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社华
(永福县苏桥镇中心卫生院广西永福541805)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存在的问题。方法:抽查我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门诊及住院病例分析。结果:存在治疗不规范问题。结论:需加强基层医生继续再教育的培训。
【关键词】基层医院;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341-02
原发性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并排除继发因素引起的血压增高。《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已经修订了几次,到了2014年的最新版。在基层,由于医生继续再教育的缺乏、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认知过少及多种因素影响,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我院从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1.单次测量血压值高,就轻易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并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已明确了必须是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并排除继发因素(如白大衣效应、休息不好、主动脉狭窄等)引起的血压增高,才能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并给予治疗。
2.高血压为1级就轻易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已明确指出:高血压患者必须全面评估患者的总体情况,并在危险分层的基础上做出是否需用药物治疗。(1)高危、很高危患者,一旦确诊,立即用药治疗。(2)中危患者,先对患者的血压及其危险因素进行数周的观察,反复测量血压,尽可能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然后决定是否以及何时开始药物治疗[1]。(3)1级低危患者可暂不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而应当应进行非药物治疗6个月,如血压不下降才能考虑药物治疗。
3.偏重药物治疗,忽视了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的作用。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已明确指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有两种: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2],药物治疗应当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4.在单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随意加大药物的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治疗方案中指出: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3]。单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当增加联用其他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单一药物的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以防止或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
5.对联合用药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后不注意调整用药种类,而是加服消除副作用的药物。首先应当调整用药种类,通过选择《指南》中优先推荐方案中不同种类药物的组合,以达到减轻或消除药物副作用。
6.三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时,不注意用药规范,不含有利尿剂。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在三种抗高血压药物联用时,优先推荐方案中含有一种利尿剂。
7.在进行评价治疗高血压效果时,主要依据血压数值水平,忽视了个体的综合评价。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症状的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4]。评价治疗效果应当从血压数值水平、靶器官损害、危险因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8.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时仅注重饮食方面(低盐、低脂),忽视了其他方面(运动、心里)的干预。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指出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身体和心里两个方面。在乡镇基层过去总是认为基层患者运动和心里方面是不会存在大的问题,是不需要干预的,由于农耕技术的发展,过去很多的重体力劳动已经很大的减轻或消失,同时由于社会的进步发展及多因素方面影响,也造成基层农村很大压力,或多或少对患者的心里情绪形成负面的影响,在进行非药物治疗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时必须同时对身体和心里进行干预。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发生率日渐上升,已经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隐患,而基层作为防治高血压的第一道防线,对高血压治疗规范与否,直接影响高血压防治的效果,必须加强基层医生的继续再教育培训,使基层真正成为防治高血压的桥头堡和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58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587.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592.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