掺杂、电导率不高和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3年03期)
王大刚,王雷,王文馨,朱光明,白晓军[9](2012)在《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热电材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聚合物热电材料因其成本低、资源丰富、热导率低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热电材料之一。聚噻吩及其衍生物是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类聚合物热电材料。综述了近年来聚噻吩、聚噻吩衍生物以及聚噻吩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在热电领域的研究进展。已有研究表明,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热电材料具有高的Seebeck系数,其See-beck系数与电导率通常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通过制备低维材料,与高电导率的无机纳米材料复合以及适度掺杂等方法可有效提高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的热电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2年07期)
徐平平,徐慧,高淑丽[10](2011)在《共轭高分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共轭高分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作为生物传感器的光学传导元件在检测DNA、蛋白质和小分子物质中的应用及其传感机理进行综述,指出了该类传感器在检测以上物质时的优缺点,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聚噻吩及其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因其具有导电性高、禁带宽度小、易于制备、光学性能好、环境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就近些年来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此复合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传感器、电致发光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噻吩及其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仇吉业,郑鹏轩,白瑞钦,马勇,李廷希.基于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9
[2].杨欣,马武林,杜海英.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研究进展[C].2017中国(国际)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2017
[3].李世慧.基于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导电复合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7
[4].关丽,张晓远,孙福强,姜月,钟一平.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有机光伏材料[J].化学进展.2015
[5].孙成龙.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
[6].葛珍珍.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4
[7].左振宇,雷福厚,李鹏飞,周威,席晓岚.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黄春,龙剑平,李信.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
[9].王大刚,王雷,王文馨,朱光明,白晓军.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热电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2
[10].徐平平,徐慧,高淑丽.共轭高分子聚噻吩及其衍生物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