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控制论文_邵长旭,刘树堂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群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群,最优,结构,尺度,隔离器,突变,金黄。

种群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邵长旭,刘树堂[1](2019)在《叁种群捕食-食饵模型的分形特征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是动物生态学、资源管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有效掌握种群动态、生活习性,这对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分形理论的角度讨论了叁种群的捕食-食饵模型.研究了叁维捕食-食饵模型的分形行为,通过研究Julia分形集的性质,探讨了使该模型趋于稳定的条件,并引入反馈控制项,实现了模型由不稳定向稳定的转换.此外,分析了单一种群数量变化对另外两个种群数量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构造不同参数的非线性耦合项,将响应系统转变为目标系统,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同步.仿真证实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数学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苗学良,杨官学,陈旭,赵文祥,梅从立[2](2019)在《基于控制参数双峰分布的小种群差分进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种群上,对小种群DE算法的研究较少。针对小种群DE算法存在因种群规模小而导致的多样性降低过快的问题,本文该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参数双峰分布的小种群DE算法,简记为BiMDE。该算法对变异缩放因子和交叉概率因子采用基于柯西分布的双峰分布参数调节机制,并且对变异缩放因子进行了矢量化设定。BiMDE在CEC2014测试函数上进行了验证,与5种最新的小种群DE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BiMDE在求解精度、收敛速度以及多样性保持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文来源于《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 2019)摘要集》期刊2019-07-31)

刘荣[3](2019)在《几类具有尺度结构的种群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种群个体间存在诸如年龄、尺度、性别、空间位置等多种结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影响种群的动力学行为.因此,建立并分析具有结构差异的种群动力学模型就显得十分必要.长期的生态学研究表明,对多数种群(如森林资源、鱼类资源等)而言,个体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的生命参数,如繁殖率、死亡率、捕食能力和竞争能力等,从而影响种群的动力学行为.所谓个体尺度,是用于区分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一个(或一组)生理或统计指标,如长度、直径、表面积、体积、质量、成熟度等.由于年龄是一种特殊的尺度,且尺度是描述种群动力学的重要变量之一.因此,建立依赖个体尺度的种群动力学模型成为数学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考虑几类具有尺度结构的种群动力学模型.应用泛函分析、微–积分方程等理论,分析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包括非负有界解的存在唯一性以及解关于参数的连续依赖性等),并应用现代控制论考虑最优控制问题(包括最优收获控制、最优出生率控制、最优不育率控制).本文所得到的一些理论结果,为模型的实际应用(鱼类资源的最优开发及害鼠种群的最优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第二、叁章主要讨论具有尺度结构的鱼类资源最优开发模型.第四、五、六章主要研究依赖个体尺度的害鼠种群模型的最优防治问题.对于鱼类资源,通常仅有部分鱼卵可以转化为鱼苗且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需要投放大量的鱼苗.基于此,第二章和第叁章建立并分析依赖个体尺度的鱼类资源最优开发模型.第二章研究一类依赖个体尺度的鱼类资源最优开发模型.建模时假设任意时刻投放的鱼苗数量为已知函数.控制变量为收获努力度,出现在主方程中.首先讨论模型非负解的存在唯一性,并给出比较原理.接着利用Mazur定理及比较原理证明最优收获策略的存在性,并应用法锥技巧得到最优性条件.最后进行数值分析.第叁章分析一类具有尺度结构的非线性鱼类资源最优开发模型.建模时假设任意时刻投放的鱼苗数量依赖于该时刻的鱼类资源总量.目标泛函不仅包含捕获鱼类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和捕捞成本,而且包含投放鱼苗以及投放饲料的成本.首先利用不动点原理证明模型非负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利用法锥结构技巧给出最优控制策略.接着利用不动点原理及Ekeland变分原理讨论最优收获策略的存在唯一性.最后进行数值分析.对于害鼠种群,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毒杀,降低其繁殖率被认为是管理害鼠种群过剩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本文的第四、五和六章建立并分析具有尺度结构的害鼠种群模型的最优防治模型.第四章建立并分析一个具有尺度结构依赖个体尺度的非线性害鼠的最优出生控制模型.控制变量为害鼠的繁殖率,出现在边界条件中.首先通过考虑模型的可分离形式解证明模型非负有界解的存在唯一性.接着应用不等式理论分别讨论解关于控制变量和初值的连续依赖性.对最小价值–规模问题,利用法锥技巧提出一种反馈控制策略,并通过不动点定理及Ekeland变分原理证明最优出生策略的存在唯一性.第五章和第六章讨论具有尺度结构的害鼠种群模型的最优不育控制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害鼠种群投放雌性不育剂,来降低害鼠种群的出生率,从而达到减少害鼠数量的目的.控制变量是单个害鼠个体所误食的不育剂的平均量,不仅出现在主方程中,而且出现在边界条件中.第五章建立一类具有尺度结构的害鼠种群的最优不育控制模型.在建模时,假设雌性不育剂会导致害鼠种群产生额外的死亡.首先利用Banach不动点原理分析模型非负有界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利用Mazur定理证明不育控制问题最优解的存在性.接着运用法锥结构给出最优不育策略.最后进行数值分析.第六章分析一个依赖个体尺度的非线性害鼠模型的最优不育控制模型.建模时,假设害鼠种群的死亡不仅依赖自然死亡而且受到害鼠总量以及雌性不育剂的影响.首先通过考虑模型的可分离形式解证明模型非负有界解的存在唯一性.接着利用紧性原理和极值化方法证明最优不育策略的存在性.然后应用法锥结构及共轭系统技巧给出最优不育策略.最后进行数值分析.(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梁丽宇,雒志学[4](2019)在《周期环境中具有尺度结构的两种群系统的最优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类周期环境中具有尺度结构的食饵-捕食种群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首先运用泛函分析中的Mazur定理证明了最优控制最优解的存在性,其次导出共轭系统并借助非线性分析中的切锥-法锥技巧给出了收获控制为最优的必要性条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申柳肖[5](2019)在《两类基于个体尺度的种群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物种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之间存在生理尺度,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结构差异.对于大多数物种而言,研究关于个体尺度的种群控制问题较年龄结构更贴近实际.一方面,个体尺度能够更好地描述种群个体的某些生理特征;另一方面,个体尺度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分析种群的繁衍及生存能力.因此研究基于个体尺度的种群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类基于个体尺度的种群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种群系统最优控制问题的发展历程,并且对关于个体尺度的种群最优控制问题的研究现状做了简单介绍.第二章研究了一类基于尺度结构的竞争种群系统的最优输入率控制.首先,借助不动点定理证明了种群系统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应用Ekeland变分原理获得了最优控制的存在唯一性,并利用切锥-法锥的概念给出了最优控制的必要性条件.第叁章研究了一类基于尺度结构带有扩散的蚊子种群的最优控制问题.首先,运用不动点定理证明了种群系统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利用Mazur's定理得到最优控制的存在唯一性,并给出了最优控制的必要性条件.(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赵晓月[6](2019)在《基于Allee效应的蚜虫种群模型定性分析与突变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蚜虫类害虫是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经常会大范围爆发,如不及时防治,将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且经济损失惨重,而Allee效应模型能很好地刻画种群的爆发现象.本文以蚜虫种群生态系统为背景,基于Allee效应模型建立受环境影响的时滞蚜虫种群模型,通过微分方程理论对模型进行分析,借助冲失滤波器辅助反馈控制设计控制器,使蚜虫种群密度下降到不危害农作物生长的水平,具体内容分以下两方面:一是模型分析考虑到环境因素(如气象、天敌等)对蚜虫种群的影响,基于Allee效应模型建立相应的具有时滞效应的蚜虫种群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对模型进行全面且详尽的几何分析,得到了蚜虫种群随环境因素影响的动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模型Hopf分岔发生的充分条件;然后通过模型仿真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本部分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蚜虫种群爆发的生态学机制,为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在蚜虫种群生态学中的深层次应用奠定了基础.二是模型控制考虑到天敌种群对蚜虫种群的作用,基于蚜虫种群的突变现象构建相应的带有冲失滤波器的控制模型;利用线性反馈确定突变控制的位置,并设计基于冲失滤波器的非线性反馈控制器降低蚜虫种群密度以实现避免蚜虫种群爆发的目的;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的有效性.本部分研究拓宽了突变控制的应用领域.本论文研究实现了突变控制理论、生态学与数学的初步结合.(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张华琼,夏爽,吴燕茹,何凡[7](2019)在《SPF金黄仓鼠种群的建立及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配合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认证,建立高质量的SPF金黄仓鼠种群。方法通过剖宫产手术按照既定的配种方式建立SPF金黄仓鼠新种群,全面质量控制,定期抽样检测。结果建立了SPF金黄仓鼠核心群和生产群,19种病毒、6种寄生虫和17种细菌检测阴性。结论新建SPF金黄仓鼠种群质量符合WHO TRS 980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范方玲,夏爽,张华琼,黄麟,夏放[8](2019)在《SPF金黄地鼠核心种群的微生物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SPF金黄地鼠微生物质量控制对保持动物种群的质量稳定性十分重要。介绍了SPF金黄地鼠核心种群微生物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体会,以期为提高隔离器饲养条件下SPF金黄地鼠的种群质量稳定性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杨英钟[9](2018)在《具有阶段结构和反馈控制的非自治单种群模型的正周期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阶段结构对种群模型的影响,讨论了具有阶段结构和反馈控制的非自治单种群模型的正周期解,利用重合度理论得到该系统至少存在一个正周期解的一个充分条件.(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赵晓月,赵立纯,刘静娜,王欢[10](2018)在《基于Allee效应的麦蚜种群捕食-食饵模型的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llee效应的种群模型建立相应的麦蚜种群捕食-食饵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和Hopf分岔理论,对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反馈控制消除模型的突变现象.最后,通过数值仿真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鞍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种群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种群上,对小种群DE算法的研究较少。针对小种群DE算法存在因种群规模小而导致的多样性降低过快的问题,本文该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参数双峰分布的小种群DE算法,简记为BiMDE。该算法对变异缩放因子和交叉概率因子采用基于柯西分布的双峰分布参数调节机制,并且对变异缩放因子进行了矢量化设定。BiMDE在CEC2014测试函数上进行了验证,与5种最新的小种群DE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BiMDE在求解精度、收敛速度以及多样性保持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群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邵长旭,刘树堂.叁种群捕食-食饵模型的分形特征与控制[J].数学物理学报.2019

[2].苗学良,杨官学,陈旭,赵文祥,梅从立.基于控制参数双峰分布的小种群差分进化算法[C].第3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CPCC2019)摘要集.2019

[3].刘荣.几类具有尺度结构的种群模型的最优控制问题[D].山西大学.2019

[4].梁丽宇,雒志学.周期环境中具有尺度结构的两种群系统的最优控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

[5].申柳肖.两类基于个体尺度的种群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2019

[6].赵晓月.基于Allee效应的蚜虫种群模型定性分析与突变控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7].张华琼,夏爽,吴燕茹,何凡.SPF金黄仓鼠种群的建立及质量控制[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9

[8].范方玲,夏爽,张华琼,黄麟,夏放.SPF金黄地鼠核心种群的微生物质量控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

[9].杨英钟.具有阶段结构和反馈控制的非自治单种群模型的正周期解[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赵晓月,赵立纯,刘静娜,王欢.基于Allee效应的麦蚜种群捕食-食饵模型的分析与控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快速性与操纵性优化的进化趋势图算例的pareto解集Fig.4.8Paretofr...算例的pareto解集Fig.4.9Paretof...优化过程中重量迭代值(后480次)反义RNA抑制RI质粒前导肤的翻译(Bran...种群初始化算法

标签:;  ;  ;  ;  ;  ;  ;  

种群控制论文_邵长旭,刘树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